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iao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能力和陶冶情感。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读的能力,增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强化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努力打好学生朗读的基本功
  (一)朗读首先要正确
  朗读正确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比较难达到的要求。我们一不注意就会读错。有些学生读错字音是因为不认识或是不理解或理解不正确,这时老师要让学生先理解内容,把字认准要读得正确,必须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我们朗读时要做到“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只有这样,才能最低限度的减少读错字。
  (二)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要做到朗读得流利
  流利指的是不断读不读破句不重复字句。学生要做到流利地读,就不能够看一个词读一个词,看一个句子读一个句子,要做到嘴里读这个词的时候,眼睛就看下面一个词以致几个词,嘴里读这句话时,眼睛就看下面一句话。教师一定要把这个方法教给学生,在朗读实践中训练这种技巧。
  (三)朗读速度要适中
  有人曾对农村小学生的朗读水平作过测查,发现学生平均朗读速度在每分钟80~100字,而标准的朗读速度应是每分钟150字左右,速度低是阅读能力低的表现之一。有些学生认为流利就是读得快,常常一口气读下来连标点都不停,甚至有时搞得上气不接下气,其实这是错误的。这样不仅容易出错,而且来不及思考,读完后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读的是什么。朗读速度过快过慢都不利于理解内容,这样的毛病必须纠正。朗读速度要适中,这一过程需要老师的长期的指导。
  (四)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
  理解是朗讀的实质也是朗读的目的。我们朗读一定要边读边想,可以和课文后的思考题结合起来,老师听学生读完课文后,要提出有关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使学生逐渐养成读书动脑的习惯。
  (五)学生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朗读的基本要求,也是比较难以达到的要求。学生除了要朗读正确、流利、速度适中、停顿也正确以外,一定要读出课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和作者的心声,让听众强烈的感受到课文的魅力。
  二、范读领路摹仿入境
  范读能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基调,所以减少了朗读训练的盲目性,有效地增强了针对性,切实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老师的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当然老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最好有音乐的烘托,范读效果则更好。
  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一般适合于情境教学的文章。像《秋天》课前可做适当布置营造文中的气氛,这时老师进行精彩的范读能一下子接近学生与秋天的距离,使学生仿佛进入了秋天的情景,这时老师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就比较得心应手了。二是讲中范读,适合于范读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如《珍珠鸟》中作者的话 “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句话是作者通过与珍珠鸟真心交往后发自肺腑的赞叹,一开始学生把握不准,我的范读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读得更精彩更具韵味,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三是讲后范读,讲后范读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品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要选择那些写景状物的优美文章如《九寨沟》。
  三、积极引导学生要读出课文的思想情感
  随着年级的变更,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对有感情的朗读要求提高了要“能初步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因为朗读要达到能表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的程度,首先学生必须要很好的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这就促使孩子努力读懂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而通过这样的朗读又可以使孩子进一步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由此可知,让孩子朗读出课文的思想感情主要目的是促进孩子去深刻地理解课文而不是表演给别人听。同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孩子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中能受到很好的思想教育,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还可激发想象发展孩子形象思维能力。另外也要看到朗读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它本身就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怎样才能朗读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呢?
  (一)学生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进一步读出感情
  在孩子反复朗读的过程中逐步达到正确、流利的水平,理解也随之深入,老师才能进一步要求读得有感情。孩子练习读得正确、流利的过程也是熟悉课文语言的过程。
  (二)学生要在理解上下功夫
  这里所说的“理解”不仅仅是读懂了词句的意思,而是要能深入到文章中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和作者一同喜怒哀乐。老师要防止有些學生不下功夫去理解课文的内容,便想读出感情,于是读得忽高忽低、矫揉造作摇头晃脑。这种没有真情实感的朗读不但无益,反而会养成朗读的坏毛病。
  (三)学生学会运用朗读技能
  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是朗读好的基础。但是如果不能把从课文中理解的东西正确的运用语调、速度、重音、停顿等手段表达出来还是达不到读出思想感情的水平。所以还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朗读技巧来表情达意。
  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老师的适当点拨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创造。老师要积极的创造出能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环境,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学生进一步掌握朗读的技巧,老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发展,最后实现学生不是读会而是会读的目标。
  朗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认真研究的课题。
其他文献
本研究旨在结合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实践,分析体育耐久跑教学中容易出现事故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高中体育教师能更安全的在实践中进行耐久跑教学,促进学生体能和耐力的发展,提供有效借鉴。  一、易发生事故原因分析  (一)教師缺乏对特殊体质学生的了解  在体育授课中,教师不单要了解学生的生理特征,同时也要详细了解心理特征,还一定要详细知晓学生们以往的疾病状况,尤其是那些有特殊体质的学生,这样才
期刊
2013年春季,导学案教学模式开始在我镇点上开始实施,经过四年的摸索,教学成果、学生素质都明显提升,也总结了实践经验。目前,这个模式正在我镇全面铺开,我们认为导学案的推行是很有必要的。  一、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本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  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学
期刊
一、切实改进教学方法  幼儿园的集中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有意注意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应根据幼儿注意的特点,精心设计教育环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活动中来.如综合主题活动“帮助小白兔”的活动目的是通过帮助小盲兔,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和爱心,同时,发展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活动一开始,教师组织幼儿进入事先精心布置的场地中,使他们置身于“森林小动物住宅区”,产生
期刊
一、何为“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  从古代孔圣人开办讲堂开始,就始终坚持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而实现这一职责的基本做法就是将学生置于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位置,学生在校园中能享受的各种权利以及如何施展自身才华,都是学生个人的選择和教师与校方应当协助完成的。同理,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还原的是学生的本性,坚持把孩子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正引导孩子走向全面健康成长的道路。法国知名心理学
期刊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终身教育的起点。俗话说“三岁看大,七歲看老”,说明幼儿阶段养成教育的重要作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说,养成教育是幼儿学会做人最基础、最重要的课程。它往往从行为的训练入手,综合多种训练方法,全面提高幼儿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它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在后天的
期刊
《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材设置都是从学生的生活逻辑出发,选择的都是与学生生活关系紧密的内容。面向的是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题材。新课程也强调品德课要“回归生活”,在这门课程中,学生自己就是教材中的角色,教师不能只为了“教”教材而教书,应该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找准生活中的切入點,把儿童的实际生活情况与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悟,在感悟中發展,在发展中生活
期刊
《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如何将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让幼儿了解、学会一些安全防护措施,让儿童在玩中自己去体会什么是安全,逐渐形成一种安全意识,以及应对危险的能力采取安全措施,防范各种安全故事的发生已成为当前幼教工作者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一、幼儿园安全教育存在的原因  (一)幼儿自身原因  由于幼儿年龄小,缺乏安全知识经验,识别危
期刊
当今,知识的大爆炸时代,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信息技术充斥着社会的各个角落,并在全世界的任何领域中得到全面应用。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措施,是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选修课程。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
期刊
教学点的班级和学生少,每班学生数几个到十几个;地理位置偏僻,距离镇中心区远;教学设施设备相对落后;教师也少得可怜,教职工加校长也就是两个三个人,加校长也是平均一个人一个班级;一个人请假就是一个人管理和上全校课程,更是由于某些大众都知道的原因,教学的教育教学难度很大。  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教育!社会应该让他们享受平等的教育!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让他们享受平等的教育!搭乘教育均衡发展的春风,教学点
期刊
从过去的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今天,每个班都有或多或少不达标的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较为突出。为使全体学生达到合格,那就要做好差生的转化。学困生的转化,不仅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而且直接影响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后进生的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复杂的工作,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转化后进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课题。那么,怎样才能“对症下药”,做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孩子差生的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