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儿童 死亡率 死亡原因 变化趋势 措施
为获得准确、可靠、代表全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动态观察全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分析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同时为制定我区预防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00~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及其变化趋势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对象:1999年10月1日~2006年9月30日监测地区内属本地户口孕满28周娩出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4项生命指标之一,而随后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
资料来源:全区2000~2006年以妇保健机构为中心的儿童死亡监测网逐级上报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表、死亡报告卡及監测相关资料。
方法:监测方法依据为《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临测方案》要求,全区建立监测报告,质量检查制度,逐级对资料的填写、收集、处理各环节进行严格质量控制,每年区、镇、乡分别进行2次全面的质量检查、认真进行核查补漏。死因诊断和分类,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ICD-9)进行评价。
结 果
新会区2000~2006年全区共出生活产儿童49389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468人。7年间新会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在2003年、2004年略有波动。2006年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1~4岁儿童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在2000年的基础上分别下降了41.62%、39.80%、39.51%、39.72%。结果见表1。
死因变化:在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早产低出生体重2000~2001年是第1位,2002年后波动很大,2006年降低到第4位;先天畸形从2000~2001年的第3位,至2002后跃居第1位;意外事故死亡在第2、第3位中徘徊,2005后居第5位;出生窒息死亡呈波浪式上升;肺炎死亡在第3~5位中徘徊,结果见表2。
死因与年龄:2000~2006年5岁以下儿童的死因前5位是先天畸形、早产低出生体重、意外事故、出生窒息、肺炎。但随年龄的不同,其死因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讨 论
为了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我区积极采取各种干预措施:①推行实施孕妇和儿童健康保障服务,加强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监测;②举办产、儿科技术人员培训班;③推广应用新生儿窒息复苏、母乳喂养等适宜技术;④加大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接生,提高住院分娩等措施。
针对死亡原因的变化,采取有效措施①早产低出生体重的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高于正常儿约2~4倍[1],故必须十分重视预防和保健。②先天畸形的婴儿出生后死亡率高[1]。近年来先天畸形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这可能与环境污染、人群滥用抗生素、生育保健知识薄弱等多种因素有关。全社会应重视这一问题,积极应对,作好出生缺陷的监测和预防工作,大力开展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工作,加强优生优育宣传,努力减少因先天畸形疾病导致的儿童死亡。③开展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强化家长和教师的防范意识,提高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可降低意外事故死亡的发生。④出生窒息的发生主要取决于产科诊疗技术,产妇住院分娩率,推广应用新生儿抢救技术及成功率。据报道,住院分娩率的提高,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明显降低[2]。我区出生窒息死亡呈波浪式上升趋势。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孕期胎儿监护,要加强基层妇幼卫生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产、儿科技术人员培训,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术,加强窒息复苏后的临护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降低儿童死亡率。⑤肺炎在5岁以下儿童中仍占一定的比例,发生率虽有下降,但仍不能忽视,为此提高产科质量,熟练掌握清理新生儿呼吸道的技巧,严防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及时彻底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参考文献
1 刘湘云.儿童保健学,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17-339.
2 马烈辉,黄明.住院分娩率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影响的分析.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7):106-107.
为获得准确、可靠、代表全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动态观察全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分析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同时为制定我区预防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00~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及其变化趋势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对象:1999年10月1日~2006年9月30日监测地区内属本地户口孕满28周娩出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4项生命指标之一,而随后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
资料来源:全区2000~2006年以妇保健机构为中心的儿童死亡监测网逐级上报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表、死亡报告卡及監测相关资料。
方法:监测方法依据为《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临测方案》要求,全区建立监测报告,质量检查制度,逐级对资料的填写、收集、处理各环节进行严格质量控制,每年区、镇、乡分别进行2次全面的质量检查、认真进行核查补漏。死因诊断和分类,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ICD-9)进行评价。
结 果
新会区2000~2006年全区共出生活产儿童49389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468人。7年间新会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在2003年、2004年略有波动。2006年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1~4岁儿童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在2000年的基础上分别下降了41.62%、39.80%、39.51%、39.72%。结果见表1。
死因变化:在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早产低出生体重2000~2001年是第1位,2002年后波动很大,2006年降低到第4位;先天畸形从2000~2001年的第3位,至2002后跃居第1位;意外事故死亡在第2、第3位中徘徊,2005后居第5位;出生窒息死亡呈波浪式上升;肺炎死亡在第3~5位中徘徊,结果见表2。
死因与年龄:2000~2006年5岁以下儿童的死因前5位是先天畸形、早产低出生体重、意外事故、出生窒息、肺炎。但随年龄的不同,其死因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讨 论
为了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我区积极采取各种干预措施:①推行实施孕妇和儿童健康保障服务,加强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监测;②举办产、儿科技术人员培训班;③推广应用新生儿窒息复苏、母乳喂养等适宜技术;④加大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接生,提高住院分娩等措施。
针对死亡原因的变化,采取有效措施①早产低出生体重的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高于正常儿约2~4倍[1],故必须十分重视预防和保健。②先天畸形的婴儿出生后死亡率高[1]。近年来先天畸形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这可能与环境污染、人群滥用抗生素、生育保健知识薄弱等多种因素有关。全社会应重视这一问题,积极应对,作好出生缺陷的监测和预防工作,大力开展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工作,加强优生优育宣传,努力减少因先天畸形疾病导致的儿童死亡。③开展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强化家长和教师的防范意识,提高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可降低意外事故死亡的发生。④出生窒息的发生主要取决于产科诊疗技术,产妇住院分娩率,推广应用新生儿抢救技术及成功率。据报道,住院分娩率的提高,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明显降低[2]。我区出生窒息死亡呈波浪式上升趋势。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孕期胎儿监护,要加强基层妇幼卫生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产、儿科技术人员培训,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术,加强窒息复苏后的临护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降低儿童死亡率。⑤肺炎在5岁以下儿童中仍占一定的比例,发生率虽有下降,但仍不能忽视,为此提高产科质量,熟练掌握清理新生儿呼吸道的技巧,严防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及时彻底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参考文献
1 刘湘云.儿童保健学,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17-339.
2 马烈辉,黄明.住院分娩率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影响的分析.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7):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