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需要先搭建脚手架,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创设对应的情境后明确数学问题;让学生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后巩固深化、拓展延伸。如此方能发挥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作用,才能让学生们在完成知识的学习后,构建数学知识结构。
关键词:自主探究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就是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只是单纯模仿和记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就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由此可见,自主探究式学习已然成为新课程教学下的基本要素。在这当中,小学数学教师自然需要在摸索和实践后,搭建脚手架,激活思维;需要创设情境和明确问题。让学生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巩固深化和拓展延伸。
一、搭建脚手架,激活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时,教师们需要搭建脚手架,激活学生的思维。众所周知,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离不开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们可以以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进行学习,构建新的结构体系。但虽然学生们通过学习,有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经验,却因为年龄、思维和心智的不成熟,无法对新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更无法对新知识进行同化。为此,在新的学习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们需要积极的应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
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中的“梯形的面积”一课时,首先可以给予每个学生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让学生们应用手中的梯形,拼摆全新图形,如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其次,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能否描述出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应用多媒体,对图形的转化方式进行揭示,让学生们可以因此了解到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所需要的内在类比推理。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解自己通过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所得到的收获等,并在同时合理分组,让学生们在小组中,自主探究,对转化方式进行感悟,以获得的感悟为基础解决新问题。这样的方式,因为满足了小学生好动的天性,所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丰富对知识的感性认知,积累丰富表象。可以让学生们认知到与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相关的知识后,通过自主探究活化知识和经验,构建知识结构。
二、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问题实际上就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只有提出问题,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才能在明确的学习目标中,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而问题通常离不开情境,这时也就需要教师可以在对数学教材进行深入钻研后,以所设定的共性教学目标为基础,适时适度的创设问题情境,在情境中适量的提出问题。让学生们在学习中,以问题为起点,参与活动,自主探究。还是以“梯形的面积”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此部分知识之前,可以先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导入实例。如:已知一个梯形彩纸上底为三厘米,下底为五厘米,高为四厘米,求梯形彩纸的面积。以实例对相关的问题情境进行创设,激发出学生的认知冲突。在这个时候,学生们通常都会不知所措,不知道从何下手。就在学生们束手无策时,教师需要导入课题,对知识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让学生们进入新知的学习环节。这样既可以对学生新知的探索欲望进行激发,又可以实现教学目标和方向的明确,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之后,适当的开展多形式的探究活动,如实验操作等。让学生们在学习某一知识后,在生活中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以操作来验证所学知识。如教师在教学完“比例”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对本子和本子的影子、旗杆和旗杆的影子之间的比例进行测量。让学生们在自主探究和实践中,优化学习,提升能力。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模式的核心就是自主探究,而决定此模式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学生是否有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必须对学生的特殊性和个体差异给予充分的尊重,将课堂主体还给学生,让学生们自己对自己的探索方向进行决定,对学习方法进行选择。其次,作为教学活动的促进者,教师需要在学生取得独立进展时,表达出自己对学生的肯定,需要让学生们自己调整和评价自己的学习。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不能直接说出答案,而是需要鼓励和启发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们自主探究和思考。
另外,自主探究的延续和发展就是合作交流,此时教师要抓住核心问题,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地引导,让学生可以针对性的合作交流,在交流中对自己的学习观点和意见进行表达,而后解决问题。例如,梯形面积的计算需要学生们准备好各种梯形,需要学生自己实际操作,需要在对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讲解后,让学生们自己在实际拼剪中不断转换。适当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比赛和參与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在自身主体作用的发挥中,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推导。如此,学生们可以在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交流中,得到启发;可以在不同探究方式的了解下,掌握倍拼、割补和分合等不同的转化推导方法;可以在丰富知识积累下,实现学习的广泛迁移。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视域下,自主探究式已经成为了小学阶段数学课堂教学常用的模式和操作方法。此模式行之有效,其提倡在问题中、现实中和一定的情境中放入知识,要求学生在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和应用后,对相关问题进行主动探究、发现、体验和解决。此时,教师们自然需要合理应用自主探究方式,让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和精神。
参考文献:
[1]陈秀菊.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9,000(010):P.35-35.
[2]汤勇.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C]//社会发展论丛(第二卷).2019.
[3]丁光主.网络科技时代新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20(31):47-48.
[4]梅菊连.体验式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2019,000(021):111.
关键词:自主探究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就是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只是单纯模仿和记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就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由此可见,自主探究式学习已然成为新课程教学下的基本要素。在这当中,小学数学教师自然需要在摸索和实践后,搭建脚手架,激活思维;需要创设情境和明确问题。让学生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巩固深化和拓展延伸。
一、搭建脚手架,激活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时,教师们需要搭建脚手架,激活学生的思维。众所周知,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离不开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们可以以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进行学习,构建新的结构体系。但虽然学生们通过学习,有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经验,却因为年龄、思维和心智的不成熟,无法对新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更无法对新知识进行同化。为此,在新的学习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们需要积极的应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
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中的“梯形的面积”一课时,首先可以给予每个学生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让学生们应用手中的梯形,拼摆全新图形,如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其次,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能否描述出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应用多媒体,对图形的转化方式进行揭示,让学生们可以因此了解到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所需要的内在类比推理。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解自己通过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所得到的收获等,并在同时合理分组,让学生们在小组中,自主探究,对转化方式进行感悟,以获得的感悟为基础解决新问题。这样的方式,因为满足了小学生好动的天性,所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丰富对知识的感性认知,积累丰富表象。可以让学生们认知到与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相关的知识后,通过自主探究活化知识和经验,构建知识结构。
二、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问题实际上就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只有提出问题,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才能在明确的学习目标中,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而问题通常离不开情境,这时也就需要教师可以在对数学教材进行深入钻研后,以所设定的共性教学目标为基础,适时适度的创设问题情境,在情境中适量的提出问题。让学生们在学习中,以问题为起点,参与活动,自主探究。还是以“梯形的面积”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此部分知识之前,可以先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导入实例。如:已知一个梯形彩纸上底为三厘米,下底为五厘米,高为四厘米,求梯形彩纸的面积。以实例对相关的问题情境进行创设,激发出学生的认知冲突。在这个时候,学生们通常都会不知所措,不知道从何下手。就在学生们束手无策时,教师需要导入课题,对知识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让学生们进入新知的学习环节。这样既可以对学生新知的探索欲望进行激发,又可以实现教学目标和方向的明确,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之后,适当的开展多形式的探究活动,如实验操作等。让学生们在学习某一知识后,在生活中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以操作来验证所学知识。如教师在教学完“比例”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对本子和本子的影子、旗杆和旗杆的影子之间的比例进行测量。让学生们在自主探究和实践中,优化学习,提升能力。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模式的核心就是自主探究,而决定此模式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学生是否有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必须对学生的特殊性和个体差异给予充分的尊重,将课堂主体还给学生,让学生们自己对自己的探索方向进行决定,对学习方法进行选择。其次,作为教学活动的促进者,教师需要在学生取得独立进展时,表达出自己对学生的肯定,需要让学生们自己调整和评价自己的学习。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不能直接说出答案,而是需要鼓励和启发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们自主探究和思考。
另外,自主探究的延续和发展就是合作交流,此时教师要抓住核心问题,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地引导,让学生可以针对性的合作交流,在交流中对自己的学习观点和意见进行表达,而后解决问题。例如,梯形面积的计算需要学生们准备好各种梯形,需要学生自己实际操作,需要在对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讲解后,让学生们自己在实际拼剪中不断转换。适当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比赛和參与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在自身主体作用的发挥中,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推导。如此,学生们可以在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交流中,得到启发;可以在不同探究方式的了解下,掌握倍拼、割补和分合等不同的转化推导方法;可以在丰富知识积累下,实现学习的广泛迁移。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视域下,自主探究式已经成为了小学阶段数学课堂教学常用的模式和操作方法。此模式行之有效,其提倡在问题中、现实中和一定的情境中放入知识,要求学生在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和应用后,对相关问题进行主动探究、发现、体验和解决。此时,教师们自然需要合理应用自主探究方式,让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和精神。
参考文献:
[1]陈秀菊.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9,000(010):P.35-35.
[2]汤勇.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C]//社会发展论丛(第二卷).2019.
[3]丁光主.网络科技时代新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20(31):47-48.
[4]梅菊连.体验式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2019,000(0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