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利用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综合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武陵山区各县域城镇化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指出了其发展阶段和城镇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其城镇化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全国和湖南省平均水平,呈现出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和明显的差异性。
关键词:城镇化 发展水平 发展阶段 城镇化特征
0 引言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推动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探索符合武陵山区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进一步提高区域城镇化发展质量,建设人地和谐共生的新型城镇化。其首要解决的是要明确区域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了解该区域城镇化特征和发展优势。
现阶段,我国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由于资源禀赋、地理位置的差异以及国家政策取向的不同,城镇化发展呈现出区域的不平衡性[1]。武陵山地区横跨渝鄂湘黔四省市,包括71个县,面积约8万平方里,为所属各省市行政经济边缘区。加之受地形复杂、多山地、交通不便和经济能力制约,武陵山区城镇化平均水平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并且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严重影响了武陵山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影响中西部崛起的颈瓶[2]。针对武陵山地区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辨识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定位武陵山城镇化发展战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1 武陵山区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划分
1.1 武陵山区县域城镇化发展阶段的聚类对比分析
目前,武陵山地区县域城镇化发展是否与全国相同处于加速发展状态呢?我们针对武陵山区71个县(市、区和县)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统计定量分析,其结果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我们运用通用的城镇人口比重指标法来测算城镇化水平[1]。即城镇人口占其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该地区的城镇化水平。用公式则表示为:
T=*100%=*100%
其中,N为区域总人口(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之和),C为城镇人口,S为农村人口,T为城镇化率(或称城镇化水平)[1]。
数据来源于2000 -2013各省市的《统计年鉴》、《统计公报》及《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取2001-
2011年间武陵山各个县(市、区和县)总人口数、总城镇人口等数据,通过SPSS 软件聚类分析,将其城镇化率按照诺瑟姆的阶段划分理论[1]分为三个阶段,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武陵山区县域城镇化分阶段情况
[阶段划分\&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年度跨度\&2000-2003年\&2004-2007年\&2008-2011年\&平均城镇率
发展速度\&0.1782
\&0.2321
0.0539\&0.2959
0.0638\&]
可见各阶段平均城镇化率分别为0.1782、0.2321、0.2959,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少于30%,且呈逐阶段上升趋势。虽然按照诺瑟姆的划分标准,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30%-70%之间才是加速发展阶段的特征,但武陵山地区县域城镇化各个阶段的发展速度为0.0539、0.0638,也是处于加速发展状态。全国在2000-2011年按照这个三阶段划分算出的平均城镇化率分别为0.384、0.434、0.483[1],两者差距明显。
1.2 武陵山各个县(市、区)城镇化发展状况对比分析
武陵山区城镇化发展水平总体上滞后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各个县(市、区)的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在计算2000-2011年各县(市、区和县)城镇化率的算术平均值的基础上,将其聚为三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
[2011年武陵山片区71县市人口城镇化率(%)][100
80
60
40
20
0][地区][人口城镇化率(%)]
图1 2011年武陵山71个县市平均城镇化率
从图中看出,各类之间城镇水平存在很大差别。第三类鹤城区城镇化水平最高,达到了0.8552;其次是第一类吉首、靖州、冷水江、永定、武陵源地区为0.5335;而水平最低的第二类凤凰、保靖、古丈、永顺等65个地区只有0.2028[2]。各个县(市、区)的城镇化发展状况和这一结果基本吻合。
2 武陵山地区与全国和湖南省城镇率水平的比较
从纵向来看,以2000年与2013年相比,武陵山地区城镇化率平均水平都有明显“量”的提升(见图2)。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年平均城镇率][2000至2013年武陵山片区城镇化率][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年份范围]
图2 2000-2013年武陵山区城镇率平均水平
但从横向来看,与所属行政省区及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武陵山区城镇化总体发展水平仍然很低。武陵山地区2013城镇化率仅有37.6%,与同期全国的城镇化率53.37%,湖南省的城镇化率48.35%[3]相差较大。
3 武陵山区城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3.1 武陵山城镇化整体有“量”的提升,但区域中心城市却不多。从纵向看武陵山城镇化“量”有所提升(见图2)。 2013 年与 2000 年相比,武陵山各地区城镇化率平均提升了24个百分点;从横向与全国和湖南省平均水平相比,武陵山总体城镇化水平仍然很低;武陵山内部城镇化(见图1)更是参差不齐,相差很大;能够辐射周边的中心城市捉襟见肘。
3.2 产业协调能力不强,特色产业发展不突出[2]。城镇化发展必须以产业发展为基础,第一产业角色扮演是为城镇发展输入原材料、农产品和劳动力;第二及第三产业角色则是消化第一产业输入的资源,协调并服务城镇综合发展,从而达到城镇的扩大,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的转换。然后武陵山民族地区典型第一产业占主动地位,落后的农业生产力和缓慢的农村经济使得其地区的输入资源明显供不应求。第二及第三产业整体处于单一矿产初加工和传统旅游营销状态,明显粗放式,难以协调服务城镇发展。特色产业城镇战略目标不明确,发展方向太雷同、没特色。
3.3 职能协调定位不够,经济导向力度不同步,体系结构不完善[4]。武陵山所属各省市行政经济边缘区,各区域中心城镇均以封闭式自我服务职能为主,相互间联系不紧密,难以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难以实现资源的跨省区最优配置;加之受地形复杂多山地交通不便,各省市经济导向力度不一样,发展程度也不平衡;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中心城镇缺失,城镇空间结构大多是地形指向性分布,区域产业和各城镇功能管理制度不协调。
4 小结
本文运用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一个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指标——城镇化率,结合相关数据对武陵山区县域城镇化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其地区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同全国及湖南省平均发展水平相比,武陵山片区城镇化的发展还处于滞后的状态。对武陵山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进行科学辨识,将有利于武陵山区县域新型城镇化科学谋篇、加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江,刘渝,等.中西部城镇化发展的阶段划分与比较[J].统计与决策,2005(24):30-32.
[2]邓正琦.武陵山民族地区城镇化特征及发展趋势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09(3):74-77.
[3]秦光荣.突出特色 创新思路 积极推进旅游小镇开发建设——云南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秦光荣全国旅游小城镇发展工作会议上的发言[J].小城镇建设,2006(7):24-25.
[4]周中林,郭荣鑫.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实践及策略选择[J].特区经济,2011(4):221-223.
作者简介:冯洋(1989-),男,湖南岳阳人,湖南省吉首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统计与分析。
通讯作者:庹清(1964-),男,土家族,湖南永定人,吉首大学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教授,硕导,博士,研究方向:应用统计分析、区域新型城镇化规划。
关键词:城镇化 发展水平 发展阶段 城镇化特征
0 引言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推动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探索符合武陵山区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进一步提高区域城镇化发展质量,建设人地和谐共生的新型城镇化。其首要解决的是要明确区域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了解该区域城镇化特征和发展优势。
现阶段,我国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由于资源禀赋、地理位置的差异以及国家政策取向的不同,城镇化发展呈现出区域的不平衡性[1]。武陵山地区横跨渝鄂湘黔四省市,包括71个县,面积约8万平方里,为所属各省市行政经济边缘区。加之受地形复杂、多山地、交通不便和经济能力制约,武陵山区城镇化平均水平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并且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严重影响了武陵山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影响中西部崛起的颈瓶[2]。针对武陵山地区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辨识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定位武陵山城镇化发展战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1 武陵山区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划分
1.1 武陵山区县域城镇化发展阶段的聚类对比分析
目前,武陵山地区县域城镇化发展是否与全国相同处于加速发展状态呢?我们针对武陵山区71个县(市、区和县)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统计定量分析,其结果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我们运用通用的城镇人口比重指标法来测算城镇化水平[1]。即城镇人口占其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该地区的城镇化水平。用公式则表示为:
T=*100%=*100%
其中,N为区域总人口(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之和),C为城镇人口,S为农村人口,T为城镇化率(或称城镇化水平)[1]。
数据来源于2000 -2013各省市的《统计年鉴》、《统计公报》及《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取2001-
2011年间武陵山各个县(市、区和县)总人口数、总城镇人口等数据,通过SPSS 软件聚类分析,将其城镇化率按照诺瑟姆的阶段划分理论[1]分为三个阶段,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武陵山区县域城镇化分阶段情况
[阶段划分\&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年度跨度\&2000-2003年\&2004-2007年\&2008-2011年\&平均城镇率
发展速度\&0.1782
\&0.2321
0.0539\&0.2959
0.0638\&]
可见各阶段平均城镇化率分别为0.1782、0.2321、0.2959,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少于30%,且呈逐阶段上升趋势。虽然按照诺瑟姆的划分标准,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30%-70%之间才是加速发展阶段的特征,但武陵山地区县域城镇化各个阶段的发展速度为0.0539、0.0638,也是处于加速发展状态。全国在2000-2011年按照这个三阶段划分算出的平均城镇化率分别为0.384、0.434、0.483[1],两者差距明显。
1.2 武陵山各个县(市、区)城镇化发展状况对比分析
武陵山区城镇化发展水平总体上滞后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各个县(市、区)的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在计算2000-2011年各县(市、区和县)城镇化率的算术平均值的基础上,将其聚为三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
80
60
40
20
0][地区][人口城镇化率(%)]
图1 2011年武陵山71个县市平均城镇化率
从图中看出,各类之间城镇水平存在很大差别。第三类鹤城区城镇化水平最高,达到了0.8552;其次是第一类吉首、靖州、冷水江、永定、武陵源地区为0.5335;而水平最低的第二类凤凰、保靖、古丈、永顺等65个地区只有0.2028[2]。各个县(市、区)的城镇化发展状况和这一结果基本吻合。
2 武陵山地区与全国和湖南省城镇率水平的比较
从纵向来看,以2000年与2013年相比,武陵山地区城镇化率平均水平都有明显“量”的提升(见图2)。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年平均城镇率][2000至2013年武陵山片区城镇化率][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年份范围]
图2 2000-2013年武陵山区城镇率平均水平
但从横向来看,与所属行政省区及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武陵山区城镇化总体发展水平仍然很低。武陵山地区2013城镇化率仅有37.6%,与同期全国的城镇化率53.37%,湖南省的城镇化率48.35%[3]相差较大。
3 武陵山区城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3.1 武陵山城镇化整体有“量”的提升,但区域中心城市却不多。从纵向看武陵山城镇化“量”有所提升(见图2)。 2013 年与 2000 年相比,武陵山各地区城镇化率平均提升了24个百分点;从横向与全国和湖南省平均水平相比,武陵山总体城镇化水平仍然很低;武陵山内部城镇化(见图1)更是参差不齐,相差很大;能够辐射周边的中心城市捉襟见肘。
3.2 产业协调能力不强,特色产业发展不突出[2]。城镇化发展必须以产业发展为基础,第一产业角色扮演是为城镇发展输入原材料、农产品和劳动力;第二及第三产业角色则是消化第一产业输入的资源,协调并服务城镇综合发展,从而达到城镇的扩大,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的转换。然后武陵山民族地区典型第一产业占主动地位,落后的农业生产力和缓慢的农村经济使得其地区的输入资源明显供不应求。第二及第三产业整体处于单一矿产初加工和传统旅游营销状态,明显粗放式,难以协调服务城镇发展。特色产业城镇战略目标不明确,发展方向太雷同、没特色。
3.3 职能协调定位不够,经济导向力度不同步,体系结构不完善[4]。武陵山所属各省市行政经济边缘区,各区域中心城镇均以封闭式自我服务职能为主,相互间联系不紧密,难以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难以实现资源的跨省区最优配置;加之受地形复杂多山地交通不便,各省市经济导向力度不一样,发展程度也不平衡;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中心城镇缺失,城镇空间结构大多是地形指向性分布,区域产业和各城镇功能管理制度不协调。
4 小结
本文运用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一个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指标——城镇化率,结合相关数据对武陵山区县域城镇化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其地区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同全国及湖南省平均发展水平相比,武陵山片区城镇化的发展还处于滞后的状态。对武陵山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进行科学辨识,将有利于武陵山区县域新型城镇化科学谋篇、加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江,刘渝,等.中西部城镇化发展的阶段划分与比较[J].统计与决策,2005(24):30-32.
[2]邓正琦.武陵山民族地区城镇化特征及发展趋势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09(3):74-77.
[3]秦光荣.突出特色 创新思路 积极推进旅游小镇开发建设——云南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秦光荣全国旅游小城镇发展工作会议上的发言[J].小城镇建设,2006(7):24-25.
[4]周中林,郭荣鑫.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实践及策略选择[J].特区经济,2011(4):221-223.
作者简介:冯洋(1989-),男,湖南岳阳人,湖南省吉首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统计与分析。
通讯作者:庹清(1964-),男,土家族,湖南永定人,吉首大学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教授,硕导,博士,研究方向:应用统计分析、区域新型城镇化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