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于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简要复述文章内容,深刻理解其内涵,能够将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收集和积累并在作文中体现出来。从根本上讲,两者具有一定的潜在联系,需要教师深度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并带领学生实现综合实力的提升。本文将针对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模式的有效融合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中学语文;写作;阅读
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需要充分掌握其内在规律才能够有效提升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知识积累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先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将读写一体化的内容进行落实,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培养自主阅读习惯和整体意识,充分发挥想象力,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一、转变教学观念,读写一体化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教学模块是相互独立的,为了实现两种能力的有效融合与提升,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读写一体化划入教学目标中,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落实,才能够引导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观念[1]。教师在课前准备工作中,需要针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详细分析,不仅要深刻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情感与精神内涵,还需要将课文中的表达手法、构架等进行分析,为课堂上实现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有效融合奠定基础。
在“最后一课”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之后针对课文中使用的写作手法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作者在表达韩麦尔先生的内心活动时,并没有直接说他心里在想什么,而是通过对服装、语言、动作表情的描述讲述其内心状态,大家都说一说这些因素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情感?”学生通过思考回答出“服装的描写体现了他对这堂课的认真和严肃的态度”“语言表达了他对祖国和工作的热爱”“动作和表情表达了他的激动、悲愤、沉痛、依恋的心情”等答案时,能够站在另一个角度学会分析课文的文字表达方式。这一方式需要教师在准备工作中完成对写作手法的分析和研究,并将其融入实际工作中,需要教师先转变教学观念,在读写一体化的观念的引导下才能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为提升综合能力提供有利条件。
二、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为了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效融合,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充分了解这两项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掌握其内在联系,才能在知识的转化与运用方面产生深刻地体会。教师可以针对某一篇文章的内容进行解析,从整体的结构分布、不同细节描写的侧重点划分、寫作手法的变化与不同细节之间的联系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整体分析,探究文章的表达技巧和注意事项,为作文练习提供创作灵感与思路。教师可以选择具有突出特点的作文进行重点点评,通过对自己或他人的作文水平产生正确的认知,针对不适合表现手法,教师可以让其根据课文中的具体方法进行学习和改进,提升个人综合能力。
在“回忆我的母亲”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其描述方式,在文章的开头使用一句话来点明主旨:“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通过“她勤劳一生”表明全文的叙事线索,通过“我爱我母亲”表达全文感情基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整篇文章进行分析,找出其按时间进行排序的特点,并提出:“同学们进行作文训练时也可以选择按时间排序的方法,能够将多种事情的因果关系清晰地表达出来。”在课堂授课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同样题目的作业,模仿其描述方式进行创作。在点评作文时,针对仅仅进行夸赞却缺乏实际案例的作文缺陷,教师可以让其仔细分析课文,了解作者怎样通过煮饭、种田、喂猪等事体现出母亲的勤劳,在阅读时学会其写作手法。
三、因材施教,养成自主阅读习惯
教材的文章数量是有限的,为了实现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提供更多地素材,需要针对课外文章进行扩展性阅读。课外积累的数量将直接影响阅读和写作能力,对综合实力产生较大的影响[2]。课外文章的阅读对于提升语文能力的帮助是不同的,教师可以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能力水平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素材,尽量保证文章涉及的故事情节能够符合其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在营造良好阅读环境的同时培养其自主阅读习惯。
在“背影”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理解,提取相应的写作技巧,在课堂授课结束时,教师可以布置课外阅读的内容,可以选择同样是朱自清的作品《匆匆》,深入了解作者的文字表达风格,也可以选择同样描写父爱的文章《影子里的父爱》,通过另一种角度理解父爱的伟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以《背影》中的某种因素为中心,让学生自行寻找与之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内容进行自主阅读与学习。学生需要按照教师讲述的分析和理解的方式针对课外扩展文章进行深度学习与研究,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思绪与其对应的表达方式。良好的阅读方式能够在扩展知识面的过程中产生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在深刻理解文章时产生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的产生能够促进学生产生学习积极性,在积极地学习状态下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四、培养整体意识,整合学习内容
中学语文的学习中,阅读和写作的有效融合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充分了解其潜在联系后才能真正发挥融合后的效果。为了实现综合实力的有效提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后进行有效整合,从根本上掌握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潜在联系,培养整体意识,在脑海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整合,真正实现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有效融合[3]。在课堂授课结束后,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整合。
在“安塞腰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选择课文中具有突出特点的语句进行重点分析,“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通过排比增加语言的气势,产生一种文字的节奏感,而之后的一段比喻描写能够使描述的对象更加生动形象,教师以这种写作手法为中心,带领学生进行仿句练习,加深对写作技巧的理解,再进行具有形似写作手法的课外内容的延伸,了解排比、比如等写作手法在不同情况下的使用技巧,并将其融入阅读与写作的知识体系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千手观音》的表演,让学生在欣赏完这段视频之后按照《安塞腰鼓》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练习,重点使用能够突出气势的写作手法,将阅读内容与写作内容进行充分融合,实现综合实力的有效提升。 五、创设教学情境,模拟文章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方式,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學习氛围,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4]。利用情境的优势,将课文中的内容通过另一种形式更生动、有趣地展现出来,常见的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观看视频、欣赏音频作品、利用故事导入课程内容等。不同的情境能够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对于学习兴趣的调动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教师需要综合分析课文内容、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呈现的主题选择合适的情境氛围,将文章内容通过模拟的方式展现出来,实现更好地教学效果。
在“孔乙己”的教学环节中,可以先对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分析,不仅包含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还包含大量的语言描写。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主要任务,通过表演的方式将孔乙己与周围人的语言和神态表演出来。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快速进入角色形象中,加深对课文中语言描写方法的理解,在讲到“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跌断,跌,跌……”等关键性台词时,学生集体哄笑可以产生愉快的学习气氛。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针对两段哄笑进行分析,了解孔乙己是在笑声中出现,又是在笑声中离去的,这种前后呼应的手法更能体现其人生的悲哀。这种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写作的技巧,掌握相应的语文能力,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大量的阅读素材与生活经验的积累能够提供丰富的素材,但是不代表能够写出优秀的作文。优秀的作文不仅需要真实的事例、合适的技巧,还需要作者针对作文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在真实故事的基础上进行精神层次的深化与创新,才能写出具有丰富内涵的文章内容,形成一篇优秀的作文[5]。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并领悟文章的中心内容和精神思想时,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以文章内容为出发点,充分分析每个故事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社会环境,不仅要保证想象的内容令人耳目一新、独具创意,还需要符合文章的基本设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产生合理的想象。
在“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可以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比如“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的于勒并不是穷困潦倒,而是真正成为了百万富翁,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学生可以根据假设内容和对课文中菲利普夫妇的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出各种具有创意的故事情节,将其作为作文素材,能够为作文增添更多趣味性,令读者耳目一新,产生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想象力实现创新,以课文内容为基础进行续写或者改写。学生的作文内容可以在班级内进行分享,通过他人的评价了解自身作文的优缺点,通过别人的作文内容产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对于实现阅读和写作的有效融合具有重要作用。
结束语
中学阶段的学生在阅读和写作能力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阅读素材的积累、写作技能的提升,不仅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还需要学到的内容充分应用于写作过程中,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教学方式,实现阅读和写作的有效结合,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探索与积累。
参考文献
[1]徐茜妍.翻转课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汉字文化,2020(24):110-111.
[2]宋才国.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探索[J].成才之路,2020(36):90-91.
[3]刘维宇.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转型研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24):26-27.
[4]马荣.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J].作家天地,2020(24):26-27.
[5]樊爱华.浅析多元化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作文,2020(48):35-36.
关键词:中学语文;写作;阅读
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需要充分掌握其内在规律才能够有效提升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知识积累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先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将读写一体化的内容进行落实,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培养自主阅读习惯和整体意识,充分发挥想象力,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一、转变教学观念,读写一体化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教学模块是相互独立的,为了实现两种能力的有效融合与提升,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读写一体化划入教学目标中,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落实,才能够引导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观念[1]。教师在课前准备工作中,需要针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详细分析,不仅要深刻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情感与精神内涵,还需要将课文中的表达手法、构架等进行分析,为课堂上实现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有效融合奠定基础。
在“最后一课”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之后针对课文中使用的写作手法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作者在表达韩麦尔先生的内心活动时,并没有直接说他心里在想什么,而是通过对服装、语言、动作表情的描述讲述其内心状态,大家都说一说这些因素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情感?”学生通过思考回答出“服装的描写体现了他对这堂课的认真和严肃的态度”“语言表达了他对祖国和工作的热爱”“动作和表情表达了他的激动、悲愤、沉痛、依恋的心情”等答案时,能够站在另一个角度学会分析课文的文字表达方式。这一方式需要教师在准备工作中完成对写作手法的分析和研究,并将其融入实际工作中,需要教师先转变教学观念,在读写一体化的观念的引导下才能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为提升综合能力提供有利条件。
二、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为了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效融合,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充分了解这两项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掌握其内在联系,才能在知识的转化与运用方面产生深刻地体会。教师可以针对某一篇文章的内容进行解析,从整体的结构分布、不同细节描写的侧重点划分、寫作手法的变化与不同细节之间的联系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整体分析,探究文章的表达技巧和注意事项,为作文练习提供创作灵感与思路。教师可以选择具有突出特点的作文进行重点点评,通过对自己或他人的作文水平产生正确的认知,针对不适合表现手法,教师可以让其根据课文中的具体方法进行学习和改进,提升个人综合能力。
在“回忆我的母亲”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其描述方式,在文章的开头使用一句话来点明主旨:“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通过“她勤劳一生”表明全文的叙事线索,通过“我爱我母亲”表达全文感情基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整篇文章进行分析,找出其按时间进行排序的特点,并提出:“同学们进行作文训练时也可以选择按时间排序的方法,能够将多种事情的因果关系清晰地表达出来。”在课堂授课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同样题目的作业,模仿其描述方式进行创作。在点评作文时,针对仅仅进行夸赞却缺乏实际案例的作文缺陷,教师可以让其仔细分析课文,了解作者怎样通过煮饭、种田、喂猪等事体现出母亲的勤劳,在阅读时学会其写作手法。
三、因材施教,养成自主阅读习惯
教材的文章数量是有限的,为了实现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提供更多地素材,需要针对课外文章进行扩展性阅读。课外积累的数量将直接影响阅读和写作能力,对综合实力产生较大的影响[2]。课外文章的阅读对于提升语文能力的帮助是不同的,教师可以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能力水平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素材,尽量保证文章涉及的故事情节能够符合其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在营造良好阅读环境的同时培养其自主阅读习惯。
在“背影”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理解,提取相应的写作技巧,在课堂授课结束时,教师可以布置课外阅读的内容,可以选择同样是朱自清的作品《匆匆》,深入了解作者的文字表达风格,也可以选择同样描写父爱的文章《影子里的父爱》,通过另一种角度理解父爱的伟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以《背影》中的某种因素为中心,让学生自行寻找与之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内容进行自主阅读与学习。学生需要按照教师讲述的分析和理解的方式针对课外扩展文章进行深度学习与研究,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思绪与其对应的表达方式。良好的阅读方式能够在扩展知识面的过程中产生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在深刻理解文章时产生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的产生能够促进学生产生学习积极性,在积极地学习状态下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四、培养整体意识,整合学习内容
中学语文的学习中,阅读和写作的有效融合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充分了解其潜在联系后才能真正发挥融合后的效果。为了实现综合实力的有效提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后进行有效整合,从根本上掌握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潜在联系,培养整体意识,在脑海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整合,真正实现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有效融合[3]。在课堂授课结束后,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整合。
在“安塞腰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选择课文中具有突出特点的语句进行重点分析,“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通过排比增加语言的气势,产生一种文字的节奏感,而之后的一段比喻描写能够使描述的对象更加生动形象,教师以这种写作手法为中心,带领学生进行仿句练习,加深对写作技巧的理解,再进行具有形似写作手法的课外内容的延伸,了解排比、比如等写作手法在不同情况下的使用技巧,并将其融入阅读与写作的知识体系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千手观音》的表演,让学生在欣赏完这段视频之后按照《安塞腰鼓》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练习,重点使用能够突出气势的写作手法,将阅读内容与写作内容进行充分融合,实现综合实力的有效提升。 五、创设教学情境,模拟文章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方式,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學习氛围,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4]。利用情境的优势,将课文中的内容通过另一种形式更生动、有趣地展现出来,常见的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观看视频、欣赏音频作品、利用故事导入课程内容等。不同的情境能够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对于学习兴趣的调动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教师需要综合分析课文内容、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呈现的主题选择合适的情境氛围,将文章内容通过模拟的方式展现出来,实现更好地教学效果。
在“孔乙己”的教学环节中,可以先对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分析,不仅包含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还包含大量的语言描写。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主要任务,通过表演的方式将孔乙己与周围人的语言和神态表演出来。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快速进入角色形象中,加深对课文中语言描写方法的理解,在讲到“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跌断,跌,跌……”等关键性台词时,学生集体哄笑可以产生愉快的学习气氛。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针对两段哄笑进行分析,了解孔乙己是在笑声中出现,又是在笑声中离去的,这种前后呼应的手法更能体现其人生的悲哀。这种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写作的技巧,掌握相应的语文能力,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大量的阅读素材与生活经验的积累能够提供丰富的素材,但是不代表能够写出优秀的作文。优秀的作文不仅需要真实的事例、合适的技巧,还需要作者针对作文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在真实故事的基础上进行精神层次的深化与创新,才能写出具有丰富内涵的文章内容,形成一篇优秀的作文[5]。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并领悟文章的中心内容和精神思想时,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以文章内容为出发点,充分分析每个故事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社会环境,不仅要保证想象的内容令人耳目一新、独具创意,还需要符合文章的基本设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产生合理的想象。
在“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可以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比如“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的于勒并不是穷困潦倒,而是真正成为了百万富翁,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学生可以根据假设内容和对课文中菲利普夫妇的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出各种具有创意的故事情节,将其作为作文素材,能够为作文增添更多趣味性,令读者耳目一新,产生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想象力实现创新,以课文内容为基础进行续写或者改写。学生的作文内容可以在班级内进行分享,通过他人的评价了解自身作文的优缺点,通过别人的作文内容产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对于实现阅读和写作的有效融合具有重要作用。
结束语
中学阶段的学生在阅读和写作能力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阅读素材的积累、写作技能的提升,不仅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还需要学到的内容充分应用于写作过程中,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教学方式,实现阅读和写作的有效结合,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探索与积累。
参考文献
[1]徐茜妍.翻转课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汉字文化,2020(24):110-111.
[2]宋才国.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探索[J].成才之路,2020(36):90-91.
[3]刘维宇.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转型研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24):26-27.
[4]马荣.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J].作家天地,2020(24):26-27.
[5]樊爱华.浅析多元化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作文,2020(48):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