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简析了唐代教育家韩愈在《师说》中提出的教育思想,以此引出他教与自教重要性的对比。
关键词: 《师说》 他教 自教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但是人们对他的文学成就的研究远远超过了对他教育思想的研究。其实,韩愈算得上是继孔子之后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韩愈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几篇散文里,如《原道》、《原性》、《进学解》、《答李翊书》和《师说》等。在这几篇文章里,我们基本可了解韩愈的全部教育思想,它们涉及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功能、教师的职责、师生的关系和学习的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以《师说》最为出名。
《师说》论述了为什么要从师及以怎样的人为师的问题,论述了老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这是从教育目的和教育职能为指导的教师职能论。这对现代教育而言依然具有一定的意义。老师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人生道理和思想传授给学生,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教给学生,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等等,这些对学生的学习成长都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学生的生活阅历和自身所拥有的知识相对来说是较少的,有了老师的指导,可以少走弯路,更快地学到知识。韩愈还提出了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为前提的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他认为不论长幼尊卑,只要在某个方面的知识比自己娴熟,就可以拜其为师。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耻下问。”这些观点都与韩愈在此提出的观点是一致的。不懂就问,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也是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的思想之一,可见其重要性。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韩愈很重视教师的作用,他把尊师和重教联系在一起,发展了中华民族尊师的优良传统。
但是,我们在强调老师的教导作用的同时,是否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别人的教导与自主的学习,就是他教与自教的问题。他教固然重要,学生需要指导,需要启发,需要榜样,这些都是不可少的。但自教也很重要。何为自教?就是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从而获得经验知识。学生学习应该自己摸索,抓住机会,不断尝试,不怕失败直到成功。别人的指示引导,前辈给一些经验,是必要的,但主要还是靠自己的探索。《论语》中有多处提到学贵自主,如“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等等。孟子也一再指出“自得”的重要,“勿揠苗助長”就是由此而来的。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就已经注意到了自教的重要性。今天,我们更不能把它丢掉。
自主学习与“填鸭式”的教育是相反的,它是自求的,是为了完成自我而教育自我的。“所谓完成自我,即用教育的方法,把自我推进一个‘至善’的境界”。[1]自主学习是为了学生自己,而不是为了别人。所以,为了让孩子自主学习,老师和家长要给他们多一点独立的机会,让学生独立地生活,独立地思考,独立地对生命的意义进行一番探索。学生有了独处的时间和空间,才有机会发现问题,单独“无助”,才会努力地去思考战胜困难的办法。可悲的是,现在多数的孩子几乎没有“独”的机会,一方面,家庭,社会,学校以至政府,唯恐他们走上邪路、掉入陷阱,都在不断地提携、指导。另一方面,现在的家庭一般只有一个孩子,家长舍不得孩子吃点苦,更不用说磨炼了,他们为孩子安排好一切,孩子只是顺着大人安排的路走,一味地接受别人灌输的东西,没有一点自主意识。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当有一天,他离开了熟悉的人、熟悉的环境就无法生存了,因为他不懂得如何去学习,如何去生活。老师家长最好能够和学生维持一个适当的距离,这个距离对学生的自教是绝对不能少的,就像我们所说的“父子之间不责善”“易子而教”一样。老师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过于亲密,就不能给他们客观正确的指导,也会大大增强孩子的依赖性。因此,给学生独立的机会是他们自教的第一步。
前面说过,他教对学生的自教也是必需的,但要注意方法。老师对学生所适用的教育,最好是侧面启迪的方法,而不容许太多正面的灌输。老师对学生的教导应该重在启发学生思考,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教学中,不是随着课堂活动的进行,老师解决一个个问题,而是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独立地思考,不断地发现问题,老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的教授方法也应该是客观的,不能有勉强的成分。孔子就是这样教育学生的,这在《论语》里有所体现。颜子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2]孔子通过“善诱”来教育颜子,即是我们说的从侧面启迪。虽然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应这种教育方法,但教师却不能不抱此信念,不能不通过此法来帮助学生自教。
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除了家长和老师要改变之外,学生自己也要很好地创造和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如何获得知识,养成思考的习惯。
我觉得假期是一个学生自教的好时间。“学无止境”,放假并不意味着可以彻底放松,不学习了,而应是在休息的同时合理利用这一段自由的时间,自主地安排学习。上课时间,常常因为课太多而不能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平日的学校生活里,学生多数是学习教科书,学的是书本上的东西,是间接的抽象的,也没有多少自主研究的机会。假期就不同了,学生离开学校,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可以找自己喜欢的书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思考,还可以走出去,接触社会,做做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结论,等等。通过自教习得的知识会掌握得更牢固,自教除了可以学到知识以外,还能学到如何去学习。这一点是他教所难以达到的,也是现代人最需要掌握的能力。
可见,自教对学生掌握知识是很重要的,学生通过自教能更好更快更多地获得知识。当然,一个人的自教还需要在别人客观正确的他教,需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他教与自教缺一不可,但不能忘了教育的方法,他教要适可而止。在《师说》中,韩愈主要指出了从师的重要,即他教的重要,这与他写这篇文章的背景有关,韩愈是想批判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我们要学习韩愈提出的重要的教育思想,也要对其思想有所补充,在对学生他教的同时,不要忘了还有更重要的自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潘乃谷,潘乃和选编.自由、民主与教育.潘光旦选集(第三卷).光明日报出版社:72.
[2]徐志刚译注.论语通译·子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106.
关键词: 《师说》 他教 自教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但是人们对他的文学成就的研究远远超过了对他教育思想的研究。其实,韩愈算得上是继孔子之后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韩愈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几篇散文里,如《原道》、《原性》、《进学解》、《答李翊书》和《师说》等。在这几篇文章里,我们基本可了解韩愈的全部教育思想,它们涉及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功能、教师的职责、师生的关系和学习的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以《师说》最为出名。
《师说》论述了为什么要从师及以怎样的人为师的问题,论述了老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这是从教育目的和教育职能为指导的教师职能论。这对现代教育而言依然具有一定的意义。老师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人生道理和思想传授给学生,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教给学生,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等等,这些对学生的学习成长都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学生的生活阅历和自身所拥有的知识相对来说是较少的,有了老师的指导,可以少走弯路,更快地学到知识。韩愈还提出了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为前提的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他认为不论长幼尊卑,只要在某个方面的知识比自己娴熟,就可以拜其为师。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耻下问。”这些观点都与韩愈在此提出的观点是一致的。不懂就问,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也是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的思想之一,可见其重要性。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韩愈很重视教师的作用,他把尊师和重教联系在一起,发展了中华民族尊师的优良传统。
但是,我们在强调老师的教导作用的同时,是否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别人的教导与自主的学习,就是他教与自教的问题。他教固然重要,学生需要指导,需要启发,需要榜样,这些都是不可少的。但自教也很重要。何为自教?就是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从而获得经验知识。学生学习应该自己摸索,抓住机会,不断尝试,不怕失败直到成功。别人的指示引导,前辈给一些经验,是必要的,但主要还是靠自己的探索。《论语》中有多处提到学贵自主,如“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等等。孟子也一再指出“自得”的重要,“勿揠苗助長”就是由此而来的。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就已经注意到了自教的重要性。今天,我们更不能把它丢掉。
自主学习与“填鸭式”的教育是相反的,它是自求的,是为了完成自我而教育自我的。“所谓完成自我,即用教育的方法,把自我推进一个‘至善’的境界”。[1]自主学习是为了学生自己,而不是为了别人。所以,为了让孩子自主学习,老师和家长要给他们多一点独立的机会,让学生独立地生活,独立地思考,独立地对生命的意义进行一番探索。学生有了独处的时间和空间,才有机会发现问题,单独“无助”,才会努力地去思考战胜困难的办法。可悲的是,现在多数的孩子几乎没有“独”的机会,一方面,家庭,社会,学校以至政府,唯恐他们走上邪路、掉入陷阱,都在不断地提携、指导。另一方面,现在的家庭一般只有一个孩子,家长舍不得孩子吃点苦,更不用说磨炼了,他们为孩子安排好一切,孩子只是顺着大人安排的路走,一味地接受别人灌输的东西,没有一点自主意识。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当有一天,他离开了熟悉的人、熟悉的环境就无法生存了,因为他不懂得如何去学习,如何去生活。老师家长最好能够和学生维持一个适当的距离,这个距离对学生的自教是绝对不能少的,就像我们所说的“父子之间不责善”“易子而教”一样。老师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过于亲密,就不能给他们客观正确的指导,也会大大增强孩子的依赖性。因此,给学生独立的机会是他们自教的第一步。
前面说过,他教对学生的自教也是必需的,但要注意方法。老师对学生所适用的教育,最好是侧面启迪的方法,而不容许太多正面的灌输。老师对学生的教导应该重在启发学生思考,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教学中,不是随着课堂活动的进行,老师解决一个个问题,而是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独立地思考,不断地发现问题,老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的教授方法也应该是客观的,不能有勉强的成分。孔子就是这样教育学生的,这在《论语》里有所体现。颜子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2]孔子通过“善诱”来教育颜子,即是我们说的从侧面启迪。虽然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应这种教育方法,但教师却不能不抱此信念,不能不通过此法来帮助学生自教。
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除了家长和老师要改变之外,学生自己也要很好地创造和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如何获得知识,养成思考的习惯。
我觉得假期是一个学生自教的好时间。“学无止境”,放假并不意味着可以彻底放松,不学习了,而应是在休息的同时合理利用这一段自由的时间,自主地安排学习。上课时间,常常因为课太多而不能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平日的学校生活里,学生多数是学习教科书,学的是书本上的东西,是间接的抽象的,也没有多少自主研究的机会。假期就不同了,学生离开学校,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可以找自己喜欢的书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思考,还可以走出去,接触社会,做做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结论,等等。通过自教习得的知识会掌握得更牢固,自教除了可以学到知识以外,还能学到如何去学习。这一点是他教所难以达到的,也是现代人最需要掌握的能力。
可见,自教对学生掌握知识是很重要的,学生通过自教能更好更快更多地获得知识。当然,一个人的自教还需要在别人客观正确的他教,需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他教与自教缺一不可,但不能忘了教育的方法,他教要适可而止。在《师说》中,韩愈主要指出了从师的重要,即他教的重要,这与他写这篇文章的背景有关,韩愈是想批判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我们要学习韩愈提出的重要的教育思想,也要对其思想有所补充,在对学生他教的同时,不要忘了还有更重要的自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潘乃谷,潘乃和选编.自由、民主与教育.潘光旦选集(第三卷).光明日报出版社:72.
[2]徐志刚译注.论语通译·子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