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anjing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考从问题开始,如果没有问题,思考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本。数学被誉为思维的体操,自然离不开提出问题,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由此可见,一个好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而设计合理、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小学教师不掌握娴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提问的功能,优化问题的设计,把握提问的原则,真正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 提问 有效性
  一、课堂提问设计的精当性
  例如,在三年级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使学生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是教学的重难点。在帮助学生理解简单分数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时可以这样问:出示一个苹果图,让小刚和小新分着吃,两人都很谦让。老师:你们说,他们怎样分才公平?生:平均分(演示平均分成两份)。师:怎样才知道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了两份?再演示把两份恢复成一个苹果再平均分,小刚和小新每人得了半块苹果的过程。师问:这半个苹果是几分之几?我们就说它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用二分之一表示。另外半个苹果是多少呢?生:这个苹果两份中的一份。师:从刚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什么?生: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这样,一系列的提问,帮助学生加深了对“平均分”、“简单分数几分之几”的理解,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思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课堂提问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应变。有这样一个例子:街心花园中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因为老师不注意少写了圆形两个字,结果学生试做时发现少了个条件,没说花坛是什么形状的呀?这时老师才发现刚才的粗心,怎么办?老师灵机一动:“现在,我看这样,不加‘圆形’二字,你将如何设计呢?周长还是18.84米,先设计圆形再求面积。”以后同学们设计出了很多美丽的图形,有组合的,有单一的。就因为有了老师这一灵活应变的问题,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营造了创新的思维空间,生成了课堂的亮点。
  这样由学生自己来解决的方式,不仅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课堂提问的趣味性
  向学生提出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最佳策略,便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场赛车比赛,第一辆赛车的车轮式正方形的,第二辆赛车的车轮是圆形的,第三辆赛车的车轮是三角形的,他们同时从同一起点同向出发,谁先到达终点呢?这样的提问既直观形象又生动活泼,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使学生愉快而积极地投入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
  四、课堂提问的逻辑性
  教师的提问设计必须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形式与规律。教师要按照课程的顺序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序,循序而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使学生对知识点加深理解。
  五、课堂提问的思考性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探究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有利于学生从多方面摄取知识并有能力进入“再创造”的过程。
  六、课堂提问的巧妙性
  数学语言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在提问时既要考虑数学的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如在上“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节课时,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个公式求一般三角形面积。正当学生充满成功的喜悦时,老师抛出了一道“奇特”的题目——计算右图三角形(图略)的面积,并有意采用竞赛的形式,把课堂气氛搞得很热烈,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抢着回答。结果,几乎全班学生的答案都是按常规思维解答的。正当学生又一次为自己的“胜利”而感到喜悦时,老师诙谐地说:“你们都上当了。”一语出口,犹如在已有涟漪的湖中投入一块巨石,学生情绪为之亢奋。这时老师才在学生思维异常活跃的情况下揭示其中的奥秘,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摘 要:化学用语是初中化学的基石,贯穿整个教材的始终,与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科学探究都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成效,从指导方法、培养习惯、分散记忆内容、合理安排方面,对初中化学用语教学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化学用语 兴趣 方法 规范 习惯 循序渐进  初中化学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学生来说,既新鲜,又陌生。初中化学虽然
期刊
摘 要:初中历史应当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让学生知道历史是过去的事情,每个事物、每个人都有历史,历史和现在紧密相连,学习历史要以现实去理解历史,以历史来关照现实。初中历史应当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历史有三个层次的要求,第一层次是记忆能力,第二层次是理解能力,第三层次是运用能力。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在记忆和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这三方面的能力是结合起来的,是学习研究历史时必须具有的
期刊
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任何一个数学概念、法则和公式的产生都离不开抽象概括和逻辑推理等思维方法。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数学学科的特点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课堂教学中,缩短这种距离的主要手段就是直观教学。要归纳总结操作方法,还要注意课内操作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教具学具。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教具 学具 教师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评价是数学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充分利用作业评价来传送期待,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合理的作业评价方法和内容能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提高教学效果,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给学生以温馨和关怀,有着不可低估的心理教育作用。  关键词:作业评价 数学教学 多元化  作业是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独立运用和体验知识、技能
期刊
摘 要: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课堂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在教学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气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氛围 学习效率  课堂气氛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
期刊
摘 要:课堂提问作为中小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课堂提问可以吸引学生兴趣、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巩固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恒久研究的话题。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出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问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提问现状 改进措施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
期刊
小学数学是一门抽象性、严谨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其中程式化、符号化的东西特多,再加之原有教材割断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些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导致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比较沉闷、呆板。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新课改对基础教育的冲击与影响将更为突出和集中、更为直接地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说到底就是激活课堂,引领学生最终实现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悦、富于激情和趣味的学习。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
期刊
我们所谓的语文素养,其实就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若想学习好语文这门课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关键,而怎样提高就是我们这次需要共同探讨的。  一、加强阅读,增加语感。古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阅读才能提高鉴赏能力,“量”的提高必然会带动“质”的飞跃。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出来的名作,多加阅读,大声
期刊
朱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因不在身边,对孩子没有办法教育,孩子长期生活在姥姥家。我和姥姥交谈时发现,她既不听姥姥、姥爷的话,又不喜欢写作业,而姥姥、姥爷又不识字,也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其父母一年只能回家一、两次,对孩子的学习几乎是不闻不问。  记得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朱同学的许多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比较差,跟其他同学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上课的时候坐姿很随意,有时站起来,有时跪在凳子上,手里的小东西永不间
期刊
摘 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代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阅读教学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作用是极大的,特别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奠基作用。利用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进行影响,培养与陶治学生的思想感情,开发学生的思维与逻辑。然而,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课堂氛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