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罗伦萨始终是世界上最吸引人的城市之一,是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笔下的“精致之城”。它是艺术之都,是流亡者的天堂,是世界上自杀者钟爱的地方……
佛罗伦萨一直是自杀者钟爱的地方。1993年夏天,我们第一次来到这个城市时,就有一位姑娘从佛罗伦萨大教堂旁的钟楼顶上跃身而下。当我们经过出事地点时,现场能看到的就剩下一只悬在脚手架上的网球鞋。当地报纸报道说,自杀的姑娘是一位外国游客。这种事情不足为奇。几个月前,我们认识的一个不太熟的熟人,一个事业和家庭都陷入低谷的演员,从洛杉矶飞到佛罗伦萨,住进包特·罗撒酒店后立刻服下了一整瓶抗抑郁症的药。不过他只是大病了一场,在医院接受了几天治疗。随后他返回了加利福尼亚,继续潦倒地生活。据说《剧院》的作者,美国小说家约翰·霍恩·伯恩斯也曾于1953年在埃克赛尔索酒店的酒吧里酗酒致死。佛罗伦萨的旧式酒店房间可能是吸引自杀者的原因之一。那些房间里装饰着高高的天花板,上面有覆满灰尘的出气孔,而黄铜门铃上悬挂的房门钥匙厚重得能带着你坠入阿尔诺河河底。
我这么说有点夸张了——这个热爱华丽排场、喜欢赛艇的城市容易让人有点言过其实。我们认识一位佛罗伦萨的朋友,他毕业于神学校(不是佛罗伦萨的神学校,他来自意大利南部的科林扎)。每年他都会穿着一套18世纪风格的织锦礼拜法衣。这身行头是从一个掌管着教堂密室钥匙的教堂风琴演奏手那里“借来”的。他穿着这身法衣大摇大摆地走在街上,仿佛是一个宗教游行队伍的领队人一样,既表现出黎塞留大主教的庄严派头,又具有死神般的严酷。死亡在佛罗伦萨与其他地方相比,好像少了一些恐惧的成分,而多了一点魅力的色彩。这也许要归因于此地大量的苦行基督徒,归因于许多人身上保留的中世纪式的苦痛和赤裸着的伤痕。当地人介绍说,在圣玛利亚·德尔·弗洛雷大教堂(或者叫佛罗伦萨大教堂)新修复的炮塔上,瓦萨里的天堂幻影之下即是一个挤满了饱经痛苦却不知悔改的灵魂的地狱。这里发生的连环杀手案件,即“佛罗伦萨魔头”案件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位曾经在1968年至1985年期间谋杀了16个人的“魔头”受雇于撒旦团体。该团体的成员包括佛罗伦萨的一些权贵,还包括意大利中央情报局的政府官员。
许多作家在描写佛罗伦萨时都会提及它的这一怪异的病态特点,但他们的描述都比不过沃尔特·佩特(英国著名文艺批评家、作家)。佩特把15世纪佛罗伦萨人所具有的“迷恋死亡的特点”归因于“佛罗伦萨人认为这种行为代表着高贵和品位……佛罗伦萨人经常能够亲眼目睹发生在街头巷尾的以各种方式解脱生命的行为!”最著名的以佛罗伦萨为故事背景的小说——E.M.福斯特所著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面世几乎100年之后,旅游者仍然纷至沓来寻求走进“真实的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酒店的住宿价格一般比较高,而且基本上都需要提前预订。如果哪位游客来这里之前没有预订住处,那么他势必会四处碰壁,甚至还会陷入困境。每家酒店——他们首先会对你竟然没有提前预订感到惊讶——都会推荐你去另一家试试看,最后这位游客不得不住进那些在车站里招揽生意的小旅馆或者膳宿公寓。这些旅馆在车站附近,而且好像总有空房间:房间潮湿却要价过高,而且往往是临街的。佛罗伦萨没有几家很好的餐馆,即使有几个不错的,它们还自己给自己设置不必要的障碍。Cibreo是佛罗伦萨最著名的餐馆之一。它分成两个营业区,一个是消费昂贵的餐厅,另一个是饮食铺。饮食铺的消费低廉,与餐厅里供应同样的食物,价格只有餐厅的一半。饮食铺的就餐环境很不好,椅子坐起来很不舒服,餐桌很小。在这里吃饭不仅要忍受身边陌生人的拥挤,你甚至能听到他们近在咫尺的喘气声,还得忍受烟雾缭绕。
我还是得继续说一说佛罗伦萨这个地方的种种不好,当然,在稍后的下文中,我将会介绍它种种的好。佛罗伦萨的天气时常很糟,原因是它地处盆地,北靠缪格罗,南临勤地山脉。夏天,这里的天气闷热。有几家电影院里装有空调,但是由于有钱的佛罗伦萨人此时都去维亚雷焦、沃斯莉亚和福特·戴·玛尔米度假了,影剧院也就暂停了营业。这里的冬天也好不到哪儿去,风太大,很容易让人患上一种不知名的奇怪的流感。但是几年来,佛罗伦萨因为其气候有益于健康,而被认为是病人疗养的好地方。结果就有很多肺结核病人移居至此疗养身体;但是其中也不乏因为适应不了8月份和1月份的恶劣天气而病情加重,甚至恶化致死的人。
佛罗伦萨绝对算不上一个“大”城市,而这可能也是它的独特魅力之一。在罗马,你的交通工具是公交车,在巴黎要依赖地铁和出租车。但在佛罗伦萨,只需步行,你就可以去你想去的任何地方,包括乡下。越过圣乔治山顶部的望景楼,你就能到达农村。或者可以这么说,只要你是在亨利·詹姆斯(美国作家)所称的“以西尼奥列广场为中心的周围地带”的范围内行走,你就完全可以依赖步行了。1873年詹姆斯在文章里感叹,“由于一些市政官的商业考虑”,这个中心地带已经被“扩大”成了“一个松散的类似于芝加哥的城市布局结构;以至于该城市周围优雅的环境已不复存在,中心的尊贵地位也荡然无存”。
如果说逛广场的最佳时间是清晨,那么黄昏日落时分,最好的去处就是去河边走走:沿着朗亚诺·阿齐布西利酒店往上走,向右边转个弯,走到乌菲齐美术馆长廊的尽头时,你会突然发现你仿佛走进了世界的中心,此刻你就站在这里,站在中央,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世界上没有哪个地方能够像这里一样到处都是历史故事的发生地。首先,就是在这个广场上,萨沃纳罗拉焚烧了虚荣心,也焚烧了自己。人们在人行道上嵌入了一块大奖章以示纪念。切利尼(雕塑家)的铜像雕塑作品《珀尔修斯》就是在这里揭幕的。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大卫》也首先在这里矗立,几百年以后才用火车铁轨移到学院美术馆。维多利亚女王曾经坐在马车里经过这个广场。这里还发生过暴动,曾经血流成河。1938年,就是在维琪奥宫殿的阳台上,希特勒在右翼团体的欢呼声中和墨索里尼握了手。
佛罗伦萨和巴黎、罗马以及布达佩斯相似;佛罗伦萨甚至没有平等的两边,因为有主要商业区一边和“另外”一边的区别:正如罗马有特拉斯特维莱,巴黎有左岸区,佛罗伦萨有“阿尔诺河对岸”——它是一个贫民区,此处房屋矮小,是作家和吸毒者经常光顾的地方,紧靠着农村。阿尔诺对岸的中心地带是圣灵教堂广场,附近布满了“二手货”商店和学生酒吧,因此是佛罗伦萨城区里唯一最接近巴黎拉美区的地方。不过这里的大学校园相对较远,在阿尔诺河的主要河岸上,距离桑蒂西玛·阿努齐阿塔广场不远。这里每个月的一个周日,来自缪格罗和基安蒂的农民有组织地聚集在这里,形成一个市场,出售蜂蜜和蜂蜡、人工果酱、全麦面包、服装、皮革制品,以及算不上漂亮但味道不错的蔬菜。佛罗伦萨做过不长时间的首都,那时修复的大教堂与君主广场正面的风格显得很肃穆。与大教堂和君主广场比起来,圣灵教堂呆板、未经修饰的外表显示出中世纪社会的禁欲主义风格。
一个半世纪以来,由于佛罗伦萨越来越像是一个博物馆,它的外国侨民——许多人刚开始来到这里只是观光者的身份——也越来越被认为是这个博物馆中的一件展品。对这个侨民圈子的大多数成员来说都是如此,佛罗伦萨违背了它能给予他们其他地方所无法想象的自由的承诺,它的海市蜃楼遥不可及。这个流亡者的天堂最后现出了自己的真面目:它其实只是最高雅、有趣和舒适的牢狱之地。
(摘自新星出版社《佛罗伦萨——精致之城的往昔时光》 作者:[美]戴维·李维特 译者:王前)
佛罗伦萨一直是自杀者钟爱的地方。1993年夏天,我们第一次来到这个城市时,就有一位姑娘从佛罗伦萨大教堂旁的钟楼顶上跃身而下。当我们经过出事地点时,现场能看到的就剩下一只悬在脚手架上的网球鞋。当地报纸报道说,自杀的姑娘是一位外国游客。这种事情不足为奇。几个月前,我们认识的一个不太熟的熟人,一个事业和家庭都陷入低谷的演员,从洛杉矶飞到佛罗伦萨,住进包特·罗撒酒店后立刻服下了一整瓶抗抑郁症的药。不过他只是大病了一场,在医院接受了几天治疗。随后他返回了加利福尼亚,继续潦倒地生活。据说《剧院》的作者,美国小说家约翰·霍恩·伯恩斯也曾于1953年在埃克赛尔索酒店的酒吧里酗酒致死。佛罗伦萨的旧式酒店房间可能是吸引自杀者的原因之一。那些房间里装饰着高高的天花板,上面有覆满灰尘的出气孔,而黄铜门铃上悬挂的房门钥匙厚重得能带着你坠入阿尔诺河河底。
我这么说有点夸张了——这个热爱华丽排场、喜欢赛艇的城市容易让人有点言过其实。我们认识一位佛罗伦萨的朋友,他毕业于神学校(不是佛罗伦萨的神学校,他来自意大利南部的科林扎)。每年他都会穿着一套18世纪风格的织锦礼拜法衣。这身行头是从一个掌管着教堂密室钥匙的教堂风琴演奏手那里“借来”的。他穿着这身法衣大摇大摆地走在街上,仿佛是一个宗教游行队伍的领队人一样,既表现出黎塞留大主教的庄严派头,又具有死神般的严酷。死亡在佛罗伦萨与其他地方相比,好像少了一些恐惧的成分,而多了一点魅力的色彩。这也许要归因于此地大量的苦行基督徒,归因于许多人身上保留的中世纪式的苦痛和赤裸着的伤痕。当地人介绍说,在圣玛利亚·德尔·弗洛雷大教堂(或者叫佛罗伦萨大教堂)新修复的炮塔上,瓦萨里的天堂幻影之下即是一个挤满了饱经痛苦却不知悔改的灵魂的地狱。这里发生的连环杀手案件,即“佛罗伦萨魔头”案件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位曾经在1968年至1985年期间谋杀了16个人的“魔头”受雇于撒旦团体。该团体的成员包括佛罗伦萨的一些权贵,还包括意大利中央情报局的政府官员。
许多作家在描写佛罗伦萨时都会提及它的这一怪异的病态特点,但他们的描述都比不过沃尔特·佩特(英国著名文艺批评家、作家)。佩特把15世纪佛罗伦萨人所具有的“迷恋死亡的特点”归因于“佛罗伦萨人认为这种行为代表着高贵和品位……佛罗伦萨人经常能够亲眼目睹发生在街头巷尾的以各种方式解脱生命的行为!”最著名的以佛罗伦萨为故事背景的小说——E.M.福斯特所著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面世几乎100年之后,旅游者仍然纷至沓来寻求走进“真实的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酒店的住宿价格一般比较高,而且基本上都需要提前预订。如果哪位游客来这里之前没有预订住处,那么他势必会四处碰壁,甚至还会陷入困境。每家酒店——他们首先会对你竟然没有提前预订感到惊讶——都会推荐你去另一家试试看,最后这位游客不得不住进那些在车站里招揽生意的小旅馆或者膳宿公寓。这些旅馆在车站附近,而且好像总有空房间:房间潮湿却要价过高,而且往往是临街的。佛罗伦萨没有几家很好的餐馆,即使有几个不错的,它们还自己给自己设置不必要的障碍。Cibreo是佛罗伦萨最著名的餐馆之一。它分成两个营业区,一个是消费昂贵的餐厅,另一个是饮食铺。饮食铺的消费低廉,与餐厅里供应同样的食物,价格只有餐厅的一半。饮食铺的就餐环境很不好,椅子坐起来很不舒服,餐桌很小。在这里吃饭不仅要忍受身边陌生人的拥挤,你甚至能听到他们近在咫尺的喘气声,还得忍受烟雾缭绕。
我还是得继续说一说佛罗伦萨这个地方的种种不好,当然,在稍后的下文中,我将会介绍它种种的好。佛罗伦萨的天气时常很糟,原因是它地处盆地,北靠缪格罗,南临勤地山脉。夏天,这里的天气闷热。有几家电影院里装有空调,但是由于有钱的佛罗伦萨人此时都去维亚雷焦、沃斯莉亚和福特·戴·玛尔米度假了,影剧院也就暂停了营业。这里的冬天也好不到哪儿去,风太大,很容易让人患上一种不知名的奇怪的流感。但是几年来,佛罗伦萨因为其气候有益于健康,而被认为是病人疗养的好地方。结果就有很多肺结核病人移居至此疗养身体;但是其中也不乏因为适应不了8月份和1月份的恶劣天气而病情加重,甚至恶化致死的人。
佛罗伦萨绝对算不上一个“大”城市,而这可能也是它的独特魅力之一。在罗马,你的交通工具是公交车,在巴黎要依赖地铁和出租车。但在佛罗伦萨,只需步行,你就可以去你想去的任何地方,包括乡下。越过圣乔治山顶部的望景楼,你就能到达农村。或者可以这么说,只要你是在亨利·詹姆斯(美国作家)所称的“以西尼奥列广场为中心的周围地带”的范围内行走,你就完全可以依赖步行了。1873年詹姆斯在文章里感叹,“由于一些市政官的商业考虑”,这个中心地带已经被“扩大”成了“一个松散的类似于芝加哥的城市布局结构;以至于该城市周围优雅的环境已不复存在,中心的尊贵地位也荡然无存”。
如果说逛广场的最佳时间是清晨,那么黄昏日落时分,最好的去处就是去河边走走:沿着朗亚诺·阿齐布西利酒店往上走,向右边转个弯,走到乌菲齐美术馆长廊的尽头时,你会突然发现你仿佛走进了世界的中心,此刻你就站在这里,站在中央,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世界上没有哪个地方能够像这里一样到处都是历史故事的发生地。首先,就是在这个广场上,萨沃纳罗拉焚烧了虚荣心,也焚烧了自己。人们在人行道上嵌入了一块大奖章以示纪念。切利尼(雕塑家)的铜像雕塑作品《珀尔修斯》就是在这里揭幕的。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大卫》也首先在这里矗立,几百年以后才用火车铁轨移到学院美术馆。维多利亚女王曾经坐在马车里经过这个广场。这里还发生过暴动,曾经血流成河。1938年,就是在维琪奥宫殿的阳台上,希特勒在右翼团体的欢呼声中和墨索里尼握了手。
佛罗伦萨和巴黎、罗马以及布达佩斯相似;佛罗伦萨甚至没有平等的两边,因为有主要商业区一边和“另外”一边的区别:正如罗马有特拉斯特维莱,巴黎有左岸区,佛罗伦萨有“阿尔诺河对岸”——它是一个贫民区,此处房屋矮小,是作家和吸毒者经常光顾的地方,紧靠着农村。阿尔诺对岸的中心地带是圣灵教堂广场,附近布满了“二手货”商店和学生酒吧,因此是佛罗伦萨城区里唯一最接近巴黎拉美区的地方。不过这里的大学校园相对较远,在阿尔诺河的主要河岸上,距离桑蒂西玛·阿努齐阿塔广场不远。这里每个月的一个周日,来自缪格罗和基安蒂的农民有组织地聚集在这里,形成一个市场,出售蜂蜜和蜂蜡、人工果酱、全麦面包、服装、皮革制品,以及算不上漂亮但味道不错的蔬菜。佛罗伦萨做过不长时间的首都,那时修复的大教堂与君主广场正面的风格显得很肃穆。与大教堂和君主广场比起来,圣灵教堂呆板、未经修饰的外表显示出中世纪社会的禁欲主义风格。
一个半世纪以来,由于佛罗伦萨越来越像是一个博物馆,它的外国侨民——许多人刚开始来到这里只是观光者的身份——也越来越被认为是这个博物馆中的一件展品。对这个侨民圈子的大多数成员来说都是如此,佛罗伦萨违背了它能给予他们其他地方所无法想象的自由的承诺,它的海市蜃楼遥不可及。这个流亡者的天堂最后现出了自己的真面目:它其实只是最高雅、有趣和舒适的牢狱之地。
(摘自新星出版社《佛罗伦萨——精致之城的往昔时光》 作者:[美]戴维·李维特 译者: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