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ho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众多,极易产生心理障碍,历史教师要利用学科特色,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农村中学 历史教学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教育
  
  近几年来,在农村尤其是偏远的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他们远离父母,极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因此加强对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规定:中学历史教学要教育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定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那么,作为农村中学历史教师,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众多,处于心理障碍高发期,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加强学习,提高修养,是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的客观要求和前提,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历史学科教学除了体现学科知识的特点,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外,还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历史课堂不仅是传授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不能正其身,何正其人?”。教师的师德形象和人格魅力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发展和整个美好心灵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历史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以良好的情感资质和人格力量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楷模。这样学生在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中人格也逐渐健全与发展完善起来,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成为创造型的心理健康的人才。
  二、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动机重要的心理因素。因此,在农村中学历史教学中要克服条件落后的困难,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如利用历史教材故事情景多、图文并茂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使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鲜活起来;精心设计引人入胜的导语和耐人寻味的结束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精心直观性教学,再现历史场景;适当进行课堂讨论,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求;组织历史知识竞赛或进行课堂演讲,活跃课堂气氛;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课外成立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要让学生在历史教学中充满热情、积极探究,获取知识和发展智力,必须以有效地激发其兴趣为突破口,引导其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从而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加强情感教育,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氛围对人的生活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即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用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信任并鼓励学生,让他们在和谐的气氛中接受教育。
  在历史教学中,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其中,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都巧妙地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因素,找准切入点,创设“尊重、信任、理解、关爱、激励、愉快”的课堂气氛,以这种自然而然的方式,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学生在获取历史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自信心、团队协作精神、竞争意识、情绪调控力和坚强勇敢等意志品质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有效地促进全面发展。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教师用真心体察学生,引发与学生感情的共鸣。我建议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话吧,让学生经常与父母通话沟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充分挖掘历史学科的潜能,通过丰富的历史知识,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净化心灵,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读史使人明智。比如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浸润了辛酸血泪的屈辱史,但更是一部中华民族不畏艰难挫折的抗争史。它记录了刚性的中华民族精神。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运动再到辛亥革命的失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从未被挫折摧垮,而是愈挫愈勇,奋发图强、奋勇前进。古今中外许多历史人物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等等,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屡败屡战,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历经数百次失败后,终于研制成耐用碳丝灯泡;居里夫妇在设备极其简陋、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经过三年又九个月的努力,终于成功制取了氯化镭,等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好素材。如我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在学校留守儿童活动中心,观看专题片《复兴之路》等,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学科渗透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中学历史教师应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建设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历史学科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聂菊香.心理健康教育:中学历史教学不容忽视的话题.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7).
  [2]何妍,王莉.用情感教育激活学生心理——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教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10).
  [3]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
  [4]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探析了《大地》中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赛珍珠意识到了男性对女性和自然的双重压迫,以及女性和自然复杂而紧密的联系:大地与女性共同具有的母性和孕育功能,大地与女性之于人类的重要意义,以及大地与女性在父权制社会的地位,使二者建立起了亲密又特殊的关系。同时反映了赛珍珠早期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关键词: 小说《大地》 女权主义 生态女性    一、引言  赛珍珠(Pearl S.Buck或Pea
摘 要: 历史新课改实施首先要从教师做起:研读新课标,更新教学理念,深化专业知识,拓展知识面,树立正确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历史新课改 教师 综合素质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强,国际改革浪潮的涌动,我国紧跟步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21世纪,教育部颁布了新课程标准,200
摘 要: 兴趣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原发动力。它不仅能够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且能够生成克难求进的勇气、信心和毅力。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从教学的情感、手段、模式及教学形式等方面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其作为提升数学教学成效的重要手段,来牵引和推动学生在数学的海洋里扬帆直前、奋进远航,逐步驶向理想的彼岸。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新课程背景 兴趣教学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当代叶圣陶先生更直接教导我们:“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我们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给学生思路、方法等,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达到不用教的目的。特别是我们现在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们都惊呼:“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习能力的人。”所以教师的责任不仅仅在于教,更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管是教
摘 要: 本文结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欢乐课堂”,阐述了提高化学教师的教学素养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化学教师 教学素养 学习兴趣    2011年11月7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小崔说事”节目——“欢乐课堂”。主持人崔永元邀请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编制核心组成员黄恕佰老师、南京金陵中学原校长胡百良老师、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朱永新老师共话教育
摘 要: 作者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和思考,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激活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新课程 兴趣教学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表明,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把激发学生兴趣作为保持学习状态和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手段,是一个值得为之探讨的永久性课题。我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和思考,试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激活初中生的数学
说起小学语文第一课时中的词语教学,我的眼前不禁浮现这样的情景:课前,老师把生字组成词语挨个儿写在一块小黑板上,在生字上注好拼音;生字中容易写错的笔画用红色或黄色的粉笔突出来;写了满满一块小黑板(生字表上的“三会字”是总归要写的,绿线里面的“两会字”就看情况了)。课上,老师就把这块写满生字词语的小黑板挂起来,逐个地反复地读,记字形,解词义,还要扩词、造句……一堂课40分钟的时间,起码有一半花在这里。
摘 要: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课前的教学设计决定着课堂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作者从自己听课的感受和教学实践出发,给出了课的四种等级和对学生的直接影响,以引起广大教师的注意,给教师的学习提高指明方向。  关键词: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优质课 思考    2011年9月26至9月28日我在临清实验中学参加了聊城市生物优质课评选活动,讲课内容是人民教
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机机制。它作为人类行为动机之一,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学习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那种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主动学习的行为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平时的做法,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紧扣生活的问题情境——“我”想完成的任务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
摘 要: 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翻译研究逐步朝向对译者地位的研究上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再处于仆人地位,它逐渐成为翻译主体。目前国内研究译者主体性的文章很多,但是对法译本译者主体性现象进行研究的人不多。因此,作者以许渊冲的《唐诗三百首》的法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翻译大家许渊冲的译者主体性在唐诗文化意象翻译中的体现,以促进日后翻译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唐诗三百首》法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