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难抑房价

来源 :理财周刊月末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06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一段时间,全国各地抑制炒房的声音非常之统一,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频频重拳出击,希望以政府的宏观调控给飚涨的房价踩踩刹车。虽说全国抑制炒房的风头愈来愈紧,但目前看来,各地房价却并没有太多的缓和,相反有的地方的房价还愈涨愈烈。
  
  北京房价微跌后市看涨
  
  北京几乎是唯一的商品房均价不升反降的城市。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今年一季度北京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报告显示,今年头3个月,北京商品房平均售价为每平方米4688元,比去年同期每平方米下降了235元。其中,商品住宅平均售价下降了142元,为每平方米4360元。
  据悉,今年一季度北京市销售各类商品房268.63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4.7%,实现销售额125.9亿元,同比减少0.3%;销售商品住宅248.57万平方米,增长3.5%,实现销售额108.4亿元,增长0.3%。此外,一季度竣工各类商品房228.36万平方米,增长22.3%,其中商品住宅174.36万平方米,增长17.5%,市场供应较为充足。
  商品住宅的投资依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一季度全市完成住宅投资8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7%,其中商品住宅投资74.9亿元,增长14.3%
  不过,房地产代理行戴德梁行对2004年北京商品房(不包括经济适用房)销售走势作了大胆预计:销售面积预计有20%左右的增长,新建商品房住宅预售价格将有5%至7%的升幅,部分受到轨道交通带来土地升值效应的地区,升幅甚至可达到10%。
  戴德梁行旗下的泛城(中国)综合住宅服务网董事胡港文表示,作出如此“保守”预计,主要是依据对2004年市场需求的判断。一方面,2004年外省市、外资、港澳台等地投资者依然看好北京房地产市场,投资需求增长。经过该服务网研究部预计,2004年境外(包括港澳台)个人购房者比例(以商品房预售金额计算)将达4%,比2003年增长60%;外省市个人购房比例将达30%,比2003年增长约20%。另一方面,北京市当地人因改善生活条件、城市改建等原因,仍然需要大量商品房。需求量增长,必然会拉动价格。
  
  上海楼市依然走高
  
  曾有不少人士预测,在数项新政的作用下,2004年上海的楼市会进入“拐点”,但是半年即将过去,房价依然上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4月19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快速上涨。今年一季度,35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7%,涨幅比去年四季度增加2.6个百分点。其中,上海的房价上涨28.3%,居35个城市涨幅之首。
  据悉,上海近期将会采取一系列的相关措施来调控房价,将大量中低价商品房投入市场,以利于总体上平衡房价。与此同时,上海正在酝酿出台一项新的政策。现在商品房投放市场的前提是7层以下的商品房必须在封顶之后,7层以上的则必须建成主体的2/3。而据可靠消息,这一政策不久将会有所改动。为了补充房源,将放宽商品房的预售时间,楼价在每平方米6000元以下的,只需投入总资金量的25%就可以销售。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期房限转”政策带来的房源紧缺的问题。
  不过对于近期的几项房地产新政,不少业界人士认为,这一措施仍然难以实时反映实际情况,虽然对期房炒作起到一定抑制作用,但冲击最大的不是投资客,而是开发商和代理商。由于实行网上备案制度,楼盘价格完全透明化,致使项目营销策略及价格控制没有了余地。期房限转后,开发商将不能从预售期房中得到资金支持,这就要求开发资金的承受能力具有竞争优势。只有资金较为雄厚的开发商才能在土地一级市场中获得较大面积的开发,为单位成本的降低奠定基础。同时,来自投资和投机的购房需求将受到抑制,这势必影响到房屋预售。而由于土地开发成本的不断上扬,开发商大多存在着利用预售款回笼资金的情况,对他们而言,作出适当调整势在必行。
  业界人士推算,限制期房转让政策出台后,会出现三个方面的变化。
  有证房产短期内会上涨。期房不能再进行交易,房源上市量减少,供求关系在短时期内会失去平衡,从而使得有产证的房子在政策出台的前几个月会有一定幅度的价格上扬。
  新商品房价格上涨。在“期房限转”出台后的一年到一年半时间内,二手房的供应量会骤减。这主要因为2002年底552003年全年,是新商品房预售较为密集的时期,由于政策的限制,这部分期房在今后的1~1.5年内不能上市,实际上是减少了二手房的供应量,使得部分需要购房者只能转向新商品房,从而推动房价进一步上扬。
  长期投资仍被看好。对成熟的投资客而言,长期投资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投资前景依然乐观。因此,期房限转政策对经济实力强的投资客没有多大影响。
  
  南京 “禁炒令”难抑房价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对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的调查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南京房屋销售价格涨幅为12.1%,较去年同期高出4.7个百分点,其涨幅居于统计城市中的第六位。
  同时,据南京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研究中心提供的信息,南京市今年1至2月份全市商品房(包含商品住宅和写字楼、商铺)销售10910套,销售面积130万平方米,销售金额5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1%、36%和71.5%,其中江南八区(不含江宁、江北)商品房销售6693套,销售面积79.2万平方米,销售金额4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5%、36.1%和71.4%。今年1至2月全市商品房销售均价为每平方米4146元。若不含经济适用房,江南八区商品住宅均价为每平方米5243元。
  南京“禁炒令”的实施已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虽然这一规定符合绝大多数市民的心愿,但是为了保持高额的利润,仍然有不少人想方设法钻这项政策的空子。
  在销售房源网上公示当天就有购房者反映,房管部门公示的销售情况和售楼处的不一样,销售人员要么称“还未开始正式销售”,要么就是说“售出后没来得及到房管部门鉴证”。由于销售日期和认购名单由开发商掌握,合同鉴证前的炒作便成为禁炒令最主要的监管漏洞。
  虽然南京市房管部门要求开发商通知销售时间,并于销售当日组织现场检查,掌握第一手认购名单,意图堵缺。然而有业内人士指出,首先,房管部门不可能对所有楼盘的销售都如此细查;其次,开发商仅需上报部分认购者名单,剩余房屋对外声称“未售出”,暗地里指令内部员工认购,依然能够操纵炒卖行情。
  由于南京商品房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这就让开发商们不仅轻易地化解了“禁炒令”本身应有的效用,反而很可能会导致房价的提升。一些开发商开始人为地制造供不应求的紧张气氛,通过控制房源来应对“禁炒令”。由于调整销售节奏属于开发商正常的营销行为,政府部门很难以行政手段来干预。
  据悉,南京市政府开始制订相关配套政策,如网上订购、增加出售的透明度等等用以堵住这方面的漏洞,但“禁炒令”会导致交易成本增加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以往投机商炒卖一套房产最多付完30%的首付款,现在却必须办完两证再转让,办两证就直接减少了商家的收益,再加上支付贷款,使得投机商们炒房的成本大大提高。
  
  杭州投资购房风险较大
  
  调查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杭州房屋销售价格涨幅为10.5%。其涨幅在所调查的35个大中城市里名列第八。
  杭州市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房产新政”,意在打击恶意炒房行为,平抑房价,其中规定对二手房交易的卖方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今年5月中旬,杭州市土管局向市场投放大量土地,共有12块,而且都在热点地区。上千亩土地进入市场,如此大规模的投放在今年还是第一次。这次供地可以造住宅建筑面积194万平方米以上,按套数算超过1万套。今年,杭州市投放住宅用地的目标被定在4500亩。今后,还将有土地源源不断地投向市场,以缓解住房需求。
  但就目前的公布数据来看,杭州出台的“房产新政”不仅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造成了二手房的走俏,使房价不断猛涨。虽然1月份二手房的成交量明显下降,但2月份很快就恢复了正常,到了4月份二手房的挂牌价更是飞涨。
  虽说杭州市给炒房者们套上了税收“紧箍咒”,但目前杭州楼市的购买群体有一半甚至更多的是投资类客户,而征收20%所得税主要就是为了抑制投资类型的购买。20%所得税所起到的作用只是减少投资者的利润,而不能使投资者没有利润,在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的前提下,投资者不会轻易放弃投资房地产。
  不过杭州的房价目前已处于一个非常高的价位,投资前景已不如以前,再加上20%的所得税,必然会使部分投资客离开杭州的楼市,市场反应也证实房产新政确实有效。部分将主要目标客群定位在投资客身上的楼盘,从新政信息发布前后的销售情况来看,反应尤其明显,位于钱塘江南岸闻堰板块的一个江景楼盘,在新政公布后同样的广告投放量,来人来电的数量还不到新政公布前的30%,虽说这少掉的70%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出于观望心态(因为政策公布初期的不明朗),而不是全部放弃购买,但房产新政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实际上,政府并不希望杭州的房价出现下跌的现象,只不过从目前来看,杭州虽然涨幅不算太快,但由于这是基于一个很高的起点,所以房价的绝对涨幅还是很高的。政府所采取的相关措施就是希望降低房价的上涨速度,将其控制在一个市民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从而保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记者预计,今年杭州的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状况还不能得到彻底改变,考虑到成本推动等因素,杭州房价继续呈稳中有升态势。但是随着政府调控措施效应的逐渐显现,涨幅将减缓。预计2004年杭州楼市将基本结束普涨历史,开始进入个案分化的时代。一些性价比偏低的旧房、一些无稀缺性景观优势和品质优势的百万元级二手房,其价格甚至可能出现回落。
  
  天津购房热潮前所未有
  
  近几个月,天津房价的飚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同时一路上涨的房价使得大量看房人、买房人涌向各个楼盘,有人夸张地形容天津热闹的楼市,“看房的比买菜的还多”。
  来自市场的销售统计表明,目前天津市内六区的房价与去年同期相比,平均涨幅达到20%,个别区域及项目已经达到25%左右,每平方米上涨500元到1000元。例如,高档房建设较多的河西区,2003年初大多数项目开盘价格都在3000元到3300元,售价大多数在每平方米4000元以下。而今年,该区新开盘发售的项目,预计最终平均售价将达到每平方米5800元。
  二手房的价格也随着上涨。在河北区金钟河大街上,房龄20年的板楼,成交价为每平方米3000元。据有关部门预测,2004年天津市房屋交易量将达到1900万平方米以上,其中商品房交易量将达到1200万平方米以上。其中,中低价位、中小户型的普通商品房需求最旺,商品房价格持续走高。
  统计资料显示,外来人口在津购房呈上升之势。今年前两个月购房32.7万平方米、销售额达10.4亿元,占全市商品房销售总量的14.8%和16%,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48.8%和345.8%。外来人口在津购房之所以会呈上升之势,一方面是天津的房屋租金涨势较猛,过去在天津市租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一般在千元左右,现在上涨到两三千元不等,甚至有的还高;另一方面是天津的房地产市场日趋火爆,对投资者产生的诱惑力越来越大。
  天津城乡建设研究所所长王明浩指出,在天津市场上存在着少量的炒 房行为,但是房价的上涨是各方面综合原因造成的。其中包括土地成本,建材价格上涨,新型材料的使用,劳动力人工成本上涨,以及拆迁量加大带动市场需求量的增加,成品房交付使用(这部分费用包括了装修费)等等。这些因素造成的房价上涨是合理的。但从长期来看,房价要与广大老百姓的收入水平相适应,否则就要受到抑制,天津市场上总体看“泡沫”不大。
  
  房价渴望“健康”发展
  
  为何“新政”之后房价依然出现普涨局势?记者认为,一方面,市场的反应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使得新政所期望的效果暂时没有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在“新政”实施前后,有相当一部分人在炒作“新政”的概念,人为制造了紧张气氛,使得一时间抛盘量和接盘量大幅增加,市场供需两旺的势头显得更加明显。同时,仅仅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也不可能完全使市场向理想的方向发展。
  在南京举办的中国长三角地产发展论坛暨首届城市商业地产经济论坛上,各位专家学者也就“房价如何健康发展”各抒已见。中国土木工程协会会长、原建设部副部长谭庆琏说,衡量房地产业是否持续健康发展,标志是是否实现多数家庭购买和承租普通商品房。谭庆琏说,中国有80%的普通老百姓,现在房价与人们的收入不成比例。在国外,房价一般是家庭年收入的5倍,而在我们很多城市,房价却是家庭年收入的10倍乃至20倍。原因是多方面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人中心城市;城市人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住房具有新的需求;以及当前房地产市场结构不均衡,高档房多,而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少,百姓选择余地小等,都促成了房价的上涨。他特别提到,一些地区房地产投资增长过快,土地批租的价格越来越高,甚至失去理性,也导致房价太高。他认为,对商业地产、别墅用地应提高地价,对普通商品房则应降低地价,老百姓就能买得起房了。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萧灼基也将视点对准了老百姓房价。萧灼基说,房价是否与居民购买力相适应,可以用一组数字来说明。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建筑面积23平方米,平均每户3.5人,每产建筑面积为80~100平方米,城镇居民住房平均价格为2500元/平方米,也就是说,买房需要20万~25万元。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472元,一个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不到3万元,算下来,一个家庭要买一套住房至少需要8~12年。从1998年至2002年,GDP、居民收入、房产投资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7.7%、8.6%和17%,房产投资增长比GDP增长和居民收入增长高出1倍左右,这种情况是基本正常的。不过,这两年的情况却有些特殊。2003年全国房产投资增长40%,今年一季度房产投资增长41%,大大快于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的增长,这是潜在消费能力释放的一种表现。今后,不可能再持续这样的高增长。像今年一季度房产投资尽管增长了41%,但从3月份的统计数据看,房产投资增长只是27%,开始呈现回落迹象。他认为,房地产的发展速度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越慢越好,而是要和经济发展、居民收入相适应。房产投资增长率如果保持在15%~20%,是GDP增长率和居民收入增长率的1倍左右,在最近的10年内是合适的。
  萧灼基再次给降低房价开出“药方”。他说,目前商品房70年的土地使用费是一次付清的,在房价中占的比重很大,开发商负担重,购房者负担重。他提出,如果改为按年收取地租的方式,不仅能减轻开发商、购房者负担,也能促进政府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降低房价,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仅靠开发商或政府都是不行的。
其他文献
经过20岁的“初涉养老”、30岁的“未雨绸缪”, 40岁的人开始进入了养老规划的攻坚阶段。  步人“不惑”之年后,家庭一般处于成长期,工作和生活已经步人正轨。“上有老”,夫妻双方往往需要赡养4位老人,“下有小”,子女通常处于中学教育阶段,教育费用和生活费用猛增。在这种情况下,40岁的家庭与年轻家庭相比往往难以承受较大的风险和动荡。  另一方面,随着子女的自理能力不断增强,父母精力充沛,时间上相对充
期刊
对于未来的生活,你可能有一万种设想,但唯一有一点你无法改变的是,你终有一天会变老。你或许可以坐在摇椅上悠闲地享受晚年的生活,你也许需要依靠亲人和政府的救济才能勉强地度日,最终会以哪一种方式度过你的老年生活,往往不取决于你个人的意愿,而取决于你现在所做的努力。而且,这种努力要越早开始越好。    为什么年轻时就要为养老做准备    “我们每个月不是在缴纳养老金嘛!”很多年轻人或许不能接受刚开始工作就
期刊
古人言:三十而立。一般情况下,人在30岁以后,事业开始蒸蒸日上,个人职业方向已经基本确定;在生活上,已经成家,有了孩子或正准备生孩子,家庭结构已经基本稳定。这个时候个人就可以开始制订自己的养老计划了。  虽然,30年龄段的人士离退休还有二三十年的时间,似乎不必急于考虑养老问题,但中国正步人老龄化社会,过去靠儿孙满堂来养老的时代已经结束。同时,中国的社会养老体系还不能满足人们的养老需求,所以在中国,
期刊
“中国仅有5.4%的家庭拥有金融资产超过其年收入的2倍,这个数目不足以支撑平均超过20年的退休生活。”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专家最近在他们的研究报告中表露了他们对中国养老制度发展缓慢的忧虑。  中国对正在迅速增加的老龄人口准备得很不充分,而留给人们解决这一问题的时间越来越短。目前的退休制度仅顾及到一小部分人口,而且,有可能随着国有部门的改革,照顾面会更加集中和缩小。数千万在今后50年
期刊
当很多上海人还在为要不要买车、买什么样的车反复“精算”之时,一些更精明的个人投资者早已看好汽车的衍生行业,他们审时度势,及时跟进,分享汽车市场的丰盛蛋糕。从证券公司辞职后加盟“强生快车手”的卢彪,便是这样一个较典型的样本。作为一名普通的个人投资者,卢彪对所投资的汽车维修业只能说是“门外汉”,但他却能够在加盟“强生快车手”半年后获得初步的盈利,如今他的手中已拥有300多个经常客户,维修站的经营更进入
期刊
大盘进入低位区    华鼎财经 黄家坚  始于4月份以来的回调,大盘几乎是以一跌不回头的方式展开,除了5月12日等少数几天的短命反弹之外,其他时间大盘几乎是义无返顾地往下俯冲,正以“硬着陆”的方式探底。股指的支撑在哪里?大盘是否会创出新低?调整的时间?  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充分认识这次调整的政策背景。首先,政策的“急刹车”是导致股市硬着陆的内因。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度膨胀,国家开始对经济采取降
期刊
据北京市建委近日发布的一份楼市报告指出,2005年上半年北京市公寓(别墅)期房交易市场价格比上年同期增长1467元/㎡,同比增幅为13.3%,成为宏观调控下北京楼市的一大亮点。有关专家指出,宏观调控下,一方面别墅成为稀缺资源,另一方面需求有增无减,加之近年北京部分区域别墅渐成规模,精品迭出,别墅市场前景仍可看好。     北京别墅市场产销两旺     8月中旬,由北京市建委最新发布的一份楼市报告显
期刊
权证这一金融衍生产品在经过多年的沉寂后近期就要粉墨登场了。或许很多人对它还不熟悉,其实权证和股票既相关又不相同。  同股票相比,权证最大的魅力就是杠杆效应,将投入其中的资金和购买相关资产的资金来比较,其实是很少的一部分。比如宝钢股份每股6元,可能其权证只需0.6元,假设其换股比例是1:1的话,买一份权证的成本只有其股票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权证有10倍的杠杆比率,资金放大了10倍。对投资者而言,权
期刊
就象一场梦,一个美国的早上——一个中国的夜晚,超过200名千万富翁横空出世。  2005年8月6日,伴随着中国最大互联网搜索公司———百度(BAIDU:NASDAQ)在纳斯达克的成功上市,创始人CEO李彦宏的身价达到了惊人的9亿美元,而按照百度招股说明书披露的资料,以及百度目前股价计算,百度此次IPO(首次公开募股)之后,已成就了包括李彦宏在内的7名亿万富翁,同时也造就了200名千万富翁以及为数更
期刊
8月份,个人理财产品市场受到各方面政策和消息的影响较大。根据第一理财网(www.amoney.com.cn)理财产品库的监测结果发现,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美联储提高美元利率、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使得与之相关的外汇理财产品、投资基金等产品再度升温。    外汇理财产品收益率走高    美联储宣布再一次提高美元利率,将现行的存款利率提高25个基点,从3.25%提高到3.5%,这已经是美元连续第10次升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