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诗词具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与厚重的人文内涵, 展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凝聚着古人灿烂的智慧,寄托着古人美好的情感。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
随着素质教育发展,新课程对语文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古诗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古诗内容,背诵古诗文章,更要注重情感的表达,挖掘其中的文化因素,将古诗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这对于塑造中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提升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为此,教师要重视古诗教学,采用合适的方式,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学习传统文化。
一、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内容
在初中古诗教学中,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为此,教师可以创设情景,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拓宽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
首先,教师可以创设内容情境,在教学前,做好课前准备,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搜集与古诗相关的内容,增强文化底蕴,创设内容情境,为学习新知做良好的铺垫。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利用视频、图片等手段,营造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例如,在《春望》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杜甫的资料,如杜甫的生平经历、创作这首诗的背景等,将材料进行整合,制作成微视频,将其应用到课堂中,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先播放视频内容,让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结合当时的背景以及杜甫的经历,初步了解这首诗的内容,体会杜甫的心情。然后将视频内容与古诗相结合,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古诗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文章,对诗中的实景和虚景进行分析,体会古诗内容,感受诗人对国家的思念、对安平的渴望。
其次,教师可以创设语言情景,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意境。相较于现代文章而言,古诗中的语言较为晦涩,学习较为困难。因此,教师要以语言情境为切入点,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境,分析语言句子,从句子着手,探究诗人的内心情感,深化学生理解。因此,教师要渗透传统文化,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语言情景,让学生理解古诗的句子,与作者产生共鸣。以《望岳》为例,在这一课的教学中,除了结合作品的背景外,教师还可以展示泰山的图片,让学生欣赏不同的山峰,将不同的山峰进行对比,感受泰山的雄伟磅礴,体会泰山巍峨的气势,让学生站在诗人的角度,说一说自己的感受。通过创设语言情景,让学生走进文本,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学习诗人不畏艰难、敢于拼搏、勇于攀登的意志,培養学生优秀的品质,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挫折教育,提高教学效果。
二、从生活出发,拓展传统文化
我国的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无论是在唐诗宋词等文学作品,还是在艺术作品、民俗习惯,都是中华文化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生活出发,对语文教学进行拓展延伸,围绕古诗词,拓展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外来文化不断入侵,初中生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念,盲目崇拜外来文化,传统文化被遗忘,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此,教师要发挥古诗词的作用,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以生活为切入点,渗透传统文化。例如,在《游山西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实际,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的菜肴是多么丰盛啊。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教师可以从疫情切入,在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各地倾其所有向疫区捐赠物质,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如同山西村的人一样,充满着爱心,倾其所有。举国上下齐心,共同渡过难关。在“抗疫战”中,中华儿女正用自己的行动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我们也相信,只要有爱,明天一定会更好!以此,激发学生的满腔的爱国情怀。
此外,教师还要拓展教学,从生活出发,挖掘生活中的例子,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如在疫情防控期间,日本向我国捐赠的物资上,就写着“山川异域,日月同天”,这句话出自《诗经》,而我国在回赠日本的物质上,写着“天台立本情无隔,一树花开两地芳”,表达了团结合作、共同抗疫的美好愿望,将古诗词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结合生活例子,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立足教材,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以教材为基础,开展古诗词教学,渗透传统文化。初中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学习任务重,如果按部就班开展教学,将会使教学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失去兴趣。为此,教师要根据古诗内容,借助互联网搜集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古诗相整合,对学生进行无声的教育,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作者精忠报国的豪情,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视频资料,将其制作成动画视频,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从中学习作者的爱国情怀、报国志向,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结束语:
中学阶段,是学生各种情感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注重情感教育,丰富教学内容;从生活出发,拓展传统文化;立足教材,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渗透传统文化,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焦海涛.基于传统文化渗透要求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J].语文课内外,2020,000(011):267.
[2]蔡媛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及思路探索[J].考试周刊,2020,000(001):25-26.
[3]孙绍锋.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教育界,2020(23).
[4]张廷录.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J].科普童话,2019,000(019):P.100-100.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
随着素质教育发展,新课程对语文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古诗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古诗内容,背诵古诗文章,更要注重情感的表达,挖掘其中的文化因素,将古诗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这对于塑造中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提升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为此,教师要重视古诗教学,采用合适的方式,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学习传统文化。
一、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内容
在初中古诗教学中,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为此,教师可以创设情景,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拓宽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
首先,教师可以创设内容情境,在教学前,做好课前准备,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搜集与古诗相关的内容,增强文化底蕴,创设内容情境,为学习新知做良好的铺垫。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利用视频、图片等手段,营造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例如,在《春望》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杜甫的资料,如杜甫的生平经历、创作这首诗的背景等,将材料进行整合,制作成微视频,将其应用到课堂中,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先播放视频内容,让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结合当时的背景以及杜甫的经历,初步了解这首诗的内容,体会杜甫的心情。然后将视频内容与古诗相结合,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古诗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文章,对诗中的实景和虚景进行分析,体会古诗内容,感受诗人对国家的思念、对安平的渴望。
其次,教师可以创设语言情景,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意境。相较于现代文章而言,古诗中的语言较为晦涩,学习较为困难。因此,教师要以语言情境为切入点,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境,分析语言句子,从句子着手,探究诗人的内心情感,深化学生理解。因此,教师要渗透传统文化,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语言情景,让学生理解古诗的句子,与作者产生共鸣。以《望岳》为例,在这一课的教学中,除了结合作品的背景外,教师还可以展示泰山的图片,让学生欣赏不同的山峰,将不同的山峰进行对比,感受泰山的雄伟磅礴,体会泰山巍峨的气势,让学生站在诗人的角度,说一说自己的感受。通过创设语言情景,让学生走进文本,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学习诗人不畏艰难、敢于拼搏、勇于攀登的意志,培養学生优秀的品质,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挫折教育,提高教学效果。
二、从生活出发,拓展传统文化
我国的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无论是在唐诗宋词等文学作品,还是在艺术作品、民俗习惯,都是中华文化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生活出发,对语文教学进行拓展延伸,围绕古诗词,拓展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外来文化不断入侵,初中生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念,盲目崇拜外来文化,传统文化被遗忘,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此,教师要发挥古诗词的作用,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以生活为切入点,渗透传统文化。例如,在《游山西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实际,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的菜肴是多么丰盛啊。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教师可以从疫情切入,在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各地倾其所有向疫区捐赠物质,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如同山西村的人一样,充满着爱心,倾其所有。举国上下齐心,共同渡过难关。在“抗疫战”中,中华儿女正用自己的行动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我们也相信,只要有爱,明天一定会更好!以此,激发学生的满腔的爱国情怀。
此外,教师还要拓展教学,从生活出发,挖掘生活中的例子,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如在疫情防控期间,日本向我国捐赠的物资上,就写着“山川异域,日月同天”,这句话出自《诗经》,而我国在回赠日本的物质上,写着“天台立本情无隔,一树花开两地芳”,表达了团结合作、共同抗疫的美好愿望,将古诗词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结合生活例子,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立足教材,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以教材为基础,开展古诗词教学,渗透传统文化。初中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学习任务重,如果按部就班开展教学,将会使教学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失去兴趣。为此,教师要根据古诗内容,借助互联网搜集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古诗相整合,对学生进行无声的教育,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作者精忠报国的豪情,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视频资料,将其制作成动画视频,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从中学习作者的爱国情怀、报国志向,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结束语:
中学阶段,是学生各种情感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注重情感教育,丰富教学内容;从生活出发,拓展传统文化;立足教材,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渗透传统文化,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焦海涛.基于传统文化渗透要求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J].语文课内外,2020,000(011):267.
[2]蔡媛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及思路探索[J].考试周刊,2020,000(001):25-26.
[3]孙绍锋.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教育界,2020(23).
[4]张廷录.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J].科普童话,2019,000(019):P.1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