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_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生活现象走进数学课堂教学,我个人做了初步的探索,具体如下:
  一、捕捉”生活素材“,激发兴趣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获得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公民所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课堂,走向社会,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为此,我们在教学时就要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分类》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和家长一起去逛文具店或超市,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商场里面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如果有条件还可以把商场里的商品拍摄成录象。在新课伊始播放录象,创设情景,带学生去逛商店,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同一种东西摆放在一块儿。”这样就为分类的认识奠定了基础。用学生身边的现象,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现实性、趣味性,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数学的情感,调动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二、加强实践,培养兴趣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用处,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数学意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到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教材中的《利息和利率》一课时,可以利用学写活动课的时间或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银行参观,主要是要学生用自己的压岁钱去模拟存款、取款,观察银行墙壁上的利率表。学生感到很新鲜,表现也很积极。提出了“利率是什么?”、“为什么这些利率不一样?”、“我要怎样存才能得到较多的利息呢?”等问题。不过我没有直接回答他们,而是表扬他们提的好,并表示相信他们通过自己带着这些问题去预习新课,一定能解决。同学们的热情更高了。到上课时,由于自己发现问题,又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从而找到了符合自己需要的存款方式,个个充满了自豪感,脸上都留露出成功的喜悦。他们有的表示自己更加喜欢学习数学了;有的认为数学的用处真是太大了,一定要学好数学;有的表示对数学更感兴趣了。
  三、利用生活现象,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兴趣
  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比较难理解的知识,这时作为老师就要善于联想,寻找生活中与之相似的现象来帮助学生理解。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循环小数》时,为了在课堂伊始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启动思维,同时也为分散教学难点,特用多媒体制了形象逼真、色彩清晰的红绿灯动画画面。上课开始时将此画面展现出来让学生观察。并让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红绿灯,学生说出了交通岗上的红绿灯,并说出了绿、黄、红灯总是依次的变化。这时,我接着告诉大家:“它总是按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那么我们可以说红黄绿灯总是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日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研究。”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红绿等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习“循环小数”的定义打下了直观的基础。
  四、创设生活情景,增添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形;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并能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如“铺地砖问题”、“购物问题”等,让学生在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熟练地掌握1元=10角,1角=10分,增添学习的趣味性和真实性,可以让学生带来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生学完新课后,开展角色游戏“小小商店”,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掌握元、角、分的关系,同时也掌握了运算的知识。
  总之,教学问题解决的方法很多,它们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给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实用性,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其他文献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人的潜能、师生的主体作用、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综合运用过程。按目前的校本课程建设情况来看,各校都有很高的热情,但也走入了一些误区,如把课程建设简单地看作是编写教材,校际之间开发缺乏协作,课程内容不能凸现学生需求,多种课程界限不明等。  一、热情虽高,但情形堪忧  从各种各样的校本课程情况反馈来看,各级各类学校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热情是相当高涨的,但如何正确看待校本课程,如
期刊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专心致志,耳听心想;有的东张西望,坐立不安;有的小动作连连;作业时,有的学生认真细致一丝不苟;有的却粗心大意马马虎虎,这就是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从而达到高境界;不良的学习习惯,会给学生的成功带来困难。并且习惯的养成是很难改变的,正如“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习惯好坏,与我们老师有直接的关系。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
期刊
我于2001年开始在二龙中心校担任副校长工作。回想十年来的副校长工作,我心存感激,感谢教育局给了我锻炼成长的机会,感谢校长给我工作中的特别呵护。在学校,副校长和校长虽只是一字之差,但其内涵和意义却相差甚远。基层学校副校长既是校长的助手,又是分管工作范围的指挥员,工作承上启下,地位十分重要。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我觉得做好这个角色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学习提高,在自身建设中笃学  首先要
期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可见习惯是如何重要,学生一旦形成不良生活习惯,在学习中,在生活中,甚至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都很难让他人接受,从而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重要,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最大差别,就在于他们的学习习惯。一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其受益终身,而不良的学习习惯,会使一个孩子一直都碌碌无为。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它
期刊
社会在进步,人类在发展,教育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用具、教学方法、教学用语、教育手段都在不断更新,以适应社会的进步、教育的改革。投影仪、录音机相继走入课堂,代替传统的小黑板、挂图、卡片……随着电脑走进校园,教育教学进入了多媒体时代。多媒体的使用,使新课改的进程大大加快了。  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效果,优化课堂结构
期刊
孩子们都喜欢绘画,但是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他们往往凭自己的兴趣自由行动,兴趣和注意力都不稳定,他们对鲜艳的色彩,有趣的物体易产生兴趣,但观察不仔细,无意注意占优势,易受外界干扰。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采取各种有趣的方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稳定幼儿的情绪,初步培养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我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幼儿年龄,心理特点对幼儿的绘画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
期刊
如何写好作文评语,并且做到既具实效性,又新颖、吸引人,是小学语文老师常头疼的一件事。在实际操作中有人主张真实地反映学生的作文水平,丁是丁,卯是卯,这样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作文的优势和薄弱之处,帮助学生明确自己作文的努力方向;也有人主张作文评语应该提倡赏识教育,用放大镜将学生作文的优点大加宣传,而淡化其缺点,这样能够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两种说法各执己见,似乎都有道理。当然实践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优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力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把课堂上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放开手脚去主宰每一堂课,在主动地学习过程中自主发展。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创设教学情境,让课堂充满活力  当前,阅读教学忽视学生主体性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
期刊
作者简介:徐志民,吉林省东丰县东丰镇仁合小学教师。青春期孩子逆反心理的教育徐志民  (吉林省东丰县东丰镇仁合小学,吉林 东丰136300)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不仅要让他们有一个健壮的体魄、渊博的学识,更应该让他们有一颗健康的心灵。特别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逆反心理表现最为突出,那么该怎样教育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呢?  一、教育过程中的一些不当方法  教育孩子时几乎所有的教师都
期刊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影响下,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从而达成课程目标已是大势所趋。因为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并影响其教学效果。而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教材资源对教学效果更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体验,这里我粗浅的说一说教材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真正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教材以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来编写教材中所生成的教育话题和范例,是以儿童的“生活事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