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财务分析作为一门应用越来越广,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课程,它的教学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怎样使得其教学模式可以与社会、企业需求相适应,是本文探讨的主线。文章从传统财务分析的特点的出发,结合学生特点与课程特性,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考核方面提出论点并进行探讨,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财务分析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F230-4
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告为主要依据,辅以其他相关资料,采用一系列财务分析技术与方法,对企业进行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及综合分析评价,为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以及利益相关者提供正确的决策与预测依据。财务分析课程是一门对于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比较高,并且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征的课程,它需要理论与实践充分有机的结合,才能更好的学习这门课程。但是往往,现在的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却不能很好的掌握,归根结底,在于学校对于课程的认识与课程的设计上还存在缺陷。
一、财务分析课程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各大院校,对于财务分析课程越来越重视,基本上财务方向专业的学生普遍需要学习本门课程。但是,学习的效果却并不是十分理想,当然,这与本门课程的难度与学生对前导课程的掌握程度和自身的综合分析能力有关,但课程自身设置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两级分化,培养目标模糊。目前这门课程的设置存在两级分化的現象,一些高等院校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与习题的结合,另一些高等院校则一味追求与实践的结合,采用考查的方式,让学生自行针对上市公司的案例进行分析。但是,带来的结果却是,要不学生会一些分析技术却不会真实案例的分析;要不学生会一些案例分析却没有完整的理论基础,使后续进一步的学习遇到“瓶颈”。
2、重视程度不够。基本上,各大高等院校对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安排会在本科的高年级阶段,而现在财务专业的学生存在重计算而轻分析的现象,对本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而有些院校对本门课程的性质定为选修课,更加使得学生的重视程度减弱。
3、学时设置不合理。对于本门课程,很多院校的学时基本上在40课时以内,这样的学时数,对于一门难度还较大的专业课而言,还是过少。导致的结果就是,要不授课教师只能减少教授的内容,而不能比较系统的把主要的内容全部讲完;另一种结果则是为了能够讲完课程的主题部分,一味的追进度,而没有适当的练习,使得学生接受程度不够。
4、没有专门的财务分析软件可用。财务分析实际上用到了大量的数据分析,虽然现在教学方法改良许多,也普遍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数据分析如此庞大的财务分析课程,却没有专门的财务分析软件可用,更甚者在整个的教学环节或是教科书中,连最基础的EXCEL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都无法提及,使得学生只能手工作业运算,影响了财务分析教学的效率,也与企业的需求产生了偏离。
二、财务分析高效课堂的构建
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模式应该向理论与应用有效结合发展,让学生能建立一套分析思路,能真正去做一个公司的财务分析。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习题练习为手段,上市公司案例分析为任务,建立一套理论性与应用性并存的教学新模式,而不是一味的重理论轻应用,或是重应用轻理论。
具体实施过程中,分为两条主线:一条线是理论教学与习题相结合,保证学生能将基本的知识学习到位;另一条线可3人一组分组进行上市公司案例分析,每组选择一家上市公司作为案例公司,随着教学进度,进行财务分析,并且组员之间做好分工,并在每个阶段教授完毕,每组将自己的本阶段的分析成果在课上予以讲解展示。这两条线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财务分析的思路,只有对每块内容分析的思路是清晰的,才能将本课程内容消化,为我所用,在以后实践中、工作中可以应用。
1、课程设计以理论知识与习题练习为基础。第一部分财务分析概论——财务分析理论、财务分析信息基础;该部分以教师授课为主,可安排6个学时,辅以一定的思考题,开拓学生入门的思路。第二部分财务报表分析——资产负债表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可按8学时、3学时、5学时、6学时进行教学安排,每章节之后辅以习题,时间许可情况下,最好可以适当安排课内习题操练,这个部分可以某一个公司的资料为背景,与学生一同对该公司进行各章报表的分析,可以互相对比彼此之间分析结果的差异,在差异中进一步学习。第三部分财务比率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可按5学时、2学时、4学时、3学时安排教学进度,这个部分的习题除了承接财务报表分析部分的案例公司的习题外,还要针对指标的熟练程度设置习题,特别要对学生提出,现金流量对各项能力的补充已经越来越引起重视。第四部分财务综合分析——杜邦财务综合分析,可安排2学时。
2、实践应用以分组进行上市公司案例分析。一个教学班可按4人进行自由分组,选出一位组长针对组员长处进行分工,教师需向学生说明这是团队的工作,针对每个阶段的内容进行互相讨论、最终形成阶段性成果进行汇报。阶段性汇报可分为三次,资产负债表分析阶段性成果汇报、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分析阶段性成果汇报、财务比率与杜邦分析阶段性成果汇报,时间可分别安排2个学时,这是互相融合、互相学习的过程,是对理论学习的有效检验。在每个阶段内容教授之后,由小组一位同学作为主导,其他同学辅助,进行讨论之后,形成阶段性分析成果,4个阶段性汇报分别由4位同学进行主导汇报。在学期最后,小组组长组织全组进行通盘考虑与讨论,最终形成财务分析报告,最终成果汇报可安排4个学时进行。此种安排,可以在学生掌握知识,并且融会贯通的前提下,还可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更是奠定了基础。
3、课程性质、学分与成绩分布安排。《财务分析》课程各院校设置为专业必修课,适合于高年级学生学习与掌握,可将改课程放在本科阶段的大二下学期或是大三,整个课程设置为3学分,54课时为宜。而成绩分布,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之外,可以考虑结合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把财务分析报告纳入考核的体系。更甚者,可以让学生把所撰写的财务分析报告转化为学术成果,积极去投稿,如果能被录取,可以给予免考的奖励。这可能比原先仅仅是考试,更能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这门课程应该在以建立学生“思路”为前导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模式可以多样性,以实用性、应用性为主,成绩考核应不拘一格,最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适应。
关键词:财务分析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F230-4
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告为主要依据,辅以其他相关资料,采用一系列财务分析技术与方法,对企业进行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及综合分析评价,为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以及利益相关者提供正确的决策与预测依据。财务分析课程是一门对于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比较高,并且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征的课程,它需要理论与实践充分有机的结合,才能更好的学习这门课程。但是往往,现在的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却不能很好的掌握,归根结底,在于学校对于课程的认识与课程的设计上还存在缺陷。
一、财务分析课程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各大院校,对于财务分析课程越来越重视,基本上财务方向专业的学生普遍需要学习本门课程。但是,学习的效果却并不是十分理想,当然,这与本门课程的难度与学生对前导课程的掌握程度和自身的综合分析能力有关,但课程自身设置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两级分化,培养目标模糊。目前这门课程的设置存在两级分化的現象,一些高等院校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与习题的结合,另一些高等院校则一味追求与实践的结合,采用考查的方式,让学生自行针对上市公司的案例进行分析。但是,带来的结果却是,要不学生会一些分析技术却不会真实案例的分析;要不学生会一些案例分析却没有完整的理论基础,使后续进一步的学习遇到“瓶颈”。
2、重视程度不够。基本上,各大高等院校对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安排会在本科的高年级阶段,而现在财务专业的学生存在重计算而轻分析的现象,对本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而有些院校对本门课程的性质定为选修课,更加使得学生的重视程度减弱。
3、学时设置不合理。对于本门课程,很多院校的学时基本上在40课时以内,这样的学时数,对于一门难度还较大的专业课而言,还是过少。导致的结果就是,要不授课教师只能减少教授的内容,而不能比较系统的把主要的内容全部讲完;另一种结果则是为了能够讲完课程的主题部分,一味的追进度,而没有适当的练习,使得学生接受程度不够。
4、没有专门的财务分析软件可用。财务分析实际上用到了大量的数据分析,虽然现在教学方法改良许多,也普遍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数据分析如此庞大的财务分析课程,却没有专门的财务分析软件可用,更甚者在整个的教学环节或是教科书中,连最基础的EXCEL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都无法提及,使得学生只能手工作业运算,影响了财务分析教学的效率,也与企业的需求产生了偏离。
二、财务分析高效课堂的构建
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模式应该向理论与应用有效结合发展,让学生能建立一套分析思路,能真正去做一个公司的财务分析。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习题练习为手段,上市公司案例分析为任务,建立一套理论性与应用性并存的教学新模式,而不是一味的重理论轻应用,或是重应用轻理论。
具体实施过程中,分为两条主线:一条线是理论教学与习题相结合,保证学生能将基本的知识学习到位;另一条线可3人一组分组进行上市公司案例分析,每组选择一家上市公司作为案例公司,随着教学进度,进行财务分析,并且组员之间做好分工,并在每个阶段教授完毕,每组将自己的本阶段的分析成果在课上予以讲解展示。这两条线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财务分析的思路,只有对每块内容分析的思路是清晰的,才能将本课程内容消化,为我所用,在以后实践中、工作中可以应用。
1、课程设计以理论知识与习题练习为基础。第一部分财务分析概论——财务分析理论、财务分析信息基础;该部分以教师授课为主,可安排6个学时,辅以一定的思考题,开拓学生入门的思路。第二部分财务报表分析——资产负债表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可按8学时、3学时、5学时、6学时进行教学安排,每章节之后辅以习题,时间许可情况下,最好可以适当安排课内习题操练,这个部分可以某一个公司的资料为背景,与学生一同对该公司进行各章报表的分析,可以互相对比彼此之间分析结果的差异,在差异中进一步学习。第三部分财务比率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可按5学时、2学时、4学时、3学时安排教学进度,这个部分的习题除了承接财务报表分析部分的案例公司的习题外,还要针对指标的熟练程度设置习题,特别要对学生提出,现金流量对各项能力的补充已经越来越引起重视。第四部分财务综合分析——杜邦财务综合分析,可安排2学时。
2、实践应用以分组进行上市公司案例分析。一个教学班可按4人进行自由分组,选出一位组长针对组员长处进行分工,教师需向学生说明这是团队的工作,针对每个阶段的内容进行互相讨论、最终形成阶段性成果进行汇报。阶段性汇报可分为三次,资产负债表分析阶段性成果汇报、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分析阶段性成果汇报、财务比率与杜邦分析阶段性成果汇报,时间可分别安排2个学时,这是互相融合、互相学习的过程,是对理论学习的有效检验。在每个阶段内容教授之后,由小组一位同学作为主导,其他同学辅助,进行讨论之后,形成阶段性分析成果,4个阶段性汇报分别由4位同学进行主导汇报。在学期最后,小组组长组织全组进行通盘考虑与讨论,最终形成财务分析报告,最终成果汇报可安排4个学时进行。此种安排,可以在学生掌握知识,并且融会贯通的前提下,还可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更是奠定了基础。
3、课程性质、学分与成绩分布安排。《财务分析》课程各院校设置为专业必修课,适合于高年级学生学习与掌握,可将改课程放在本科阶段的大二下学期或是大三,整个课程设置为3学分,54课时为宜。而成绩分布,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之外,可以考虑结合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把财务分析报告纳入考核的体系。更甚者,可以让学生把所撰写的财务分析报告转化为学术成果,积极去投稿,如果能被录取,可以给予免考的奖励。这可能比原先仅仅是考试,更能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这门课程应该在以建立学生“思路”为前导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模式可以多样性,以实用性、应用性为主,成绩考核应不拘一格,最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