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年轻的家长走出农村,把留守的学生留给老人照顾。因此,对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以及班主任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及时改变现有的班级管理办法和体制,认知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为农村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班主任;农村;留守学生
一、现阶段农村小学留守学生管理的困难
(一)留守学生往往存在心理上的障碍
因为留守学生大多远离父母,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他们渴望被父母疼爱,希望能够待在父母的身边,感受来自父母的温暖,但这些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无法实现的。因此,他们总会有一种被父母和亲人遗弃的感觉。当他们看到其他同学的父母能够来学校开家长会,或者来学校接送自己的孩子时,对父母情感的期盼更加强烈。在这种强烈的情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学生的内心就会逐渐发生变化,他们时常会感到焦虑、孤独。甚至会因为害怕没有父母的陪伴而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而不愿意和同学进行交流。在各种心理因素的影響下,很多留守学生都会或轻或重地表现出心理上的障碍。
(二)留守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因为很多家长外出,学生多由家里的老人或者亲戚代管。农村老人自身接受的教育是很有限的,他们理念落后,把给学生提供好衣食住行作为主要任务,并未关注其他的教育。另外,由于隔代抚养,爷爷奶奶对于学生往往会十分溺爱,不管儿童提出的要求是好是坏都会无条件满足。甚至学生在家里稍微耍点小脾气,爷爷奶奶就会立马妥协,答应学生各种无理的要求。这些学生在班级里往往会表现得情感脆弱,性格孤僻,时常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在学习中缺乏自信,也很难加入集体的活动中。
(三)留守学生往往在认知行为上出现偏差
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事物最关键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认识事物的途径主要来源于周围人的影响和教育。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父母,留守学生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在事物的认知方面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解答,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知方法形成的错误认知也无法得到及时纠正。造成学生对事物的看法简单化、片面化和情绪化。这往往使留守学生更容易犯错误,并且在犯错后不愿意接受批评教育,甚至在被批评后采取极端的行为进行回应。
这也是最近几年小学生动不动就离家出走、自残、自伤等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留守学生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力度
在农村,很多留守学生由于监管人文化程度较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很难在家庭实现互联网亲情教育。另外,很多家长怕学生在家里使用智能手机进行网、打游戏等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而不敢给家里老人配备智能手机。这让很多学生想多和父母进行沟通的愿望难以实现。因此,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构建亲情驿站,让学生和父母实现视频互通,解决学生和外地父母的情感沟通问题。我们首先要建立亲情驿站的管理制度,确定驿站开通的固定时间,这个时间的确定不但要考虑到家长的工作时间,还要考虑到学生在校的具体作息时间,要调整和安排好时间,这是非常关键的。建立家校联动机制,把学生在学校的作息时间发给了家长,这样家长就可以提前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同时预约制度可以很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把资源的利用率发挥到最大化。
(二)联手社会关注留守学生的成长
由于农村很多学校的师资力量都比较落后,只依靠学校的力量很难解决留守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因此我们可以借助社会的力量去关注留守学生,给予这些学生来自社会的关怀和爱,让他们感受到他们是被社会所关注的,是被大家放在心里爱着的。在这方面,我们经过探索研究出了一整套的关爱制度。首先我们要对留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摸底,并且建立留守学生摸底档案。有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在生活质量上和其他同学有较大的差距,我们就联系爱心团体和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资助,并且对资助的情况进行随时跟踪。确保社会的资助能够真正改善学生的生活,并且把具体情况及时地反馈给资助方,这样可以保证资助的长期进行和有效性。
(三)建立完善的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纠正学生在认知上的偏差
最近几年,社会和教育部门对留守学生的关注力度不断加大,学校都建立了完整的留守学生档案,并且指定了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现在很多乡村小学都专门建立了留守学生健康心理咨询室,在硬件设施上留守学生管理得到了基本的保障,但如何引导留守学生纠正认知上的偏差还一直存在困难。心理辅导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我们农村的学校基本没有心理专业的教师,很难在心理方面给学生最有效的引导。因此,学校应及时对现有教师进行心理专业知识的培训,让教师经过相应的心理专业培训之后,能够对学生进行最简单的心理障碍偏差纠正。当然,我们也可以邀请校外的心理专家定期在学校举办心理辅导专题讲座,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予以纠正。
三、加强留守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监管力度
安全是所有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一旦出现问题后果难以预料,尤其是在校外留守学生的安全问题。如学校对留守学生的监管人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让他们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我们学校每年都会邀请主管安全的校外辅导员,为留守学生的监管人进行专题管理专题讲座,用已经发生的可以预防的安全案例教育学生的监管人,时刻提高警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看管,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另外,学校也要定期召开以安全为主题的班会,提高留守学生的安全意识,尽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之,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问题是社会关注的大问题,学校、社会和家庭都要提高重视,绝不能忽视对广大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家庭、学校、社会要共同努力、共同参与,构建完善的农村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机制,促进农村留守学生的科学化、人性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卢恒伟.留守特征及相关因素对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71)
[2]王梦筱.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8(64).
[3]袁文月.父母外出对农村儿童教育获得的影响[J].中国农村观察,2019(33).
关键词:班主任;农村;留守学生
一、现阶段农村小学留守学生管理的困难
(一)留守学生往往存在心理上的障碍
因为留守学生大多远离父母,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他们渴望被父母疼爱,希望能够待在父母的身边,感受来自父母的温暖,但这些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无法实现的。因此,他们总会有一种被父母和亲人遗弃的感觉。当他们看到其他同学的父母能够来学校开家长会,或者来学校接送自己的孩子时,对父母情感的期盼更加强烈。在这种强烈的情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学生的内心就会逐渐发生变化,他们时常会感到焦虑、孤独。甚至会因为害怕没有父母的陪伴而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而不愿意和同学进行交流。在各种心理因素的影響下,很多留守学生都会或轻或重地表现出心理上的障碍。
(二)留守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因为很多家长外出,学生多由家里的老人或者亲戚代管。农村老人自身接受的教育是很有限的,他们理念落后,把给学生提供好衣食住行作为主要任务,并未关注其他的教育。另外,由于隔代抚养,爷爷奶奶对于学生往往会十分溺爱,不管儿童提出的要求是好是坏都会无条件满足。甚至学生在家里稍微耍点小脾气,爷爷奶奶就会立马妥协,答应学生各种无理的要求。这些学生在班级里往往会表现得情感脆弱,性格孤僻,时常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在学习中缺乏自信,也很难加入集体的活动中。
(三)留守学生往往在认知行为上出现偏差
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事物最关键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认识事物的途径主要来源于周围人的影响和教育。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父母,留守学生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在事物的认知方面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解答,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知方法形成的错误认知也无法得到及时纠正。造成学生对事物的看法简单化、片面化和情绪化。这往往使留守学生更容易犯错误,并且在犯错后不愿意接受批评教育,甚至在被批评后采取极端的行为进行回应。
这也是最近几年小学生动不动就离家出走、自残、自伤等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留守学生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力度
在农村,很多留守学生由于监管人文化程度较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很难在家庭实现互联网亲情教育。另外,很多家长怕学生在家里使用智能手机进行网、打游戏等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而不敢给家里老人配备智能手机。这让很多学生想多和父母进行沟通的愿望难以实现。因此,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构建亲情驿站,让学生和父母实现视频互通,解决学生和外地父母的情感沟通问题。我们首先要建立亲情驿站的管理制度,确定驿站开通的固定时间,这个时间的确定不但要考虑到家长的工作时间,还要考虑到学生在校的具体作息时间,要调整和安排好时间,这是非常关键的。建立家校联动机制,把学生在学校的作息时间发给了家长,这样家长就可以提前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同时预约制度可以很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把资源的利用率发挥到最大化。
(二)联手社会关注留守学生的成长
由于农村很多学校的师资力量都比较落后,只依靠学校的力量很难解决留守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因此我们可以借助社会的力量去关注留守学生,给予这些学生来自社会的关怀和爱,让他们感受到他们是被社会所关注的,是被大家放在心里爱着的。在这方面,我们经过探索研究出了一整套的关爱制度。首先我们要对留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摸底,并且建立留守学生摸底档案。有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在生活质量上和其他同学有较大的差距,我们就联系爱心团体和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资助,并且对资助的情况进行随时跟踪。确保社会的资助能够真正改善学生的生活,并且把具体情况及时地反馈给资助方,这样可以保证资助的长期进行和有效性。
(三)建立完善的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纠正学生在认知上的偏差
最近几年,社会和教育部门对留守学生的关注力度不断加大,学校都建立了完整的留守学生档案,并且指定了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现在很多乡村小学都专门建立了留守学生健康心理咨询室,在硬件设施上留守学生管理得到了基本的保障,但如何引导留守学生纠正认知上的偏差还一直存在困难。心理辅导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我们农村的学校基本没有心理专业的教师,很难在心理方面给学生最有效的引导。因此,学校应及时对现有教师进行心理专业知识的培训,让教师经过相应的心理专业培训之后,能够对学生进行最简单的心理障碍偏差纠正。当然,我们也可以邀请校外的心理专家定期在学校举办心理辅导专题讲座,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予以纠正。
三、加强留守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监管力度
安全是所有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一旦出现问题后果难以预料,尤其是在校外留守学生的安全问题。如学校对留守学生的监管人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让他们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我们学校每年都会邀请主管安全的校外辅导员,为留守学生的监管人进行专题管理专题讲座,用已经发生的可以预防的安全案例教育学生的监管人,时刻提高警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看管,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另外,学校也要定期召开以安全为主题的班会,提高留守学生的安全意识,尽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之,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问题是社会关注的大问题,学校、社会和家庭都要提高重视,绝不能忽视对广大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家庭、学校、社会要共同努力、共同参与,构建完善的农村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机制,促进农村留守学生的科学化、人性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卢恒伟.留守特征及相关因素对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71)
[2]王梦筱.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8(64).
[3]袁文月.父母外出对农村儿童教育获得的影响[J].中国农村观察,20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