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198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成为人们教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技术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育方法模式。教师们应当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并引入到教学中去,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效率;模式
  物理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很多知识点是比较抽象的,直接讲解可能不能很好的让学生理解,但是,信息技术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方面的劣势,信息技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们可以大幅的降低学习过程中的枯燥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接受去学习。本文将结合笔者教学经验,浅谈几点关于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心得。
  一、 将概念具象化,帮助学生理解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一定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在物理概念引入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呈现物理情景,能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上全方位地受到刺激,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例如:在引入“动能”概念时,可以引入一些物体加速撞击释放动能的视频,最好以动能递增的顺序展现,同时配以文字说明,让学生们清晰认识到,动能是怎样一种表现形式以及具有怎样的特性,让学生在视觉震撼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这样以信息技术呈现物理现象,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听觉效果,都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对自然界物体具有的某种“能力”获得一种强烈的感受和直观的认识,从而为建立“动能”的概念打下基础。
  因此,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初中物理,创设与形成物理概念有关的生动的、新颖的情境,使学生感知大量的感性材料,对物理现象有一个明晰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加深理解物理规律。
  二、 抓住重点,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是在物理环境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并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相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同化或顺应不断加深认识和理解概念的。因此,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摒弃现象和过程中那些表面的、偶然的、次要的等非本质的东西,以揭示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
  例如在“重力”教学时,可以先播放一些物体自由下落的视频,再播放一些太空中失重的视频,让学生们认识一下重力到底是一种什么概念,同时,可以罗列一些不同地方的重力数据,
  这样,借助信息技术展示现实生活中的重力现象,丰富了学生的感知,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在鲜明对比的情境中,抽象概括出重力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三、 强化难点解读,提高学习效率
  将物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无疑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近乎完美的渠道。信息技术独有的“模拟”作用,不仅能真实生动地再现各种难以理解的、抽象的物理知识,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而且可以有效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深化概念规律的理解。
  如,“电流”一节,难点是学生无法观察到电流的形成与方向,很难理解电流在电路中的运转状态,教师可以利用相关软件,构建虚拟电路图,通过虚拟影像模拟电流在电路中的传导模式,可以从正极出发,流经灯泡,让灯泡发亮,然后再回到负极,形象、直观一目了然。师生通过对这一直观模拟实验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很快就能够理解电流的形成、方向这一重点、难点,对“电流”的概念也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把抽象的、枯燥的物理知识原理转化为生动的、具体的图像,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模型免费论文网。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四、 形象展示教学知识点,加深学习印象
  物理概念与规律的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核心。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相互联系及其发展趋势是靠物理规律建立的。在物理规律教学中拓展概念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动态变化功能,进一步揭示和理解相关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形象直观地“顿悟”概念的内涵。这有利于概念知识沿网状同化,从而达到活化概念的目的。
  初中物理如,有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时初中物理,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变化情况的判断以及变化范围的计算问题,一直是历年中考物理试题和各种物理竞赛中的热点。而学生普遍感到此类题难度大,得分率也较低。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时,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动态变化功能,制成课件进行以下动态分析:把电压表和电流表等效替换,电压表等效于开路,电流表等效于一条导线。由此不难看出,电路中的电流只有一条道路,即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的事滑动变阻器的电压。
  这样,运用信息技术对电路进行动态分析,既让学生充分理解了电路的规律,也加深学生对电学部分相关概念的具体认识,深化和活化了物理概念,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 加强练习反馈,巩固概念
  课堂练习的检测与反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通过反馈练习可以使学生深化概念,提高学习效率,加强对所学概念的理解和巩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贮量大、速度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检测,为学生创造了一种悦目、悦耳、悦心的效果,高效率地提高理解概念的程度。
  如,九年级“惯性”一节复习检测中,我用多媒体播放飞机正确投掷救灾物资的动画视频,同时提出问题:飞机投掷救灾物资为什么要提前投掷?让学生用本堂课所学知识来回答。这样就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练习深化了对“惯性”概念的理解。
  信息技术可以以更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学生更直观的展示教学知识点,特别是对于理论知识较抽象的初中物理来说,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用语言或文字很难表示出来的内容用多媒体来向学生们展示,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从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水平。
  作者简介:
  刘俊岩,河北省保定市,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遂城中学。
  n lang=EN-US
其他文献
摘要:学好物理的因素首先是态度、信念、意志,其次才是方法、思维,存在着不同的学习方法来提高物理的学习效率,本文主要论述如何提高物理学习效率的方法,希望对学生们以后学习物理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学物理;提高学习效率;策略探讨  一、 引言  中学物理知识是现代中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必须合理把握物理知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中学物理学习的连贯性。从现代中学生物理学习的整体来看,物
摘要:比较法通过信息关联和思维迁移帮助学生更深入、更迅速、更牢固地理解和把握地理知识,提升其学习效率和质量。同时,比较法还对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的素养起到积极培养作用。本文围绕高中地理的教学实践,对比较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类探讨。  关键词:高中;地理;比较法;应用  比较法是一种学习法,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教学法。地理教学中的比较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并且在教育行业内的广泛普及应用,在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多媒体技术便成了当今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不论是出于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目的,抑或是作为21世纪的新型教师,我们都应当对多媒体技术积极地加以利用和挖掘,从而为课堂的教学注入更多的现代化元素,为学生们学习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平台。本文便以高中英语的教学为例,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做如下阐述。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提问成为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这种教学手段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还有利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此本文专门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展开研究,文章中首先介绍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然后介绍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介绍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建议,其中包括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应该具有启发性、课堂提问通俗易懂、形象有理、课堂提问
摘要:在现在学校的素质教育过程中,情感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核心内容,它能够在根本上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让素质教育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推动力。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提高教学水平,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他们获得最大进步成为当前中职英语教学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师生关系;学习环境;自主学习  教育的出发点不在于知识的灌输,而在于激励和鼓舞,促其主动学习。中职英语教学中,激励教学更
“要加快推进ETC联网,扩展ETC用户规模,积极研究扩展ETC在城市停车场等其它消费领域的应用,不断挖掘ETC服务潜力,为用户提供更多便利。”——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山东调研时提出要
<正>东海深井地球物理长期观测是我国开展深井地震学观测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为了排除地面干扰,取得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地球物理观测资料.美国圣安德列斯断层项
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企业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国家对电力基础设施的投资逐步加大,电力工程建设的档案在其利用、管理等方面日趋复杂。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导致电力工程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