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新教材的设计的理念是通过做中学,让学生在体验、参与、研究这样一种过程中去学习外语,要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觉到语言是实用的,而不是仅仅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教育部,2001)。语法教学作为中学英语教学的最重要环节,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它男在要把无数的相对零散的语法点输入给学生,并且要求其在以后的练习中正确的运用起来。
二、问题的提出
在几十年的英语教学中,一直是教师讲为主体,把学生放处于次要位置。尤其是在语法学习这个问题上,教师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把语法记住,不管学生有没有理解,会不会运用,通常是以题海战术去迎接一次次的考试,这使得高中英语学习显得枯燥无味而且效果不理想。因此,笔者以亲身所观察到的一堂课优质课为例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和分析并期望最终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课堂呈现和分析
此次语法讲解以重大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4里面的unit6 Various Workplaces为出发点,讲解了两个主要的语法点:
(1)动词的-ing 形式作主语和宾语
(2)非谓语动词的用法练习,主要是动词的-ing形式的用法。
1.教学设计
本堂优质课上,段老师在教学设计上严格的遵循了:所讲知识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最大限度的涉及学生的过去以此激发他们的知识储备和学生兴趣,并且能丰富学生的个人体验。具体的做法是:以上节课所讲解的阅读课文为切入点,分析文章中最常出现的语法点,然后点出这就是本单元的语法重点,非谓语动词——动词的-ing形式。再采取语法翻译法对目的语语法的操练方式——系统讲解,深化理解,练中有讲,及时点悟(肖礼全,2006)。
2.讲练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讲练结合是段老师课堂的最大亮点之一。在所有的老师费尽心机的去讲解语法点,去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时,段老师则是直接让学生结合刚刚的所讲的语法点在课堂上立即去做练习,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学”更让学生学会了“用”。具体体现在点出重点之后,然后是非谓语动词的定义和归类,这一点段老师采取了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去归类最后再总结他们的观点去得出正确的定义。例如下面的句子:
from the top, the hill is beautiful.
A. To see B. Seeing C. Have seen D. Seen
from the top, we find the hill beautiful.
A. To see B. Seeing C. Have seen D. Seen
在操作中,段老师会先把第一题拿出来叫学生讨论,在不给出正确答案的前提下叫学生分析自己所选的答案。然后再给出第二题,让学生做,自己去对比这其中的差异,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第一题中,因为主语是the hill是被别人看,所以要选择被动语态D选项,而第二题的句子中主语是we是我们主动去看故选择主动语态的B选项。经过这样的操练,我相信大多数的同学都会对此语法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又在此强化,非谓语动词如动词的-ing形式是不能单独做谓语的,但是它可以有自己的宾语和状语还有时态和语态的变化。
3.课堂时间分布和课堂节奏把握
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喜欢把每一分钟都充分利用起来,从上课的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都在讲,但是整个课堂是比较松散,整个课堂很冗长,没有重点,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语法讲解上,老师们害怕自己没有讲透,会反反复复的不停讲解。
在这节优质课上,段老师的做法是首先以一段美文背诵激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参与度。然后配合多媒体,把非谓语的概念讲解出来:非谓语包括了过去分词、不定式、动名词、现在分词这几种形式,而今天我们主要讲解的是过去的-ing这种形式。然后给出其,形式和作用并配合例句进行讲解,讲完之后马上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通过练习把把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在整个讲课的过程中段老师的节奏是快而清楚的,他把节奏把握得很紧,这样就能有效的把学生的思维牢牢的抓在手里不让它们松懈或者开小差。但是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一定要留给学生,即所谓的“留白”,让学生们对此次课所讲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消化,以此也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养成他们独立总结自己所学知识的好习惯。
4. 课堂抽问的艺术
大多数的老师会把抽问仅仅当成课堂的附属,因为他们是把教师放在第一位。而段老师把抽问的环节把握得很好,以学生为主体时,去发现学生的聪明才智。但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在提问是做到三点:一是问题清楚明确且与所讲知识点联系密切;二是提问的口令要清楚而且快速的发出,引发学生们积极的思考并激发他们考口说英语的意愿;三是鼓励不同的答案,当学生没有给出正确答案时应积极引导不能一味批判,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四、结束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能是引导者和组织者,只有当学习的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时教学才会达到其预期的成果。而要到达这样的效果就需要教师真正的从课堂的每个环节去提高其效率、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和提问的艺术,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做中学,不仅学知识更学会学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肖礼全.2006.《英语教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杨晓钰.201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5》[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石娟艳(1987—),苗族,重庆酉阳,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新教材的设计的理念是通过做中学,让学生在体验、参与、研究这样一种过程中去学习外语,要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觉到语言是实用的,而不是仅仅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教育部,2001)。语法教学作为中学英语教学的最重要环节,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它男在要把无数的相对零散的语法点输入给学生,并且要求其在以后的练习中正确的运用起来。
二、问题的提出
在几十年的英语教学中,一直是教师讲为主体,把学生放处于次要位置。尤其是在语法学习这个问题上,教师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把语法记住,不管学生有没有理解,会不会运用,通常是以题海战术去迎接一次次的考试,这使得高中英语学习显得枯燥无味而且效果不理想。因此,笔者以亲身所观察到的一堂课优质课为例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和分析并期望最终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课堂呈现和分析
此次语法讲解以重大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4里面的unit6 Various Workplaces为出发点,讲解了两个主要的语法点:
(1)动词的-ing 形式作主语和宾语
(2)非谓语动词的用法练习,主要是动词的-ing形式的用法。
1.教学设计
本堂优质课上,段老师在教学设计上严格的遵循了:所讲知识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最大限度的涉及学生的过去以此激发他们的知识储备和学生兴趣,并且能丰富学生的个人体验。具体的做法是:以上节课所讲解的阅读课文为切入点,分析文章中最常出现的语法点,然后点出这就是本单元的语法重点,非谓语动词——动词的-ing形式。再采取语法翻译法对目的语语法的操练方式——系统讲解,深化理解,练中有讲,及时点悟(肖礼全,2006)。
2.讲练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讲练结合是段老师课堂的最大亮点之一。在所有的老师费尽心机的去讲解语法点,去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时,段老师则是直接让学生结合刚刚的所讲的语法点在课堂上立即去做练习,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学”更让学生学会了“用”。具体体现在点出重点之后,然后是非谓语动词的定义和归类,这一点段老师采取了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去归类最后再总结他们的观点去得出正确的定义。例如下面的句子:
from the top, the hill is beautiful.
A. To see B. Seeing C. Have seen D. Seen
from the top, we find the hill beautiful.
A. To see B. Seeing C. Have seen D. Seen
在操作中,段老师会先把第一题拿出来叫学生讨论,在不给出正确答案的前提下叫学生分析自己所选的答案。然后再给出第二题,让学生做,自己去对比这其中的差异,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第一题中,因为主语是the hill是被别人看,所以要选择被动语态D选项,而第二题的句子中主语是we是我们主动去看故选择主动语态的B选项。经过这样的操练,我相信大多数的同学都会对此语法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又在此强化,非谓语动词如动词的-ing形式是不能单独做谓语的,但是它可以有自己的宾语和状语还有时态和语态的变化。
3.课堂时间分布和课堂节奏把握
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喜欢把每一分钟都充分利用起来,从上课的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都在讲,但是整个课堂是比较松散,整个课堂很冗长,没有重点,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语法讲解上,老师们害怕自己没有讲透,会反反复复的不停讲解。
在这节优质课上,段老师的做法是首先以一段美文背诵激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参与度。然后配合多媒体,把非谓语的概念讲解出来:非谓语包括了过去分词、不定式、动名词、现在分词这几种形式,而今天我们主要讲解的是过去的-ing这种形式。然后给出其,形式和作用并配合例句进行讲解,讲完之后马上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通过练习把把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在整个讲课的过程中段老师的节奏是快而清楚的,他把节奏把握得很紧,这样就能有效的把学生的思维牢牢的抓在手里不让它们松懈或者开小差。但是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一定要留给学生,即所谓的“留白”,让学生们对此次课所讲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消化,以此也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养成他们独立总结自己所学知识的好习惯。
4. 课堂抽问的艺术
大多数的老师会把抽问仅仅当成课堂的附属,因为他们是把教师放在第一位。而段老师把抽问的环节把握得很好,以学生为主体时,去发现学生的聪明才智。但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在提问是做到三点:一是问题清楚明确且与所讲知识点联系密切;二是提问的口令要清楚而且快速的发出,引发学生们积极的思考并激发他们考口说英语的意愿;三是鼓励不同的答案,当学生没有给出正确答案时应积极引导不能一味批判,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四、结束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能是引导者和组织者,只有当学习的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时教学才会达到其预期的成果。而要到达这样的效果就需要教师真正的从课堂的每个环节去提高其效率、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和提问的艺术,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做中学,不仅学知识更学会学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肖礼全.2006.《英语教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杨晓钰.201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5》[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石娟艳(1987—),苗族,重庆酉阳,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