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次初三的作文课上,我出了一个题目叫“善待情”,我没有提出任何框架要求,只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写出600字左右的文字表达。有一篇文章是这样写的:
……
先说男女之情。很多人都很向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是,又有谁能够做到呢?恐怕没有人吧。古时候,谁没有三妻四妾?更不用说一国之君了,除了皇后这个名正言顺的老婆外,那些三宫六院的,数也数不过来。现在,法律禁止了一夫多妻,这倒好,就来个一婚、二婚、三婚,甚至更多。当然,他们依然装得高尚,道貌岸然,实则堕落。所以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种理想,是一种虚构,那些人可能是《仙剑三》看多了的,能平平淡淡,安安稳稳过一辈子就行了。
至于兄弟之情,常听说的就是一种境界:“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不扯淡吗?自己走了就走呗,还偏让人陪你,这也忒不仗义了吧。想当年刘备、张飞、关羽桃园三结义,不也是这么说的吗?到最后关羽被杀了也没有一个去撞墙的。真正的兄弟,不需要去高喊什么口号,能在困难的时候伸手帮一下,以心相待就足够了。
再说亲情,什么骨肉至亲啊,血浓于水啊……现在在有些人身上可体现不出来了,特别是学生。考试没有考好,回家来个男子单打,搞不好还是男女混合的。虽然说不是多数,但亲人之间,何必“动刀动枪”的呢?现在是和谐社会,有什么事坐下来好好谈谈,和谐社会要做文明人。
……
批阅这篇文章时,有点不知道如何着笔,和几位老师共同探讨,也很有点感慨和思考,一是因为这位学生平时的作文表达一向并不理想,这次的表达却如此通俗且流畅,思想也有一定的深度,其作文反差现象是学生的原因,还是我们的原因?二是学生的表达尽管很有深度,也很流畅,但在对问题的认识上似乎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是不是思想上还有偏激之嫌?三是我们如何面对文章表达的优点和学生的思想教育之间的矛盾?
经过讨论,最后我们形成一致意见,首先文章写得非常不错,突破了陈规限制,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情感,体现了自我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精神轨迹。其次,学生的人生发展和对生活的认识毕竟还处于孩子时代,作文中的自我情感的表达具有不成熟的一面是很正常的,但不要紧,成熟从稚嫩而来,更何况思想的表达不需要程式呢!再次,学生的作文教学既要体现其工具性特征,更重要的还要体现到语文教学育人的价值功能,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学生共享生命成长的精神之旅也是至关重要的路径。
然而,我们的思考并没有因为达成了共识而结束,面对学生独特的生命世界,我们到底应该给他们什么样的作文教学?
我们认为,学生写作文,不是在许多条框中复制课文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也不是去完成写作的技法技巧和体例范式的模仿,更不是对成人精神世界的理解与贯彻,而是要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真实地对自我情感世界进行表达。
回看现实,我们的作文教学一直没少在写作理论与技巧体系上下工夫,也没少在基本功的训练上下工夫,但是,结果如何呢?整体情况却不太令人满意,有的文体不合,篇章混乱;有的精神贫血,缺少思想;有的即使有点思想,却是显得落于俗套,大话、空话连篇,缺少个性化的思考和体验。
问题在哪?我们认为,根源还是出在对作文教学认识的偏差上,我们总是重视学生作文基本功的训练,在许多条框与“禁区”中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张扬与思想、精神的自由发展,学生不能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这样的教育背景下,还能奢望什么有思想的文章吗?必须承认,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完整的生命个体。他们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生活阅历、文化背景,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所积淀的思想和认识,使得他们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丰富而独特的。这就对作文学习提出了一种崭新的要求与表达方式,那就是,作文应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精神世界。
特别提出的是,作为作文教学的指导者,也是学生作文对话的一个主要对象,教师应从学生的语言表达中发现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精神轨迹,对作文的评价不能轻率,不应随便以成人的思维作出是与否的判断,对待学生流露出的思想要以沟通的形式参与。正如对开头的那篇文章的评价,我们给这名学生以极大的肯定与鼓励,同时,面对文章中流露出的偏颇的思想,我们也和这名学生进行了思想上的沟通,让他感受到自我成长的价值,思想的进步和自我认识的提高,这样教学与教育便相互交融了。
(责任编辑韦淑红)
……
先说男女之情。很多人都很向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是,又有谁能够做到呢?恐怕没有人吧。古时候,谁没有三妻四妾?更不用说一国之君了,除了皇后这个名正言顺的老婆外,那些三宫六院的,数也数不过来。现在,法律禁止了一夫多妻,这倒好,就来个一婚、二婚、三婚,甚至更多。当然,他们依然装得高尚,道貌岸然,实则堕落。所以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种理想,是一种虚构,那些人可能是《仙剑三》看多了的,能平平淡淡,安安稳稳过一辈子就行了。
至于兄弟之情,常听说的就是一种境界:“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不扯淡吗?自己走了就走呗,还偏让人陪你,这也忒不仗义了吧。想当年刘备、张飞、关羽桃园三结义,不也是这么说的吗?到最后关羽被杀了也没有一个去撞墙的。真正的兄弟,不需要去高喊什么口号,能在困难的时候伸手帮一下,以心相待就足够了。
再说亲情,什么骨肉至亲啊,血浓于水啊……现在在有些人身上可体现不出来了,特别是学生。考试没有考好,回家来个男子单打,搞不好还是男女混合的。虽然说不是多数,但亲人之间,何必“动刀动枪”的呢?现在是和谐社会,有什么事坐下来好好谈谈,和谐社会要做文明人。
……
批阅这篇文章时,有点不知道如何着笔,和几位老师共同探讨,也很有点感慨和思考,一是因为这位学生平时的作文表达一向并不理想,这次的表达却如此通俗且流畅,思想也有一定的深度,其作文反差现象是学生的原因,还是我们的原因?二是学生的表达尽管很有深度,也很流畅,但在对问题的认识上似乎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是不是思想上还有偏激之嫌?三是我们如何面对文章表达的优点和学生的思想教育之间的矛盾?
经过讨论,最后我们形成一致意见,首先文章写得非常不错,突破了陈规限制,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情感,体现了自我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精神轨迹。其次,学生的人生发展和对生活的认识毕竟还处于孩子时代,作文中的自我情感的表达具有不成熟的一面是很正常的,但不要紧,成熟从稚嫩而来,更何况思想的表达不需要程式呢!再次,学生的作文教学既要体现其工具性特征,更重要的还要体现到语文教学育人的价值功能,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学生共享生命成长的精神之旅也是至关重要的路径。
然而,我们的思考并没有因为达成了共识而结束,面对学生独特的生命世界,我们到底应该给他们什么样的作文教学?
我们认为,学生写作文,不是在许多条框中复制课文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也不是去完成写作的技法技巧和体例范式的模仿,更不是对成人精神世界的理解与贯彻,而是要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真实地对自我情感世界进行表达。
回看现实,我们的作文教学一直没少在写作理论与技巧体系上下工夫,也没少在基本功的训练上下工夫,但是,结果如何呢?整体情况却不太令人满意,有的文体不合,篇章混乱;有的精神贫血,缺少思想;有的即使有点思想,却是显得落于俗套,大话、空话连篇,缺少个性化的思考和体验。
问题在哪?我们认为,根源还是出在对作文教学认识的偏差上,我们总是重视学生作文基本功的训练,在许多条框与“禁区”中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张扬与思想、精神的自由发展,学生不能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这样的教育背景下,还能奢望什么有思想的文章吗?必须承认,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完整的生命个体。他们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生活阅历、文化背景,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所积淀的思想和认识,使得他们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丰富而独特的。这就对作文学习提出了一种崭新的要求与表达方式,那就是,作文应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精神世界。
特别提出的是,作为作文教学的指导者,也是学生作文对话的一个主要对象,教师应从学生的语言表达中发现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精神轨迹,对作文的评价不能轻率,不应随便以成人的思维作出是与否的判断,对待学生流露出的思想要以沟通的形式参与。正如对开头的那篇文章的评价,我们给这名学生以极大的肯定与鼓励,同时,面对文章中流露出的偏颇的思想,我们也和这名学生进行了思想上的沟通,让他感受到自我成长的价值,思想的进步和自我认识的提高,这样教学与教育便相互交融了。
(责任编辑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