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在2006年3月购进了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研制开发的瑞博数字化教学平台——学生电子成长档案袋,然后开始建设我校学生的电子成长档案袋。到本学期,在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家长的共同参与下,学生电子成长档案袋已成为了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平台。
■ 隐性成长过程转变为显性成长过程
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家长、教师的教育指导有关。但是,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容易被自己忽略,被父母忽略,被同伴忽略,也被教师忽略。若干年后,孩子们都已不知不觉地长大了,蓦然回首,他们对往日的记忆已不再清晰,对于自己的成长历程,也只能回忆出一个模糊的印迹。而电子成长档案袋的建立,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使原先模糊的个人成长过程得以清晰地呈现,让孩子看到自我成长的轨迹,感受成长与进步;让父母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轨迹,为孩子的成长服务;让同伴分享学习知识的快乐,互相鼓励,共同进步;也让教师了解孩子更多的成长点滴,重视孩子发展的全过程,引领孩子的发展。
例如,在2007年3月4日丁璐同学的电子成长档案袋中,出现了《跟妈妈说说心里话》这样一篇作文:
妈妈啊,妈妈,你那双温柔的眼睛,永远伴我快乐成长,给我勇气和信心。谢谢你,妈妈。
妈妈啊,妈妈,你那张慈爱的面庞,耐心地伴我克服学习难关,让我明白做人的道理。谢谢你,妈妈。
妈妈啊,妈妈,你那双温暖的双手,在我生病或受到伤害的时候,总能抚平我的伤痛。谢谢你,妈妈。
妈妈啊,妈妈,请相信我,你一点一滴的付出,我都记在了心中,我一定努力学习,不辜负你的期望。相信我,等我长大的那一天,你的付出一定会得到我的回报。谢谢你,我的好妈妈!
班主任老师在第一时间浏览了这篇文章,及时给出了修改意见:“在母亲节来临时,你为妈妈写上这样的文字,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老师觉得这篇短文很适合改成诗歌的形式,再朗诵给妈妈听,妈妈一定会很开心。”第二天,便看到了修改后的诗歌和家长的回复:“我非常感动,孩子是这么懂事,妈妈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倒是你该好好感谢老师,碰到他们是你的幸运!”老师看后,又加了另一条新的建议:“最后一节可以修改成……”孩子看到后又马上进行了修改。改完后,老师又回复了:“好美的小诗!可以去发表了。”果然,这首小诗发表在2007年3月12日的《姑苏晚报》小荷版上。正是有了教师的引领、家长的参与,孩子的写作过程才显示了出来。
这只是我们电子成长档案袋中的一个个案,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例如,闵王恺文从只会拍摄影像模糊没有主题的照片,到获得省摄影比赛一等奖;沈庭扬把一个简单的数学小故事变成了一篇很有价值的数学日记;一些小记者从不会写报道到能写出像样的新闻,甚至有的小记者将报道发表到各类报刊。这都与教师、家长的一次次在线指导分不开。如果没有电子成长档案袋,教师和家长也不会看到这么多的学生作品,更无法很快地对他们作出辅导。正是有了电子成长档案袋这一平台,在教师和家长的精心指导下,孩子们获得了锻炼的机会,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 个体兴趣爱好转变为团队互动交流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相应的能力,兴趣中隐藏着学习的强劲动力。
刚开始的档案袋建设,只有个别学生感兴趣,他们将日志发布在档案袋中,并以此为乐,但缺少与同学的交互,只能算“自得其乐”。孙家豪是三(7)班档案袋建设得最早的一位学生,他在2006年3月2 日发布了6篇日志,开启了班级档案袋的建设。但因缺少同伴的互动、教师的引领,此后鲜见新日志。下半年,爱好摄影的学生闵王恺文开始将大量的摄影作品发布在档案袋中,同时,开始记录网络日志。丁璐也撰写了很多日志。孙家豪获得了同伴的人气支持,开始共同建设成长档案袋。他们自发取名、自我设计、自主实践,不但学会了发图片、打字、整理资料和分类等,还学到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留下了一份份精彩的个人简介、一页页图文并茂的日志。成长档案袋的建设给予了学生美好的生活。现在,我校各班级电子成长档案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学生在建设成长档案袋的过程中,相互合作、友好竞争,形成了一个个友好的、积极向上的团队。
■ 技术管理转变为文化引领
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初级阶段,表现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不深,信念尚未形成,主要靠外部力量推动个人去执行常规性的行为准则。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上述特点,我们以为,在建设学生电子成长档案袋的过程中,单靠自律肯定是不行的。在全国范围内影响较大的“苏州教育博客”,有“学生博客专版”这样一个栏目。但是,现在点击该栏目却发现该页无法显示,我们就此咨询了“苏州教育博客”的创始人金陵馆长,他给出的回复是:“由于我们管理力量上的问题,学生博客这一块暂时关闭了,但学校如果采用实名制还是有可能操作的,操作的情况怎样,与班主任或有关学科教师的引导与管理有关。”其实,我们学校原来的学生成长档案袋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我们针对此问题采取了如下措施。
1.班主任重视
学校为了使档案袋的建设卓有成效,提倡每个学生都建立了一个自己的档案袋,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实验班。对实验班的班主任提出了相关要求,必须通过电子成长档案袋走进孩子的心灵,去发现一片崭新的天空。只有深入了解孩子们的需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建设电子成长档案袋,才能让孩子在建设电子档案袋的过程中获得快乐,感受成长的过程。
2.任课教师介入
学生电子成长档案袋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后,有许多孩子在自己的档案袋中放入了各学科的内容,如数学日记、英语作文、调查报告、科学小论文等,这些必须要学科教师来回复指导,为了调动孩子对建设档案袋的积极性,任课教师必须加入到指导队伍中来。
3.家长参与
为了共同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让每一个学生自觉地发现和理解身边的真、善、美,班主任在家长会上展示了学生的优秀电子成长档案袋,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档案袋,也积极地参与进来,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家长,他们愿意帮助自己的孩子建设电子成长档案袋,而且家长同样能用发现的眼光、赞美的眼光来看待孩子每一个成长的足迹,发现一个个的闪光点,这让他们感到自豪,从而达到与孩子思维和情感的同步发展。
4.学生之间的互动与良性交流
为了让同伴分享学习的快乐,教师引导学生之间互动,学习优秀的学生日志,发表对日志的感想,帮助、鼓励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达到共同进步。
因为有了教师从管理和文化角度的引领,我们的学生电子成长档案袋正朝着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
■ 隐性成长过程转变为显性成长过程
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家长、教师的教育指导有关。但是,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容易被自己忽略,被父母忽略,被同伴忽略,也被教师忽略。若干年后,孩子们都已不知不觉地长大了,蓦然回首,他们对往日的记忆已不再清晰,对于自己的成长历程,也只能回忆出一个模糊的印迹。而电子成长档案袋的建立,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使原先模糊的个人成长过程得以清晰地呈现,让孩子看到自我成长的轨迹,感受成长与进步;让父母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轨迹,为孩子的成长服务;让同伴分享学习知识的快乐,互相鼓励,共同进步;也让教师了解孩子更多的成长点滴,重视孩子发展的全过程,引领孩子的发展。
例如,在2007年3月4日丁璐同学的电子成长档案袋中,出现了《跟妈妈说说心里话》这样一篇作文:
妈妈啊,妈妈,你那双温柔的眼睛,永远伴我快乐成长,给我勇气和信心。谢谢你,妈妈。
妈妈啊,妈妈,你那张慈爱的面庞,耐心地伴我克服学习难关,让我明白做人的道理。谢谢你,妈妈。
妈妈啊,妈妈,你那双温暖的双手,在我生病或受到伤害的时候,总能抚平我的伤痛。谢谢你,妈妈。
妈妈啊,妈妈,请相信我,你一点一滴的付出,我都记在了心中,我一定努力学习,不辜负你的期望。相信我,等我长大的那一天,你的付出一定会得到我的回报。谢谢你,我的好妈妈!
班主任老师在第一时间浏览了这篇文章,及时给出了修改意见:“在母亲节来临时,你为妈妈写上这样的文字,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老师觉得这篇短文很适合改成诗歌的形式,再朗诵给妈妈听,妈妈一定会很开心。”第二天,便看到了修改后的诗歌和家长的回复:“我非常感动,孩子是这么懂事,妈妈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倒是你该好好感谢老师,碰到他们是你的幸运!”老师看后,又加了另一条新的建议:“最后一节可以修改成……”孩子看到后又马上进行了修改。改完后,老师又回复了:“好美的小诗!可以去发表了。”果然,这首小诗发表在2007年3月12日的《姑苏晚报》小荷版上。正是有了教师的引领、家长的参与,孩子的写作过程才显示了出来。
这只是我们电子成长档案袋中的一个个案,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例如,闵王恺文从只会拍摄影像模糊没有主题的照片,到获得省摄影比赛一等奖;沈庭扬把一个简单的数学小故事变成了一篇很有价值的数学日记;一些小记者从不会写报道到能写出像样的新闻,甚至有的小记者将报道发表到各类报刊。这都与教师、家长的一次次在线指导分不开。如果没有电子成长档案袋,教师和家长也不会看到这么多的学生作品,更无法很快地对他们作出辅导。正是有了电子成长档案袋这一平台,在教师和家长的精心指导下,孩子们获得了锻炼的机会,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 个体兴趣爱好转变为团队互动交流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相应的能力,兴趣中隐藏着学习的强劲动力。
刚开始的档案袋建设,只有个别学生感兴趣,他们将日志发布在档案袋中,并以此为乐,但缺少与同学的交互,只能算“自得其乐”。孙家豪是三(7)班档案袋建设得最早的一位学生,他在2006年3月2 日发布了6篇日志,开启了班级档案袋的建设。但因缺少同伴的互动、教师的引领,此后鲜见新日志。下半年,爱好摄影的学生闵王恺文开始将大量的摄影作品发布在档案袋中,同时,开始记录网络日志。丁璐也撰写了很多日志。孙家豪获得了同伴的人气支持,开始共同建设成长档案袋。他们自发取名、自我设计、自主实践,不但学会了发图片、打字、整理资料和分类等,还学到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留下了一份份精彩的个人简介、一页页图文并茂的日志。成长档案袋的建设给予了学生美好的生活。现在,我校各班级电子成长档案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学生在建设成长档案袋的过程中,相互合作、友好竞争,形成了一个个友好的、积极向上的团队。
■ 技术管理转变为文化引领
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初级阶段,表现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不深,信念尚未形成,主要靠外部力量推动个人去执行常规性的行为准则。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上述特点,我们以为,在建设学生电子成长档案袋的过程中,单靠自律肯定是不行的。在全国范围内影响较大的“苏州教育博客”,有“学生博客专版”这样一个栏目。但是,现在点击该栏目却发现该页无法显示,我们就此咨询了“苏州教育博客”的创始人金陵馆长,他给出的回复是:“由于我们管理力量上的问题,学生博客这一块暂时关闭了,但学校如果采用实名制还是有可能操作的,操作的情况怎样,与班主任或有关学科教师的引导与管理有关。”其实,我们学校原来的学生成长档案袋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我们针对此问题采取了如下措施。
1.班主任重视
学校为了使档案袋的建设卓有成效,提倡每个学生都建立了一个自己的档案袋,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实验班。对实验班的班主任提出了相关要求,必须通过电子成长档案袋走进孩子的心灵,去发现一片崭新的天空。只有深入了解孩子们的需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建设电子成长档案袋,才能让孩子在建设电子档案袋的过程中获得快乐,感受成长的过程。
2.任课教师介入
学生电子成长档案袋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后,有许多孩子在自己的档案袋中放入了各学科的内容,如数学日记、英语作文、调查报告、科学小论文等,这些必须要学科教师来回复指导,为了调动孩子对建设档案袋的积极性,任课教师必须加入到指导队伍中来。
3.家长参与
为了共同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让每一个学生自觉地发现和理解身边的真、善、美,班主任在家长会上展示了学生的优秀电子成长档案袋,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档案袋,也积极地参与进来,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家长,他们愿意帮助自己的孩子建设电子成长档案袋,而且家长同样能用发现的眼光、赞美的眼光来看待孩子每一个成长的足迹,发现一个个的闪光点,这让他们感到自豪,从而达到与孩子思维和情感的同步发展。
4.学生之间的互动与良性交流
为了让同伴分享学习的快乐,教师引导学生之间互动,学习优秀的学生日志,发表对日志的感想,帮助、鼓励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达到共同进步。
因为有了教师从管理和文化角度的引领,我们的学生电子成长档案袋正朝着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