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刚步入高中后,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初、高中数学未能很好地衔接。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初高中教材的差别显著。现行高中数学课本(必修本)与初中数学相比,初步分析有其以下显著特点:从直观到抽象,从单一到复杂,从浅显至严谨,从定量到定性。初中数学教材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语法结构简单,运用的数学知识基本上是四则运算,且其公式参量也较少。高中数学语言叙述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概括,理论性较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式的要求大大地提高和加宽了。再加之教材从数学的知识体系出发,将最难的部分“函数”放在高一阶段,也就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造成障碍。
2.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脱节”。(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轴、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7)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这部分内容视为重难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8)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3.升学考试要求不同下教法的变化。初中教师的教学主要依据初中学生特点及教材的内容,教学进度较慢,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都有较多时间反复强调、答疑解惑;而高中教师在处理高中教材时却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反复强调教材内容,对于习惯于初中教师教法的学生,进入高中后难以适应高中教师的教法。
4.学习方法的变化。在初中,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了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增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别提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根据以上四方面的问题,为搞好初高中衔接,我认为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摸清底细,规划教学
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考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要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演、“手到”即适当做好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下课后要反复阅读书本,回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查阅有关资料,或向老师、同学请教,以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既是知识的衔接,又是教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师生情感的衔接,只有综合考虑学生实情、课标和大纲、教材、教法等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制定出较完善的措施。作为教师,要积极地了解学生、关爱学生;要不断地探讨教学的规律,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不懈地努力。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初高中教材的差别显著。现行高中数学课本(必修本)与初中数学相比,初步分析有其以下显著特点:从直观到抽象,从单一到复杂,从浅显至严谨,从定量到定性。初中数学教材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语法结构简单,运用的数学知识基本上是四则运算,且其公式参量也较少。高中数学语言叙述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概括,理论性较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式的要求大大地提高和加宽了。再加之教材从数学的知识体系出发,将最难的部分“函数”放在高一阶段,也就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造成障碍。
2.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脱节”。(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轴、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7)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这部分内容视为重难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8)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3.升学考试要求不同下教法的变化。初中教师的教学主要依据初中学生特点及教材的内容,教学进度较慢,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都有较多时间反复强调、答疑解惑;而高中教师在处理高中教材时却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反复强调教材内容,对于习惯于初中教师教法的学生,进入高中后难以适应高中教师的教法。
4.学习方法的变化。在初中,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了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增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别提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根据以上四方面的问题,为搞好初高中衔接,我认为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摸清底细,规划教学
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考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要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演、“手到”即适当做好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下课后要反复阅读书本,回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查阅有关资料,或向老师、同学请教,以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既是知识的衔接,又是教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师生情感的衔接,只有综合考虑学生实情、课标和大纲、教材、教法等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制定出较完善的措施。作为教师,要积极地了解学生、关爱学生;要不断地探讨教学的规律,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不懈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