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期以来,在翻译实践中,译作的目标读者—儿童的文学能力远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以致造成许多译本不能为儿童所接受。这也正是由于在理论研究层面,对儿童文学翻译的探讨不够系统和全面,没有能够有效的指导翻译实践。本文以接受理论为视角,通过对《小王子》的两个成人译本进行比较,分析译者在语言风格、译出童趣和文化问题处理方面的不同及其原因指出:译者在把握原作精神和作者意图的同时,也要以儿童读者为中心,以儿童的接受为宗旨,充分考虑儿童读者的期待视野,从而译出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好作品。本篇论文所选译本为:
2007年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艾柯译本(初版)和2009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周克希译本(初版)。
[关键词]儿童文学 接受理论 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X143 文献标识码:S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518―01
正文:
接受理论强调读者的主动参与,也特别强调译者的主观能动作用。作为译者,既是原儿童文学作品的读者又是儿童文学翻译的创作者。译者,作为特殊的读者,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要根据目标读者的特点,创造出适合儿童的译本。一般来说,有三点需要特别注意。一是语体,即语言风格;二是再现儿童童趣;三是文化信息的处理。本章将从上述重点着手,用一些具体实例来分析对比《小王子》两个中译本,继而探讨儿童文学翻译的策略。
1语体
1.1 韵律和节奏的翻译
语体[1]是儿童接受文学作品的决定性因素。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分是儿童文学有自身独特的语体特征。“韵律和节奏给儿童一种审美愉悦,能够激发他们的情绪。”(郁、唐,1990:105)儿童的这一特点要求作者和译者在遣词造句上应注重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做到朗朗上口。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
艾译:“如果有人钟爱着一朵独一无二,盛开在浩瀚星海里的花儿,那么,当他仰望繁星时,便会心满意足。”
周译:“如果有个人爱上一朵花儿,好几百万好几百万颗星星中间,只有一颗上面长着这朵花儿,那他只需要望着许许多多星星,就会感到很幸福,”通过对比两个译本,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就准确性角度而言,两位译者都传达出了原作的意思,但是就节奏和韵律而言,周译要略胜一筹,“好几百万好几百万”、“许许多多星星”这样富于韵律,有节奏感的语言,显然要比“浩瀚星海”和“繁星”更为容易被小读者接受,因为读起来非常的上口,即便周译不及艾译简洁而富于诗意。
1.2 语气
现代文体学认为语体取决于语境。儿童的心理和年龄特征要求译者与他们保持类似朋友和熟人的亲善关系,所以在这一语境下所采用的语体基本上属于著名美国语言学家Martin Joos 在《五只钟》(The Five Clock)里所划分的“随意体”的范畴。Joos认为随意体是典型的用于朋友和熟人之间的语体(Joos,1967:23)。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儿童翻译文学要求以明白如话、形象具体、生动风趣的语言建立译者和儿童读者之间稳定的合作关系,以保证译本成功的被小读者接受。
例:
艾译:小王子说着,迸发出一连串清脆悦耳的笑声,这使我有些不高兴,我希望他能够以严肃的态度,对待我的不幸。
周译:小王子发出一阵清脆的笑声,这下可把我惹恼了。我不喜欢别人拿我的不幸逗趣儿。
這里描写的是小王子听了我不幸境遇后的反应,艾译译为“不高兴”、“以严肃的态度,对待我的不幸”,语气非常的正式,读起来让人觉得“我”真的生气了,并且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而周译的“惹恼”和“拿我的不幸逗趣儿”较为口语化,也很生动。读罢脑海中浮现出“我”又气又恼却又拿小王子没办法的情形,更符合语境,也更容易为目标读者接受。
在语体方面,两个译本给我们解提供了很好的参照。既然语体的实质是一些在使用场合上有区别的同义变体的选择,那么译者完全可以选择更易于儿童读者接受的词汇和表达,提高译文的可接受性,这样语体失当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 再现童趣
2.1 句子拆分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造句方法和修辞手段等方面的差异,有时需要把一个英文单句译成一个汉语复句[2]或两个汉语单句[3](陈定安 2004:41)。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过程中,译者对句子的组装应多用短句,并努力把原文中的长句化为短句。这样可以创造尽量多的停顿,从而给儿童读者一些喘息的机会,有利于他们快速掌握意思;
例:
艾译:“我应该根据她的行为,而不是根据她的话来判断她。”
周译:“看她这个人,应该看她做什么,而不是听她说什么。”
此处,艾译在句尾才出现动词“判断”,没有考虑到儿童的阅读能力和记忆力,语句较长较复杂;而周译用了三个动词,分别是看,做,听,把句子拆分成3个小意群,更便于小读者记忆理解。
2.2 增补以达意
儿童文学的用词常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不能简单地以字面意思去理解。翻译时要注意“以保证特定上下文中最重要的意义优先传译为前提,尽可能多和正确地传递原语信息的多重意义,以争取原文和译文最大地等值”(柯平,2000:43)
例:
艾译:“然而,他却是我唯一不觉得愚蠢的人。也许因为他是唯一不为自己而忙碌的人吧!”
周译:“可是,就只有他没有让我感到可笑。也许,就是因为他关心的是别的事情,而不是自己。”
这里表达的是小王子对点灯人的评价。艾译译为“他是唯一不为自己而忙碌的人”,虽然没错,但是总让人感觉有一层薄薄的纸还没捅破,原文意思没有最大程度的挖掘出来,需要读者进行自己的分析,最终得到“其他人都是为自己,而点灯人是为他人做事”的结论。这加大了儿童读者的阅读难度。而相形之下,周译的译文就非常的清楚明了了。 根据接受理论,读者是处于中心地位的。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接受和欣赏,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才得以实现,因此从儿童特有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语言特征出发选择合适的修辞方式才能创作出适合儿童阅读的作品,引导他们迈出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3 文化问题的处理
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属,即归化翻译,一种以源语文化为归属,即异化翻译。
3. 1 归化
例:
艾译:“那可得把这些大象一只叠一只地垒起来。”
周译:“那得让他们叠罗汉了。”
此处是讲小王子的星球很小,小王子想到把一群笨重的大象叠放在一起的画面觉得很可笑。“叠起来”只是单纯的叠放这个动作,并不形象。叠罗汉是一种游戏、体育活动或表演,由二人以上的人层层叠成各种样式,多在武术、杂技中体现。“叠罗汉”这一译法符合汉语文化,译文画面的立体感更强,缩小了儿童读者在理解时由于文化上造成的审美距离,使读者感到亲切,减少了儿童阅读的阻碍。
3.2 异化
然而完全采用归化会使译文缺乏一国情调,读者感觉不到新鲜感,失去了作品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儿童阅读译文渴望异域,并与世界儿童进行文化交流。因此在翻译时还需要适当的异化法。
例:
艾译:“当我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圣诞树上的光,子夜弥撒的音乐及温柔的笑脸,给我收到的礼物增添了许多光辉。”
周译:“当我是个小男孩时,圣诞树的灯光,午夜弥撒的音乐,人们甜蜜的微笑,都曾像这样辉映着我收到的圣诞礼物,让它熠熠发光。”
圣诞节是西方的一年一度的傳统节日。关于圣诞老人的传说是西方儿童童年里最美的童话。两位译者都充分考虑到了异域文化的特色,保留了异域文化的特征。激发了小读者的好奇心,为中国小读者了解西方儿童提供了机。在满足儿童读者对异域文化的期待的同时,也给了他们一次和异域文化交流的机会。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总结出:儿童文学翻译策略应以儿童为本位,使译作的语言既规范又符合儿童的特点,即准确,简洁,生动,悦耳。另外,在跨文化视域下的儿童文学翻译必须妥善处理文本中的文化问题,这样,既不影响儿童读者对母语的学习,同时又能够促进他们喜爱和接受异域文化,使得“ 天堑变通途。”
注释
[1] 语体(style或linguistic style)是指同一语言品种(标准语、方言、社会方言等)的使用者在不同的场合所典型使用的该语言的变体(程雨民,2000:1-2)。
[2]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密切联系、结构互不包含的单句组成的句子。
[3] 单句是只有一套主谓成分构成的句子。
作者简介
于倩 女 辽宁 1986年5月14日 天津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 助教 翻译理论与实践。
2007年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艾柯译本(初版)和2009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周克希译本(初版)。
[关键词]儿童文学 接受理论 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X143 文献标识码:S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518―01
正文:
接受理论强调读者的主动参与,也特别强调译者的主观能动作用。作为译者,既是原儿童文学作品的读者又是儿童文学翻译的创作者。译者,作为特殊的读者,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要根据目标读者的特点,创造出适合儿童的译本。一般来说,有三点需要特别注意。一是语体,即语言风格;二是再现儿童童趣;三是文化信息的处理。本章将从上述重点着手,用一些具体实例来分析对比《小王子》两个中译本,继而探讨儿童文学翻译的策略。
1语体
1.1 韵律和节奏的翻译
语体[1]是儿童接受文学作品的决定性因素。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分是儿童文学有自身独特的语体特征。“韵律和节奏给儿童一种审美愉悦,能够激发他们的情绪。”(郁、唐,1990:105)儿童的这一特点要求作者和译者在遣词造句上应注重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做到朗朗上口。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
艾译:“如果有人钟爱着一朵独一无二,盛开在浩瀚星海里的花儿,那么,当他仰望繁星时,便会心满意足。”
周译:“如果有个人爱上一朵花儿,好几百万好几百万颗星星中间,只有一颗上面长着这朵花儿,那他只需要望着许许多多星星,就会感到很幸福,”通过对比两个译本,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就准确性角度而言,两位译者都传达出了原作的意思,但是就节奏和韵律而言,周译要略胜一筹,“好几百万好几百万”、“许许多多星星”这样富于韵律,有节奏感的语言,显然要比“浩瀚星海”和“繁星”更为容易被小读者接受,因为读起来非常的上口,即便周译不及艾译简洁而富于诗意。
1.2 语气
现代文体学认为语体取决于语境。儿童的心理和年龄特征要求译者与他们保持类似朋友和熟人的亲善关系,所以在这一语境下所采用的语体基本上属于著名美国语言学家Martin Joos 在《五只钟》(The Five Clock)里所划分的“随意体”的范畴。Joos认为随意体是典型的用于朋友和熟人之间的语体(Joos,1967:23)。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儿童翻译文学要求以明白如话、形象具体、生动风趣的语言建立译者和儿童读者之间稳定的合作关系,以保证译本成功的被小读者接受。
例:
艾译:小王子说着,迸发出一连串清脆悦耳的笑声,这使我有些不高兴,我希望他能够以严肃的态度,对待我的不幸。
周译:小王子发出一阵清脆的笑声,这下可把我惹恼了。我不喜欢别人拿我的不幸逗趣儿。
這里描写的是小王子听了我不幸境遇后的反应,艾译译为“不高兴”、“以严肃的态度,对待我的不幸”,语气非常的正式,读起来让人觉得“我”真的生气了,并且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而周译的“惹恼”和“拿我的不幸逗趣儿”较为口语化,也很生动。读罢脑海中浮现出“我”又气又恼却又拿小王子没办法的情形,更符合语境,也更容易为目标读者接受。
在语体方面,两个译本给我们解提供了很好的参照。既然语体的实质是一些在使用场合上有区别的同义变体的选择,那么译者完全可以选择更易于儿童读者接受的词汇和表达,提高译文的可接受性,这样语体失当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 再现童趣
2.1 句子拆分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造句方法和修辞手段等方面的差异,有时需要把一个英文单句译成一个汉语复句[2]或两个汉语单句[3](陈定安 2004:41)。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过程中,译者对句子的组装应多用短句,并努力把原文中的长句化为短句。这样可以创造尽量多的停顿,从而给儿童读者一些喘息的机会,有利于他们快速掌握意思;
例:
艾译:“我应该根据她的行为,而不是根据她的话来判断她。”
周译:“看她这个人,应该看她做什么,而不是听她说什么。”
此处,艾译在句尾才出现动词“判断”,没有考虑到儿童的阅读能力和记忆力,语句较长较复杂;而周译用了三个动词,分别是看,做,听,把句子拆分成3个小意群,更便于小读者记忆理解。
2.2 增补以达意
儿童文学的用词常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不能简单地以字面意思去理解。翻译时要注意“以保证特定上下文中最重要的意义优先传译为前提,尽可能多和正确地传递原语信息的多重意义,以争取原文和译文最大地等值”(柯平,2000:43)
例:
艾译:“然而,他却是我唯一不觉得愚蠢的人。也许因为他是唯一不为自己而忙碌的人吧!”
周译:“可是,就只有他没有让我感到可笑。也许,就是因为他关心的是别的事情,而不是自己。”
这里表达的是小王子对点灯人的评价。艾译译为“他是唯一不为自己而忙碌的人”,虽然没错,但是总让人感觉有一层薄薄的纸还没捅破,原文意思没有最大程度的挖掘出来,需要读者进行自己的分析,最终得到“其他人都是为自己,而点灯人是为他人做事”的结论。这加大了儿童读者的阅读难度。而相形之下,周译的译文就非常的清楚明了了。 根据接受理论,读者是处于中心地位的。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接受和欣赏,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才得以实现,因此从儿童特有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语言特征出发选择合适的修辞方式才能创作出适合儿童阅读的作品,引导他们迈出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3 文化问题的处理
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属,即归化翻译,一种以源语文化为归属,即异化翻译。
3. 1 归化
例:
艾译:“那可得把这些大象一只叠一只地垒起来。”
周译:“那得让他们叠罗汉了。”
此处是讲小王子的星球很小,小王子想到把一群笨重的大象叠放在一起的画面觉得很可笑。“叠起来”只是单纯的叠放这个动作,并不形象。叠罗汉是一种游戏、体育活动或表演,由二人以上的人层层叠成各种样式,多在武术、杂技中体现。“叠罗汉”这一译法符合汉语文化,译文画面的立体感更强,缩小了儿童读者在理解时由于文化上造成的审美距离,使读者感到亲切,减少了儿童阅读的阻碍。
3.2 异化
然而完全采用归化会使译文缺乏一国情调,读者感觉不到新鲜感,失去了作品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儿童阅读译文渴望异域,并与世界儿童进行文化交流。因此在翻译时还需要适当的异化法。
例:
艾译:“当我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圣诞树上的光,子夜弥撒的音乐及温柔的笑脸,给我收到的礼物增添了许多光辉。”
周译:“当我是个小男孩时,圣诞树的灯光,午夜弥撒的音乐,人们甜蜜的微笑,都曾像这样辉映着我收到的圣诞礼物,让它熠熠发光。”
圣诞节是西方的一年一度的傳统节日。关于圣诞老人的传说是西方儿童童年里最美的童话。两位译者都充分考虑到了异域文化的特色,保留了异域文化的特征。激发了小读者的好奇心,为中国小读者了解西方儿童提供了机。在满足儿童读者对异域文化的期待的同时,也给了他们一次和异域文化交流的机会。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总结出:儿童文学翻译策略应以儿童为本位,使译作的语言既规范又符合儿童的特点,即准确,简洁,生动,悦耳。另外,在跨文化视域下的儿童文学翻译必须妥善处理文本中的文化问题,这样,既不影响儿童读者对母语的学习,同时又能够促进他们喜爱和接受异域文化,使得“ 天堑变通途。”
注释
[1] 语体(style或linguistic style)是指同一语言品种(标准语、方言、社会方言等)的使用者在不同的场合所典型使用的该语言的变体(程雨民,2000:1-2)。
[2]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密切联系、结构互不包含的单句组成的句子。
[3] 单句是只有一套主谓成分构成的句子。
作者简介
于倩 女 辽宁 1986年5月14日 天津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 助教 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