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为学生的知识错误感到头疼,认为是课堂教学无效的结果。其实不然。笔者认为,错误是课堂的动态生成资源,教师既要勇于直面学生的错误问题,又要冷静分析、认真研究,充分挖掘错误的教育因素,最大限度地将其转化为能发展学生思维和探究能力的有利资源。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让错误最大限度地资源化呢?我根据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采用“产婆术”层层设疑,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苏格拉底著名的“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为学生的知识错误感到头疼,认为是课堂教学无效的结果。其实不然。笔者认为,错误是课堂的动态生成资源,教师既要勇于直面学生的错误问题,又要冷静分析、认真研究,充分挖掘错误的教育因素,最大限度地将其转化为能发展学生思维和探究能力的有利资源。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让错误最大限度地资源化呢?我根据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清代画家郑板桥一生善画兰、竹、石,尤精墨竹。在创作方法上,他总结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阶段论的创作观念。“眼中之竹”是观察客观事物所留下的印象,是素材积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属于艺术构思阶段。“手中之竹”则是艺术创作的最后阶段,是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媒介,运用艺术技巧与艺术手法将“胸中之竹”生动地表现出来,从而最终完成主观和客观统一的艺术形象的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不是单纯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那么,怎样的课堂才能更有效地让学生自主发展呢?本文结合“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学为例,介绍自己一些粗浅的做法。 教学设计: 本节课主要围绕“预习——展示——反馈” 这一教学程序,让学生经历独学、对学、群学
习题是锤炼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重要载体。现在许多数学课堂上存在对教材上的习题按部就班地给学生进行练习的现象,导致了习题的功能没有有效地发挥。因此,我们要善于对习题进行纵向挖掘、横向拓展,使之具有思维含量。 一、纵向挖掘,分层推进 1.“步步为营” 对于计算课上重点要落实的知识点,我们要以一条“线”串联下来,逐一落实,“步步为营”。例如,“找规律”一课中有这样一道题:“礼堂里一排有18个座位。小
数学活动有如“营养液”,活动丰富有趣了,才能促进学生学习快速发展。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教者要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切身感受,从而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 【案例一】春风吹又生——“鸡兔同笼”问题 “鸡兔同笼”曾是奥数题,现在却出现在教材的新授部分,因此不再是“跳一跳”的题目了。在进行单元学习时,学生硬套格式,正确率极高,然而毕业复习时却有很多学生都忘记了。分析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初学时,感性经验不够丰
数学概念的建构,需要经过一个建立和巩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恰当地运用比较,能够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清晰,形成自己的思维表征,最终获得概念的巩固和强化,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下面,笔者以“认识负数”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在比较中引入负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通过日常生活的特定情境,深化对负数的意义的认识,并能够用负数解决生活中的一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根据有关专家研究,数学思维具有以下特征:数字化、最优化、符号化、抽象化、逻辑化。其中“最优化”是指:在现实问题数学化的基础上,考察所有的可能性,力求最优解,即思维本身的最优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与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
“正比例的意义”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领会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的特征,并能够把握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但学生对此往往停留在形式的模仿上。如何实现从形式模仿到意义建构的转化呢?课堂教学中,我从对比入手引导学生经历概念的思维建构过程,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自己的教学和思考分享如下。 一、对比分类,建立基本的数量关系 教学片断: 师:路程是一个数量,由路程你想到相关的什么量? 生1:速度和时间。
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课后,我带着无比轻松、喜悦的心情走进办公室。正准备为学生在课堂中的精彩表现写反思案例时,有几位学生手拿三角形模型很兴奋地走进办公室,激动地 对我说:“老师,你刚才留给我们的课后练习题,我们有答案了。”不曾想,教师在课堂中没有处理完的—道拓展性练习题,为了不影响学生的正常课间休息,无奈留在了课外,可是学生的探究热情并没有被“铃声”打断,他们仍然处于积极、高昂的探究氛围中,总想表
“分数乘分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由于学生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基本方法已经掌握,所以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深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法及意义。为此,很多教师对这节课的教学常常会偏离教材的编排意图,只注重计算方法的讲解,而忽略算理的教学,导致学生虽然能学会计算两个分数相乘,却不知道其意义何在,这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极为不利。那么,该如何突破教学困境呢?我从课堂探索入手,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计算教学不仅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本内容,更与其他领域的知识学习彼此交织,非常重要。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却发现计算教学往往被教师所忽视,不仅研究课上得少,而且教学目标的确定易出现偏差。那么,如何让计算教学的核心聚焦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使计算教学承载的多元目标得到有效关注呢?现笔者结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中的几个教学片断,谈谈自己的认识。 教学片断一:复习回顾,有效迁移 师:今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