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说到我想买一个电饭煲。于是想起妈妈在高三的时候就已经为我物色好了。
他回复我:“你有一个好妈妈。”
你知道我当时思维跳到哪里去了吗?
我跳到了今晚因为脚背受伤而无法饭后去锻炼。于是又跳到了小时候和妈妈不是每晚但是经常的散步。
我们家住在老城区里。门口有两条路,一条去往人民公园,一条去往更老的生活区。
公园晚上是很嘈杂的。公园中心有一个不大的喷水池。中间是一块巨型的石头,包围着石头的水很脏,我一度企图在里面抓一种叫老虎鱼的小鱼。可是失败了。我只能抓到蚊子的幼虫,我们的方言里把它叫做“板凳虫”。
公园里每逢清晨和黄昏。就会有很多老太太提着录音机相聚,放很大声的音乐跳舞健身。
所以在那个公园里生活了10年。我就10年没有睡过懒觉,这是真话。
我和妈妈散步的路线不定。因为不管哪条路最后都是会绕回公园里我家大院的。
可是不管哪条路,每天都要去生活区的一家清真面包店买面包。奶油面包。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吃奶油,因此在小学时得了个叫“奶油”的绰号。可是90年代末的面包店里。奶油大都是那种雪白的,我指的是冷色调的白色的,轻飘飘的植物奶油。
不知道是那几年特别流行还是怎样,满大街的植物奶油让我不喜欢也得接受。市场嘛……
当时我们的小城市也没有黄油这种高级货,糕点大都是猪油做的。不好吃。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是在回外婆家的路上(我家回外婆家只要10分钟),我和妈妈无意进入了那间清真面包店。
现在想想店主是一个很和蔼的中年人,可是我一直喊他爷爷。50岁左右。脸方方正正,五官也是端正的,很和蔼。常年穿着一件深灰色或是藏青色的带有面粉印的围裙,抱歉我实在记不清他围裙的颜色了。
一进面包店。是一个不大的玻璃柜台,品种不多。我不记得有些什么了,因为我只吃奶油面包。
爷爷靠着柜台站着,身后是一座很大的烤箱,还有一盆巨大的,厚厚的奶油!那是真正的奶油!不是冷色调的,轻飘飘,味道千篇一律流水线一般的植物奶油。
是乳黄色的,暖色调的,厚重的。真正的奶油。看着它的颜色你都可以闻到味道的鲜奶油。
我第一眼看到那盆奶油就知道我会爱上它的。
爷爷问我要什么,我说“奶油面包!”掷地有声,结尾绝对是带感叹号的。然后他便从玻璃柜里取出一个面包胚,长条形的,两头圆润。表皮是有点橘黄又有点咖啡色的那种颜色,质朴可爱。再拿一把带有锯齿的长刀,形状像是现在的西瓜刀。从面包侧面横着切开,并不完全切断,然后用刀面在那盆厚厚的。乳黄色的奶油里一刮,再均匀地涂抹在面包的伤口里。合拢。最后装进一个小小的白色塑料袋里,递给我,收下妈妈给的一块钱。
奶油面包一块钱一个。那时候的一块钱纸币还是红色的。
我和妈妈要么回外婆家陪老人聊天。要么回家。
我一手牵着妈妈,有时候会用手指拉着她左手上的玉镯走,她老是说我会有一天把她的玉镯给扯断,不过我现在18岁,拉了10多年,玉镯还是好好的。
另一只手,自然是拎着那只奶油面包啦。我现在还能清晰地回忆起塑料袋里长条形面包的重量,以及它一路上散发出的淡淡酸味的面包味和浓郁的奶油气息。
早晨我洗漱完毕就开始吃面包了。因为时间紧。一般都是坐在妈妈或是爸爸的单车后座上进行的。
先啃一口四周的面包,没有奶油的部分要先吃完,然后才是涂满奶油的部分。
面包不是很甜,有一种发酵的酸味。和今天各种掺了黄油、牛奶、各式香精的制作工艺已成熟的面包自然不能比,可是却永远停留在我大脑里“最珍贵最美味的东西”那一栏里。
奶油是甜的,厚重的,不腻,一点儿都不。奶味很重,香味扑鼻。我实在找不出合适的形容词去形容那种“最美味”的味道。
随着单车一路颠簸,面包吃完了,我也到学校和爸爸妈妈挥手再见了。
每天吃也不会腻。
后来家里买了一台微波炉,我学会用之后的一天早上,我尝试着把面包放进去加热了三十秒,我想试一试热的奶油面包是什么味道。
“滴——滴——滴——”响过之后。拉开微波炉门,一股扑鼻的奶油香。我开心极了,拿出面包,一口咬下去。
奶油没有了?!
我惊奇地发现热腾腾的,散发着奶油香气的奶油面包没有了奶油。掰开面包的伤口,那些层层叠叠,厚厚实实的奶油堆儿不见了,白色的面包上染了一层黄色的液体,比奶油要甜得多。可是我不喜欢这“消失”了奶油的奶油面包,所以再也没有试图加热过奶油面包。直到很久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奶油并没有消失,它仅仅只是融化了。
因为我和妈妈每天都要去买面包,所以卖面包爷爷的很快就认识我了。
每次我去,还没开口,他就会模仿我的语气说:“奶油面包!”
然后麻利地拿面包,切口,抹奶油,合上,装袋,递给我。
对了,可能是因为爷爷和我熟悉了,又或许是因为他发现了我看他涂奶油时期盼的眼神。所以,他给我涂的奶油总是特别多。当他合上面包的切口时,奶油就会厚厚地挤出来一层,像一圈蕾丝花边似的,好看极了。
后来,小城里开了越来越多的面包店,人们做糕点的技术也日益精湛。关键是。我搬家了。搬到了10公里以外的郊区,再也不可能每晚散步去买面包了。尽管我还在以面包为早餐,可是因为选择的增多。奶油面包已经深深地藏在记忆深处了,深到我几乎忘了那问清真面包店的名字叫做“国华清真糕点店”,也几乎忘了每日买面包的时光了。
高三的冬天,我生了一场不小的肠炎。大概是学校食堂又冷又硬的米饭引起的,于是我开始了中午回外婆家吃饭的日子。
从学校走回外婆家大概要30分钟左右。一路都是我熟悉的街道、熟悉的梧桐树。那片曾经的老城区已经被改造成繁华的商业中心。只有最边缘的一个街区仍然保留着拥有长了野草的破瓦和贴满治性病小广告的老旧平房。
那片老平房没有甘于寂寞地等待拆迁,而是打开了大门做起生意。在其中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黄色的招牌。上面用红色的广告字写着“国华清真糕点店”。
店里有乳黄色的干净瓷砖,颜色就像那盆厚厚的奶油一样。因为是正午日头高照的时刻,所以玻璃柜子上盖了一块与招牌同色的绒布遮光,我看不到在售卖什么糕点。也不知道当年做奶油面包的面包胚还有吗,以及如今价格几何。
我几次路过面包店都想进去买一块奶油面包,都想看一看当年的爷爷(如今已是名副其实)是否还记得那个每晚牵着妈妈大声说“奶油面包!”的我。
可是一想到外婆家还有50来米,如果买了面包,吃了就吃不下午饭浪费老人的心意,不吃拿回去外婆免不了一通关于肠胃健康的唠叨,从11月开始回外婆家到6月高考,我竟然一次也没有买过奶油面包!更别提高考后彻底放纵玩耍的暑假,那个清真面包店和奶油面包又一次被我遗忘了
直到今天。
与我聊天的。是当年住在我家楼上的“青梅竹马”,谈论的,让我想起的,都是那个在公园边上的家和周围的一切。
我发现自己竟然是如此地怀念当年我嫌弃它嘈杂的人民公园和每晚拉着妈妈玉镯散步的日子。
晚饭早已过了时候。现在食堂是宵夜时间。一定有奶油面包供应。可是寻遍天下,我再也找不到当年小店里昏暗灯光下。爷爷一手切一手抹奶油的面包了,也再也找不到和妈妈一起生活一起散步的童年了。
于是并不饿的我发现,我想吃奶油面包了。我想妈妈了,我想家了,还有……我想哭了。
他回复我:“你有一个好妈妈。”
你知道我当时思维跳到哪里去了吗?
我跳到了今晚因为脚背受伤而无法饭后去锻炼。于是又跳到了小时候和妈妈不是每晚但是经常的散步。
我们家住在老城区里。门口有两条路,一条去往人民公园,一条去往更老的生活区。
公园晚上是很嘈杂的。公园中心有一个不大的喷水池。中间是一块巨型的石头,包围着石头的水很脏,我一度企图在里面抓一种叫老虎鱼的小鱼。可是失败了。我只能抓到蚊子的幼虫,我们的方言里把它叫做“板凳虫”。
公园里每逢清晨和黄昏。就会有很多老太太提着录音机相聚,放很大声的音乐跳舞健身。
所以在那个公园里生活了10年。我就10年没有睡过懒觉,这是真话。
我和妈妈散步的路线不定。因为不管哪条路最后都是会绕回公园里我家大院的。
可是不管哪条路,每天都要去生活区的一家清真面包店买面包。奶油面包。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吃奶油,因此在小学时得了个叫“奶油”的绰号。可是90年代末的面包店里。奶油大都是那种雪白的,我指的是冷色调的白色的,轻飘飘的植物奶油。
不知道是那几年特别流行还是怎样,满大街的植物奶油让我不喜欢也得接受。市场嘛……
当时我们的小城市也没有黄油这种高级货,糕点大都是猪油做的。不好吃。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是在回外婆家的路上(我家回外婆家只要10分钟),我和妈妈无意进入了那间清真面包店。
现在想想店主是一个很和蔼的中年人,可是我一直喊他爷爷。50岁左右。脸方方正正,五官也是端正的,很和蔼。常年穿着一件深灰色或是藏青色的带有面粉印的围裙,抱歉我实在记不清他围裙的颜色了。
一进面包店。是一个不大的玻璃柜台,品种不多。我不记得有些什么了,因为我只吃奶油面包。
爷爷靠着柜台站着,身后是一座很大的烤箱,还有一盆巨大的,厚厚的奶油!那是真正的奶油!不是冷色调的,轻飘飘,味道千篇一律流水线一般的植物奶油。
是乳黄色的,暖色调的,厚重的。真正的奶油。看着它的颜色你都可以闻到味道的鲜奶油。
我第一眼看到那盆奶油就知道我会爱上它的。
爷爷问我要什么,我说“奶油面包!”掷地有声,结尾绝对是带感叹号的。然后他便从玻璃柜里取出一个面包胚,长条形的,两头圆润。表皮是有点橘黄又有点咖啡色的那种颜色,质朴可爱。再拿一把带有锯齿的长刀,形状像是现在的西瓜刀。从面包侧面横着切开,并不完全切断,然后用刀面在那盆厚厚的。乳黄色的奶油里一刮,再均匀地涂抹在面包的伤口里。合拢。最后装进一个小小的白色塑料袋里,递给我,收下妈妈给的一块钱。
奶油面包一块钱一个。那时候的一块钱纸币还是红色的。
我和妈妈要么回外婆家陪老人聊天。要么回家。
我一手牵着妈妈,有时候会用手指拉着她左手上的玉镯走,她老是说我会有一天把她的玉镯给扯断,不过我现在18岁,拉了10多年,玉镯还是好好的。
另一只手,自然是拎着那只奶油面包啦。我现在还能清晰地回忆起塑料袋里长条形面包的重量,以及它一路上散发出的淡淡酸味的面包味和浓郁的奶油气息。
早晨我洗漱完毕就开始吃面包了。因为时间紧。一般都是坐在妈妈或是爸爸的单车后座上进行的。
先啃一口四周的面包,没有奶油的部分要先吃完,然后才是涂满奶油的部分。
面包不是很甜,有一种发酵的酸味。和今天各种掺了黄油、牛奶、各式香精的制作工艺已成熟的面包自然不能比,可是却永远停留在我大脑里“最珍贵最美味的东西”那一栏里。
奶油是甜的,厚重的,不腻,一点儿都不。奶味很重,香味扑鼻。我实在找不出合适的形容词去形容那种“最美味”的味道。
随着单车一路颠簸,面包吃完了,我也到学校和爸爸妈妈挥手再见了。
每天吃也不会腻。
后来家里买了一台微波炉,我学会用之后的一天早上,我尝试着把面包放进去加热了三十秒,我想试一试热的奶油面包是什么味道。
“滴——滴——滴——”响过之后。拉开微波炉门,一股扑鼻的奶油香。我开心极了,拿出面包,一口咬下去。
奶油没有了?!
我惊奇地发现热腾腾的,散发着奶油香气的奶油面包没有了奶油。掰开面包的伤口,那些层层叠叠,厚厚实实的奶油堆儿不见了,白色的面包上染了一层黄色的液体,比奶油要甜得多。可是我不喜欢这“消失”了奶油的奶油面包,所以再也没有试图加热过奶油面包。直到很久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奶油并没有消失,它仅仅只是融化了。
因为我和妈妈每天都要去买面包,所以卖面包爷爷的很快就认识我了。
每次我去,还没开口,他就会模仿我的语气说:“奶油面包!”
然后麻利地拿面包,切口,抹奶油,合上,装袋,递给我。
对了,可能是因为爷爷和我熟悉了,又或许是因为他发现了我看他涂奶油时期盼的眼神。所以,他给我涂的奶油总是特别多。当他合上面包的切口时,奶油就会厚厚地挤出来一层,像一圈蕾丝花边似的,好看极了。
后来,小城里开了越来越多的面包店,人们做糕点的技术也日益精湛。关键是。我搬家了。搬到了10公里以外的郊区,再也不可能每晚散步去买面包了。尽管我还在以面包为早餐,可是因为选择的增多。奶油面包已经深深地藏在记忆深处了,深到我几乎忘了那问清真面包店的名字叫做“国华清真糕点店”,也几乎忘了每日买面包的时光了。
高三的冬天,我生了一场不小的肠炎。大概是学校食堂又冷又硬的米饭引起的,于是我开始了中午回外婆家吃饭的日子。
从学校走回外婆家大概要30分钟左右。一路都是我熟悉的街道、熟悉的梧桐树。那片曾经的老城区已经被改造成繁华的商业中心。只有最边缘的一个街区仍然保留着拥有长了野草的破瓦和贴满治性病小广告的老旧平房。
那片老平房没有甘于寂寞地等待拆迁,而是打开了大门做起生意。在其中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黄色的招牌。上面用红色的广告字写着“国华清真糕点店”。
店里有乳黄色的干净瓷砖,颜色就像那盆厚厚的奶油一样。因为是正午日头高照的时刻,所以玻璃柜子上盖了一块与招牌同色的绒布遮光,我看不到在售卖什么糕点。也不知道当年做奶油面包的面包胚还有吗,以及如今价格几何。
我几次路过面包店都想进去买一块奶油面包,都想看一看当年的爷爷(如今已是名副其实)是否还记得那个每晚牵着妈妈大声说“奶油面包!”的我。
可是一想到外婆家还有50来米,如果买了面包,吃了就吃不下午饭浪费老人的心意,不吃拿回去外婆免不了一通关于肠胃健康的唠叨,从11月开始回外婆家到6月高考,我竟然一次也没有买过奶油面包!更别提高考后彻底放纵玩耍的暑假,那个清真面包店和奶油面包又一次被我遗忘了
直到今天。
与我聊天的。是当年住在我家楼上的“青梅竹马”,谈论的,让我想起的,都是那个在公园边上的家和周围的一切。
我发现自己竟然是如此地怀念当年我嫌弃它嘈杂的人民公园和每晚拉着妈妈玉镯散步的日子。
晚饭早已过了时候。现在食堂是宵夜时间。一定有奶油面包供应。可是寻遍天下,我再也找不到当年小店里昏暗灯光下。爷爷一手切一手抹奶油的面包了,也再也找不到和妈妈一起生活一起散步的童年了。
于是并不饿的我发现,我想吃奶油面包了。我想妈妈了,我想家了,还有……我想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