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激流三部曲》叙写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腐朽,表达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激流必将荡涤一切封建污垢的主题,歌颂了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及民主主义的觉醒。本文通过论述觉慧、觉民和淑英的反抗来阐释《激流三部曲》的反封建主题。
【关键词】:《激流三部曲》;觉慧;觉民;淑英;反封建
《激流三部曲》通过官僚地主家庭高老太爷一家三代衰败、变迁情景的真实描绘,深刻地反映了在封建社会面临彻底崩溃的动荡社会背景下,封建大家庭的旧势力冥顽不化,以及觉慧、觉民为代表的新兴势力的奋力反抗。
一、觉慧的反抗
觉慧的叛逆性格主要是在反抗封建家庭,反抗封建礼教中展开的。他除了敢于不顾家长们的责难参加学运外,而且第一个看出了自己身处的封建家庭必然没落的趋势。他从老一辈的顽固,腐化,堕落的生活里。从年轻一代的痛苦生涯中,不仅清晰地感受到这种家庭的必然衰败,并且渴望它能尽早土崩瓦解。在《家》中最经常描写的片段就是觉慧和高老太爷的争吵。觉慧认为高老太爷不是他的祖父,他只是整整一代人的代表,代表那个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觉慧知道他们祖父两代人永远不能够互相了解,他们两个人的关系不像祖父和孙儿,更像两个敌人,这是新旧思想之间的斗争。
“他时时觉得在这个家庭的平静的表面下有一种待爆发的火山似得东西”这就是青年一代被自身命运所决定的对封建礼教的愤懑,和在挣扎中消磨生命的悲苦情绪。尽管他们的反封建意识尚未被时代的激流所唤醒,还不能把他们的不满情绪转化为自觉的反封建力量,但是,觉慧由于具有不同的觉悟程度,便非常有预见地看到了这一点。觉慧早就预料到了封建大家庭制度是必然会崩溃,会被瓦解的,而大家庭的腐朽,就像一只从内腐烂的橙子,橙子皮是完好的,但内里已经透着发黑的腐烂气息,最终是必定会腐烂的,被旧思想笼罩着的家庭必然走上崩溃的路,走到它亲自挖掘的墓穴。
觉慧的这种“树倒猢狲散”的思想几乎贯穿在整部小说里,而且随着家庭内部两种势力的不断斗争,他的这种思想日趋坚定,直至彻底地与封建家庭决裂为止。
觉慧不只是在思想上对封建礼教进行批判,而且在行动上总是站在反抗封建礼教封建习俗的最前列。他成为《家》里青年一代中最觉醒的形象。他敢于公开承认是自己把觉民藏起来的事实,敢于面对面地向封建家长挑战而无所畏惧,并且坚信胜利一定属于我们。这样大胆的反封建的精神,显示了他作为反抗传统习俗的猛士的性格。在高老太爷病危之际,他敢于坚决反对驱神捉鬼的迷信把戏,在家里一派鬼气沸沸的氛围中,寸步不让,大胆地同一切封建家长封建习俗开战。在他义正言辞的驳斥下,致使陈姨太,克明,觉新等哑口无言而大获全胜。在高老太爷死后,觉慧积极说服不敢违抗封建家长的觉新,坚决主张不让嫂嫂瑞玉到乡下去分娩。他提醒觉新不能再“屈服”。并以觉民抗婚胜利为例,鼓励大哥去奋斗,去赢得胜利。觉慧的这一系列行动表明他性格倔强,不仅敢于为兄嫂们的命运而奋斗,而且也敢于向那种毫无意义的,但又是没有人敢去触犯的封建迷信挑战。他仿佛一把炽烈地燃烧的火炬,在黑夜漫漫的家里发射出耀眼的光亮,成为封建家庭内部瓦解过程中一股最直接的冲击力量,成为青年一代走向新生的榜样。终于,觉新慧做出了反抗封建礼教最后一步——毅然决然地从封建家庭出走,投身于社会革命的滚滚激流中。这一举动给整个家庭,乃至封建社会于致命的一击。
二、觉民的反抗
觉民是作为一个略具民主主义思想的知识青年的面目出现的,他不满封建礼教的束缚,对新思潮有向往的表现。在整部小说的前部分他的全部叛逆行为只停留在追求个人婚姻自主的水平上。不过,在当时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已经算是一大跨越。由高老太爷做主把封建遗老冯乐山的侄孙女许配觉民的婚姻在高家引起一场不小的风波。在这个封建礼法森严的高府,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家长主婚,幼辈不得过问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违抗者必须受到惩罚。然而当时他与表妹琴正處于恋爱关系,加之被“五四”新思潮唤醒了,意识到必须经过抗争才能获得生活幸福。于是觉民决定开创了违抗封建婚姻的先例。他要进行一场勇敢的斗争。
在三弟觉慧的帮助下,作者给他安排了一个比较顺利的遭遇,使他胜利地得到爱情,跨过了逃婚的斗争。觉民立志要当自己命运的主人,在唤醒青年一代反抗封建婚姻上起过普遍的示范和号召作用。在《春》和《秋》中他已经站在斗争前缘,不妥协地和那些长辈们当面争辩,并维护淑华淑英的成长。
在三弟觉慧出走后,大哥觉新继续奉行他的“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所有的思想全靠觉民和琴的传播,并在原有的思想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提高和发展。当觉民亲眼目睹了梅表姐,蕙被封建制度活活折磨死的时候,他发出了这样一句感叹:“这就是因为有那个制度,那些愚昧的人就利用它。”觉民面对封建家长对他的欺辱和诬陷,使他更增添了反封建革命意志。本来他对自己是否参加秘密团体或是否参加演戏有着不少的疑虑,但是经过了五婶的挑战后,觉民的思想有了急剧的变化,他对这个家庭和那些长辈增加了憎恶的感情,他打消了参加秘密团体的顾忌,怀着要对一个制度复仇的痛快,骄傲的心情做出决定:“我要去参入均社,我要做一切他们不愿意我做的事,看他们敢把我怎样”。这说明觉民的叛逆性格恰恰是在封建势力对他的无理迫害和威逼下一步一步形成的,是封建家庭促使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和反抗。
三、淑英的抗婚
淑英本来也是个被封建思想束缚,自己的婚姻,人生得不到自由的孩子。作者巧妙地在《春》里设计了两条主线,便是淑英的抗婚胜利和蕙被封建婚姻虐到致死。本来淑英已经对自己的人生绝望,已经破罐子破摔,但她亲眼目睹了蕙在默默中求生,在默默中恋爱,默默无言地忍受着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礼教的摧残,淑英决定不做像蕙一样“临死无言,有生可想”,任人宰割,听凭封建礼教的折磨和摧残的女子。她要反抗“命定的”思想束缚。小说写道:“淑英底心起先似乎到了绝地,但如今一下子就发现了一个广大的天空。她底心豁然开朗了。那些轻的重的哀愁,先前逐渐地堆积在她底心上的,如今全飞走了。她觉得她的前面还有希望在闪耀,她仿佛还看见一线光亮。她记起了昨天晚上琴在觉民底房里和她谈过的那些话。她有了一点勇气。”小说也正是从淑英“有了一点勇气”进行反封建斗争的情况下,描写了这个性格的发展和成长。她从整个封建家庭的堕落,封建家长的残暴体验到这种社会制度的腐朽性,从而产生了脱离家庭,倾向革命的思想和行为。
自然淑英所认识到的革命离正真的无产阶级革命还相差甚远,甚至连走觉慧的道路也还有一段相当大的距离。但是她倾向民主和进步是性格的特点,没有这个基础也就不会有出走和新生的可能。淑英这个“知识上的乞丐”终于在求知的过程中,在自身的苦难中,在主观和客观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冲出了家庭,喊出了“春天是我们的”欢呼声。巴金通过淑英的痛苦,绝望,挣扎和希望,表现出青年一代反封建斗争的历史必然趋向。即使像淑英这样的弱女子尚且可以取得斗争的胜利,那么,比她更健壮的他们或她们,也就更有胜利的前景。淑英这个人物形象的反封建意义就在这里。
参考文献:
[1]巴金.家春秋[M].成都:朝花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
[2]王光凯.觉新的困惑——走不出的牢笼[J].阅读与鉴赏,2010(2).
【关键词】:《激流三部曲》;觉慧;觉民;淑英;反封建
《激流三部曲》通过官僚地主家庭高老太爷一家三代衰败、变迁情景的真实描绘,深刻地反映了在封建社会面临彻底崩溃的动荡社会背景下,封建大家庭的旧势力冥顽不化,以及觉慧、觉民为代表的新兴势力的奋力反抗。
一、觉慧的反抗
觉慧的叛逆性格主要是在反抗封建家庭,反抗封建礼教中展开的。他除了敢于不顾家长们的责难参加学运外,而且第一个看出了自己身处的封建家庭必然没落的趋势。他从老一辈的顽固,腐化,堕落的生活里。从年轻一代的痛苦生涯中,不仅清晰地感受到这种家庭的必然衰败,并且渴望它能尽早土崩瓦解。在《家》中最经常描写的片段就是觉慧和高老太爷的争吵。觉慧认为高老太爷不是他的祖父,他只是整整一代人的代表,代表那个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觉慧知道他们祖父两代人永远不能够互相了解,他们两个人的关系不像祖父和孙儿,更像两个敌人,这是新旧思想之间的斗争。
“他时时觉得在这个家庭的平静的表面下有一种待爆发的火山似得东西”这就是青年一代被自身命运所决定的对封建礼教的愤懑,和在挣扎中消磨生命的悲苦情绪。尽管他们的反封建意识尚未被时代的激流所唤醒,还不能把他们的不满情绪转化为自觉的反封建力量,但是,觉慧由于具有不同的觉悟程度,便非常有预见地看到了这一点。觉慧早就预料到了封建大家庭制度是必然会崩溃,会被瓦解的,而大家庭的腐朽,就像一只从内腐烂的橙子,橙子皮是完好的,但内里已经透着发黑的腐烂气息,最终是必定会腐烂的,被旧思想笼罩着的家庭必然走上崩溃的路,走到它亲自挖掘的墓穴。
觉慧的这种“树倒猢狲散”的思想几乎贯穿在整部小说里,而且随着家庭内部两种势力的不断斗争,他的这种思想日趋坚定,直至彻底地与封建家庭决裂为止。
觉慧不只是在思想上对封建礼教进行批判,而且在行动上总是站在反抗封建礼教封建习俗的最前列。他成为《家》里青年一代中最觉醒的形象。他敢于公开承认是自己把觉民藏起来的事实,敢于面对面地向封建家长挑战而无所畏惧,并且坚信胜利一定属于我们。这样大胆的反封建的精神,显示了他作为反抗传统习俗的猛士的性格。在高老太爷病危之际,他敢于坚决反对驱神捉鬼的迷信把戏,在家里一派鬼气沸沸的氛围中,寸步不让,大胆地同一切封建家长封建习俗开战。在他义正言辞的驳斥下,致使陈姨太,克明,觉新等哑口无言而大获全胜。在高老太爷死后,觉慧积极说服不敢违抗封建家长的觉新,坚决主张不让嫂嫂瑞玉到乡下去分娩。他提醒觉新不能再“屈服”。并以觉民抗婚胜利为例,鼓励大哥去奋斗,去赢得胜利。觉慧的这一系列行动表明他性格倔强,不仅敢于为兄嫂们的命运而奋斗,而且也敢于向那种毫无意义的,但又是没有人敢去触犯的封建迷信挑战。他仿佛一把炽烈地燃烧的火炬,在黑夜漫漫的家里发射出耀眼的光亮,成为封建家庭内部瓦解过程中一股最直接的冲击力量,成为青年一代走向新生的榜样。终于,觉新慧做出了反抗封建礼教最后一步——毅然决然地从封建家庭出走,投身于社会革命的滚滚激流中。这一举动给整个家庭,乃至封建社会于致命的一击。
二、觉民的反抗
觉民是作为一个略具民主主义思想的知识青年的面目出现的,他不满封建礼教的束缚,对新思潮有向往的表现。在整部小说的前部分他的全部叛逆行为只停留在追求个人婚姻自主的水平上。不过,在当时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已经算是一大跨越。由高老太爷做主把封建遗老冯乐山的侄孙女许配觉民的婚姻在高家引起一场不小的风波。在这个封建礼法森严的高府,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家长主婚,幼辈不得过问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违抗者必须受到惩罚。然而当时他与表妹琴正處于恋爱关系,加之被“五四”新思潮唤醒了,意识到必须经过抗争才能获得生活幸福。于是觉民决定开创了违抗封建婚姻的先例。他要进行一场勇敢的斗争。
在三弟觉慧的帮助下,作者给他安排了一个比较顺利的遭遇,使他胜利地得到爱情,跨过了逃婚的斗争。觉民立志要当自己命运的主人,在唤醒青年一代反抗封建婚姻上起过普遍的示范和号召作用。在《春》和《秋》中他已经站在斗争前缘,不妥协地和那些长辈们当面争辩,并维护淑华淑英的成长。
在三弟觉慧出走后,大哥觉新继续奉行他的“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所有的思想全靠觉民和琴的传播,并在原有的思想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提高和发展。当觉民亲眼目睹了梅表姐,蕙被封建制度活活折磨死的时候,他发出了这样一句感叹:“这就是因为有那个制度,那些愚昧的人就利用它。”觉民面对封建家长对他的欺辱和诬陷,使他更增添了反封建革命意志。本来他对自己是否参加秘密团体或是否参加演戏有着不少的疑虑,但是经过了五婶的挑战后,觉民的思想有了急剧的变化,他对这个家庭和那些长辈增加了憎恶的感情,他打消了参加秘密团体的顾忌,怀着要对一个制度复仇的痛快,骄傲的心情做出决定:“我要去参入均社,我要做一切他们不愿意我做的事,看他们敢把我怎样”。这说明觉民的叛逆性格恰恰是在封建势力对他的无理迫害和威逼下一步一步形成的,是封建家庭促使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和反抗。
三、淑英的抗婚
淑英本来也是个被封建思想束缚,自己的婚姻,人生得不到自由的孩子。作者巧妙地在《春》里设计了两条主线,便是淑英的抗婚胜利和蕙被封建婚姻虐到致死。本来淑英已经对自己的人生绝望,已经破罐子破摔,但她亲眼目睹了蕙在默默中求生,在默默中恋爱,默默无言地忍受着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礼教的摧残,淑英决定不做像蕙一样“临死无言,有生可想”,任人宰割,听凭封建礼教的折磨和摧残的女子。她要反抗“命定的”思想束缚。小说写道:“淑英底心起先似乎到了绝地,但如今一下子就发现了一个广大的天空。她底心豁然开朗了。那些轻的重的哀愁,先前逐渐地堆积在她底心上的,如今全飞走了。她觉得她的前面还有希望在闪耀,她仿佛还看见一线光亮。她记起了昨天晚上琴在觉民底房里和她谈过的那些话。她有了一点勇气。”小说也正是从淑英“有了一点勇气”进行反封建斗争的情况下,描写了这个性格的发展和成长。她从整个封建家庭的堕落,封建家长的残暴体验到这种社会制度的腐朽性,从而产生了脱离家庭,倾向革命的思想和行为。
自然淑英所认识到的革命离正真的无产阶级革命还相差甚远,甚至连走觉慧的道路也还有一段相当大的距离。但是她倾向民主和进步是性格的特点,没有这个基础也就不会有出走和新生的可能。淑英这个“知识上的乞丐”终于在求知的过程中,在自身的苦难中,在主观和客观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冲出了家庭,喊出了“春天是我们的”欢呼声。巴金通过淑英的痛苦,绝望,挣扎和希望,表现出青年一代反封建斗争的历史必然趋向。即使像淑英这样的弱女子尚且可以取得斗争的胜利,那么,比她更健壮的他们或她们,也就更有胜利的前景。淑英这个人物形象的反封建意义就在这里。
参考文献:
[1]巴金.家春秋[M].成都:朝花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
[2]王光凯.觉新的困惑——走不出的牢笼[J].阅读与鉴赏,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