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现状研究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_zhen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党和国家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已经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就是高校针对如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实施的相关制度和全方位的育人措施。本文将从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研究现状为抓手,分析二者协同育人的差距和不足,在四川文理学院为例具体探讨的基础上,形成双方互补、搭建平台、完善制度、建设队伍等一系列协同联动的育人新格局。
  关键词: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由于世界各国文化差异较大,在政治生态和社会制度上也大相径庭,所以在高校的育人工作方面,国内外的称呼也是不同的。在我国对此的提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而在国外则称为“道德教育”“品格教育”“通识教育”“公民教育”等,虽在称呼上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我国高校育人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质,而国外的高校育人工作则富有更强的隐性。经资料查询,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在高校育人工作方面跟我国相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它们都着重强调了高校育人工作的主体是育人系统中所有能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的成员。这一点上跟我国所提出的“全员育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此外,在结构组织方面,国外不仅重视教师的重要作用,还重视社团组织和教会成员及相关的工作人员之间的合作关系,这与我国协同育人机制不谋而合,但又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高校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的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翻阅大量文件资料的基础上,笔者发现我国的学者对二者的协同育人在系统论上、在协同学中的研究较为薄弱。近几年来,由于“三全育人”“大思政”等多种政策的提出,许多的学者也开始着手两支队伍之间的协同,笔者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重点总结如下:
  学术界就两支队伍在协同育人方面主要讨论的焦点有三个方面:第一,由于辅导员队伍在职业化建设、专业化建设方面的考虑,建议高校辅导员承担部分思政课教学工作;第二,为了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时效性和实践能力,建议思政课教师兼职辅导员工作。第三,认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原因是辅导员没有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政课教师没有从事一些务实研究。因此建议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应分别从事相关工作研究。这样二者都把自己从事的本职工作作为研究范围,可以互相弥补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之间的不足。依笔者所见,这样的争议存在一个问题,即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中,谁占主导地位?学者胡绪明就此理清了高校辅导员和思政教师在协同育人中的功能定位,并提出了协同育人的相关对策及平台的搭建。而学者刘琳则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多元化,在工作中常被日常事务绑架,导致无法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指出了思政课教师被教学、科研占据大部分时间,导致无暇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思想动态,从而缺乏思政课育人的针对性的现状。随后还有学者,邓卓明、姜土生等在对多所高校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辅导员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的协同情况在不同的高校中呈现高低不一的现象,并且两支队伍在课改和科研项目上的研究也不够,甚至多所高校并未开始重视通过搭建平台来实现两支队伍的资源整合以及发布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相关政策文件,也没有相关的培训和考核机制等问题。
  二、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方式
  目前,在学术界有关二者协同育人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方式一,高校辅导员兼任思政课教师。这种方式被学界视为是二者交流的最好形式。因為这样辅导员可以以教师的身份参与到思政课的教学和实践中。这样的“双重身份”往往也经常导致了辅导员这一角色的内容冲突。如果“双重身份”始终伴随着辅导员,不会改变其中的主导或为从属关系,那么辅导员在角色冲突过程中会出现认同的危机。从目前来看,高校辅导员更倾向于接受教师的角色,而实际上辅导员在工作中却常以管理者的角色出现在大学生面前。除了承担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引领的工作外,还承包了有关学生的一切工作。辅导员事实上的工作性就是“全科式医生”,致使许多辅导员老师把此岗位做为一个跳板,会大力寻找其它发展机会,导致辅导员队伍大量的人才流失。
  方式二,思政课教师兼任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与高校的辅导员、班主任相比,思政课教师对大学生产生更为持久的、系统的、广泛的、深化教育。然而思政课教师在转换辅导员角色时,也存在一定的角色冲突,一方面,思政课教师不愿参与到辅导员日常琐碎事务中,对辅导员工作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差。令一方面,思政课教师有其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压力,也没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工作方面,导致学生工作不够深入,不够细致。
  方式三: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共同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科学研究。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主要是以实践者的角色存在的,而思政课教师则是以理论者存在的,即是如此的实际情况,则让两支队伍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形成互补的协同形式,既提升了辅导员的在思想政治方面的理论知识,也完善了思政教师在理论课程实践中的不足。
  三、四川文理学院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探索
  近年来,在“大思政”“三全育人”的新思潮下,四川文理学院也在逐渐探索协同育人的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组建“四大平台”,促进各个系统协同合作,形成共同育人合力。近年来,学校为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和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我校逐步建立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四个平台,即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第二课堂活动。就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来说,即为思政课的教学。据了解,大学生对思政课的看法不一,对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感到乏味枯燥,甚至有逃课的现象存在,这就提醒思政课教师应该多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消除这样的弊端。而对于我校辅导员兼职思政课教师,这一方式已经在实施,至于实施效果怎样,似乎也没有更多的成果。但是在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方面,笔者认为还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   第二,稳抓“四个结合”,努力做到实践育人与管理育人。近年来,学校也在努力探索“四个结合”的育人机制,即爱国主义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纪校规养成教育,安全文明教育。
  第三,逐渐重视“三支队伍”的建设,是协同育人的有力保障。“三支队伍”即为思政课教师的队伍建设,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团学干部队伍建设。目前,在我校对这三支队伍的建设还不够重视,虽思政课教师每年都在不断的引进高学历和高素质人才,但因为种种原因,人才流失比较大。而辅导员队伍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人手不足,又如近年来实施的专兼职辅导员制度,也不成熟,在实际工作中无形加大了辅导员的工作量,辅导员每天顶着巨大的压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至于薪资酬劳也是比较现实的问题。而团学干部队伍建设相对前面的两支队伍来说,似乎要好很多。团学干部队伍分校、院两级,学校和学院都很重视干部队伍的选拔和培养,都要求重在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团学干部队伍。
  四、思考
  高校的育人工作是一项涉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就以上对四川文理学院协同的分析,目前四川文理学院协同育人的整体机制还有待完善。
  第一,加强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的机制建设。目前,就我校而言,有思政课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的现象,也有辅导员担任思政课教师的现象,但各自的角色互换后的育人效果还有待考察,应建立相应的协同育人制度以及考评机制。
  第二,加强两支队伍的协同育人平台建设。要实现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除了要加强制度建设外,还要加强平台的建设。只有在同一平台上,两支队伍才能很好的融合,交流,共同进步。
  第三,加强两支队伍的聘任机制建设。要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两支队伍的协同作用,那么必须从源头上下功夫,保证两支队伍人才的需求。所以通过高校在招聘高校思政教师和辅导员时,因考虑到协同育人的要求,再结合两支队伍专业系统的培训,会有力保障两支队伍的人才需求。
  总之,要实现高校辅导员和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的新局面,是一个需要长期摸索和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四川文理学院当前任务就是制度的建立,平台的搭建以及如何更好的建设两支队伍,这样以期更好的完成协同联动育人的目的和要求。
  参考文献
  [1]论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及实践反思[J].孙建.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4)
  [2]關于整体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发展的思考[J].佘双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3)
  [3]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实践与思考[J].肖慧.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1)
  基金项目:2020-2022年校级教改项目《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探讨——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20JY056》
其他文献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使我国所有级别和类型的学校的正常开课受到影响。为了响应教育部的号召,云端网课已成为一种普遍趋势。本文尝试探讨学生在疫情期间在线学习的情况,以期进一步提高学生在线学习的质量。  关键词:疫情期间;网络教学平台;教学  2020年初春,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雾霾笼罩了整个国家和世界,预防和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当务之急。教育部于1月27日发布了“推迟2020年春季开学的通
期刊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推行,大家都在探索:新课标历史课程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问题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尤其在历史课堂中保证有效教学,从而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就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在课堂中各自发挥作用,以图共同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这一问题展开阐述。  关键词: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历史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是教师经过适当设计,提供必要的资料和
期刊
摘 要:影视剧领域以80、90年代为背景的各类“青春怀旧”影视剧近年来迅速占领影视圈,相比我国青春怀旧影视剧的浮躁,韩国tvN的“请回答”系列(《请回答1994》《请回答1997》《请回答1988》)用朴实无华的笔触勾勒出青春本原。该系列剧中大量的细节设计平时感人,同时也具有东方生活哲学的韵味,用怀旧的手法、小人物的精彩演绎,从不同程度上引发了文化和社会的思考。用平民的视角演绎的淋漓尽致,也反映了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思考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指出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单元及文本主题,自然地挖掘相关思政元素,同时利用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效地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始终。  关键词:思政;大学英语教学;必要;自然;有效  一、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
期刊
摘 要:为提升化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我国开始采用线上线下化学教育实习模式进行综合教学,希望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教育改革步伐。本文主要阐述线上线下化学教育实习模式内涵和优势,并通过分析线上线下化学教育实习模式,提出一系列完善建议,希望可以促进线上线下化学教育实习模式发展。  关键词:线上线下;化学教育实习;翻转课堂  引言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
期刊
摘 要:建模思想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受到很多教师的肯定和应用,教师通过应用建模思想可以让学生更简单地理解和学习比较复杂困难的专业知识。本文通过对建模思想融入高校经济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进行研究,从分析现阶段高校经济学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和如何利用建模思想进行教学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广大教师一起深化高校经济学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建模思想;高校经济学;教学  在高校经济学中应用建模思想不仅是时代和教
期刊
摘 要:模型思想是新课标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是一种数学的基本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模型无处不在。为了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借助方尖碑这一直观模型,让学生通过参与“提出问题—交流研讨—解决问题—回顾反思”等实践过程,深刻地体会了在同一时刻,不同物体和影长的比值相等,对应的数学模型就是相似三角形中对应两条边的比值相等。而测量出方尖碑影长后,就可以计算出方尖碑的高度。这一过程,促进学生的数学
期刊
一、深度访谈法的含义与历史发展  1.含义  深度访谈法又称为非结构访谈或自由访谈,是质性研究中常用的一种资料收集方法(杨善华,2005:53)。深度访谈指的是专业访谈人员和被调查者之间进行时间较长的(通常是30分钟到1小时),针对某一论题以一种单独的、个人的互动方式进行面对面交谈。深度访谈法不依据事先设计的问卷,也没有固定的程序,只有一个访谈的提纲与范围,由访谈员和被访者围绕某个主题进行比较自由
期刊
摘 要:广播影视作为一种现代媒体,近年来发展迅速,前景广阔;且集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于一身的广播电视产业对专业人才的质量要求及数量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使全国高职院校均普遍增设修业年限为四年的广播影视专业,高职教育作为电视节目编导等艺术门类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基地承载着为社会培养、构建、输送一大批理论修养强、专业素养高、艺术鉴赏能力优异的广播电视制作专业人才之重任。然而,当前搞笑广播影视节
期刊
摘 要:随着职业高中教育领域不断地深化和改革,教师们越来越注重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也在不断地渗透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接下来,笔者将围绕课程思政这一内容,从英语学科的角度上对其教育意义以及具体的渗透策略展开详细地探究,希望以下笔者针对课程思政所提出的教学建议可以对相关教育者有所裨益。  关键词:课程思政;职业高中;英语教学  在英语课堂上实施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对于英语学科而言是促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