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思想领域的拓展,过去简单的平面构成教学模式己经难以涵盖现代的设计观念和教学内容,惯性的教学方法和陈旧的教学内容己经慢慢成为了循规蹈矩的八股课程,已经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设计素养。必须在新的挑战、新的机遇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构成;教学;设计
一、平面构成教学现状
平面构成是研究二维空间的形态规律或以平面材料为依托进行构成创造。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平面构成课程的特点:平面构成并不是以表现具象物体为表现内容和形式,更多的是对抽象形态和画面的探索,但在表达中又反映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平面构成在结构上整体或局部地创造性的运用重复、渐变、变异、放射、密集等要领分解组合,构成有组织、有秩序的运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总结抽象情感的视觉语言表达,而初步探究平面设计语言的创新,为日后的设计专业课程打好坚实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平面构成的教学出现了脱节问题。教学内容老化,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实践方式及成绩评判标准也显得落后僵化,学生缺乏现代艺术和设计工作者最为基本的素质—创造能力。所以,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平面构成课程内容必须跟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充实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必须紧跟时代。
二、平面构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平面构成教学体制才从国外引进到国内,它主要强调了客观性、逻辑推理性,排斥设计主体的情感、想象、分理性等特质,与我国传统的图形造型以及重视审美意象的思维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样导致了学生在接受上的差异。且有的学校存在缩短学时的情况,影响了学生对平面构成课的理解、掌握。对于学生来说,平面构成中强调的一些抽象理论、艺术观念比较空洞、乏味,缺乏学习的兴趣。(2)平面构成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内涵有特定的理论背景,讲解起来有一定的深度,而在实际教学安排中,所占课时却很少,往往和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结合到一起进行。即使是单独教学有的高校开设的课时也相对较少,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相关理论知识对学生做清晰深入的解读,让学生把握造型规律、掌握形式美造型方法,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有时也会力不从心。
三、平面构成教学的探索
平面构成的教学要与时俱进,通过尝试新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创新思维,具备专业需要的思维能力和技术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教学:
1、联系专业、联系设计案例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由于三大构成一直被分为三个独立的学科,加上缺少教师的充分引导,导致许多学生无法把课程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看待。随着对各个设计科目的学习、研究的不断深入,学习内容的不断充实,各个部分更加趋向独立,学生却越来越来不了解各个课程之间的关联,很多时候,构成错误地被当成了目的,停留在画面整体感强、有创意的阶段。构成好、图稿好,如果最终不能将课程中所学的造型规律和手法切实地在将来的设计中灵活应用,那么学习构成课的意义也弱化了。因此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教学资料准备,整合最新的设计案例,融入到教学中。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中,注重联系实际,对案例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联系专业发展的特点、专业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教学。
2、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平面构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又要对学生放手,充分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就是根据这个目的而设立的。从设计理论的讲授、设计客体的分析、设计史实的不同风格、设计案例的详细讲解以及到设计构思方案的快速表达法和深入刻画;评价方式从课堂的讨论、方案作品的讲评到学生之间的互相评定、自学辅导等方式,都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这一个原则,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的创造条件,以启发、提问、辨析、讨论、反思、变异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在教学中,可以实行课题教学,设置的课题由小到大、由浅至深,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创造和实践,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创造、应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积累各种思维、构成与表现手段,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3、促进以研究为主的师生互动。在平面构成的教学中,强调师生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注重教学中的学生反应和兴趣点,通过焦点问题和热门话题的插入,引导学生对问题实质进行思考和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述基本理论后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去发现和发挥自己的能力,引导学生从感性的基础上去寻找逻辑,从逻辑中研究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发现者、组织者、激发者、探索者,每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和他们一起思考,互相合作来完成作业。当发现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时,就应该采取激发式的手段将他们的潜能挖掘出来。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题,要求他们在短时期完成,强行激发他们去考虑问题,并且能够做出快速的反映。老师在平面构成教学中应对形态、色彩、材质、体积、空间的概念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启发学生发挥创造力赋予它们新的内容和形式。比如在学生进行作业实践时,让画面不但是点、线、面、体、色、质、空间的构成,又富有内涵;然后再在数量、画面的大小上進行变化,要求创意稿和正稿结合,要求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这样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作业完成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上台讲述创意思想,这样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结语
平面构成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更是不能忽视包括创新能力在内的艺术的综合能力。不但有技术层面的、艺术思维层面的、还有精神素质层面的、人文素质层面的能力综合。构成教学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学思想意识的转变,通过对平面构成教学体系理解的加深,对中西方艺术造型语言的比较,明确新的教学目标,以敢于创新的心态改变当前单一沉闷的平面构成教学方式,以符合当今世界知识创新潮流,适应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设计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夏镜湖.平面构成 [M].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构成;教学;设计
一、平面构成教学现状
平面构成是研究二维空间的形态规律或以平面材料为依托进行构成创造。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平面构成课程的特点:平面构成并不是以表现具象物体为表现内容和形式,更多的是对抽象形态和画面的探索,但在表达中又反映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平面构成在结构上整体或局部地创造性的运用重复、渐变、变异、放射、密集等要领分解组合,构成有组织、有秩序的运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总结抽象情感的视觉语言表达,而初步探究平面设计语言的创新,为日后的设计专业课程打好坚实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平面构成的教学出现了脱节问题。教学内容老化,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实践方式及成绩评判标准也显得落后僵化,学生缺乏现代艺术和设计工作者最为基本的素质—创造能力。所以,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平面构成课程内容必须跟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充实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必须紧跟时代。
二、平面构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平面构成教学体制才从国外引进到国内,它主要强调了客观性、逻辑推理性,排斥设计主体的情感、想象、分理性等特质,与我国传统的图形造型以及重视审美意象的思维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样导致了学生在接受上的差异。且有的学校存在缩短学时的情况,影响了学生对平面构成课的理解、掌握。对于学生来说,平面构成中强调的一些抽象理论、艺术观念比较空洞、乏味,缺乏学习的兴趣。(2)平面构成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内涵有特定的理论背景,讲解起来有一定的深度,而在实际教学安排中,所占课时却很少,往往和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结合到一起进行。即使是单独教学有的高校开设的课时也相对较少,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相关理论知识对学生做清晰深入的解读,让学生把握造型规律、掌握形式美造型方法,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有时也会力不从心。
三、平面构成教学的探索
平面构成的教学要与时俱进,通过尝试新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创新思维,具备专业需要的思维能力和技术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教学:
1、联系专业、联系设计案例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由于三大构成一直被分为三个独立的学科,加上缺少教师的充分引导,导致许多学生无法把课程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看待。随着对各个设计科目的学习、研究的不断深入,学习内容的不断充实,各个部分更加趋向独立,学生却越来越来不了解各个课程之间的关联,很多时候,构成错误地被当成了目的,停留在画面整体感强、有创意的阶段。构成好、图稿好,如果最终不能将课程中所学的造型规律和手法切实地在将来的设计中灵活应用,那么学习构成课的意义也弱化了。因此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教学资料准备,整合最新的设计案例,融入到教学中。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中,注重联系实际,对案例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联系专业发展的特点、专业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教学。
2、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平面构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又要对学生放手,充分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就是根据这个目的而设立的。从设计理论的讲授、设计客体的分析、设计史实的不同风格、设计案例的详细讲解以及到设计构思方案的快速表达法和深入刻画;评价方式从课堂的讨论、方案作品的讲评到学生之间的互相评定、自学辅导等方式,都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这一个原则,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的创造条件,以启发、提问、辨析、讨论、反思、变异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在教学中,可以实行课题教学,设置的课题由小到大、由浅至深,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创造和实践,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创造、应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积累各种思维、构成与表现手段,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3、促进以研究为主的师生互动。在平面构成的教学中,强调师生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注重教学中的学生反应和兴趣点,通过焦点问题和热门话题的插入,引导学生对问题实质进行思考和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述基本理论后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去发现和发挥自己的能力,引导学生从感性的基础上去寻找逻辑,从逻辑中研究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发现者、组织者、激发者、探索者,每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和他们一起思考,互相合作来完成作业。当发现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时,就应该采取激发式的手段将他们的潜能挖掘出来。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题,要求他们在短时期完成,强行激发他们去考虑问题,并且能够做出快速的反映。老师在平面构成教学中应对形态、色彩、材质、体积、空间的概念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启发学生发挥创造力赋予它们新的内容和形式。比如在学生进行作业实践时,让画面不但是点、线、面、体、色、质、空间的构成,又富有内涵;然后再在数量、画面的大小上進行变化,要求创意稿和正稿结合,要求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这样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作业完成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上台讲述创意思想,这样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结语
平面构成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更是不能忽视包括创新能力在内的艺术的综合能力。不但有技术层面的、艺术思维层面的、还有精神素质层面的、人文素质层面的能力综合。构成教学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学思想意识的转变,通过对平面构成教学体系理解的加深,对中西方艺术造型语言的比较,明确新的教学目标,以敢于创新的心态改变当前单一沉闷的平面构成教学方式,以符合当今世界知识创新潮流,适应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设计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夏镜湖.平面构成 [M].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