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桔生淮南即为桔,桔生淮北即为枳。环境对植物的生长有如此重要的影响,那环境对人的影响又如何?
社会学家认为,对孩子成长最有影响的四个方面:家庭、学校、同龄伙伴、大众媒体。在这几个方面中,家庭是放在首位的。家庭是孩子启蒙的第一站,家庭对儿童来说,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现在”而且关系到“将来”。儿童小时候的家庭生活,对他的将来有很大的影响,或者说,在某种程度上左右其未来。
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一言一行,对孩子有耳濡目染的熏陶作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家庭德育的基本方式,它比学校德育、社会德育要强烈、深刻得多。孩子的发展,父母是责无旁贷的。父母是孩子最坚强的依靠,他们对亲情的付出与对孩子的爱,将可能深刻影响孩子日后的人格。鲁迅认为,儿童教育首先要从家庭开始,父母就是最早的教育者,父母对儿童不仅有养育的责任,而且有教育的责任。
人们常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就是这个道理。可见,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具有良好的性格,完整的人格,我们知道一个健康的家庭不一定能够培养出健康向上,积极乐观,学习出类拔萃的孩子,更不要说有缺陷的家庭了。我是一名参加工作刚刚五年的年轻教师,但是在这五年的工作生活中,我却遇到了几个来自不幸家庭的孩子,以前一直以为只有在小说、电视中才能见到的情形,现在却出现在了眼前。
刘某是一名四年级的男孩子,上课时很少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作业总是不能完成,课堂上也好,课间休息也好,他总是显得特别安静,没有同龄孩子的那种活泼开朗,总是自己独来独往。通过了解,我才知道他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跟随父亲生活,由于父亲长期在外打工,很少回家,所以刘某主要由爷爷、奶奶抚养,虽然爷爷、奶奶身体还硬朗,却没有文化知识,照顾孩子的吃穿没有问题,但是对于孩子的学习和品行教育,他们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课余我找刘某淡心,当我提及他的妈妈时,刘某很激动,但又显得很无奈。他很想妈妈,却又不敢在爷爷、奶奶面前提起,曾经因为他去了妈妈那里,爷爷、奶奶跟妈妈大闹一场,这使得妈妈现在只能偶尔到学校偷偷地来看他。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给他的幼小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性格也变得孤僻了。作为班主任,针对学生这种情况,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我与学校领导的再三说服下,刘某的爷爷、奶奶终于同意刘某周末去妈妈那里,自此以后,刘某变了,每周星期一上课时,刘某不仅心情好了,而且作业也完成的不错,看到刘某的变化,我真替他高兴。
孩子需要的不仅是物质性的东西,还应有心灵上的爱抚和情感上的寄托,只有在爱的环境中,他们的身心才能健康发展。相对于丰盈的物质条件而言,孩子们其实更期盼心灵上的关怀与慰籍。从调查来看,孩子们缺乏的正是来自父母的真情的雨露。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忙于工作、生意、应酬,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非常有限,在情感上就容易疏远了孩子。由于长期情感饥饿,孩子容易出现抑郁、敏感、多疑、易怒、冷漠、孤僻、缺乏责任感、同情心等人格缺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人格修养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其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作用。孩子的心灵本是一张白纸,关键是父母在白纸上写了什么,因此,作为家长事事必须以身作则,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正直、有责任心、言行一致、守时惜时的人。朱某是一个非常好动的男孩子,今年一年级。由于父母在外地打工,他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他的小脑瓜很聪明,计算速度很快,但是最近这段时间上课却经常发呆,精神恍惚,无精打采,以前活蹦乱跳的他现在像霜打的茄子一样。一次体育课上,他因为头疼在教室里休息,当时教室里只有我俩,当我走到他跟前,问到他为什么最近无精打采时,从来不在老师跟前流泪的他竟然失声痛哭了起来,他告诉我他想爸爸、妈妈了。当我问他为什么不跟外公、外婆说,为什么不给爸爸、妈妈打电话时,他的回答让我很震惊,原来他的爸爸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吸毒,外公、外婆很生气,经常骂他爸爸,他爸爸不敢回来,他也不敢在外公外婆面前提起爸爸。这是一个只有7岁的孩子,但是他却记得自己三、四岁的时候,爸爸经常半夜里回来,并和妈妈争吵、打妈妈,向妈妈要钱的情景,他甚至见过爸爸吸毒的用具。从小到大他很少见到爸爸,而妈妈为了他,为了生活还得在外面打工挣钱。听到这些,再看到眼前这个瘦弱的小男孩,想到他的家庭,让人心寒。一个7岁的孩子,他的心里承受了太多本不该属于他这个年纪的东西。
托尔斯泰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斯特娜夫人说得更透彻:“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作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的影响的结果。”家庭环境是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家庭教育能否顺利进行,教育效果是否满意,子女的身心能否得到充分发展,发展水平能有多高,朝什么方向发展,最后能不能成才等等,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由家庭教育环境决定的。也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家庭教育环境,普及家庭教育常识,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对子女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
孔子云:“人之初,性本善”;“人非生而知之;亦非生而贵之”,那么为什么先天区别不大的婴儿,长大后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这主要是因为每个人成长的家庭环境,所受的家庭教育都不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机,每天拍下了父母的形象。
社会学家认为,对孩子成长最有影响的四个方面:家庭、学校、同龄伙伴、大众媒体。在这几个方面中,家庭是放在首位的。家庭是孩子启蒙的第一站,家庭对儿童来说,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现在”而且关系到“将来”。儿童小时候的家庭生活,对他的将来有很大的影响,或者说,在某种程度上左右其未来。
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一言一行,对孩子有耳濡目染的熏陶作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家庭德育的基本方式,它比学校德育、社会德育要强烈、深刻得多。孩子的发展,父母是责无旁贷的。父母是孩子最坚强的依靠,他们对亲情的付出与对孩子的爱,将可能深刻影响孩子日后的人格。鲁迅认为,儿童教育首先要从家庭开始,父母就是最早的教育者,父母对儿童不仅有养育的责任,而且有教育的责任。
人们常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就是这个道理。可见,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具有良好的性格,完整的人格,我们知道一个健康的家庭不一定能够培养出健康向上,积极乐观,学习出类拔萃的孩子,更不要说有缺陷的家庭了。我是一名参加工作刚刚五年的年轻教师,但是在这五年的工作生活中,我却遇到了几个来自不幸家庭的孩子,以前一直以为只有在小说、电视中才能见到的情形,现在却出现在了眼前。
刘某是一名四年级的男孩子,上课时很少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作业总是不能完成,课堂上也好,课间休息也好,他总是显得特别安静,没有同龄孩子的那种活泼开朗,总是自己独来独往。通过了解,我才知道他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跟随父亲生活,由于父亲长期在外打工,很少回家,所以刘某主要由爷爷、奶奶抚养,虽然爷爷、奶奶身体还硬朗,却没有文化知识,照顾孩子的吃穿没有问题,但是对于孩子的学习和品行教育,他们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课余我找刘某淡心,当我提及他的妈妈时,刘某很激动,但又显得很无奈。他很想妈妈,却又不敢在爷爷、奶奶面前提起,曾经因为他去了妈妈那里,爷爷、奶奶跟妈妈大闹一场,这使得妈妈现在只能偶尔到学校偷偷地来看他。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给他的幼小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性格也变得孤僻了。作为班主任,针对学生这种情况,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我与学校领导的再三说服下,刘某的爷爷、奶奶终于同意刘某周末去妈妈那里,自此以后,刘某变了,每周星期一上课时,刘某不仅心情好了,而且作业也完成的不错,看到刘某的变化,我真替他高兴。
孩子需要的不仅是物质性的东西,还应有心灵上的爱抚和情感上的寄托,只有在爱的环境中,他们的身心才能健康发展。相对于丰盈的物质条件而言,孩子们其实更期盼心灵上的关怀与慰籍。从调查来看,孩子们缺乏的正是来自父母的真情的雨露。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忙于工作、生意、应酬,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非常有限,在情感上就容易疏远了孩子。由于长期情感饥饿,孩子容易出现抑郁、敏感、多疑、易怒、冷漠、孤僻、缺乏责任感、同情心等人格缺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人格修养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其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作用。孩子的心灵本是一张白纸,关键是父母在白纸上写了什么,因此,作为家长事事必须以身作则,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正直、有责任心、言行一致、守时惜时的人。朱某是一个非常好动的男孩子,今年一年级。由于父母在外地打工,他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他的小脑瓜很聪明,计算速度很快,但是最近这段时间上课却经常发呆,精神恍惚,无精打采,以前活蹦乱跳的他现在像霜打的茄子一样。一次体育课上,他因为头疼在教室里休息,当时教室里只有我俩,当我走到他跟前,问到他为什么最近无精打采时,从来不在老师跟前流泪的他竟然失声痛哭了起来,他告诉我他想爸爸、妈妈了。当我问他为什么不跟外公、外婆说,为什么不给爸爸、妈妈打电话时,他的回答让我很震惊,原来他的爸爸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吸毒,外公、外婆很生气,经常骂他爸爸,他爸爸不敢回来,他也不敢在外公外婆面前提起爸爸。这是一个只有7岁的孩子,但是他却记得自己三、四岁的时候,爸爸经常半夜里回来,并和妈妈争吵、打妈妈,向妈妈要钱的情景,他甚至见过爸爸吸毒的用具。从小到大他很少见到爸爸,而妈妈为了他,为了生活还得在外面打工挣钱。听到这些,再看到眼前这个瘦弱的小男孩,想到他的家庭,让人心寒。一个7岁的孩子,他的心里承受了太多本不该属于他这个年纪的东西。
托尔斯泰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斯特娜夫人说得更透彻:“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作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的影响的结果。”家庭环境是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家庭教育能否顺利进行,教育效果是否满意,子女的身心能否得到充分发展,发展水平能有多高,朝什么方向发展,最后能不能成才等等,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由家庭教育环境决定的。也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家庭教育环境,普及家庭教育常识,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对子女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
孔子云:“人之初,性本善”;“人非生而知之;亦非生而贵之”,那么为什么先天区别不大的婴儿,长大后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这主要是因为每个人成长的家庭环境,所受的家庭教育都不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机,每天拍下了父母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