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致力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探究成为必然,加之小学阶段学生好奇心较强,善于探究新鲜事物。因此,作为教师能否结合西部地区教学资源短缺且不均衡的现状、整合现有资源,在新课改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指引下以小学生心理活动为契机引入情境教学模式,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性”、“互动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是以“情”为“点”,将传统教学所淡化的情感、意志、品质、兴趣、价值观等人的因素的重要方面重新确定为语文教学的有机构成;以景为“线”,编织教学中的景和物,使之得到有机的融合;以“境”为“面”,通过创设各种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环境,拉近学生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创设媒体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正广泛地运用于小学生的课堂中。它以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电子计算机等教学机器及带、片、课件为媒介,来传递教与学的信息。其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将越来越普遍。因多媒体教学采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因此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很乐意参与课堂。如教《黄继光》一课,因为黄继光的年代离学生太遥远,教师可充分利用电脑光盘,让学生走入这战争年代,感受炮火纷飞的战场,亲眼目睹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壮烈牺牲的场面。如此一来,学生对黄继光的崇敬之情以及对敌人的仇恨自然就喷涌而出,这样不仅让学生通过画面感知课文内容,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教学图片以及实物,创设媒体情境,让学生认识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既能帮助学生明白事理,也能增进学生的实感体验。如《燕子飞来了》一文中,可以先放一段旧农村面貌的录相,让学生边看边听片中的解说,生动形象的画面让他们感受和体会到农村人们生活的艰难,接着提问:“现在的中国农村是怎样的呢?我们跟着小燕子一起到祖国各地走一走。看一看吧!”学生朗读课文,然后我出示投影图,让学生边看边说。就这样学生由欣赏的气氛不知不觉转入到了学习环境中去,让学生感受情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播放录像德国风光片,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看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又给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二、构建音乐课堂表演教学模式
音乐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和塑造出的音乐形象作用于人们的感官,将听者带入特定的情境。这样能帮助大脑放松,激活大脑接收新信息,帮助将信息移入长期记忆中,对增强回忆力和激发灵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重要方法之一是音乐渲染情境。把音乐和语言文字的结合,教学就真正实现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的综合调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比如〈〈观潮》这一课主要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大部分的学生是没有能亲眼目睹过这种罕见的壮观景象。在学习“潮来之时”这一段时播放潮水的声音,让他们闭上眼睛,听潮水奔腾、冲击的录音,想像潮来时的气势,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中的描写,最后谈自己的体会。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课文。
三、构建课堂游戏教学法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大都喜歡玩游戏。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开展适当的游戏,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在课堂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首先,在课堂导入时可以适当引入游戏。因为在教学开始前,学生普遍沉浸在课间活动的氛围中,比较激动,注意力不集中,不在学习状态,所以老师在讲课前可以安排适当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将精力放到课堂,逐渐进入学习状态。这样不仅集中了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增强了教学效果。其次,老师可以在讲课过程中加入游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味地讲解灌输,学生也只是做题练习,课堂十分单调枯燥。这样小学生很难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厌烦的心理。如果我们巧妙地引入游戏,就可以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课堂也变得轻松活跃了老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学生对老师的喜爱程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对老师所授学科的学习兴趣,所以,老师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老师首先要对自己的教育工作充满热情,还必须有扎实的语文功底和文化积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被老师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所吸引。所以,语文老师必须注重自己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
四、建立合作小组、提高教学效率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分享。课堂上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还可以通过观察别人来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合作学习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很难顾及所有的学生,不能完全照顾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水平。通过交流和合作,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而且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更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此外,在交流合作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营造和谐愉快的合作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都能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帮助他们树立团队精神和积极的合作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课堂不再压抑沉闷,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才能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作为教师要结合西部地区教学资源现状、整合现有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法深入到课堂的每个环节,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性”、“互动性”。
参考文献:
[1]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研究[D].韩苾璇.渤海大学 2015
[2]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D].王瑞.云南师范大学 2015
[3]小学语文情境创设中的问题与有效策略[D].王智敏.湖南师范大学 2015
[4]小学语文教学情境设计研究[D].黄利智.湖南科技大学 2015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是以“情”为“点”,将传统教学所淡化的情感、意志、品质、兴趣、价值观等人的因素的重要方面重新确定为语文教学的有机构成;以景为“线”,编织教学中的景和物,使之得到有机的融合;以“境”为“面”,通过创设各种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环境,拉近学生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创设媒体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正广泛地运用于小学生的课堂中。它以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电子计算机等教学机器及带、片、课件为媒介,来传递教与学的信息。其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将越来越普遍。因多媒体教学采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因此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很乐意参与课堂。如教《黄继光》一课,因为黄继光的年代离学生太遥远,教师可充分利用电脑光盘,让学生走入这战争年代,感受炮火纷飞的战场,亲眼目睹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壮烈牺牲的场面。如此一来,学生对黄继光的崇敬之情以及对敌人的仇恨自然就喷涌而出,这样不仅让学生通过画面感知课文内容,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教学图片以及实物,创设媒体情境,让学生认识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既能帮助学生明白事理,也能增进学生的实感体验。如《燕子飞来了》一文中,可以先放一段旧农村面貌的录相,让学生边看边听片中的解说,生动形象的画面让他们感受和体会到农村人们生活的艰难,接着提问:“现在的中国农村是怎样的呢?我们跟着小燕子一起到祖国各地走一走。看一看吧!”学生朗读课文,然后我出示投影图,让学生边看边说。就这样学生由欣赏的气氛不知不觉转入到了学习环境中去,让学生感受情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播放录像德国风光片,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看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又给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二、构建音乐课堂表演教学模式
音乐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和塑造出的音乐形象作用于人们的感官,将听者带入特定的情境。这样能帮助大脑放松,激活大脑接收新信息,帮助将信息移入长期记忆中,对增强回忆力和激发灵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重要方法之一是音乐渲染情境。把音乐和语言文字的结合,教学就真正实现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的综合调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比如〈〈观潮》这一课主要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大部分的学生是没有能亲眼目睹过这种罕见的壮观景象。在学习“潮来之时”这一段时播放潮水的声音,让他们闭上眼睛,听潮水奔腾、冲击的录音,想像潮来时的气势,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中的描写,最后谈自己的体会。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课文。
三、构建课堂游戏教学法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大都喜歡玩游戏。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开展适当的游戏,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在课堂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首先,在课堂导入时可以适当引入游戏。因为在教学开始前,学生普遍沉浸在课间活动的氛围中,比较激动,注意力不集中,不在学习状态,所以老师在讲课前可以安排适当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将精力放到课堂,逐渐进入学习状态。这样不仅集中了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增强了教学效果。其次,老师可以在讲课过程中加入游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味地讲解灌输,学生也只是做题练习,课堂十分单调枯燥。这样小学生很难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厌烦的心理。如果我们巧妙地引入游戏,就可以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课堂也变得轻松活跃了老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学生对老师的喜爱程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对老师所授学科的学习兴趣,所以,老师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老师首先要对自己的教育工作充满热情,还必须有扎实的语文功底和文化积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被老师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所吸引。所以,语文老师必须注重自己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
四、建立合作小组、提高教学效率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分享。课堂上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还可以通过观察别人来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合作学习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很难顾及所有的学生,不能完全照顾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水平。通过交流和合作,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而且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更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此外,在交流合作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营造和谐愉快的合作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都能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帮助他们树立团队精神和积极的合作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课堂不再压抑沉闷,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才能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作为教师要结合西部地区教学资源现状、整合现有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法深入到课堂的每个环节,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性”、“互动性”。
参考文献:
[1]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研究[D].韩苾璇.渤海大学 2015
[2]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D].王瑞.云南师范大学 2015
[3]小学语文情境创设中的问题与有效策略[D].王智敏.湖南师范大学 2015
[4]小学语文教学情境设计研究[D].黄利智.湖南科技大学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