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元化教学评价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元化等。
一、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科教学目标不但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非学业内容,后者一方面是学科培养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学业好坏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实践和评价改革中,必须对学生的非学业方面给予关注。
利用统一的评价手册,虽然能定期对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非学业内容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与同学的相处、劳动、关心集体等方面。但是,这些评价内容没有很好地体现学科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也没有将非学业评价与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中的很多评价项目显得空洞和不切实际,操作起来也费时费力。所以,教师应该在采用即时的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非学业内容进行评价的同时,在学科目标的指导下形成规范和有效的纪录,形成对学生整体和深刻的认识,加强评价对学生发展的指导作用。
二、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评价人员的角色关系一直是:教师作为评价者,学生是被评价的对象。评价活动什么时候进行、具体有什么评价要求等,一般都由教师提出,学生的职责主要是听从教师的安排,做好接受评价的准备。在这种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评价活动中,很难发挥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学科自身的特色性。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改以往单纯的鉴定、证明而变为导向、发展的评价功能。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主持评价活动的主角可以由多人组成,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提倡多主体参与评价,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建立以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建立主体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挖掘。
1.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不再充当裁判员的角色。传统意义上,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不利于学生学习中的全面发展。而现在,我们认识到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励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培养创新精神。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用新角度去评价学生,欣赏学生。
2.学生的评价。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有利于提高他们对学习状况的自我反思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日常教学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或小组合作时,让其他同学或小组给予评价;在学期结束前,教师设计评价表,由学生自己和小组成员进行自评和互评。这样,学生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也和自己比较,学习了别人的长处,不仅仅是评价了知识,更养成了怎样正确看待一件事情,一个人的良好习惯,使评价双方都受益。
3.家长的评价。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家长的评价标准和评价观念对孩子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提倡家庭与学校联合评价,新课程评价的内涵变得更为宽阔,除了传统记忆知识的评价之外,家长也应重视实践与技能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在搜集材料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方法。如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定期让同学和家长在成长记录上对学生进行评价;学期末,家长在学生的评价表上发表意见。这样,有利于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成长的情况,并给予学生学习有力的帮助和支持。
三、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评价中,传统的书面测试也是评价的方法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应有口试、访谈、现场观察、专题作业、制作、杰出表现记录、答辩、轶事记录、学生自评与互评结果等多种方法。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这些方法并不是单独或孤立地进行的。一次优秀的评价活动往往需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并加以综合。所有这些手段的运用,一方面可以作为对学生的平时评价,另一方面可以供终结性评价时参考。其结果可以是显性的分数,也可以是等级评定。目的都是为了鼓励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理解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以逐步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素养的水平,而不是强调科学探究的结果与结论。只有这样充分利用多种方法并灵活地加以运用,才能适应课程的发展,才能真正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也只有这样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评价,才能从多方面收集信息加以分析,才能收集到真正的信息,达到科学评价的教学功能。
一、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科教学目标不但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非学业内容,后者一方面是学科培养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学业好坏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实践和评价改革中,必须对学生的非学业方面给予关注。
利用统一的评价手册,虽然能定期对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非学业内容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与同学的相处、劳动、关心集体等方面。但是,这些评价内容没有很好地体现学科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也没有将非学业评价与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中的很多评价项目显得空洞和不切实际,操作起来也费时费力。所以,教师应该在采用即时的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非学业内容进行评价的同时,在学科目标的指导下形成规范和有效的纪录,形成对学生整体和深刻的认识,加强评价对学生发展的指导作用。
二、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评价人员的角色关系一直是:教师作为评价者,学生是被评价的对象。评价活动什么时候进行、具体有什么评价要求等,一般都由教师提出,学生的职责主要是听从教师的安排,做好接受评价的准备。在这种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评价活动中,很难发挥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学科自身的特色性。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改以往单纯的鉴定、证明而变为导向、发展的评价功能。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主持评价活动的主角可以由多人组成,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提倡多主体参与评价,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建立以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建立主体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挖掘。
1.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不再充当裁判员的角色。传统意义上,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不利于学生学习中的全面发展。而现在,我们认识到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励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培养创新精神。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用新角度去评价学生,欣赏学生。
2.学生的评价。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有利于提高他们对学习状况的自我反思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日常教学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或小组合作时,让其他同学或小组给予评价;在学期结束前,教师设计评价表,由学生自己和小组成员进行自评和互评。这样,学生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也和自己比较,学习了别人的长处,不仅仅是评价了知识,更养成了怎样正确看待一件事情,一个人的良好习惯,使评价双方都受益。
3.家长的评价。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家长的评价标准和评价观念对孩子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提倡家庭与学校联合评价,新课程评价的内涵变得更为宽阔,除了传统记忆知识的评价之外,家长也应重视实践与技能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在搜集材料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方法。如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定期让同学和家长在成长记录上对学生进行评价;学期末,家长在学生的评价表上发表意见。这样,有利于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成长的情况,并给予学生学习有力的帮助和支持。
三、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评价中,传统的书面测试也是评价的方法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应有口试、访谈、现场观察、专题作业、制作、杰出表现记录、答辩、轶事记录、学生自评与互评结果等多种方法。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这些方法并不是单独或孤立地进行的。一次优秀的评价活动往往需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并加以综合。所有这些手段的运用,一方面可以作为对学生的平时评价,另一方面可以供终结性评价时参考。其结果可以是显性的分数,也可以是等级评定。目的都是为了鼓励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理解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以逐步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素养的水平,而不是强调科学探究的结果与结论。只有这样充分利用多种方法并灵活地加以运用,才能适应课程的发展,才能真正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也只有这样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评价,才能从多方面收集信息加以分析,才能收集到真正的信息,达到科学评价的教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