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层教学,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对学生分开几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即“跳一跳够得到”,实行分层推进教学。
1 学生分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对处在A层次的学生,应注意尽力把学生稳定的兴趣逐步确定为一种终身的志向;在导学过程中要以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独立学习为主要目标,着重于创造性思维的启发;在实践环节上则让学生有更大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只在非常必要时稍加点拔让学生自己领悟其精妙之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教学模式在实施时,对该层次的学生"情"、"导"、"实践 "三个环节上表现为"立志向、导探索、自己走"。B层—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处在B层次的学生学习从众性强,往往学习方法会有不当之处,而致命弱点是做事缺乏,毅力与恒心,因此在情感因素上要时刻为他们鼓励打气,使到他们萌生出一种对社会要有所作为的观念,有不甘人后的精神。在导学过程中首要的是要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其次是要鼓励他们自己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不能急于冒进,以扎实掌握课本基础知识为主,逐步学会灵活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在实践还节上应是立足课本,适当补充,注重讲审题、讲思路、讲规律、讲延伸、讲答题技巧,通过选讲“小、巧、灵”的题目,使他们从不同角度与侧面去认识吃透教材,夯实基础。所以教学模式在实施时,对该层次的学生"情"、"导"、"实践 "三个环节上表现为"争上游、夯基础、并肩走";C层—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处在C层次的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最大,因此在情感因素上要注意利用各种机会激发学习兴趣;在导学过程中应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为主要目标,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怎样理解所学知识、如何掌握它与其它知识的联系;在实践环节上除了加强"双基"规范演练外,还要多提供略有变化的情境,同时加强思路和方法的引导,要求并带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练习。教学模式在实施时,对该层次的学生在"情"、"导"、"实践" 三个环节上表现为"促内化、助迁移、渐放手";诚然,在同一年级的学生中,存在这种学业水平、认知能力和动机状态等方面的层次性差异已是不争的事实。对学生的分层应由老师掌握,不宜对学生公开,防止优生自满、差生自卑,尽量保护低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当然,这样将学生进行分层我是不告诉学生的,只要自己心中有数,教学有针对性就行了.对学生分层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2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的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停留在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即所谓的第一发展区)上,教师的教学应该引起、激发和启动学生一系列的内部发展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完成相对其现有知识水平而言更高层次的知识水平。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认识知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练习、应用的强度等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将课程与每章节的教学目标分层时应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各层次学生最低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中层学生要能进行较复杂的分析和应用;对高层学生要求具有自学、探索、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
3 分层备课——是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的起始环节
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层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集体备课时就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留于形式。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重点考虑做好两件事:
3.1 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对学生实行动态分层。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差异一般会呈现出好、中、差三个层次,这种客观存在的层次差异,不仅教师心中有数,往往大多数学生也各自心领神会,师生间这种“心照不宣”的共识,常常由于教师怕伤害一些中、下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难以启齿,不好明确。要实施分层目标教学法,教师就不能回避这一问题,但不回避不等于可以不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当众宣布学生的分层情况,而应十分注意讲究方法。比如,可分别找学生谈心,引导他们冷静地面对差异,明确自己的定位层次(当然这种分层,最好只让学生本人知道,教师也要注意为他们保密);同时,要让学生懂得这种分层是相对的、动态的、暂时的,只要自己努力,就可进入更高的层次。
3.2 要结合学生的分层情况,对教材进行分层处理。教师应在吃透教学大纲、教材和抓好学期备课,单元备课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课时备课,要把每一个课时的教学要求,相对划分出高、中、低三个层次,也就是为学习较好的学生制定出一个较高层次的学习目标,为学习中等的学生制定出一个中层学习目标,为学习较差的学生制定出一个较低层次的学习目标。在为各个层次学生分别设计好适度教学目标的同时,教师还要仔细考虑好课堂上如何对学生提问和板演等具体问题。 4 分层授课——是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的关键环节
把学生分层的目的,在于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依照教学目标起步低层、面向中层、顾及高层。所遵循的原则:
4.1 严格控制教学内容,凡大纲和教材删去的,坚决不教,练习册 、复习资料不用,以保证学生集中不折不扣地学好课本,练习卷中的习题。
4.2 不增加难度。凡大纲规定理解的就不要求运用,只要求运用到什么程度的就练到什么程度。
4.3 不降低要求,凡大纲要求掌握的、运用的,一定当堂练习,当堂检测,决不满足于讲完例题,学生能够理解。凡是当堂教的数学定理、公式要当堂记忆。当堂运用知识,正确解答有关的习题,当堂考出好成绩。
4.4 力把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每一个环节提问都瞄准教学目标,上课前,指明教学目标ABC,激发学生追求目标;这在每节的学习卷上都得到体现。
5 练习分层,课后批阅,量化检测设计多层次练习,供不同层次学生使用,从巩固知识、检查缺漏、培养能力三方面设计。课堂大约须时10分钟。下课前老师收集、批改、再下发。练习检测是我们在高一下学期经过多方研究论证后采用的。首先由备课组讨论提出在A、B两层实验,由学习卷——练习卷——学习卷,经过作业考察、知识掌握对比、教研组长参与,学生问卷调查,几经反复最后确定采用学习卷。他有利于养成学生课堂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
6 “作业布置与批改”,应体现分层目标教学法作业布置与批改,是了解分层目标教学法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着力注意两个问题:
6.1 布置作业要因层制宜。布置数学作业,不在乎“量”,而在于“质”,切忌在教材所编习题中任点几题让学生“一锅煮”,而应在紧扣教材的同时,针对各层学生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情况,适当设计一些难易不一、梯度不一的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如,对反映教材基本要求的基础型习题,要求全体学生特别是低层次的学生要做好;对反映教材一般要求的典型习题,要求中、高层次特别是中层次的学生要做好;对反映教材较高要求的灵活型习题,重点要求学习成绩较好层次的学生去做好,当然也鼓励其他层次的学生量力而行去试一试。
6.2 批改作业要因人制宜。教师在批改数学作业时,一是不能只满足于打“√”、打“×”,或给个分,还要因人给予评语。比如,有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有的习题未做对,但作业书写工整,且作业准确率比以前大有提高,教师就应在其作业本上写些表扬鼓励性批语,同时,还要客观具体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相信他们会很快改正。使他们能倍感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二是不能只忙于作业的全批全批,关键要做好批改记录和认真发现问题。教师的作业批改记录,主要包括好的典型、错误实例、特殊思路,简练解法、具体姓名等;发现问题,主要是指教师应通过作业批改记录所收集的素材与资料,去发现各个层次或个别学生存在的一些带普遍性、典型性、趋向性的问题,为“对症下药”搞好作业讲评作好准备。
7 加强个别化辅导,做到有的放矢
个别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加强个别化辅导就是为了普遍提高后进生的全面素质,就是为了减轻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负担。首先,制定辅导计划,个别辅导一般采用三定,即:定时、定人、定内容。定时每天中午教室集中答疑,处理学生的共性问题。定人,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能力,安排有针对性的辅导,每次安排2人,重点辅导班级A层的学生,每周安排4次,以使起尽快脱“贫”,B、C层采用预约方式,对成绩教好的同学答疑和点拨。以增强其针对性和有效性。定内容,主要督促检查、订正最近的练习卷、作业以及学习中的疑难和困惑。在辅导中,由于后进生学习的依赖性较大,舍去以前的老师讲,学生听,只做消极的应答,学生的参与、主体意识得不到体现,因此先拿出练习题,过关题让他们做,能解决,则继续,否则,自己阅读教材,对照例题,提出想法,讲出来,再作题,我后评判同时给予指导。这种方法既传授了知识,又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既有鱼又有渔”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降低问题的切入点,剃度小一点,速度慢一点。当学生作正确后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其有成功喜悦,给其自信,鼓励自学。当学生遇到问题解决以后,改补课为预习新课,介绍预习方法为第二天的课堂学习创造条件。
8 “考试与质量分析”,要落实分层目标教学法考试与质量分析,是检验和反馈分层目标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主要应注意两个方面:
8.1 考试命题要注意层次性。教师命题的立足点应以中、下层次学生为主,试题应有恰当的难度和区分度,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考试时有选择性,让教师在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评分时有灵活性。比如,针对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考卷一般应设计一些附加题,这些附加题,要求数学较好层次的学生必须做,且列入打分范围;而其他层次的学生则视自己的能力而定,不列入计分范围。
8.2 考试质量分析要体现出激励性。对各层次学生的考试情况,要通过全班“数学质量分析课”等形式及时对学生进行反馈,反馈的内容不仅是通报考试成绩,而应是着重分析解剖各层次学生对各部分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审题方法、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的把握情况;反馈的标准要有弹性,对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要适度从严从紧,对中、下层学生应适度从宽从松,A层学生要在90分以上才为优秀,B层学生要在85分以上才为优秀,C层学生在80分以上即为优秀,对每次考试达到优秀的B、C层学生及时将其划入上一个层次,鼓励他们向更高层次挑战;对成绩仍不理想的B、C层学生,允许他们对做错的题目在搞懂订正后,再评分;通过分层评价和激励,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都能朝着更高层次的目标不断攀登。
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教学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必须要以人为本,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但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一种方法去教学生,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分层导学本着以兴趣和信心为动力,能力为目标的宗旨,采取“分层施教,异步达标”的方式进行教学。唤醒了各个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1 学生分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对处在A层次的学生,应注意尽力把学生稳定的兴趣逐步确定为一种终身的志向;在导学过程中要以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独立学习为主要目标,着重于创造性思维的启发;在实践环节上则让学生有更大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只在非常必要时稍加点拔让学生自己领悟其精妙之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教学模式在实施时,对该层次的学生"情"、"导"、"实践 "三个环节上表现为"立志向、导探索、自己走"。B层—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处在B层次的学生学习从众性强,往往学习方法会有不当之处,而致命弱点是做事缺乏,毅力与恒心,因此在情感因素上要时刻为他们鼓励打气,使到他们萌生出一种对社会要有所作为的观念,有不甘人后的精神。在导学过程中首要的是要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其次是要鼓励他们自己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不能急于冒进,以扎实掌握课本基础知识为主,逐步学会灵活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在实践还节上应是立足课本,适当补充,注重讲审题、讲思路、讲规律、讲延伸、讲答题技巧,通过选讲“小、巧、灵”的题目,使他们从不同角度与侧面去认识吃透教材,夯实基础。所以教学模式在实施时,对该层次的学生"情"、"导"、"实践 "三个环节上表现为"争上游、夯基础、并肩走";C层—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处在C层次的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最大,因此在情感因素上要注意利用各种机会激发学习兴趣;在导学过程中应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为主要目标,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怎样理解所学知识、如何掌握它与其它知识的联系;在实践环节上除了加强"双基"规范演练外,还要多提供略有变化的情境,同时加强思路和方法的引导,要求并带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练习。教学模式在实施时,对该层次的学生在"情"、"导"、"实践" 三个环节上表现为"促内化、助迁移、渐放手";诚然,在同一年级的学生中,存在这种学业水平、认知能力和动机状态等方面的层次性差异已是不争的事实。对学生的分层应由老师掌握,不宜对学生公开,防止优生自满、差生自卑,尽量保护低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当然,这样将学生进行分层我是不告诉学生的,只要自己心中有数,教学有针对性就行了.对学生分层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2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的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停留在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即所谓的第一发展区)上,教师的教学应该引起、激发和启动学生一系列的内部发展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完成相对其现有知识水平而言更高层次的知识水平。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认识知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练习、应用的强度等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将课程与每章节的教学目标分层时应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各层次学生最低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中层学生要能进行较复杂的分析和应用;对高层学生要求具有自学、探索、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
3 分层备课——是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的起始环节
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层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集体备课时就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留于形式。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重点考虑做好两件事:
3.1 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对学生实行动态分层。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差异一般会呈现出好、中、差三个层次,这种客观存在的层次差异,不仅教师心中有数,往往大多数学生也各自心领神会,师生间这种“心照不宣”的共识,常常由于教师怕伤害一些中、下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难以启齿,不好明确。要实施分层目标教学法,教师就不能回避这一问题,但不回避不等于可以不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当众宣布学生的分层情况,而应十分注意讲究方法。比如,可分别找学生谈心,引导他们冷静地面对差异,明确自己的定位层次(当然这种分层,最好只让学生本人知道,教师也要注意为他们保密);同时,要让学生懂得这种分层是相对的、动态的、暂时的,只要自己努力,就可进入更高的层次。
3.2 要结合学生的分层情况,对教材进行分层处理。教师应在吃透教学大纲、教材和抓好学期备课,单元备课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课时备课,要把每一个课时的教学要求,相对划分出高、中、低三个层次,也就是为学习较好的学生制定出一个较高层次的学习目标,为学习中等的学生制定出一个中层学习目标,为学习较差的学生制定出一个较低层次的学习目标。在为各个层次学生分别设计好适度教学目标的同时,教师还要仔细考虑好课堂上如何对学生提问和板演等具体问题。 4 分层授课——是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的关键环节
把学生分层的目的,在于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依照教学目标起步低层、面向中层、顾及高层。所遵循的原则:
4.1 严格控制教学内容,凡大纲和教材删去的,坚决不教,练习册 、复习资料不用,以保证学生集中不折不扣地学好课本,练习卷中的习题。
4.2 不增加难度。凡大纲规定理解的就不要求运用,只要求运用到什么程度的就练到什么程度。
4.3 不降低要求,凡大纲要求掌握的、运用的,一定当堂练习,当堂检测,决不满足于讲完例题,学生能够理解。凡是当堂教的数学定理、公式要当堂记忆。当堂运用知识,正确解答有关的习题,当堂考出好成绩。
4.4 力把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每一个环节提问都瞄准教学目标,上课前,指明教学目标ABC,激发学生追求目标;这在每节的学习卷上都得到体现。
5 练习分层,课后批阅,量化检测设计多层次练习,供不同层次学生使用,从巩固知识、检查缺漏、培养能力三方面设计。课堂大约须时10分钟。下课前老师收集、批改、再下发。练习检测是我们在高一下学期经过多方研究论证后采用的。首先由备课组讨论提出在A、B两层实验,由学习卷——练习卷——学习卷,经过作业考察、知识掌握对比、教研组长参与,学生问卷调查,几经反复最后确定采用学习卷。他有利于养成学生课堂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
6 “作业布置与批改”,应体现分层目标教学法作业布置与批改,是了解分层目标教学法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着力注意两个问题:
6.1 布置作业要因层制宜。布置数学作业,不在乎“量”,而在于“质”,切忌在教材所编习题中任点几题让学生“一锅煮”,而应在紧扣教材的同时,针对各层学生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情况,适当设计一些难易不一、梯度不一的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如,对反映教材基本要求的基础型习题,要求全体学生特别是低层次的学生要做好;对反映教材一般要求的典型习题,要求中、高层次特别是中层次的学生要做好;对反映教材较高要求的灵活型习题,重点要求学习成绩较好层次的学生去做好,当然也鼓励其他层次的学生量力而行去试一试。
6.2 批改作业要因人制宜。教师在批改数学作业时,一是不能只满足于打“√”、打“×”,或给个分,还要因人给予评语。比如,有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有的习题未做对,但作业书写工整,且作业准确率比以前大有提高,教师就应在其作业本上写些表扬鼓励性批语,同时,还要客观具体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相信他们会很快改正。使他们能倍感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二是不能只忙于作业的全批全批,关键要做好批改记录和认真发现问题。教师的作业批改记录,主要包括好的典型、错误实例、特殊思路,简练解法、具体姓名等;发现问题,主要是指教师应通过作业批改记录所收集的素材与资料,去发现各个层次或个别学生存在的一些带普遍性、典型性、趋向性的问题,为“对症下药”搞好作业讲评作好准备。
7 加强个别化辅导,做到有的放矢
个别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加强个别化辅导就是为了普遍提高后进生的全面素质,就是为了减轻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负担。首先,制定辅导计划,个别辅导一般采用三定,即:定时、定人、定内容。定时每天中午教室集中答疑,处理学生的共性问题。定人,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能力,安排有针对性的辅导,每次安排2人,重点辅导班级A层的学生,每周安排4次,以使起尽快脱“贫”,B、C层采用预约方式,对成绩教好的同学答疑和点拨。以增强其针对性和有效性。定内容,主要督促检查、订正最近的练习卷、作业以及学习中的疑难和困惑。在辅导中,由于后进生学习的依赖性较大,舍去以前的老师讲,学生听,只做消极的应答,学生的参与、主体意识得不到体现,因此先拿出练习题,过关题让他们做,能解决,则继续,否则,自己阅读教材,对照例题,提出想法,讲出来,再作题,我后评判同时给予指导。这种方法既传授了知识,又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既有鱼又有渔”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降低问题的切入点,剃度小一点,速度慢一点。当学生作正确后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其有成功喜悦,给其自信,鼓励自学。当学生遇到问题解决以后,改补课为预习新课,介绍预习方法为第二天的课堂学习创造条件。
8 “考试与质量分析”,要落实分层目标教学法考试与质量分析,是检验和反馈分层目标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主要应注意两个方面:
8.1 考试命题要注意层次性。教师命题的立足点应以中、下层次学生为主,试题应有恰当的难度和区分度,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考试时有选择性,让教师在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评分时有灵活性。比如,针对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考卷一般应设计一些附加题,这些附加题,要求数学较好层次的学生必须做,且列入打分范围;而其他层次的学生则视自己的能力而定,不列入计分范围。
8.2 考试质量分析要体现出激励性。对各层次学生的考试情况,要通过全班“数学质量分析课”等形式及时对学生进行反馈,反馈的内容不仅是通报考试成绩,而应是着重分析解剖各层次学生对各部分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审题方法、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的把握情况;反馈的标准要有弹性,对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要适度从严从紧,对中、下层学生应适度从宽从松,A层学生要在90分以上才为优秀,B层学生要在85分以上才为优秀,C层学生在80分以上即为优秀,对每次考试达到优秀的B、C层学生及时将其划入上一个层次,鼓励他们向更高层次挑战;对成绩仍不理想的B、C层学生,允许他们对做错的题目在搞懂订正后,再评分;通过分层评价和激励,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都能朝着更高层次的目标不断攀登。
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教学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必须要以人为本,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但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一种方法去教学生,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分层导学本着以兴趣和信心为动力,能力为目标的宗旨,采取“分层施教,异步达标”的方式进行教学。唤醒了各个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