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考从问题开始,如果没有问题,思考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本。数学被誉为思维的体操,自然离不开提出问题,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由此可见,一个好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而设计合理、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小学教师不掌握娴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提问的功能,优化问题的设计,把握提问的原则,真正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 提问 有效性
一、课堂提问设计的精当性
例如,在三年级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使学生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是教学的重难点。在帮助学生理解简单分数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时可以这样问:出示一个苹果图,让小刚和小新分着吃,两人都很谦让。老师:你们说,他们怎样分才公平?生:平均分(演示平均分成两份)。师:怎样才知道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了两份?再演示把两份恢复成一个苹果再平均分,小刚和小新每人得了半块苹果的过程。师问:这半个苹果是几分之几?我们就说它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用二分之一表示。另外半个苹果是多少呢?生:这个苹果两份中的一份。师:从刚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什么?生: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这样,一系列的提问,帮助学生加深了对“平均分”、“简单分数几分之几”的理解,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思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课堂提问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应变。有这样一个例子:街心花园中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因为老师不注意少写了圆形两个字,结果学生试做时发现少了个条件,没说花坛是什么形状的呀?这时老师才发现刚才的粗心,怎么办?老师灵机一动:“现在,我看这样,不加‘圆形’二字,你将如何设计呢?周长还是18.84米,先设计圆形再求面积。”以后同学们设计出了很多美丽的图形,有组合的,有单一的。就因为有了老师这一灵活应变的问题,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营造了创新的思维空间,生成了课堂的亮点。
这样由学生自己来解决的方式,不仅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课堂提问的趣味性
向学生提出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最佳策略,便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场赛车比赛,第一辆赛车的车轮式正方形的,第二辆赛车的车轮是圆形的,第三辆赛车的车轮是三角形的,他们同时从同一起点同向出发,谁先到达终点呢?这样的提问既直观形象又生动活泼,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使学生愉快而积极地投入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
四、课堂提问的逻辑性
教师的提问设计必须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形式与规律。教师要按照课程的顺序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序,循序而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使学生对知识点加深理解。
五、课堂提问的思考性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探究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有利于学生从多方面摄取知识并有能力进入“再创造”的过程。
六、课堂提问的巧妙性
数学语言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在提问时既要考虑数学的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如在上“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节课时,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个公式求一般三角形面积。正当学生充满成功的喜悦时,老师抛出了一道“奇特”的题目——计算右图三角形(图略)的面积,并有意采用竞赛的形式,把课堂气氛搞得很热烈,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抢着回答。结果,几乎全班学生的答案都是按常规思维解答的。正当学生又一次为自己的“胜利”而感到喜悦时,老师诙谐地说:“你们都上当了。”一语出口,犹如在已有涟漪的湖中投入一块巨石,学生情绪为之亢奋。这时老师才在学生思维异常活跃的情况下揭示其中的奥秘,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数学 提问 有效性
一、课堂提问设计的精当性
例如,在三年级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使学生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是教学的重难点。在帮助学生理解简单分数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时可以这样问:出示一个苹果图,让小刚和小新分着吃,两人都很谦让。老师:你们说,他们怎样分才公平?生:平均分(演示平均分成两份)。师:怎样才知道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了两份?再演示把两份恢复成一个苹果再平均分,小刚和小新每人得了半块苹果的过程。师问:这半个苹果是几分之几?我们就说它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用二分之一表示。另外半个苹果是多少呢?生:这个苹果两份中的一份。师:从刚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什么?生: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这样,一系列的提问,帮助学生加深了对“平均分”、“简单分数几分之几”的理解,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思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课堂提问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应变。有这样一个例子:街心花园中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因为老师不注意少写了圆形两个字,结果学生试做时发现少了个条件,没说花坛是什么形状的呀?这时老师才发现刚才的粗心,怎么办?老师灵机一动:“现在,我看这样,不加‘圆形’二字,你将如何设计呢?周长还是18.84米,先设计圆形再求面积。”以后同学们设计出了很多美丽的图形,有组合的,有单一的。就因为有了老师这一灵活应变的问题,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营造了创新的思维空间,生成了课堂的亮点。
这样由学生自己来解决的方式,不仅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课堂提问的趣味性
向学生提出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最佳策略,便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场赛车比赛,第一辆赛车的车轮式正方形的,第二辆赛车的车轮是圆形的,第三辆赛车的车轮是三角形的,他们同时从同一起点同向出发,谁先到达终点呢?这样的提问既直观形象又生动活泼,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使学生愉快而积极地投入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
四、课堂提问的逻辑性
教师的提问设计必须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形式与规律。教师要按照课程的顺序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序,循序而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使学生对知识点加深理解。
五、课堂提问的思考性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探究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有利于学生从多方面摄取知识并有能力进入“再创造”的过程。
六、课堂提问的巧妙性
数学语言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在提问时既要考虑数学的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如在上“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节课时,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个公式求一般三角形面积。正当学生充满成功的喜悦时,老师抛出了一道“奇特”的题目——计算右图三角形(图略)的面积,并有意采用竞赛的形式,把课堂气氛搞得很热烈,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抢着回答。结果,几乎全班学生的答案都是按常规思维解答的。正当学生又一次为自己的“胜利”而感到喜悦时,老师诙谐地说:“你们都上当了。”一语出口,犹如在已有涟漪的湖中投入一块巨石,学生情绪为之亢奋。这时老师才在学生思维异常活跃的情况下揭示其中的奥秘,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