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教与自教,孰轻孰重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er0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简析了唐代教育家韩愈在《师说》中提出的教育思想,以此引出他教与自教重要性的对比。
  关键词: 《师说》 他教 自教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但是人们对他的文学成就的研究远远超过了对他教育思想的研究。其实,韩愈算得上是继孔子之后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韩愈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几篇散文里,如《原道》、《原性》、《进学解》、《答李翊书》和《师说》等。在这几篇文章里,我们基本可了解韩愈的全部教育思想,它们涉及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功能、教师的职责、师生的关系和学习的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以《师说》最为出名。
  《师说》论述了为什么要从师及以怎样的人为师的问题,论述了老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这是从教育目的和教育职能为指导的教师职能论。这对现代教育而言依然具有一定的意义。老师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人生道理和思想传授给学生,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教给学生,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等等,这些对学生的学习成长都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学生的生活阅历和自身所拥有的知识相对来说是较少的,有了老师的指导,可以少走弯路,更快地学到知识。韩愈还提出了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为前提的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他认为不论长幼尊卑,只要在某个方面的知识比自己娴熟,就可以拜其为师。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耻下问。”这些观点都与韩愈在此提出的观点是一致的。不懂就问,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也是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的思想之一,可见其重要性。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韩愈很重视教师的作用,他把尊师和重教联系在一起,发展了中华民族尊师的优良传统。
  但是,我们在强调老师的教导作用的同时,是否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别人的教导与自主的学习,就是他教与自教的问题。他教固然重要,学生需要指导,需要启发,需要榜样,这些都是不可少的。但自教也很重要。何为自教?就是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从而获得经验知识。学生学习应该自己摸索,抓住机会,不断尝试,不怕失败直到成功。别人的指示引导,前辈给一些经验,是必要的,但主要还是靠自己的探索。《论语》中有多处提到学贵自主,如“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等等。孟子也一再指出“自得”的重要,“勿揠苗助長”就是由此而来的。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就已经注意到了自教的重要性。今天,我们更不能把它丢掉。
  自主学习与“填鸭式”的教育是相反的,它是自求的,是为了完成自我而教育自我的。“所谓完成自我,即用教育的方法,把自我推进一个‘至善’的境界”。[1]自主学习是为了学生自己,而不是为了别人。所以,为了让孩子自主学习,老师和家长要给他们多一点独立的机会,让学生独立地生活,独立地思考,独立地对生命的意义进行一番探索。学生有了独处的时间和空间,才有机会发现问题,单独“无助”,才会努力地去思考战胜困难的办法。可悲的是,现在多数的孩子几乎没有“独”的机会,一方面,家庭,社会,学校以至政府,唯恐他们走上邪路、掉入陷阱,都在不断地提携、指导。另一方面,现在的家庭一般只有一个孩子,家长舍不得孩子吃点苦,更不用说磨炼了,他们为孩子安排好一切,孩子只是顺着大人安排的路走,一味地接受别人灌输的东西,没有一点自主意识。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当有一天,他离开了熟悉的人、熟悉的环境就无法生存了,因为他不懂得如何去学习,如何去生活。老师家长最好能够和学生维持一个适当的距离,这个距离对学生的自教是绝对不能少的,就像我们所说的“父子之间不责善”“易子而教”一样。老师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过于亲密,就不能给他们客观正确的指导,也会大大增强孩子的依赖性。因此,给学生独立的机会是他们自教的第一步。
  前面说过,他教对学生的自教也是必需的,但要注意方法。老师对学生所适用的教育,最好是侧面启迪的方法,而不容许太多正面的灌输。老师对学生的教导应该重在启发学生思考,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教学中,不是随着课堂活动的进行,老师解决一个个问题,而是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独立地思考,不断地发现问题,老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的教授方法也应该是客观的,不能有勉强的成分。孔子就是这样教育学生的,这在《论语》里有所体现。颜子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2]孔子通过“善诱”来教育颜子,即是我们说的从侧面启迪。虽然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应这种教育方法,但教师却不能不抱此信念,不能不通过此法来帮助学生自教。
  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除了家长和老师要改变之外,学生自己也要很好地创造和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如何获得知识,养成思考的习惯。
  我觉得假期是一个学生自教的好时间。“学无止境”,放假并不意味着可以彻底放松,不学习了,而应是在休息的同时合理利用这一段自由的时间,自主地安排学习。上课时间,常常因为课太多而不能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平日的学校生活里,学生多数是学习教科书,学的是书本上的东西,是间接的抽象的,也没有多少自主研究的机会。假期就不同了,学生离开学校,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可以找自己喜欢的书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思考,还可以走出去,接触社会,做做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结论,等等。通过自教习得的知识会掌握得更牢固,自教除了可以学到知识以外,还能学到如何去学习。这一点是他教所难以达到的,也是现代人最需要掌握的能力。
  可见,自教对学生掌握知识是很重要的,学生通过自教能更好更快更多地获得知识。当然,一个人的自教还需要在别人客观正确的他教,需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他教与自教缺一不可,但不能忘了教育的方法,他教要适可而止。在《师说》中,韩愈主要指出了从师的重要,即他教的重要,这与他写这篇文章的背景有关,韩愈是想批判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我们要学习韩愈提出的重要的教育思想,也要对其思想有所补充,在对学生他教的同时,不要忘了还有更重要的自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潘乃谷,潘乃和选编.自由、民主与教育.潘光旦选集(第三卷).光明日报出版社:72.
  [2]徐志刚译注.论语通译·子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106.
其他文献
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机机制。它作为人类行为动机之一,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学习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那种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主动学习的行为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平时的做法,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紧扣生活的问题情境——“我”想完成的任务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
摘 要: 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翻译研究逐步朝向对译者地位的研究上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再处于仆人地位,它逐渐成为翻译主体。目前国内研究译者主体性的文章很多,但是对法译本译者主体性现象进行研究的人不多。因此,作者以许渊冲的《唐诗三百首》的法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翻译大家许渊冲的译者主体性在唐诗文化意象翻译中的体现,以促进日后翻译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唐诗三百首》法译本
摘 要: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众多,极易产生心理障碍,历史教师要利用学科特色,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农村中学 历史教学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教育    近几年来,在农村尤其是偏远的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他们远离父母,极容易产生
摘 要: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语言教学中的重要理论。本文论述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并指出了其对当前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 第二语言习得 外语教学 启示    一、第二语言习得的概念  第二语言习得指的是“在自然的或有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Ellis,1985)。具体来说,第二语言习得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日常交际的第二语言习得,即通过与说本族语者的
摘 要: 情感与情绪是人对客观现实态度的体验,也是心理健康标准的一个方面。体育运动不但可以转移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而且不良情绪可以得到及时的宣泄。体育锻炼促进人们的情感发展,培养人们良好的情感状态,增进人际间的情感交流,丰富人们的审美感受,同时,情感的发展又进而推动人们更好、更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  关键词: 体育锻炼 心态 情绪 健康情感    “拥有一种积极进
摘 要: 文言文教学既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文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作者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就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语感、激活课堂,进而促进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得到全面增强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初中文言文教学 增强阅读能力 五个方面    初中文言文教学现已基本形成了一种固定模式:教师先介绍作者、文章出处、写作目的,然后朗读课文,接着
摘 要: 自从“情境教学”这个概念被提出以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某些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只不过是“花架子”,或缺乏目的性,或缺乏启发性,或缺乏延续性。本文明确了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几点原则,并以作者常用的,以身边生活、社会实际、工业生产为背景而创设的问题情境为例,解析了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关键词: 有效问题情境 创设原则 身边生活 社会实际 工业生产    一
摘 要: 大学数学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能力提高所起到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学习的正确观念和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培养两个方面介绍了学习方法,对广大数学学习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大学数学课程 学习观念 心理培养 提高学习能力    大学数学课程是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学好该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对有志于以后继续深造攻读学位的学生来讲,该课程是必考科目;其次,对于那些
高考改革的背景下,试题以考查能力为主,特别是增强了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勇于发表个人见解的能力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包括: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记忆能力、表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培养实际能力是为了切实掌握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尽快提高教学质量。  要培养这些实际能力,一方面要依靠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另一方面要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
一  课改是好事,益师益生,利国利民,模式化教学是课改的重要成果。近十多年来,多个地区、多所名校推出各自的课堂教学模式。模式化教学的好处不一而足,主要体现在摒弃陈旧的以师为主的教学方法,改以生为主,先学后教,有的放矢。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程度高,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模式化课堂教学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惑和阻碍。由于教学模式这一“模”字的存在,不可避免地要被质疑和诟病。不可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