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优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力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把课堂上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放开手脚去主宰每一堂课,在主动地学习过程中自主发展。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创设教学情境,让课堂充满活力
当前,阅读教学忽视学生主体性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教学模式尚未打破,教师依然主宰着课堂。要彻底改变这一状况,首先要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这个角度出发。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改变居高临下的角色意识。自觉地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主动地进行学习。
二、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1教给方法,让学生学会质疑。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是主体性发展的前提,也是语文学科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切入口。我们可以针对课题提问,如《鸟的天堂》,“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在哪里?那个地方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把那个地方叫做“鸟的天堂”?鸟儿在“天堂”里是怎样生活的?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课题质疑还可以由课题扩展到课外内容,激发学生去探求新的知识及学习的兴趣;也可以从课文的语句、内容方面提问,如《琥珀》中,有一句话:“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的时间是漫长的,为什么会一转眼就过去呢?”这恰是个值得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2积极引导,解决质疑问题。启发了学生提问,接着要解决处理好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尽量在课堂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无法一时解决的,要向学生说明。如《蝙蝠和雷达》一文,学生知道了雷达是人类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的。你知道还有什么东西是由哪种动物身上得到启发而发明的吗?你还可以从哪些动物的什么特点得到启发,发明新东西呢,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去寻求新知识的欲望,从心灵深处不断涌起创新的浪花。
3把质疑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质疑问难不仅安排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更应该鼓励学生在深入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新疑问,随时质疑。如学习《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时,学生提出”是不是还有别的办法炸暗堡,一定要手托炸药包炸吗?”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求答案。在反复读课文与讨论后,学生认识到:首先”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客观环境如此,没有其它办法。其次“嘹亮的冲锋号吹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时间紧迫,没有时间再去采取其它办法。董存瑞带着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带着对战友、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毅然决然地点燃了导火索。通过学习,董存瑞为了祖国的解放、人民的幸福勇于献身的光辉形象,深植在学生心中。
三、倡导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流、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合作学习,可以激活学生参与热情,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在教学《三棵银杏树》一课时,先出示问题。(1)本文作者主要想通过写银杏树的作用赞美一种无私的精神。可是文章开头却具体描写了银杏树的外形特点,你觉得合适吗?说清理由。(2)本文主要目的是赞美银杏树的奉献精神,以“三棵银杏树”为题,你觉得合适吗?说清理由,要求一、二组同学重点解决第一个问题,三、四组同学重点解决第二个问题。先请每个人独立学习产生自己的想法,然后把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每个小组要推选一位中心发言人,作好记录,代表本组向全班交流,老师参与你们小组的讨论。接着,各小组可以补充发言,大家通过发言,补充交流,达成了共识,要写银杏树的奉献精神,必须先交代它的外形特点,写外形特点是为写奉献精神所作的铺垫。这种交流达到了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同学们交流发言,激活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总之,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把自主探索的权利留给学生,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这样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创设教学情境,让课堂充满活力
当前,阅读教学忽视学生主体性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教学模式尚未打破,教师依然主宰着课堂。要彻底改变这一状况,首先要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这个角度出发。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改变居高临下的角色意识。自觉地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主动地进行学习。
二、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1教给方法,让学生学会质疑。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是主体性发展的前提,也是语文学科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切入口。我们可以针对课题提问,如《鸟的天堂》,“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在哪里?那个地方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把那个地方叫做“鸟的天堂”?鸟儿在“天堂”里是怎样生活的?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课题质疑还可以由课题扩展到课外内容,激发学生去探求新的知识及学习的兴趣;也可以从课文的语句、内容方面提问,如《琥珀》中,有一句话:“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的时间是漫长的,为什么会一转眼就过去呢?”这恰是个值得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2积极引导,解决质疑问题。启发了学生提问,接着要解决处理好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尽量在课堂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无法一时解决的,要向学生说明。如《蝙蝠和雷达》一文,学生知道了雷达是人类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的。你知道还有什么东西是由哪种动物身上得到启发而发明的吗?你还可以从哪些动物的什么特点得到启发,发明新东西呢,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去寻求新知识的欲望,从心灵深处不断涌起创新的浪花。
3把质疑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质疑问难不仅安排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更应该鼓励学生在深入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新疑问,随时质疑。如学习《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时,学生提出”是不是还有别的办法炸暗堡,一定要手托炸药包炸吗?”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求答案。在反复读课文与讨论后,学生认识到:首先”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客观环境如此,没有其它办法。其次“嘹亮的冲锋号吹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时间紧迫,没有时间再去采取其它办法。董存瑞带着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带着对战友、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毅然决然地点燃了导火索。通过学习,董存瑞为了祖国的解放、人民的幸福勇于献身的光辉形象,深植在学生心中。
三、倡导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流、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合作学习,可以激活学生参与热情,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在教学《三棵银杏树》一课时,先出示问题。(1)本文作者主要想通过写银杏树的作用赞美一种无私的精神。可是文章开头却具体描写了银杏树的外形特点,你觉得合适吗?说清理由。(2)本文主要目的是赞美银杏树的奉献精神,以“三棵银杏树”为题,你觉得合适吗?说清理由,要求一、二组同学重点解决第一个问题,三、四组同学重点解决第二个问题。先请每个人独立学习产生自己的想法,然后把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每个小组要推选一位中心发言人,作好记录,代表本组向全班交流,老师参与你们小组的讨论。接着,各小组可以补充发言,大家通过发言,补充交流,达成了共识,要写银杏树的奉献精神,必须先交代它的外形特点,写外形特点是为写奉献精神所作的铺垫。这种交流达到了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同学们交流发言,激活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总之,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把自主探索的权利留给学生,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这样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