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效课堂是以强化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研究、主动发展的理念,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延伸问题为线索,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自主预习、自主研习、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延伸发展为主要流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传统课堂上老师是绝对的权威,老师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老师的言语不可置疑,而孩子却是有问题不敢问,也不敢提,更加不用说上台去展示了,老师站在讲台上嘶声力竭,孩子却是昏昏然。在这一点上,杜郎口学校可以说创造了“教育神话”,每节课前,课代表把教学任务提前分配给小组长,小组长指挥安排组员全员参与到预习准备中,展示时“台上”学生或表演、或辩论、或歌唱、或讲解,“台下”学生或蹲、或坐,地上、课桌上、板凳上挤满学生,看着很乱,其实徒弟都是主动跟着师傅的。学生的发言不用举手,站起来就说,谁声音大谁就先说,说完自己坐下另一个接着说,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其精神之抖擞、精力之集中、思维之活跃,令所有人为之惊叹不已。孩子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主动的学习、积极的思考,高效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中的助手,有困难的时候给学生一点点启发,引导他们继续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我认为,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大胆放手,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课堂的行为,必须充分考虑到是否做到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保护学生,是否遵循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是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服务。是否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信念,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问题情境是先决条件
营造“自觉学”、“自己学”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打造生本高效课堂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而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要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能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兴趣。小学科学教学生本高效课堂一般采用探究发现法。我们将探究发现法归纳为“五步教学法”,即“意、疑、探、议、获”。
意一一设置意境,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疑一一师生共同提出问题,选择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同时提出对该问题回答的猜测和假设;探一一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过程,其中包括设计探究的方法与步骤、选取有结构的材料、提出探究的注意事项等;议一一组织学生分小组对探究的内容(如实验、观察、制作、统计等)进行讨论交流,使同一小组学生首先取得共识,形成初步结论;获一一获取浅显的知识结论和习得探究知识的方法。包括全班学生共同交流各小组的探究过程与方法、知识结论、展示学生制作的作品等,在全班达成共识。同时引导各小组对猜测和假设进行验证,提出新问题供下次探究。
三、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在很大程度上说,课堂是否高效取决于学生是否主动地学习,是否会学习,是否能持久地学习。
(一)重视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前预习中,学生要将文中出现的不能读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划出,通过查字典解决基本的字词问题,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章的社会时代背景及文体特点,整理成小卡片。这一阶段的学习,要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这一阶段的学习中,老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设计出简约、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
(二)导语精妙,能抓住人心
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人情、移情、冶情。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小學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四、组织好课堂的讨论
课堂讨论是教与学的深化过程,是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拓展,智慧火花碰撞的过程。有价值的问题讨论,往往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在讨论中明辨是非,是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得到唤醒和发展,教师不能把讨论作为课堂教学的点缀,流于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教师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越是教材的核心问题越需要学生去理解,会积极参与,进入角色,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具体说,提问要置问教材的关键处,置问教材的疑难处,置问教材的矛盾处,置问教材的含蓄处。课堂讨论的形式多种多样。老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选择讨论的形式,以便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并在讨论中学到知识。但是无论选择哪一种形式,都要遵循这样的一些原则:立足学生实际、适合问题解决、形式新颖有趣、学生广泛参与。课堂上的讨论,每组要有专人负责,组织本组讨论,负责记录讨论结果,教师要注视每组的讨论情况,及时排除大声喧哗等不良干扰,创造良好的讨论氛围。讨论过程又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在话题讨论逐步深入的情况下,学生会有新的问题、新的认识产生,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艺术地点拨与引导,争取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对文本形成多元的解读,促进课堂的生成。
五、合理利用视频教学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仅凭老师的嘴来讲和从字面上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尤其是一些写景的文章,老师在那大讲特讲有多美多美,甚至读了一遍又一遍,可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得到,这时采用视频教学,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传统课堂上老师是绝对的权威,老师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老师的言语不可置疑,而孩子却是有问题不敢问,也不敢提,更加不用说上台去展示了,老师站在讲台上嘶声力竭,孩子却是昏昏然。在这一点上,杜郎口学校可以说创造了“教育神话”,每节课前,课代表把教学任务提前分配给小组长,小组长指挥安排组员全员参与到预习准备中,展示时“台上”学生或表演、或辩论、或歌唱、或讲解,“台下”学生或蹲、或坐,地上、课桌上、板凳上挤满学生,看着很乱,其实徒弟都是主动跟着师傅的。学生的发言不用举手,站起来就说,谁声音大谁就先说,说完自己坐下另一个接着说,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其精神之抖擞、精力之集中、思维之活跃,令所有人为之惊叹不已。孩子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主动的学习、积极的思考,高效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中的助手,有困难的时候给学生一点点启发,引导他们继续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我认为,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大胆放手,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课堂的行为,必须充分考虑到是否做到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保护学生,是否遵循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是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服务。是否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信念,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问题情境是先决条件
营造“自觉学”、“自己学”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打造生本高效课堂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而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要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能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兴趣。小学科学教学生本高效课堂一般采用探究发现法。我们将探究发现法归纳为“五步教学法”,即“意、疑、探、议、获”。
意一一设置意境,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疑一一师生共同提出问题,选择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同时提出对该问题回答的猜测和假设;探一一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过程,其中包括设计探究的方法与步骤、选取有结构的材料、提出探究的注意事项等;议一一组织学生分小组对探究的内容(如实验、观察、制作、统计等)进行讨论交流,使同一小组学生首先取得共识,形成初步结论;获一一获取浅显的知识结论和习得探究知识的方法。包括全班学生共同交流各小组的探究过程与方法、知识结论、展示学生制作的作品等,在全班达成共识。同时引导各小组对猜测和假设进行验证,提出新问题供下次探究。
三、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在很大程度上说,课堂是否高效取决于学生是否主动地学习,是否会学习,是否能持久地学习。
(一)重视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前预习中,学生要将文中出现的不能读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划出,通过查字典解决基本的字词问题,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章的社会时代背景及文体特点,整理成小卡片。这一阶段的学习,要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这一阶段的学习中,老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设计出简约、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
(二)导语精妙,能抓住人心
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人情、移情、冶情。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小學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四、组织好课堂的讨论
课堂讨论是教与学的深化过程,是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拓展,智慧火花碰撞的过程。有价值的问题讨论,往往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在讨论中明辨是非,是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得到唤醒和发展,教师不能把讨论作为课堂教学的点缀,流于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教师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越是教材的核心问题越需要学生去理解,会积极参与,进入角色,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具体说,提问要置问教材的关键处,置问教材的疑难处,置问教材的矛盾处,置问教材的含蓄处。课堂讨论的形式多种多样。老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选择讨论的形式,以便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并在讨论中学到知识。但是无论选择哪一种形式,都要遵循这样的一些原则:立足学生实际、适合问题解决、形式新颖有趣、学生广泛参与。课堂上的讨论,每组要有专人负责,组织本组讨论,负责记录讨论结果,教师要注视每组的讨论情况,及时排除大声喧哗等不良干扰,创造良好的讨论氛围。讨论过程又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在话题讨论逐步深入的情况下,学生会有新的问题、新的认识产生,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艺术地点拨与引导,争取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对文本形成多元的解读,促进课堂的生成。
五、合理利用视频教学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仅凭老师的嘴来讲和从字面上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尤其是一些写景的文章,老师在那大讲特讲有多美多美,甚至读了一遍又一遍,可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得到,这时采用视频教学,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