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数学教学不仅可以向学生传授基础的数学知识,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与数学素养。而要真正发挥数学学科的这一教育功能,首先必须要保证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将从运用多媒体巧设情境、利用生活中的模型和发挥小组作用三方面出发,分析和探究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科学方法、基本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提升教学有效性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初中数学教学提出基本要求,目的在于转变教学倾向,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然而,当前仍有初中数学教师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导致数学教学效率低、质量差。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紧紧把握住新课程改革的本质与核心,树立科学的观念和思想,探索并运用各种科学、创新的教学策略,以此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运用多媒体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原始动力,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够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奠定基础。多媒体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促进知识呈现方式的转化,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巧妙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和工具,对数学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再通过图像、动画或者视频等形式呈现和展示出来,巧妙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带给学生多样化的外部感官刺激,优化学生感知体验,进而吸引学生好奇心,激发起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这部分知识时,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对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学生们的直观感知,笔者利用多媒体展开教学。首先,笔者先为学生们展示一些平面图形,让学生们认识更多较复杂的平面图形。然后,笔者再对这些平面图形进行拓展,演变成空间图形,让学生们认识到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的联系。这样一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运用多媒体巧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生活中的模型,帮助学生树立表象意识
数学知识本质上是对生活中各种数量关系、空间位置关系的抽象化,生活则是顺序知识的表象存在。利用生活模型展开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还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树立表象意识、增强学生应用意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将现实生活作为出发点,注意观察、挖掘和搜集各种生活元素、案例、模型,并利用其来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无处不在,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表象意识。
例如,在教授《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时,为了帮助学生们树立表象意识,笔者将本节课程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了联系。如,假期小明从家坐车出去游玩,若汽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行驶,就会比原计划的时间晚到半个小时。如果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行驶,就会比原计划的时间早到半个小时。那么小明从家到目的地的距离为多少千米呢?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们立即根据生活经验对问题展开分析,经过学生们对问题的思考,最终得出答案。这样一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利用生活中的模型,帮助学生树立了表象意识。
三、发挥小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小组教学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要求不谋而合。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全面改善和转变学生之间的竞争关系,按照科学的标准和原则将全班学生划分成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再组织和引导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围绕同一个问题或者任务展开沟通、讨论、互动,交流各自内心的想法、观点和认知,实现思维互补、资源共享,让学生之间更好地进行相互启发、互帮互助,最终有效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学成效。
例如,在教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这部分知识时,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合作交流能力,笔者为学生们开展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首先,笔者将学生们进行了分组,每个小组6人。小组成员确定好后,笔者再为学生们布置探究任务,如下:什么是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有哪些判定方法?任务下发后,各个小组立即展开讨论。面对这样简单的讨论任务,小组很快得出结论。随后,笔者再为学生们提升难度,布置一些较难的探究任务。这样一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发挥小组作用,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总之,提升教学有效性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提升自身的思想认识,提高教学艺术和能力,遵循学生思维、认知发展的规律,通过运用多媒体巧设情境、利用生活中的模型和发挥小组作用等策略的运用,来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改进、优化与革新,最终全面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巧珍.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08):30-34.
[2]李旭东.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甘肃教育,2018(05):65.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提升教学有效性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初中数学教学提出基本要求,目的在于转变教学倾向,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然而,当前仍有初中数学教师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导致数学教学效率低、质量差。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紧紧把握住新课程改革的本质与核心,树立科学的观念和思想,探索并运用各种科学、创新的教学策略,以此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运用多媒体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原始动力,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够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奠定基础。多媒体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促进知识呈现方式的转化,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巧妙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和工具,对数学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再通过图像、动画或者视频等形式呈现和展示出来,巧妙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带给学生多样化的外部感官刺激,优化学生感知体验,进而吸引学生好奇心,激发起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这部分知识时,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对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学生们的直观感知,笔者利用多媒体展开教学。首先,笔者先为学生们展示一些平面图形,让学生们认识更多较复杂的平面图形。然后,笔者再对这些平面图形进行拓展,演变成空间图形,让学生们认识到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的联系。这样一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运用多媒体巧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生活中的模型,帮助学生树立表象意识
数学知识本质上是对生活中各种数量关系、空间位置关系的抽象化,生活则是顺序知识的表象存在。利用生活模型展开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还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树立表象意识、增强学生应用意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将现实生活作为出发点,注意观察、挖掘和搜集各种生活元素、案例、模型,并利用其来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无处不在,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表象意识。
例如,在教授《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时,为了帮助学生们树立表象意识,笔者将本节课程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了联系。如,假期小明从家坐车出去游玩,若汽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行驶,就会比原计划的时间晚到半个小时。如果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行驶,就会比原计划的时间早到半个小时。那么小明从家到目的地的距离为多少千米呢?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们立即根据生活经验对问题展开分析,经过学生们对问题的思考,最终得出答案。这样一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利用生活中的模型,帮助学生树立了表象意识。
三、发挥小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小组教学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要求不谋而合。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全面改善和转变学生之间的竞争关系,按照科学的标准和原则将全班学生划分成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再组织和引导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围绕同一个问题或者任务展开沟通、讨论、互动,交流各自内心的想法、观点和认知,实现思维互补、资源共享,让学生之间更好地进行相互启发、互帮互助,最终有效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学成效。
例如,在教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这部分知识时,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合作交流能力,笔者为学生们开展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首先,笔者将学生们进行了分组,每个小组6人。小组成员确定好后,笔者再为学生们布置探究任务,如下:什么是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有哪些判定方法?任务下发后,各个小组立即展开讨论。面对这样简单的讨论任务,小组很快得出结论。随后,笔者再为学生们提升难度,布置一些较难的探究任务。这样一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发挥小组作用,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总之,提升教学有效性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提升自身的思想认识,提高教学艺术和能力,遵循学生思维、认知发展的规律,通过运用多媒体巧设情境、利用生活中的模型和发挥小组作用等策略的运用,来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改进、优化与革新,最终全面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巧珍.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08):30-34.
[2]李旭东.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甘肃教育,2018(0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