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们在心理发展上极度不平衡,加上学习压力、家庭因素等原因,导致他们很可能出现叛逆、焦虑、迷茫等心理问题。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心理健康教育比学习成绩更为重要,只有当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生才会全身心地自觉投入到学习中来。针对这种现象,文章分析高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学习产生的影响,并反思如何将学生的心理问题融入教学过程中,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从而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高中生; 心理问题; 学习影响; 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0-320
众所周知,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个行业的经营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渐提高,这就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样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所以,笔者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展开深入分析,同时结合学生实际状况总结几点策略,目的是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朝着更好的方向快速发展。
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落后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是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导致学生综合素质难以提高。本身高中教育阶段的学生个性就比较突出,教师更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育指导。但是现实状况是,很多人没有认识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致使整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顺利展开。同时,对于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没有及时处理解决,久而久之,学生心理出现问题,不利于其未来成长与发展,也难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水平和质量,最终会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
2.教学形式单一
要想教学活动顺利有序展开,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但是,目前高中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使用的教学形式往往过于单一,这样就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本身心理健康教育涉及的内容就比较多,倘若仍旧使用传统“满堂灌”式等单一方式授课,只会阻碍教学活动的进行,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再加上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愿意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也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难以确保其身心健康发展。此外,由于高中学生即将面临高考,教师过多将教学关注点放在文化课教学方面,却对开展文体活动缺乏积极性,这种单一的文化课程教学引导,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还会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心理负担,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
3.师生关系不佳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人员,师生关系融洽与否也关乎教育的质量,所以,新时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应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但据调查数据显示,当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度并不理想,普遍现象是师生关系不佳,教师往往偏爱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总是对学困生缺乏关怀,这样就会拉大彼此之间的距离,不利于了解他们真正的学习情况,也没有给予适当的鼓励。不仅难以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也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更难以实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目标。
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策略探析
1.将学生的心理问题融入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做到教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平时,既要做到言传身教,以自身的言行修养去感染学生,正面引导学生的思想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要多学习一些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以便更好地与学生交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帮助他们。那么如何将学生的心理问题融入教学过程中呢?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教师每天都与学生接触,观察着学生的一言一行,并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的学习反馈,发现学生是否存在心理问题而影响了学习。当发现学生极其反常时,教师就要及时关注學生。教师可以通过直接询问、间接问同学等方式了解情况,针对那些害羞或者不善言辞的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有时还要求教师先了解孩子的家庭状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来设计教程。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学习风格”相关内容,让学生充分利用好自己的学习风格去开展学习活动。关于记忆这一模块,让学生了解记忆的规律,善用记忆技巧让自己的学习事半功倍。另外,在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方面,可以利用课外拓展活动,在“信任摔背”“无敌风火轮”和“同舟共济”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和创新精神。
总之,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甚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仅仅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加强对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建设,为学习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这也是培养国家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教师要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融入教学设计中,结合学生的心理问题来进行教学和辅导,做到因材施教,以便更好地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这也是新时代对我们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黄珉珉. 高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M]. 海潮出版社,1998.
[2] 冯正直,张大均,范华泉. 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特点的初步研究[J]. 心理科学,2004(4).
[3] 祝新华,陈群. 高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验探索[J]. 教育研究,1998(2).
关键词:高中生; 心理问题; 学习影响; 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0-320
众所周知,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个行业的经营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渐提高,这就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样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所以,笔者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展开深入分析,同时结合学生实际状况总结几点策略,目的是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朝着更好的方向快速发展。
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落后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是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导致学生综合素质难以提高。本身高中教育阶段的学生个性就比较突出,教师更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育指导。但是现实状况是,很多人没有认识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致使整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顺利展开。同时,对于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没有及时处理解决,久而久之,学生心理出现问题,不利于其未来成长与发展,也难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水平和质量,最终会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
2.教学形式单一
要想教学活动顺利有序展开,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但是,目前高中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使用的教学形式往往过于单一,这样就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本身心理健康教育涉及的内容就比较多,倘若仍旧使用传统“满堂灌”式等单一方式授课,只会阻碍教学活动的进行,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再加上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愿意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也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难以确保其身心健康发展。此外,由于高中学生即将面临高考,教师过多将教学关注点放在文化课教学方面,却对开展文体活动缺乏积极性,这种单一的文化课程教学引导,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还会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心理负担,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
3.师生关系不佳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人员,师生关系融洽与否也关乎教育的质量,所以,新时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应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但据调查数据显示,当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度并不理想,普遍现象是师生关系不佳,教师往往偏爱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总是对学困生缺乏关怀,这样就会拉大彼此之间的距离,不利于了解他们真正的学习情况,也没有给予适当的鼓励。不仅难以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也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更难以实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目标。
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策略探析
1.将学生的心理问题融入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做到教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平时,既要做到言传身教,以自身的言行修养去感染学生,正面引导学生的思想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要多学习一些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以便更好地与学生交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帮助他们。那么如何将学生的心理问题融入教学过程中呢?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教师每天都与学生接触,观察着学生的一言一行,并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的学习反馈,发现学生是否存在心理问题而影响了学习。当发现学生极其反常时,教师就要及时关注學生。教师可以通过直接询问、间接问同学等方式了解情况,针对那些害羞或者不善言辞的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有时还要求教师先了解孩子的家庭状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来设计教程。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学习风格”相关内容,让学生充分利用好自己的学习风格去开展学习活动。关于记忆这一模块,让学生了解记忆的规律,善用记忆技巧让自己的学习事半功倍。另外,在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方面,可以利用课外拓展活动,在“信任摔背”“无敌风火轮”和“同舟共济”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和创新精神。
总之,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甚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仅仅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加强对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建设,为学习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这也是培养国家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教师要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融入教学设计中,结合学生的心理问题来进行教学和辅导,做到因材施教,以便更好地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这也是新时代对我们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黄珉珉. 高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M]. 海潮出版社,1998.
[2] 冯正直,张大均,范华泉. 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特点的初步研究[J]. 心理科学,2004(4).
[3] 祝新华,陈群. 高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验探索[J]. 教育研究,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