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能力是搞任何一项科学工作的先决条件,是工作能力的重要体现。在语文学习中,探究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论述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关键词】语文课程;探究能力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这样一个理念: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而探究性学习不仅有利于科学内容的探索与方法的获得,更有利于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意识领域目标的形成。从教育的时代特征来看,探究性学习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素质教育呼唤对人才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探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开辟探究空间和营造创新氛围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或途径,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它具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结果的创造性;学习形式的灵活性;学生参与的全员性及实践的多样性等特点。真正地能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探究性学习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可以满足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根据社会和时代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这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程理念的。但是走进当今很多课堂,在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方面,很多教师仍然用老一套,学生的探究能力仍没有培养起来。
1.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无论是采用了何种独特新颖的启发式教学,无非都是在师生一问一答的方式中进行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始终受制于教师的主导性。不管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差异,也不管知识水平、能力层次的高低,个性气质的不同而异中求同。更有甚者,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制约和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苦于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各种考试而身心疲惫,教学效果也是事倍功半。
我们主张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问题,在教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解决自己的疑惑。学生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中,他们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让学生通过探究来解决学习,让学生具有对知识的好奇,想知道事情为什么是这样,然后再去探索,去寻找答案,解除自己认知上不足。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培养的才是真正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接受现成的知识。通过探究活动,可以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理智上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可以说没有探究的学习是被动的,不积极的。
在课堂上,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课堂教学表面热闹,学生的自主学习流于形式,“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陷入误区。这种表面现象很难有好的效果,更谈不上有深入的探究的带动。我们应该要让学生带着探究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探究走出课堂。但由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单独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还不十分具备,我们应该怎样培养他们进行探究活动呢?
2.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1营造和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开放式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师应创设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同时,创设一种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让他们乐于去探究,并在适当的时间和条件下,以适当的方式组织探究活动,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对于学生何种方式的问与答、说与写,都应多给予肯定与支持,让学生有话就说,实话实说。教师要放弃课堂话语霸权,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鼓励其思维向纵深及科学性、逻辑性和周密性、完备性的方向发展。作为教师,初期阶段,要适当放慢教学节奏,不怕耽误时间,也不要怕学生的问题探究问题的稚嫩,教师还应主动参与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去,以身作则,亲身实践,带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与热情。
2.2不断提醒和教育学生懂得探究学习的重要性
探究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探究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学习上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的基本特征,能够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探究性学习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综合地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探究学习强调学生在真实的科学世界和现实生活中,通过问题探究和解决的方式,学习和运用知识,为学生展示个性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探究性学习还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探究学习可使学生的学习在体验性、探究性、合作性的框架下进行,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一个良好基础。
2.3不要怕学生的问题难住自己
求是的科学态度是学习的必要基础,教师也有弄不懂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课堂上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或课下师生一起努力寻找答案,这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如果真正出现一个能提出将教师都难倒的问题的学生,那正是我们教学成功的标志,对这样的学生我们不但不要责怪,而且我们应当给予表扬和大力扶植。
2.4处理好语文教学中读书与研究的关系。
语文的阅读教学强调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读书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在读中析文、读中悟情、读中求知、读中求乐。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产生需要研究的问题开始,以学生发现新问题为终结。在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将读书方法的指导融入探究活动中去,以读为探究的基础,在读的基础上提问,以读的方式研讨、交流和发现新的问题,以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由于探究性学习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决定了读的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总之,在读中探究、在探究中读;以读促探、以探助读的这种新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必然会使语文阅读教学事半功倍,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地全面提高。 2.5导疑、导思、导创。
在导学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走向学习主体位置。在学习活动中,教会学生生疑,可以从知识性、理解性、应用性指导学生“生疑”发问,疑,应贯串整个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始终处于动态学习环境之中。语文课不仅仅是语言文学课,也应是思维训练课,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探究。还要鼓励学生尝试创造性地学习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6建构多元、开放、灵活的评价方式。
由于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因而学习成果也是开放的、多元化的、多层次的。在对探究性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时,无论是评价目的、还是评价方式都要进行系统地改革。我们应重视对研究过程进行跟踪评价,尤其要重视研究活动的参与度的评价。因为任何一项研究都有失败的可能。因此,我们不能把评价的重点放在探究的成果上,而应放在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上。学写作文或撰写、制作各种稿件作品时,可允许多人合作完成;语文试卷上可设计只要求写出问题,而不需要学生回答的质疑型答题;学生自行或合作编制复习提纲,建立单元检测试题库,自行测评学习水平和知识能力情况等方式,均是语文教学评价方式开放性、多元化的体现。
2.7指导学生学会主动预习,不断提高探究的水平和能力
当然,搞好语文课的探究性学习离不开支持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物质设施。学校的图书馆(室)应全天候向学生开放,有条件的学校也应建立电子阅览室,供师生研究学习时共享。综合科学课和研究型课程设计兼用的实验室也应投入使用,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如鱼得水,在广袤而肥沃的田野里开出鲜花、结出硕果。
总之 ,在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下,在课堂教学中倡导探究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人才的培养。有关探究学习的一些方法和经验是值得总结和研究推广的。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已经不仅仅是教学的自身问题,而是关系到民族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的问题。如果我们的课堂只有学生的听,一切以听为准,不允许有不同的意见,更不允许你顶嘴,否则便是批评和处罚。这简直就是扼杀怀疑精神,扼杀民主,扼杀了创新。如果我们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培养出一大批书呆子式的人物,怎么能承担起建设强大祖国的重任呢?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关键词】语文课程;探究能力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这样一个理念: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而探究性学习不仅有利于科学内容的探索与方法的获得,更有利于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意识领域目标的形成。从教育的时代特征来看,探究性学习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素质教育呼唤对人才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探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开辟探究空间和营造创新氛围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或途径,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它具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结果的创造性;学习形式的灵活性;学生参与的全员性及实践的多样性等特点。真正地能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探究性学习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可以满足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根据社会和时代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这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程理念的。但是走进当今很多课堂,在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方面,很多教师仍然用老一套,学生的探究能力仍没有培养起来。
1.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无论是采用了何种独特新颖的启发式教学,无非都是在师生一问一答的方式中进行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始终受制于教师的主导性。不管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差异,也不管知识水平、能力层次的高低,个性气质的不同而异中求同。更有甚者,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制约和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苦于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各种考试而身心疲惫,教学效果也是事倍功半。
我们主张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问题,在教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解决自己的疑惑。学生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中,他们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让学生通过探究来解决学习,让学生具有对知识的好奇,想知道事情为什么是这样,然后再去探索,去寻找答案,解除自己认知上不足。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培养的才是真正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接受现成的知识。通过探究活动,可以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理智上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可以说没有探究的学习是被动的,不积极的。
在课堂上,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课堂教学表面热闹,学生的自主学习流于形式,“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陷入误区。这种表面现象很难有好的效果,更谈不上有深入的探究的带动。我们应该要让学生带着探究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探究走出课堂。但由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单独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还不十分具备,我们应该怎样培养他们进行探究活动呢?
2.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1营造和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开放式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师应创设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同时,创设一种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让他们乐于去探究,并在适当的时间和条件下,以适当的方式组织探究活动,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对于学生何种方式的问与答、说与写,都应多给予肯定与支持,让学生有话就说,实话实说。教师要放弃课堂话语霸权,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鼓励其思维向纵深及科学性、逻辑性和周密性、完备性的方向发展。作为教师,初期阶段,要适当放慢教学节奏,不怕耽误时间,也不要怕学生的问题探究问题的稚嫩,教师还应主动参与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去,以身作则,亲身实践,带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与热情。
2.2不断提醒和教育学生懂得探究学习的重要性
探究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探究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学习上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的基本特征,能够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探究性学习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综合地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探究学习强调学生在真实的科学世界和现实生活中,通过问题探究和解决的方式,学习和运用知识,为学生展示个性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探究性学习还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探究学习可使学生的学习在体验性、探究性、合作性的框架下进行,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一个良好基础。
2.3不要怕学生的问题难住自己
求是的科学态度是学习的必要基础,教师也有弄不懂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课堂上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或课下师生一起努力寻找答案,这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如果真正出现一个能提出将教师都难倒的问题的学生,那正是我们教学成功的标志,对这样的学生我们不但不要责怪,而且我们应当给予表扬和大力扶植。
2.4处理好语文教学中读书与研究的关系。
语文的阅读教学强调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读书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在读中析文、读中悟情、读中求知、读中求乐。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产生需要研究的问题开始,以学生发现新问题为终结。在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将读书方法的指导融入探究活动中去,以读为探究的基础,在读的基础上提问,以读的方式研讨、交流和发现新的问题,以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由于探究性学习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决定了读的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总之,在读中探究、在探究中读;以读促探、以探助读的这种新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必然会使语文阅读教学事半功倍,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地全面提高。 2.5导疑、导思、导创。
在导学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走向学习主体位置。在学习活动中,教会学生生疑,可以从知识性、理解性、应用性指导学生“生疑”发问,疑,应贯串整个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始终处于动态学习环境之中。语文课不仅仅是语言文学课,也应是思维训练课,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探究。还要鼓励学生尝试创造性地学习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6建构多元、开放、灵活的评价方式。
由于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因而学习成果也是开放的、多元化的、多层次的。在对探究性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时,无论是评价目的、还是评价方式都要进行系统地改革。我们应重视对研究过程进行跟踪评价,尤其要重视研究活动的参与度的评价。因为任何一项研究都有失败的可能。因此,我们不能把评价的重点放在探究的成果上,而应放在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上。学写作文或撰写、制作各种稿件作品时,可允许多人合作完成;语文试卷上可设计只要求写出问题,而不需要学生回答的质疑型答题;学生自行或合作编制复习提纲,建立单元检测试题库,自行测评学习水平和知识能力情况等方式,均是语文教学评价方式开放性、多元化的体现。
2.7指导学生学会主动预习,不断提高探究的水平和能力
当然,搞好语文课的探究性学习离不开支持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物质设施。学校的图书馆(室)应全天候向学生开放,有条件的学校也应建立电子阅览室,供师生研究学习时共享。综合科学课和研究型课程设计兼用的实验室也应投入使用,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如鱼得水,在广袤而肥沃的田野里开出鲜花、结出硕果。
总之 ,在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下,在课堂教学中倡导探究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人才的培养。有关探究学习的一些方法和经验是值得总结和研究推广的。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已经不仅仅是教学的自身问题,而是关系到民族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的问题。如果我们的课堂只有学生的听,一切以听为准,不允许有不同的意见,更不允许你顶嘴,否则便是批评和处罚。这简直就是扼杀怀疑精神,扼杀民主,扼杀了创新。如果我们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培养出一大批书呆子式的人物,怎么能承担起建设强大祖国的重任呢?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