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备课中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i680296168029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我们要把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学习,不再做学习的奴隶,不再依赖教师,而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凭借自己就能做到会读书、会用书、会学习。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因为发挥主体最大价值的“形”在课堂,而“神”却在课前。如何做到“形神兼备”呢?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用扎实的备课为其做强有力的保障。
  一、备课时,全面把握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备课中,我们往往一手捧“教参”,另一只手在书上圈画相关的内容,誊抄编者对课文的分析。教学内容几乎全以“教参”为主,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基本不会偏离“教参”提供的范围,而在以提升学生阅读素养为前提的备课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教科书的价值。教师要独立到书中去搜索可以教给学生的所有内容,大到整篇文章的布局谋篇,小到一个字的准确运用,甚至是一个字音的读法,使教师抛开所有的束缚,全面地把握教学内容。
  在第一课时的授课中,教师要对本课的基础知识有准确的认知。在备课中,教师要明确每一课的基础知识,包括两会字、四会字、多音字、形近字、近义词、反义词和好词等。对两会字和四会字的分析,教师还要细化为字音与字形。对于字音,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平舌音、易错音、特殊音。对于字形,教师要明确易错笔画和笔顺。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中共有14个四会字,备课时我们要知道:“羞涩”的“涩”是平舌音;“低吟”的“吟”和“迂回”的“迂”是特殊音,它们都是整体认读音节;“渲染”的“渲”读第三声,“迂回”的“迂”读第一声,它们是易错音;“襟”是衣字旁,“貌”的左边是“豸”,“涩”的刀旁有一点,这三个字不能少一笔;“吟”的右边是“今”,这个字不能多一笔;“羞”的下面是“丑”,要与“差”区分清楚;“毯”是半包围结构,要先写外面,再写里面,这个字的笔顺容易错。教师备课所整理的知识点,就是学生通过对四会字的学习应该掌握的内容。课堂上对于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特别是重点难点,教师就要做画龙点睛的讲解,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全面而准确的把握。
  第二课时的教学重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关注文章内容的描述、情节的设计、情感的表达、结构的安排和独特的写法等。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动物小说。作者沈石溪以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向我们讲述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将尽,再次重披战甲,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与战友在一起的故事。在课文中,作者以时间为序,先后描写了四个感人的场景:“英雄幸存受照顾” “垂暮披甲忆当年” “凭吊战场辛酸泪” “庄严归去令人敬”,作者借嘎羧的形象展现了生命的意义和尊严。文中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腻生动,将嘎羧描绘得栩栩如生。如,嘎羧再次见到象鞍时的“呼呼吹去”“摩挲”“泪光闪闪”,寥寥几笔就清晰地表现了嘎羧沉积在心底的深情;在打洛江边的“久久凝望”“亲了又亲”“震耳欲聋的吼叫”让人满怀敬仰;在“百象冢”旁“挖一阵就喘息一阵”的细节描写,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的写作顺序、场景的选择、对嘎羧的细致描写、作者情感的表达以及文中优美的语言,都值得学生品味和学习,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全面把握。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教师备课时对教材把握得越全面,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把控就会越有高度,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就会得以实现。
  二、备课时,巧妙设计学习方式
  对教材内容的把握是教师备课时首先要做的,之后便要思考用什么方式让学生学到这些知识。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第一课时的基础知识学习是重点,备课中教师要设计符合学生實际的学习方式:上课伊始让学生将课前的自学收获在小组里进行交流。一人主讲,其他人负责对主讲人的汇报作补充或纠正,同伴在组内交流互补。这种同伴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更易接受。之后全班汇报,教师可为预习充分且愿意表达的学生安排“小老师”一职,负责领学基础知识,提醒重点和难点,强化知识要点。其他学生提出纠正意见和补充性讲解,这种集体性的学习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到位。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量,教师为有展示书写愿望的学生提供板书展示,由学生将自学搜集的基础知识写在黑板上,为大家提供学习参考,这样就解决了学困生的学习困难。为了使学习更具实效性,我们还可设计奖励的方式,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组织当堂验收及时反馈,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好统计列入班组积分评比;二是对自学成功者减免作业,作为对学生主动学习行为的奖励,使之成为习惯。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我们的语文课堂既要让学生吃饱,又要让他们吃好。因此,备课时设计读书汇报的环节很重要。读书汇报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读书收获,二是提出质疑。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时,在汇报读书收获时,学生凭借已有的阅读积累,可以比较直观地发现这篇课文的结构是“总分总”,即先总写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写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最后总结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感受和乐趣。另外,学生还会轻松地找到文中运用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但“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才说明他们在一步步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围绕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来质疑。如:“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怎么解释?又如文中写“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那么漓江究竟有多长,为什么说是“连绵不断”?这样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意识。   在课堂上,教师的设计,全面考虑了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欲望的特点,重视对他们好奇心、求知欲的爱护,充分激发了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了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有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三、备课时,注意提炼学习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要想做到“不教”,教师就要选择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发挥自己的才能,做行动的研究者。备课时,我们要设置一些活动,教给学生“学法”,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为其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发现基础知识的学法比较规范且容易被学生掌握。在字音和字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记全体和记个别”的对比练习,使学生意识到生字中易错的和特殊的毕竟是少数,记起来不仅速度快而且记得牢,从而理解“记少不记多”的识记方法。在背诵生字时,我们可以教给学生“定位联想法”和“五言七律法”。“定位联想法”是让学生把生字在头脑中定位,然后按照顺序记忆。“五言七律法”是让学生把生字划分成5个或7个一组,之后像背古诗一样有韵律地把字背诵下来。教给学生方法后,教师可以在班级内组织比赛,使学生在趣味游戏中熟练掌握方法。针对学生不会找近义词和反义词的情况,我们可以指导他们先从佳句中找好词,再给这些词找近义词或反义词。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从本课应掌握的词语中去找,这些方法简单而实用。
  随着年级的升高,阅读能力的提升显得越来越重要。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对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四条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第五条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为此,在备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可以设计为三个环节:一是读懂课文内容的汇报(即复述课文、概況主要内容、回答问题和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汇报);二是厘清文章层次;三是写作方法的总结。在学习中学生会觉得前两个环节难度大,备课中教师就要找到解决的办法。经过个人实践,我发现叙事性的文学作品用“段意相加法”很实用。“自然段段意相加”有助于学生复述课文;“逻辑段段意相加”既能简洁概况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又能厘清文章的层次。备课时我们可以找出一篇有代表性的课文,组织一节阅读课,教给学生这种方法,再通过多篇课文的练习,使他们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
  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并能驾轻就熟地去运用,就一定会对学习产生兴趣,而这种兴趣很可能成为学生终生学习的保障。
  四、备课时,重视培养人文素养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们救助燕子的感人故事。有一年春天,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从南方飞来的燕子因饥寒交迫而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面对这一情况,迅速号召人们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要求把它们送到车站,并安排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展现了人类对燕子的爱心,同时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师教学用书》中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让学生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深入读文后,有这样一句话引起了我的关注:“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瑞士政府做出这个决定十分了不起。《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分析是:用专列运送燕子是政府关心保护燕子的一个方面,但是这个举动却包含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作为一个政府,能够下这样的命令来关心一群遇到困难的燕子,的确难能可贵,因为这件事情与国家的其他大事相比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政府的行为反映了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而我联系上下文后,感受到“关爱”一词不足以表达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是一群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的燕子,而瑞士政府却要动用专列把它们送到温暖的地方,这是对小燕子生命的珍视。不仅如此,他们还要让燕子坐上漂亮而舒适的空调车,这更是对它们生命的尊重。在这个故事里,展示的是生命教育主题——世间万物皆有生命,万物众生皆平等。于是,围绕这个主题,我精心设计了课堂教学。
  语文备课应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重视备课的开放性,使用材料的创新性,去除传统备课中的缺点,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们要密切关注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心中时时想着学生,处处以学生为主体,成为了我备课的出发点;让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成为了我教学的目标。我可喜地看到学生身上发生的变化:预习课文时,他们不再跟从前那样拖拖拉拉,而是主动地去完成。为了能当上小老师,他们的预习内容翔实,条理清晰,知识点准确,有的学生甚至会提前预习。课上,“小老师”的讲解有理有据,学生的补充更是恰到好处。下课后,学生对学习还是意犹未尽,讨论着对课文的反思,夸奖着进步的同学。那份自主与向上的劲头,让人兴奋和感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践让我懂得:教师只有充分体现主导地位,转变备课观念,提高备课能力,才会构建新型课堂,展现教学的勃勃生机。
  (作者单位:辽宁抚顺市新抚区民主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娣
其他文献
教材中有一些篇幅比较长的课文,教师在教学设计处理时,需要建立“长文短教”的意识。如何看待“长文短教”中的“长”与“短”呢?这是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教师文本解读要“短”,学生阅读时间要“长”;教师学法传授要“短”,学生学习内化要“长”;教师训练组织要“短”,学生实践应用要“长”。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长”与“短”的问题,这样才能取得教学的主動权,培养学生学习的综合能
学生对童话有太多情结,教师在童话阅读鉴赏中展开教法探索,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启迪。读童话、讲童话、演童话、写童话,教师从不同角度给予引导,让学生顺利进入童话学习环节之中,并在多种感官参与中形成深刻认知。“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童话教学也是如此,只有探索更多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赢得教学的主动权。  一、读童话,教授诵读方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本身对童话有主动阅读的兴趣,教师要针对性地进
课堂问题设计时,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对问题设计的技巧方法要展开探索,以提升问题契合度,形成课堂教学资源,发展学生的思维。特别要追求问题的趣味性、层次性、启迪性、迁移性,对问题难度、广度、趣味性等进行深度发掘,这样才能够形成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趣味性设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思考问题,可以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重要的教学动力。在具体操作时,教师不妨对
不少教师认为《慈母情深》一文句子浅显,无须讲解分析学生就可以读懂。然而,无须讲解分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对语言进行咀嚼,相反,从浅显的句子中咀嚼出深意,才能深刻体悟出课文表达的情感。  一、仰视脊背,感悟慈母情  朱自清先生笔下父亲蹒跚的背影,作为父爱的象征,已经成为一种永恒之美定格在人们的记忆深处。统编本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的作者梁晓声笔下母亲的脊背同样让人感动,令人景仰。课文三处写到母亲的脊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交流预习内容;认读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交流资料  1.出示恐龙化石图片,导入新课:请大家看课件,这是一张在中国辽宁省西部地区拍摄下来的,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照片。从照片上,你看到了什么?(模模糊糊地可以看到恐龙化石上留有的羽毛印痕)这证明有的恐龙长有羽毛,说明它会长翅膀;有翅膀,恐龙就会飞。同学们现在常见会飞的动物是什么?鸟与会飞的恐龙
2011年版《語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统编本教材的编写紧扣这一理念,不仅精心编选适切的教学内容,还设置了契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导学系统,其中各种形式的“小泡泡”,以其直观的形象、简洁的话语,深受学生喜爱,也成为了进行统编本教材教学的支撑。  纵观统编本教材,“小泡泡”呈现的地方并不相同,时而在课文的课题旁,时而在课文之中,时而出现在课后思考题中,以一种学习伙伴的角色,通过
新时代,必然要求教育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具备核心素养的新人才,这是我国当代教育界必须完成的重大任务。语文作为学科中的重中之重,首当其冲地要把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和培养放在前面,发挥出应有的“领头雁作用”。  基于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部结构性、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性、语言与思维及审美的融生性、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诗和远方”等全方位思考,我校在“七彩”教育理念下,以“基于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统编本教材围绕观察、想象、写事、写景关键要素等共编排了八个习作单元。每一个习作单元一般有两篇精读课文,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本文以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盼》为例,探讨在习作单元中如何利用精读课文教习作。  一、语文要素定重点  《盼》作为这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围绕“初得雨衣,盼下雨”“下起雨来,盼出门”“不能出门,盼雨停”“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穿上雨衣”等小事件,突出了“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
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习作单元,不仅丰富了教材的单元形式,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给语文教师的习作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刻研究新教材的编排意图,从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来看待统编本教材中的习作单元教学。以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以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为抓手,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途径,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学实践,谈谈核心素养下统编本教材中习作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