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确立幼儿的主导地位。发展幼儿自主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为本,观察先行。”没有仔细的观察,就谈不上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观察幼儿不仅仅要看表面现象,更重要的在于研究、总结孩子的行为表现,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为他们的健康发展铺路搭桥。体育活动要以幼儿为主体,满足不同层次水平的自主性活动,这种模式更需要教师观察在前。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各种机会与条件,让他用自己的方式去运用自己获得的技能与经验参加活动,参加锻炼。幼儿对自己的估计与自己的实际经验、能力相比会有偏差,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教师去关注他们。我在和幼儿一起玩乐中发现,大多数幼儿都聚集在玩梯子的场地,从架起的梯子中走过去,来来回回,忙得不亦乐乎。玩梯子成为幼儿最关注的事情,也就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兴趣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老师在这个时候要对幼儿提出指导和帮助,让幼儿对玩梯子的兴趣保持、发展并延伸,在原有的内容上生成新的内容。
二、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开发幼儿创造精神
教师心中要始终有这样一个意识:孩子任何时候都需要我。有了这种心态,教师就会以主动的观察者身份出现在孩子的身边。当孩子兴致勃勃玩梯子的时候,我提醒幼儿:想一想,梯子除了架在轮胎上玩以外,还可以架在何物上玩呢?有的说,放于垫子上玩,试一下,不行,垫子太软,梯子陷于垫子中,玩起来没劲。有的说,把梯子竖起来,两边用椅子扎牢,可以在梯子的间隔中钻来钻去,试一下,行。“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串起来一起玩呢?”我和孩子们拿着梯子走向大型运动器械,试了几次,终于给梯子找到了一个最合适的位置,把它架于绳索栏杆架的下方,下面是草地,很安全,梯子的两头牢牢地斜扎在绳索栏杆上,形成一个斜坡度。孩子们纷纷欲试,新的兴趣点又出现了,更加激发了幼儿对体育活动兴趣的维持和锻炼的目的。当幼儿试着在斜坡的梯子上向上行走时,又遇到了一个新的挑战,怎样攀登和翻越栏杆才能达到终点?有的幼儿没有掌握好手的位置,试了没行,但是,在老师和同伴们的鼓励下,决不气馁,终于通过自己的反复实践成功的翻越了栏杆。在这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自信心增加了,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有了勇于挑战自我的机会,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健康成长。
我们要注重孩子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在观察中,要了解这项活动是否适合本班幼儿的身体发展水平,这项活动的器械与场景的设置、规则的制定是否便于幼儿锻炼,是否具有锻炼价值。适度的要求才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在一次“长凳的游戏”活动中,让幼儿自己自由选择不同高度的长凳往下跳,大部分的孩子在较高的长凳后面;当我在另一边将几个长登叠放成最高时,所有的孩子都不约而同排在了我的后面,跃跃欲试。由此可见,孩子们喜欢冒险,对有一定难度的活动感兴趣。
三、根据幼儿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我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及时捕捉幼儿的闪光点,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孩子的潜能就能得到发挥,他们会积极的挑战自我,挑战难度。体育活动要从幼儿的个体差异出发,对发展水平、能力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要求,使能力强的幼儿感到兴趣,能力较弱的幼儿也有信心。
仍以“长凳游戏”活动为例。为了发展幼儿从高处跳下的能力,活动中我提供了好几种不同的高度,让幼儿自己选择。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增加高度。教师始终发挥引导、保护的作用。教师要多与幼儿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当幼儿活跃在各个区域时,教师既要眼观八方,面向全体,又要注意个别。因此,选择适当的位置观察很重要,可选择一个“中心”来观察幼儿,这个中心是当天活动的重点区,中心的材料、场景不能设置在本班活动场地的角落,一定要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
四、注意观察每位幼儿,从细节中捕捉教学亮点
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必须建立在尊重幼儿人格的基础上,从体育活动的多维效应出发,在观察中帮助和指导幼儿的活动。平常的体育活动,都是把一个班级的幼儿一分为二,一半幼儿先玩这些器械,另一半玩那些活动内容,时间长了,幼儿玩得有些厌倦,不够尽兴。应该通过观察,思考如何调整活动,让幼儿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去。可以把一些活动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游戏网,给予了每个幼儿相同的机会,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老师要及时了解到孩子们需要些什么,需求什么方式的活动,及时地为幼儿提供感兴趣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自行操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兴趣,让他们主动活动,积极活动,尽兴活动,在游戏中表现最真实的自我。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为本,观察先行。”没有仔细的观察,就谈不上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观察幼儿不仅仅要看表面现象,更重要的在于研究、总结孩子的行为表现,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为他们的健康发展铺路搭桥。体育活动要以幼儿为主体,满足不同层次水平的自主性活动,这种模式更需要教师观察在前。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各种机会与条件,让他用自己的方式去运用自己获得的技能与经验参加活动,参加锻炼。幼儿对自己的估计与自己的实际经验、能力相比会有偏差,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教师去关注他们。我在和幼儿一起玩乐中发现,大多数幼儿都聚集在玩梯子的场地,从架起的梯子中走过去,来来回回,忙得不亦乐乎。玩梯子成为幼儿最关注的事情,也就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兴趣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老师在这个时候要对幼儿提出指导和帮助,让幼儿对玩梯子的兴趣保持、发展并延伸,在原有的内容上生成新的内容。
二、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开发幼儿创造精神
教师心中要始终有这样一个意识:孩子任何时候都需要我。有了这种心态,教师就会以主动的观察者身份出现在孩子的身边。当孩子兴致勃勃玩梯子的时候,我提醒幼儿:想一想,梯子除了架在轮胎上玩以外,还可以架在何物上玩呢?有的说,放于垫子上玩,试一下,不行,垫子太软,梯子陷于垫子中,玩起来没劲。有的说,把梯子竖起来,两边用椅子扎牢,可以在梯子的间隔中钻来钻去,试一下,行。“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串起来一起玩呢?”我和孩子们拿着梯子走向大型运动器械,试了几次,终于给梯子找到了一个最合适的位置,把它架于绳索栏杆架的下方,下面是草地,很安全,梯子的两头牢牢地斜扎在绳索栏杆上,形成一个斜坡度。孩子们纷纷欲试,新的兴趣点又出现了,更加激发了幼儿对体育活动兴趣的维持和锻炼的目的。当幼儿试着在斜坡的梯子上向上行走时,又遇到了一个新的挑战,怎样攀登和翻越栏杆才能达到终点?有的幼儿没有掌握好手的位置,试了没行,但是,在老师和同伴们的鼓励下,决不气馁,终于通过自己的反复实践成功的翻越了栏杆。在这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自信心增加了,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有了勇于挑战自我的机会,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健康成长。
我们要注重孩子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在观察中,要了解这项活动是否适合本班幼儿的身体发展水平,这项活动的器械与场景的设置、规则的制定是否便于幼儿锻炼,是否具有锻炼价值。适度的要求才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在一次“长凳的游戏”活动中,让幼儿自己自由选择不同高度的长凳往下跳,大部分的孩子在较高的长凳后面;当我在另一边将几个长登叠放成最高时,所有的孩子都不约而同排在了我的后面,跃跃欲试。由此可见,孩子们喜欢冒险,对有一定难度的活动感兴趣。
三、根据幼儿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我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及时捕捉幼儿的闪光点,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孩子的潜能就能得到发挥,他们会积极的挑战自我,挑战难度。体育活动要从幼儿的个体差异出发,对发展水平、能力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要求,使能力强的幼儿感到兴趣,能力较弱的幼儿也有信心。
仍以“长凳游戏”活动为例。为了发展幼儿从高处跳下的能力,活动中我提供了好几种不同的高度,让幼儿自己选择。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增加高度。教师始终发挥引导、保护的作用。教师要多与幼儿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当幼儿活跃在各个区域时,教师既要眼观八方,面向全体,又要注意个别。因此,选择适当的位置观察很重要,可选择一个“中心”来观察幼儿,这个中心是当天活动的重点区,中心的材料、场景不能设置在本班活动场地的角落,一定要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
四、注意观察每位幼儿,从细节中捕捉教学亮点
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必须建立在尊重幼儿人格的基础上,从体育活动的多维效应出发,在观察中帮助和指导幼儿的活动。平常的体育活动,都是把一个班级的幼儿一分为二,一半幼儿先玩这些器械,另一半玩那些活动内容,时间长了,幼儿玩得有些厌倦,不够尽兴。应该通过观察,思考如何调整活动,让幼儿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去。可以把一些活动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游戏网,给予了每个幼儿相同的机会,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老师要及时了解到孩子们需要些什么,需求什么方式的活动,及时地为幼儿提供感兴趣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自行操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兴趣,让他们主动活动,积极活动,尽兴活动,在游戏中表现最真实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