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活动被认为应该是一个师生积极参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意味着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教师单向的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而是师生共同交流与分享、理解与创生的过程。导学互动式教学顺应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成为数学教学过程中强而有力的推动力量。本文分析了“导学互动”模式的含义及初中数学“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
【关键词】导学互动 初中数学 实施
1“导学互动”模式的含义
所谓“导学互动”,就是以“导学结合”和“互动探究”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它的教学理念是“变教为导,以导促学,学思结合,导学互动”。 这一教学模式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是“自学导纲”,教师先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然后出示提前编写好的导学提纲让学生独立完成。第二环是“合作互动”,学生自学中发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及师生、生生互动的形式进行解决,共性的难题再通过教师精讲来解决。第三环是“导学归纳”,教师先简要的概括,然后引导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第四环节是“反馈训练”,这是课堂教学的终结环节,它包括两个步骤:课堂训练和反馈指导。
2初中数学“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
2.1 自学导纲,自我的提前认知
(1) 新课导入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的起始环节——导学互动中的第一步,就是让教师进行新课导入。所谓的新课导入,就是每节数学课的开场白,在新课导入中,教师的语言要精练,目的要明确,问题要富有启发性。一般数学课堂常用的方法有:实际问题导入、故事导入、谜语导入、演示实验导入等。
(2)出示导纲
简洁的新课导入之后就进入第二个步骤——出示数学导纲。所谓的“导纲”,即导学提纲,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对教材,学情深入研究后,指导学生自学的依据,该环节包括三个方面:
简要提示,包括每节数学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等。
认知与探究,分为认知性问题及探究性问题两个部分。
反馈与梳理,分为反馈练习和知识梳理两部分。反馈练习是针对每节数学课的基本知识进行训练,方便学生自我检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知识与方法梳理是学生对自学数学内容的自我梳理,明了自己掌握的新知识、新方法,同时找出自己的不足及困惑。
导纲的出示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采用大屏幕或小黑板出示,也可以印成活页。多样的出示形式,可以让学校根据自身的教学条件适当选择,也可以让教师根据具体课型的需求来选择,同时不同的出示形式也给学生以新鲜感,增进学习的兴趣。
(3)学生自学
学习者通过主动建构获得知识,并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逐步完善自我的认知结构,从而获得自身发展。第一环节自学导纲的第三步骤——学生自学。自学是导学的开端,学生要依据导纲进行预习,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记。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大胆的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数学问题,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完整、宁静的自学时间。让学生参考数学导学提纲,走在教师授课之前主动地去了解、分析、解剖数学教材,形成自己对数学教材的认识。这样才能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听课,才能在比较自己和别人的观点中去领悟,在成功中体验快乐,在错误中寻找偏差的原因,在实践中慢慢学会如何自学。
2.2 合作互动,互动中的“四基”、“四能”提升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中,“导学”是课堂的主要线索,“互动” 是课堂教学的活动形式。
(1) 小组讨论
第二环节的第一步是小组讨论。在自学过程中,每个小组组员都有事可做:自学导纲后,每位组员都要说出自己对数学导纲的理解掌握情况,接着小组内部能解决的问题,直接在其他组员的帮助下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长要做好记录,并推荐代表作为小组发言人。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在班里巡视,在必要时适时介入到学生的讨论中 ,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适当的点拨。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在监督、调控课堂的同时也能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思路和策略。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也要求分组教学,其优点是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随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 师生互动
小组讨论之后,每组的代表要说出本组在交流中不能解决的数学问题或者共性问题,这时已解决该问题的小组要主动地给全体学生讲解,当讲解不到位时,教师要给予帮助和点拨。教师适时的引领和点拨,不仅能确保合作互动的方向,又能促使课堂的动态生成,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朝着高效、优质的方向发展。
(3)教师精讲
通过小组讨论和师生互动环节,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的知识和方法,此时教师精讲是关键的一环。教师要根据教学重难点和学生反馈的情况,迅速的筛选出学生应该掌握而没有掌握的数学知识点或者全体学生的共同困惑等,对其进行重点讲解,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让学生有顿悟之感。
教师的讲解要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要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不讲“学生已经会的、学生能够学会的、学生不可能学会的”。这样,教学的讲就相当于“补充”,课堂的核心是围绕学生而展开的,真正的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
2.3 导学归纳,总结中的浓缩精华
经过上述各个环节的学习后,学生对所学知识已经形成了思想脉络,但要将数学知识更好的融入到原有的认知体系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归纳、整合,这就需要教师循循善诱的引导,帮助学生自我总结归纳。
2.4 反馈训练, 实践中的巩固强化
反馈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当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分为两个步骤:
(1) 课堂训练
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及导纲自学情况,选择适量的、有针对性的数学训练题,通过“导纲”、小黑板或大屏幕出示,让学生自己先练习,教师在班里巡回指导。
(2) 反馈指导
全体学生完成数学训练后,学生可以主动地说出或填写出答案,或者教师找学生代表解答。对于有争议的数学问题,让会做的学生对全班同学进行讲解,教师适当予以补充。
3结束语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可以更有效促进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提高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极大促进初中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及合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宋思运.“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综论 [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11)
[2]夏慧贤著.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102.
【关键词】导学互动 初中数学 实施
1“导学互动”模式的含义
所谓“导学互动”,就是以“导学结合”和“互动探究”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它的教学理念是“变教为导,以导促学,学思结合,导学互动”。 这一教学模式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是“自学导纲”,教师先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然后出示提前编写好的导学提纲让学生独立完成。第二环是“合作互动”,学生自学中发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及师生、生生互动的形式进行解决,共性的难题再通过教师精讲来解决。第三环是“导学归纳”,教师先简要的概括,然后引导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第四环节是“反馈训练”,这是课堂教学的终结环节,它包括两个步骤:课堂训练和反馈指导。
2初中数学“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
2.1 自学导纲,自我的提前认知
(1) 新课导入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的起始环节——导学互动中的第一步,就是让教师进行新课导入。所谓的新课导入,就是每节数学课的开场白,在新课导入中,教师的语言要精练,目的要明确,问题要富有启发性。一般数学课堂常用的方法有:实际问题导入、故事导入、谜语导入、演示实验导入等。
(2)出示导纲
简洁的新课导入之后就进入第二个步骤——出示数学导纲。所谓的“导纲”,即导学提纲,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对教材,学情深入研究后,指导学生自学的依据,该环节包括三个方面:
简要提示,包括每节数学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等。
认知与探究,分为认知性问题及探究性问题两个部分。
反馈与梳理,分为反馈练习和知识梳理两部分。反馈练习是针对每节数学课的基本知识进行训练,方便学生自我检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知识与方法梳理是学生对自学数学内容的自我梳理,明了自己掌握的新知识、新方法,同时找出自己的不足及困惑。
导纲的出示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采用大屏幕或小黑板出示,也可以印成活页。多样的出示形式,可以让学校根据自身的教学条件适当选择,也可以让教师根据具体课型的需求来选择,同时不同的出示形式也给学生以新鲜感,增进学习的兴趣。
(3)学生自学
学习者通过主动建构获得知识,并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逐步完善自我的认知结构,从而获得自身发展。第一环节自学导纲的第三步骤——学生自学。自学是导学的开端,学生要依据导纲进行预习,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记。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大胆的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数学问题,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完整、宁静的自学时间。让学生参考数学导学提纲,走在教师授课之前主动地去了解、分析、解剖数学教材,形成自己对数学教材的认识。这样才能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听课,才能在比较自己和别人的观点中去领悟,在成功中体验快乐,在错误中寻找偏差的原因,在实践中慢慢学会如何自学。
2.2 合作互动,互动中的“四基”、“四能”提升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中,“导学”是课堂的主要线索,“互动” 是课堂教学的活动形式。
(1) 小组讨论
第二环节的第一步是小组讨论。在自学过程中,每个小组组员都有事可做:自学导纲后,每位组员都要说出自己对数学导纲的理解掌握情况,接着小组内部能解决的问题,直接在其他组员的帮助下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长要做好记录,并推荐代表作为小组发言人。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在班里巡视,在必要时适时介入到学生的讨论中 ,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适当的点拨。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在监督、调控课堂的同时也能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思路和策略。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也要求分组教学,其优点是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随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 师生互动
小组讨论之后,每组的代表要说出本组在交流中不能解决的数学问题或者共性问题,这时已解决该问题的小组要主动地给全体学生讲解,当讲解不到位时,教师要给予帮助和点拨。教师适时的引领和点拨,不仅能确保合作互动的方向,又能促使课堂的动态生成,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朝着高效、优质的方向发展。
(3)教师精讲
通过小组讨论和师生互动环节,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的知识和方法,此时教师精讲是关键的一环。教师要根据教学重难点和学生反馈的情况,迅速的筛选出学生应该掌握而没有掌握的数学知识点或者全体学生的共同困惑等,对其进行重点讲解,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让学生有顿悟之感。
教师的讲解要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要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不讲“学生已经会的、学生能够学会的、学生不可能学会的”。这样,教学的讲就相当于“补充”,课堂的核心是围绕学生而展开的,真正的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
2.3 导学归纳,总结中的浓缩精华
经过上述各个环节的学习后,学生对所学知识已经形成了思想脉络,但要将数学知识更好的融入到原有的认知体系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归纳、整合,这就需要教师循循善诱的引导,帮助学生自我总结归纳。
2.4 反馈训练, 实践中的巩固强化
反馈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当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分为两个步骤:
(1) 课堂训练
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及导纲自学情况,选择适量的、有针对性的数学训练题,通过“导纲”、小黑板或大屏幕出示,让学生自己先练习,教师在班里巡回指导。
(2) 反馈指导
全体学生完成数学训练后,学生可以主动地说出或填写出答案,或者教师找学生代表解答。对于有争议的数学问题,让会做的学生对全班同学进行讲解,教师适当予以补充。
3结束语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可以更有效促进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提高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极大促进初中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及合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宋思运.“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综论 [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11)
[2]夏慧贤著.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