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三板的设立是为了更好地发挥金融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支持作用,进一步拓展民间投资渠道,缓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
2013年12月14日,新三板正式扩容。这意味着境内符合条件的股份公司均可通过主办券商申请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开转让股份,进行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资产重组等。本刊记者近期就多层次资本市场与中小企业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股权融资及上市公司治理等话题,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宋清华教授进行了专访。
《支点》:请您谈谈新三板与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关系。
宋清华:新三板的意义是多方面的。设立新三板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占比的重要举措。提高直接融资占比,目的是能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从宏观上讲,场外市场的建设是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完善,并促进整体经济发展。
新三板的设立也与资本市场融资功能萎缩有关。近年来,因监管原因,企业不能更好地通过上海、深圳的资本市场融资,新三板则可以让一些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有一个融资场所,有一个股权转让的平台。
新三板定位于全国性的证券交易场所场外市场,相当于中国的第三个证券交易所。新三板的设立,也与北京想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有关。北京有政治地缘优势,通过新三板,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将会得到迅速提升。
《支点》:公司治理的规范性标准对新三板挂牌公司有哪些意义?
宋清华:2012年年底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只有207家,其中有170多家企业来自中关村,截至2013年12月下旬,已达350多家。相关报道说, 2014年底有望突破1000家。
新三板快速大规模扩容,如果挂牌企业投资价值偏低,透明度不高或者不规范,对投资者肯定会有影响。企业想直接转板上市也必须接受监管,至少同类型的融资方式和同样的融资额度,在监管中要保持一致性,否则就会人为地引导更多企业投奔进新三板。
新三板能发展到多大规模,火爆到什么程度,取决于挂牌企业的公司治理。中国的社会资金量很大,但资本市场发展与社会资金量不太一致。如果上市公司有投资价值,能给投资者稳定回报,大量资金就会流向股票市场。过去沪深股票市场发展的教训是新三板市场在今后发展中需要警惕的。
突破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企业自身需要有投资价值。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要作区分,否则,资金就形不成有效配置,形成浪费。
《支点》:您认为转板机制对新三板有怎样的意义?
宋清华:能不能上市交易,恐怕不是新三板的终极目的。将新三板的成立和发展与主板、创业板联系起来,不是非常必要和非常重要的。公司上市后能吸纳更多资金,甚至也有益于社会知名度和企业形象。但挤进高端不是走向成功的唯一路径,有些企业永远不需要上市。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可以有不同的定位。
实际上,仅仅一个新三板,哪怕它迅速扩容,都不可能从根本上缓解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格局,我们不能指望一个新三板使中国的直接融资比重有大幅上升。
2012年,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当中,直接融资占比不到16%,这个比重显然不高,且主要靠债券,即企业债券融资占比为14.3%,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则为1.6%。要提高直接融资所占比重,当前急需大幅提高股票的融资额,更加放宽股权融资,而这单靠上交所或深交所肯定不够,所以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非常迫切。同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提高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所占比重,应在债券市场做更多的文章,债券发行也需要创新。(支点杂志2014年2月刊)
2013年12月14日,新三板正式扩容。这意味着境内符合条件的股份公司均可通过主办券商申请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开转让股份,进行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资产重组等。本刊记者近期就多层次资本市场与中小企业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股权融资及上市公司治理等话题,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宋清华教授进行了专访。
《支点》:请您谈谈新三板与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关系。
宋清华:新三板的意义是多方面的。设立新三板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占比的重要举措。提高直接融资占比,目的是能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从宏观上讲,场外市场的建设是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完善,并促进整体经济发展。
新三板的设立也与资本市场融资功能萎缩有关。近年来,因监管原因,企业不能更好地通过上海、深圳的资本市场融资,新三板则可以让一些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有一个融资场所,有一个股权转让的平台。
新三板定位于全国性的证券交易场所场外市场,相当于中国的第三个证券交易所。新三板的设立,也与北京想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有关。北京有政治地缘优势,通过新三板,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将会得到迅速提升。
《支点》:公司治理的规范性标准对新三板挂牌公司有哪些意义?
宋清华:2012年年底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只有207家,其中有170多家企业来自中关村,截至2013年12月下旬,已达350多家。相关报道说, 2014年底有望突破1000家。
新三板快速大规模扩容,如果挂牌企业投资价值偏低,透明度不高或者不规范,对投资者肯定会有影响。企业想直接转板上市也必须接受监管,至少同类型的融资方式和同样的融资额度,在监管中要保持一致性,否则就会人为地引导更多企业投奔进新三板。
新三板能发展到多大规模,火爆到什么程度,取决于挂牌企业的公司治理。中国的社会资金量很大,但资本市场发展与社会资金量不太一致。如果上市公司有投资价值,能给投资者稳定回报,大量资金就会流向股票市场。过去沪深股票市场发展的教训是新三板市场在今后发展中需要警惕的。
突破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企业自身需要有投资价值。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要作区分,否则,资金就形不成有效配置,形成浪费。
《支点》:您认为转板机制对新三板有怎样的意义?
宋清华:能不能上市交易,恐怕不是新三板的终极目的。将新三板的成立和发展与主板、创业板联系起来,不是非常必要和非常重要的。公司上市后能吸纳更多资金,甚至也有益于社会知名度和企业形象。但挤进高端不是走向成功的唯一路径,有些企业永远不需要上市。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可以有不同的定位。
实际上,仅仅一个新三板,哪怕它迅速扩容,都不可能从根本上缓解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格局,我们不能指望一个新三板使中国的直接融资比重有大幅上升。
2012年,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当中,直接融资占比不到16%,这个比重显然不高,且主要靠债券,即企业债券融资占比为14.3%,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则为1.6%。要提高直接融资所占比重,当前急需大幅提高股票的融资额,更加放宽股权融资,而这单靠上交所或深交所肯定不够,所以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非常迫切。同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提高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所占比重,应在债券市场做更多的文章,债券发行也需要创新。(支点杂志2014年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