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说明】
语文出版社《〈论语〉选读》选录了《论语》全书521章中的174章,按主题分编成十五课,每一课集中了《论语》中各章各节孔子有关这几方面的言论、思想。这种主题的编排,要求教师避免逐条讲述,而应重新整合各章节,或提挈某一章,或补充另一章对主题拓展,使学生对主题的内涵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
《高山仰止》所选材料从多方面呈现孔子的“性情”、“人格”、“操守”这一主题。本设计采取“迂回”战术:由其他学生对孔子的毕恭毕敬与子路对孔子的“大不敬”切入,由二者对老师的截然不同的态度铺设学生的第一疑问,由孔子对其他学生的欣然而乐与对子路的“诅咒”对比铺设学生的第二疑问,进而联系各章以及补充链接的材料,了解子路的性格特点,由此解决主问题,即孔子是基于对子路性格的深刻体察,对其命运的深切忧虑,才说出“若由也,不得其死然”的话语,归结至主题“高山仰止”——孔子仁爱的君子情怀。
【教学片断】
一、铺垫与设疑:众人态度与子路态度对比
从选文最后三章孔门弟子个个都对孔子敬佩尊重(颜渊:“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子贡:“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切入,再引司马迁在《孔子世家》末尾抒发自己对孔子深情赞美——“诗有之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可谓至圣矣!”与宋代佚名书生的“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在教学初始“高悬”圣人先贤,引导学生理解孔门弟子众口一词的“高山仰止”,理解人们对孔子智慧与人品特有的由衷敬仰。
此为蓄势。
出示子路对孔子的讥讽材料:
[材料一]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论语·子路》)
生:子路竟对老师批评说:“先生迂阔竟然到了如此地步啊!”真是“大不敬”!更可怪的是,孔子竟也回敬一句:“好粗鲁啊,仲由!……”“迂”来“野”回,这一对师徒像怄气又像拌嘴,真是好奇怪!
子路的批评与颜渊、子贡的赞美形成强烈的对比。此为再次蓄势。
顺水推舟引出课文第2章:“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论语·先进》)
师:“子乐”,孔子为弟子个个学有所长而高兴,但孔子竟然骂子路“若由也,不得其死然”。一个老师怎么会骂自己的学生不得好死?这不合常理,更不符合我们所知道的平易近人、温文尔雅的孔子。这该怎么理解?
二、探究与思考:子路的性格
师:结合课文第2—6章来说说子路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1:第2章,“子路,行行如也”,说明子路是一个很刚强的人。
生2:第5章,“子路闻之喜”,子路一听老师夸他就喜不自禁,可见子路性格是比较开朗、直率的人。
生3:我觉得第5章说明他是一个憨厚、喜形于色的性情中人。
生4:第5章,从孔子的话“由也好勇过我”中可以看出子路是一个“好勇“的人。
生5:第4章,子路弹瑟“已升堂未入室”,说明子路是一个浅尝辄止的人。
师:我查了资料,是说瑟音属于雅颂之音,是令人心气和平的。而子路性情刚勇,弹瑟欠平和,所以孔子说他未入室。(“子路鼓瑟,有北鄙杀伐之声。盖其气质刚勇,而不足于中和,故其发于声者如此。”——《孔子家语》)
生6:第3章,子路对自己在军事方面有自信,认为自己可以统率三军。
师: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章节,同学们可以看看子路的争风吃醋。子路料想在“用行舍藏”方面孔子看重的是颜渊,想必在“行三军”方面必跟子路我在一起无疑,可是没有想到竟然遭到了孔子的一番抢白。
生7:可见子路性格争强好胜、不愿甘拜下风。
师:《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上称之为“好勇力,性伉直”。有没有人说说第6章?
生8:子路不大怕老师。
生9:子路比较正气,看不惯作风淫乱的南子,也不愿自己的老师去见他,所以“不说”。
[材料二]清·牛震运《论语随笔》:“圣人之见南子,难以明言,子路刚而过激,亦不便与之深言。故直言以誓之。”
师:师徒如朋友,因为子路只小孔子9岁,性格又刚勇直率,所以对孔子的行为经常不高兴:孔子因公山弗扰召,欲前往,“子路不说”;“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
补充材料:
[材料三]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材料四]孔子之宋,匡人简子以甲士围之。子路怒,奋戟将与战。(《孔子家语》)
[材料五]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师:综合这些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子路原来是一个会“陵暴孔子”、类似小混混般的人物。他追随孔子一生,相伴终生,历匡难,见隐者,荐弟子,而“食其食者不避其难”能见其义;最终“结缨而死”,足见其洒脱重礼的君子之风。《论语》刻画子路的言语及行为时,极有个性色彩。
三、朗读与解疑:孔子为什么说“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师:根据刚才了解的子路的性格特点,说说孔子为什么说“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生10:我们绝不能误解成孔子是骂子路,所以不能咬牙切齿式狠狠地读,重音读会有诅咒的意味。
生11:应该读出孔子牵挂、忧虑、担心的语气。
生12:正是因为孔子对子路的“好勇”性格体察之深,正是因为对动乱的年代里子路可能死于非命的隐忧,爱之深,忧之切,孔子才会说子路不得好死的话。
师:他对子路的“骂”如同他对颜渊死的“哭之恸”,都是根植于生命关怀的仁爱之情,此正为他“高山仰止”的精神实质。
[材料六]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史记·仲尼子弟列传》)
[材料七]孔子哭子路于中庭,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既哭,进使者而问故。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礼记·檀弓上》)
师:性格决定命运,子路自始至终率真、刚勇的性格使他必然在卫国有乱时慷慨赴死,应验了孔子的担忧。孔子一听这消息“遂命覆醢”,一“遂”字使人物神情毕现,足见其心之痛彻、行之决绝。至性子路,情深师徒,千古一叹!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中学。
语文出版社《〈论语〉选读》选录了《论语》全书521章中的174章,按主题分编成十五课,每一课集中了《论语》中各章各节孔子有关这几方面的言论、思想。这种主题的编排,要求教师避免逐条讲述,而应重新整合各章节,或提挈某一章,或补充另一章对主题拓展,使学生对主题的内涵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
《高山仰止》所选材料从多方面呈现孔子的“性情”、“人格”、“操守”这一主题。本设计采取“迂回”战术:由其他学生对孔子的毕恭毕敬与子路对孔子的“大不敬”切入,由二者对老师的截然不同的态度铺设学生的第一疑问,由孔子对其他学生的欣然而乐与对子路的“诅咒”对比铺设学生的第二疑问,进而联系各章以及补充链接的材料,了解子路的性格特点,由此解决主问题,即孔子是基于对子路性格的深刻体察,对其命运的深切忧虑,才说出“若由也,不得其死然”的话语,归结至主题“高山仰止”——孔子仁爱的君子情怀。
【教学片断】
一、铺垫与设疑:众人态度与子路态度对比
从选文最后三章孔门弟子个个都对孔子敬佩尊重(颜渊:“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子贡:“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切入,再引司马迁在《孔子世家》末尾抒发自己对孔子深情赞美——“诗有之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可谓至圣矣!”与宋代佚名书生的“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在教学初始“高悬”圣人先贤,引导学生理解孔门弟子众口一词的“高山仰止”,理解人们对孔子智慧与人品特有的由衷敬仰。
此为蓄势。
出示子路对孔子的讥讽材料:
[材料一]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论语·子路》)
生:子路竟对老师批评说:“先生迂阔竟然到了如此地步啊!”真是“大不敬”!更可怪的是,孔子竟也回敬一句:“好粗鲁啊,仲由!……”“迂”来“野”回,这一对师徒像怄气又像拌嘴,真是好奇怪!
子路的批评与颜渊、子贡的赞美形成强烈的对比。此为再次蓄势。
顺水推舟引出课文第2章:“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论语·先进》)
师:“子乐”,孔子为弟子个个学有所长而高兴,但孔子竟然骂子路“若由也,不得其死然”。一个老师怎么会骂自己的学生不得好死?这不合常理,更不符合我们所知道的平易近人、温文尔雅的孔子。这该怎么理解?
二、探究与思考:子路的性格
师:结合课文第2—6章来说说子路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1:第2章,“子路,行行如也”,说明子路是一个很刚强的人。
生2:第5章,“子路闻之喜”,子路一听老师夸他就喜不自禁,可见子路性格是比较开朗、直率的人。
生3:我觉得第5章说明他是一个憨厚、喜形于色的性情中人。
生4:第5章,从孔子的话“由也好勇过我”中可以看出子路是一个“好勇“的人。
生5:第4章,子路弹瑟“已升堂未入室”,说明子路是一个浅尝辄止的人。
师:我查了资料,是说瑟音属于雅颂之音,是令人心气和平的。而子路性情刚勇,弹瑟欠平和,所以孔子说他未入室。(“子路鼓瑟,有北鄙杀伐之声。盖其气质刚勇,而不足于中和,故其发于声者如此。”——《孔子家语》)
生6:第3章,子路对自己在军事方面有自信,认为自己可以统率三军。
师: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章节,同学们可以看看子路的争风吃醋。子路料想在“用行舍藏”方面孔子看重的是颜渊,想必在“行三军”方面必跟子路我在一起无疑,可是没有想到竟然遭到了孔子的一番抢白。
生7:可见子路性格争强好胜、不愿甘拜下风。
师:《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上称之为“好勇力,性伉直”。有没有人说说第6章?
生8:子路不大怕老师。
生9:子路比较正气,看不惯作风淫乱的南子,也不愿自己的老师去见他,所以“不说”。
[材料二]清·牛震运《论语随笔》:“圣人之见南子,难以明言,子路刚而过激,亦不便与之深言。故直言以誓之。”
师:师徒如朋友,因为子路只小孔子9岁,性格又刚勇直率,所以对孔子的行为经常不高兴:孔子因公山弗扰召,欲前往,“子路不说”;“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
补充材料:
[材料三]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材料四]孔子之宋,匡人简子以甲士围之。子路怒,奋戟将与战。(《孔子家语》)
[材料五]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师:综合这些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子路原来是一个会“陵暴孔子”、类似小混混般的人物。他追随孔子一生,相伴终生,历匡难,见隐者,荐弟子,而“食其食者不避其难”能见其义;最终“结缨而死”,足见其洒脱重礼的君子之风。《论语》刻画子路的言语及行为时,极有个性色彩。
三、朗读与解疑:孔子为什么说“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师:根据刚才了解的子路的性格特点,说说孔子为什么说“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生10:我们绝不能误解成孔子是骂子路,所以不能咬牙切齿式狠狠地读,重音读会有诅咒的意味。
生11:应该读出孔子牵挂、忧虑、担心的语气。
生12:正是因为孔子对子路的“好勇”性格体察之深,正是因为对动乱的年代里子路可能死于非命的隐忧,爱之深,忧之切,孔子才会说子路不得好死的话。
师:他对子路的“骂”如同他对颜渊死的“哭之恸”,都是根植于生命关怀的仁爱之情,此正为他“高山仰止”的精神实质。
[材料六]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史记·仲尼子弟列传》)
[材料七]孔子哭子路于中庭,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既哭,进使者而问故。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礼记·檀弓上》)
师:性格决定命运,子路自始至终率真、刚勇的性格使他必然在卫国有乱时慷慨赴死,应验了孔子的担忧。孔子一听这消息“遂命覆醢”,一“遂”字使人物神情毕现,足见其心之痛彻、行之决绝。至性子路,情深师徒,千古一叹!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