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求我们把素质教育和课堂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学到书本的表面知识,而且能在这其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这一目标的实现不应只是简单的理解为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计划,开展大量的课外活动,而是应把握住我们教育的主体,那就是学生。显然,在现实中,我们的多数学生并未真正的由“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现在最需要的是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主动学习的态度。自主学习就是一个很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方法,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各尽所能的发挥出自己最大限度的潜力。
那么,在高中的语文教学当中,如何把素质教育引进课堂,使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从而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呢?
一、自主学习的几种主要课堂模式
1教师导学式
这种课堂模式是:教师制定总体学习目标,提出若干思考题或讨论题,由学生个体或小组讨论解决,再由教师点拨。
例如在讲读《鸿门宴》时,确定“帮助学生认识人物性格在情节中的决定性作用”为教学目标。提出一组对比思考题:(1)同是反秦起义的领袖,在鸿门宴上为什么刘邦由被动转为主动,项羽由主动转为了被动?(2)同是智囊,为什么张良和范增所起的作用却大不相同?(3)同是内奸,项伯和曹无伤的命运为何完全不同?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很快弄清了第一个问题:刘邦胆大心细,善于应变,善于用人;而项羽为“义”所累,自矜功伐,沽名钓誉,优柔寡断,不同的人物性格导致了不同的结局。第二个问题,教师对学生稍加点拨,把自己想象成张良和范增,使他们明白张良始终把自己放在了“谋士”的位置上,而范增则把自己放在了“亚父”的位置上,没有考虑到项羽的性格和位置,自作主张让项庄舞剑,自然得不到项羽的支持。在进一步了解到刘邦和项羽的人物性格的基础上,第三个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在完成这三个小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设计的范围内进行自主学习——自学、自析、讨论、同时又在教师的点拨下走进角色,完成了学习目标,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自学汇报式
这种模式由学生自定学习目标,自查学习资料,自己研读课文,自己设计问题,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解决问题,最后向全班汇报学习成果。在这种课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来设计学习目标,在不同层面上有所收获。而学生的汇报正好起到了在知识上互相提示,互相补救的作用。如学生自学《石钟山记》的时候,找到了许多石钟山的夜景图片,又对苏轼那种求得真理的钻研精神甚为钦佩,写下了自己多方面的感受。在学生汇报时,教师或及时点拨,或引导讨论,学生就会学得轻松愉快。
3自学自测式
对于那些体裁比较熟悉,内容没有更多难懂之处,写法上可以借鉴的课文,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读,写出阅读笔记或读后感。如《道士塔》,就可以在自学中去感受余秋雨《文化苦旅》的创作风格和精神。
二、自主学习关于课堂提问的设计
能否提出既让学生感兴趣,又能带动起学生积极性而又不脱离教学内容的问题,是自主学习成败的关键。提问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导入式
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导入新课。如在讲《鸿门宴》时,教师可以提问:“请说出有关项羽的典故。”学生纷纷说出了“取而代之”、“破釜沉舟”、“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教师便可顺势导入课文。
2激趣式
提问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比如讲“古诗词鉴赏”时,先问学生是不是都很喜欢周杰伦,然后请他们说出周杰伦每张专辑“中国风”的歌曲名,学生顿时就有了热情,然后再把近来的热点新闻“《青花瓷》引进语文试题的争议”告诉学生,让学生来各抒己见,之后再转到我们如果也对古典诗词抱有热情的话,也可以为周杰伦接下来的专辑中的“中国风”歌曲写词了,这样的激发学生兴趣的设置问题方式必然会引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
3比较式
设计对比或者类比的思考题,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内容,解决问题。教《拿来主义》时可以设计两组对比讨论题:(1)什么是拿来主义、送去主义,其中各自的本质是什么?(2)在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上,孱头、昏蛋、废物有什么不同。这样的对比很容易让学生理清概念的差别,也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4发散式
设计可以供学生充分想象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在讲《项链》时,设计一组发散性思考题:(1)如果玛蒂尔德没有丢失项链,那么她后来的生活会怎样?(2)如果玛蒂尔德知道了项链是假的,结果会怎样?(3)如果她丢了项链,他的丈夫也离开她又会有怎样的结局?围绕这一组问题,学生展开了想象,不过无论哪种结局都可归结为,玛蒂尔德的痛苦都是源于资本主义社会,而不在于是否丢失了项链。
三、自主学习的意义
首先,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素质教育的两个基本要求:切实面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各尽所能的发展。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总结学习经验,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自主学习使学生有机会在小组或班级讨论中发言、辩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表达、论证能力;自主学习真正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变成可操作的模式,确定了教与学的关系,把学生真正推上了教学主体的位置。
其次,自主学习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直接动力。自主学习强调“提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同时,又强调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动”,在“动”中体验理性。而“动”正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还有,学生有了把握学习内容的空间,也就可以选择最感兴趣的问题或角度进行探讨,而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设计的目标也极容易获得成功,而人生最大的乐趣莫过于成功。如果能形成“从兴趣出发——获得成功——进一步激发兴趣”的良性循环,则必将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之学业有成。
再次,自主学习容易形成民主的教学环境。自主学习是师生默契配合的双向活动,在问答和讨论中,师生的情感容易得到沟通。正如陶行知所说:“如果师生的情感得到沟通,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宽松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生也会更健康的成长。
那么,在高中的语文教学当中,如何把素质教育引进课堂,使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从而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呢?
一、自主学习的几种主要课堂模式
1教师导学式
这种课堂模式是:教师制定总体学习目标,提出若干思考题或讨论题,由学生个体或小组讨论解决,再由教师点拨。
例如在讲读《鸿门宴》时,确定“帮助学生认识人物性格在情节中的决定性作用”为教学目标。提出一组对比思考题:(1)同是反秦起义的领袖,在鸿门宴上为什么刘邦由被动转为主动,项羽由主动转为了被动?(2)同是智囊,为什么张良和范增所起的作用却大不相同?(3)同是内奸,项伯和曹无伤的命运为何完全不同?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很快弄清了第一个问题:刘邦胆大心细,善于应变,善于用人;而项羽为“义”所累,自矜功伐,沽名钓誉,优柔寡断,不同的人物性格导致了不同的结局。第二个问题,教师对学生稍加点拨,把自己想象成张良和范增,使他们明白张良始终把自己放在了“谋士”的位置上,而范增则把自己放在了“亚父”的位置上,没有考虑到项羽的性格和位置,自作主张让项庄舞剑,自然得不到项羽的支持。在进一步了解到刘邦和项羽的人物性格的基础上,第三个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在完成这三个小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设计的范围内进行自主学习——自学、自析、讨论、同时又在教师的点拨下走进角色,完成了学习目标,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自学汇报式
这种模式由学生自定学习目标,自查学习资料,自己研读课文,自己设计问题,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解决问题,最后向全班汇报学习成果。在这种课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来设计学习目标,在不同层面上有所收获。而学生的汇报正好起到了在知识上互相提示,互相补救的作用。如学生自学《石钟山记》的时候,找到了许多石钟山的夜景图片,又对苏轼那种求得真理的钻研精神甚为钦佩,写下了自己多方面的感受。在学生汇报时,教师或及时点拨,或引导讨论,学生就会学得轻松愉快。
3自学自测式
对于那些体裁比较熟悉,内容没有更多难懂之处,写法上可以借鉴的课文,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读,写出阅读笔记或读后感。如《道士塔》,就可以在自学中去感受余秋雨《文化苦旅》的创作风格和精神。
二、自主学习关于课堂提问的设计
能否提出既让学生感兴趣,又能带动起学生积极性而又不脱离教学内容的问题,是自主学习成败的关键。提问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导入式
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导入新课。如在讲《鸿门宴》时,教师可以提问:“请说出有关项羽的典故。”学生纷纷说出了“取而代之”、“破釜沉舟”、“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教师便可顺势导入课文。
2激趣式
提问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比如讲“古诗词鉴赏”时,先问学生是不是都很喜欢周杰伦,然后请他们说出周杰伦每张专辑“中国风”的歌曲名,学生顿时就有了热情,然后再把近来的热点新闻“《青花瓷》引进语文试题的争议”告诉学生,让学生来各抒己见,之后再转到我们如果也对古典诗词抱有热情的话,也可以为周杰伦接下来的专辑中的“中国风”歌曲写词了,这样的激发学生兴趣的设置问题方式必然会引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
3比较式
设计对比或者类比的思考题,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内容,解决问题。教《拿来主义》时可以设计两组对比讨论题:(1)什么是拿来主义、送去主义,其中各自的本质是什么?(2)在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上,孱头、昏蛋、废物有什么不同。这样的对比很容易让学生理清概念的差别,也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4发散式
设计可以供学生充分想象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在讲《项链》时,设计一组发散性思考题:(1)如果玛蒂尔德没有丢失项链,那么她后来的生活会怎样?(2)如果玛蒂尔德知道了项链是假的,结果会怎样?(3)如果她丢了项链,他的丈夫也离开她又会有怎样的结局?围绕这一组问题,学生展开了想象,不过无论哪种结局都可归结为,玛蒂尔德的痛苦都是源于资本主义社会,而不在于是否丢失了项链。
三、自主学习的意义
首先,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素质教育的两个基本要求:切实面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各尽所能的发展。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总结学习经验,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自主学习使学生有机会在小组或班级讨论中发言、辩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表达、论证能力;自主学习真正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变成可操作的模式,确定了教与学的关系,把学生真正推上了教学主体的位置。
其次,自主学习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直接动力。自主学习强调“提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同时,又强调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动”,在“动”中体验理性。而“动”正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还有,学生有了把握学习内容的空间,也就可以选择最感兴趣的问题或角度进行探讨,而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设计的目标也极容易获得成功,而人生最大的乐趣莫过于成功。如果能形成“从兴趣出发——获得成功——进一步激发兴趣”的良性循环,则必将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之学业有成。
再次,自主学习容易形成民主的教学环境。自主学习是师生默契配合的双向活动,在问答和讨论中,师生的情感容易得到沟通。正如陶行知所说:“如果师生的情感得到沟通,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宽松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生也会更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