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君子情怀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ssdcsyq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说明】
  
  语文出版社《〈论语〉选读》选录了《论语》全书521章中的174章,按主题分编成十五课,每一课集中了《论语》中各章各节孔子有关这几方面的言论、思想。这种主题的编排,要求教师避免逐条讲述,而应重新整合各章节,或提挈某一章,或补充另一章对主题拓展,使学生对主题的内涵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
  《高山仰止》所选材料从多方面呈现孔子的“性情”、“人格”、“操守”这一主题。本设计采取“迂回”战术:由其他学生对孔子的毕恭毕敬与子路对孔子的“大不敬”切入,由二者对老师的截然不同的态度铺设学生的第一疑问,由孔子对其他学生的欣然而乐与对子路的“诅咒”对比铺设学生的第二疑问,进而联系各章以及补充链接的材料,了解子路的性格特点,由此解决主问题,即孔子是基于对子路性格的深刻体察,对其命运的深切忧虑,才说出“若由也,不得其死然”的话语,归结至主题“高山仰止”——孔子仁爱的君子情怀。
  
  【教学片断】
  
  一、铺垫与设疑:众人态度与子路态度对比
  从选文最后三章孔门弟子个个都对孔子敬佩尊重(颜渊:“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子贡:“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切入,再引司马迁在《孔子世家》末尾抒发自己对孔子深情赞美——“诗有之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可谓至圣矣!”与宋代佚名书生的“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在教学初始“高悬”圣人先贤,引导学生理解孔门弟子众口一词的“高山仰止”,理解人们对孔子智慧与人品特有的由衷敬仰。
  此为蓄势。
  出示子路对孔子的讥讽材料:
  [材料一]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论语·子路》)
  生:子路竟对老师批评说:“先生迂阔竟然到了如此地步啊!”真是“大不敬”!更可怪的是,孔子竟也回敬一句:“好粗鲁啊,仲由!……”“迂”来“野”回,这一对师徒像怄气又像拌嘴,真是好奇怪!
  子路的批评与颜渊、子贡的赞美形成强烈的对比。此为再次蓄势。
  顺水推舟引出课文第2章:“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论语·先进》)
  师:“子乐”,孔子为弟子个个学有所长而高兴,但孔子竟然骂子路“若由也,不得其死然”。一个老师怎么会骂自己的学生不得好死?这不合常理,更不符合我们所知道的平易近人、温文尔雅的孔子。这该怎么理解?
  
  二、探究与思考:子路的性格
  师:结合课文第2—6章来说说子路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1:第2章,“子路,行行如也”,说明子路是一个很刚强的人。
  生2:第5章,“子路闻之喜”,子路一听老师夸他就喜不自禁,可见子路性格是比较开朗、直率的人。
  生3:我觉得第5章说明他是一个憨厚、喜形于色的性情中人。
  生4:第5章,从孔子的话“由也好勇过我”中可以看出子路是一个“好勇“的人。
  生5:第4章,子路弹瑟“已升堂未入室”,说明子路是一个浅尝辄止的人。
  师:我查了资料,是说瑟音属于雅颂之音,是令人心气和平的。而子路性情刚勇,弹瑟欠平和,所以孔子说他未入室。(“子路鼓瑟,有北鄙杀伐之声。盖其气质刚勇,而不足于中和,故其发于声者如此。”——《孔子家语》)
  生6:第3章,子路对自己在军事方面有自信,认为自己可以统率三军。
  师: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章节,同学们可以看看子路的争风吃醋。子路料想在“用行舍藏”方面孔子看重的是颜渊,想必在“行三军”方面必跟子路我在一起无疑,可是没有想到竟然遭到了孔子的一番抢白。
  生7:可见子路性格争强好胜、不愿甘拜下风。
  师:《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上称之为“好勇力,性伉直”。有没有人说说第6章?
  生8:子路不大怕老师。
  生9:子路比较正气,看不惯作风淫乱的南子,也不愿自己的老师去见他,所以“不说”。
  [材料二]清·牛震运《论语随笔》:“圣人之见南子,难以明言,子路刚而过激,亦不便与之深言。故直言以誓之。”
  师:师徒如朋友,因为子路只小孔子9岁,性格又刚勇直率,所以对孔子的行为经常不高兴:孔子因公山弗扰召,欲前往,“子路不说”;“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
  补充材料:
  [材料三]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材料四]孔子之宋,匡人简子以甲士围之。子路怒,奋戟将与战。(《孔子家语》)
  [材料五]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师:综合这些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子路原来是一个会“陵暴孔子”、类似小混混般的人物。他追随孔子一生,相伴终生,历匡难,见隐者,荐弟子,而“食其食者不避其难”能见其义;最终“结缨而死”,足见其洒脱重礼的君子之风。《论语》刻画子路的言语及行为时,极有个性色彩。
  
  三、朗读与解疑:孔子为什么说“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师:根据刚才了解的子路的性格特点,说说孔子为什么说“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生10:我们绝不能误解成孔子是骂子路,所以不能咬牙切齿式狠狠地读,重音读会有诅咒的意味。
  生11:应该读出孔子牵挂、忧虑、担心的语气。
  生12:正是因为孔子对子路的“好勇”性格体察之深,正是因为对动乱的年代里子路可能死于非命的隐忧,爱之深,忧之切,孔子才会说子路不得好死的话。
  师:他对子路的“骂”如同他对颜渊死的“哭之恸”,都是根植于生命关怀的仁爱之情,此正为他“高山仰止”的精神实质。
  [材料六]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史记·仲尼子弟列传》)
  [材料七]孔子哭子路于中庭,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既哭,进使者而问故。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礼记·檀弓上》)
  师:性格决定命运,子路自始至终率真、刚勇的性格使他必然在卫国有乱时慷慨赴死,应验了孔子的担忧。孔子一听这消息“遂命覆醢”,一“遂”字使人物神情毕现,足见其心之痛彻、行之决绝。至性子路,情深师徒,千古一叹!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莫言的小说叙述中,语言的超常搭配使语言幽默而生动、形象,正是这种语言搭配方式,将高密东北那种豪爽与朴素尽现无遗,往往让人在大笑之后又拍案叫绝,显示了作家深厚的语言功力与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莫言 小说 语言 搭配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莫言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存在。其《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等作品均具有诱人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其决定于
戏剧是一种通过舞台表演诉诸观众感官体验的艺术形式,是动态的、立体的、综合的,集多种艺术因素为一体。单从语言角度论道,戏剧不能直接与剧本画等号,剧本是纯粹的文本语言艺术,呈现的是静悄悄的语言,它只是演员表演的脚本,离戏剧语言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为什么这样说呢?同是剧本,造诣精深的表演艺术家会“化腐朽为神奇”,蹩脚的表演者只能“化神奇为腐朽”,因此,脱离了演员的表演素养,戏剧语言就无从谈及。演员是戏剧表
初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指出要“加强积累,感悟运用”。从积累来说,诗歌教学要让学生理解和准确背诵名篇,进行名句的积累,从而引发学生的自主感悟;而感悟是积累和运用的中间环节,也是关键的环节。运用则建立在积累和感悟的基础之上,成为诗歌教学的最高层次和目标。  如何达到以上表现性目标,这是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必须思考的问题。从文本阅读的角度而言,诗歌教学要从推敲关键词句、深度挖掘思想、拓展内容几方面
在高三语文复习中,文学类文本因理解有难度,占分比重大而成为多数考生比较畏惧的题型。面对漫无边际的试卷如何进行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训练也是高三语文老师思考的问题,题海战术早已失效,找思路找规律才是事半功倍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披其文才能入其情,遵其路才能识其真;同时重视答题习惯的培养,通过题型的归类,对答案的分析,发现解题规律,那么,短时间内提高阅读成绩并非难事。  一、阅读习
美,是不灭的,因为她是永恒的。  一、美之吾解  本人认为美是可观、可闻、可触、可味、可悟、可人的意象或物象,可获得心身的享受。即“六可”说。  “可”在《庄子·天运》里解析为“适合”,“其味相反,百皆可于口。”“可”为适合、适宜、适应、适可、适中、适当等。故选择了《庄子》中的解析。  二、美之吾读  (一)“可观”者为适视也,为视觉享受观,谛视也。——《说文》。  《国语·周语下》:“夫乐不过以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编排的一大特色和亮点,但是长期以来它却是语文教学中的棘手问题,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冻土坚冰。  一﹑透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科学理解﹑准确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有这样的描述:“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美国
一、云锦裁剪遭遇困惑  《论语》是一方多么端庄秀美而富于韵味的云锦啊!观之,你会赞叹《论语》的变幻无穷,不同的角度呈现不同的华彩与光泽,一如孔子的百技绕身;触之,你会惊叹《论语》的温厚平滑,丝丝纹理细致而清晰,一如孔子的纯粹灵魂;嗅之,你更会深深陶醉于《论语》的醇而不腻,不霸道不冲撞却深深浅浅萦绕心头,一如孔子的良言暖春。所以,面对《论语》选修课程,内心喜忧参半。喜的是,“半部《论语》治天下”,从
拜读了刘国正先生的《论文》诗,刘先生从文章有法、习法要精、思想感情的积累、勇于创新等方面对文章写法作了论述,见解可谓精要得当,读后总结自己的教学,对刘先生的见解深有同感,觉得要培养出写作水平高的学生来,应做到:身体力行、培养习惯、教给方法、鼓励创造,如此才能培养出更多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来。  一、教师身体力行写作  作家朱自清说过:“写作是基础的训练,是生活技术的训练——说是做人的训练也不是不可。”
在调查中,我发现了我们的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师教材钻研得不够深入,教学设计过于简单,程式化、模式化的现象较为严重。二是目标意识不强,随意性大,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意识淡薄,完成也好,没完成也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三是有些老师虽然也预设了一些教学步骤,但是老师设计过于严谨,必须按老师的预设一个萝卜一个坑,老师指哪儿学生打哪儿。四是应试心理太严重,师生阅读的目的就是为
一、教师平台  1.结合大纲,确定目标。  2.教材分析,确定重点。  3.学情调查,确定难点。  4.文本教学,确定方式。  二、教学设想  1.整体上分三步走:课前预习,初步感知;课上互动,完成目标;课后反思,梳理感悟。  2.贯彻“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练习式、师生互动式相结合教学法。  三、课前预习  1.要求学生结合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和文注逐字逐句口头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