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我国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所关心的重要问题。实现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始终不懈的历史追求。实现教育公平既是目标也是过程,需要强调教育的均衡发展,深化教育改革。本文主要从教育发展的现状、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以及解决的措施三个方面来浅析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
【关键词】教育公平;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教育公平问题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长期努力实现的问题。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1]65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更是增进社会公平的关键因素,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领域。
一、城乡差距扩大
城乡之间教育不公的现象首先就体现在教育投资不均上。一定的经费投入是办学的保证,经费分配的差距是教育差距的最直接的表现。我国教育投资的水平不仅与其所承担的庞大的教育人口不相应,而且教育经费的投入结构也存在着严重问题。在这杯水车薪的义务教育经费中,城乡之间的分配极不均衡,差距显著。与城市相比,农村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债务危机严重,举债进行学校危房改造、建设新校舍以及配备基本的教学设施。除了在教育经费以及基本的教学硬件设施上与城市无法相比,在师资水平的质和量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由于经费和师资的不足,农村学校的儿童入学率和升学率较低,辍学率较高。
霍布斯说过:“原始社会是一个人对人是狼的自然状态,为了结束这种状态,人们必须放弃他们在损害他人的情况下寻求幸福的自然权利,同他人签订协议,把大家所有的权力和力量托付给某一个人或一个能通过多数的意见把大家的意志转化为一个意志的多人组成的整体,即具有无上权威的政府。”[2]35因此,要解决教育在城乡方面的差距,还是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政府要完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农村的税费改革,减轻农民的负担,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加速农村教育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推动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
二、区域差距明显
除了城乡差异,我国教育公平中的区域差异也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我国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将所有省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区,其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快,中部次之,西部地区较为落后。除了经济方面的差距,三者在教育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同。从教育经费的投入来看,除了国家的财政教育经费的投入外,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所以地方性的教育经费投入较高,教学设施齐全、硬件设备完善、师资力量雄厚。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慢,财政困难,地方性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因而教育资源有限,办学条件较差,缺乏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设施和高质量的教师。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儿童的入学率和升学率较低,辍学率较高。
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我国教育地域发展的不均衡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因此,政府要加强对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的扶贫力度。进一步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地区招商引资,让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带动西部的发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宏观调控,增加财政支出,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扶持贫困地区去发展教育事业,开展义务教育工程。中西部欠发达的地区应大力发展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三、学校教育不公
“教育必须日益关心所有儿童与青年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责任是提供能够使每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的条件。”[3]73虽然我国已普及免费的义务教育,努力争取使每个适龄儿童都能够接受教育,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不同地区的学校教育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而,大家纷纷争取想要进入上档次的、贵族学校和重学校。不仅中小学有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高等教育的大学学府也存在这种现象。1995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北京行动纲领》确信:“教育是实现平等、发展与和平目标的一个重要工具,非歧视性教育是女孩和男孩都受益,因而终将使妇女和男子的关系更平等……投资于女孩和妇女的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培训,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特别高,已证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持续的和可行的经济增长的最佳手段之一。”[4]235针对少数民族受教育的问题,应该提高他们重视教育的意识,加强接受教育学习的观念,同时国家也要采取优惠措施支持并鼓励少数民族人民提高受教育的水平,培养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人才。
教育公平是人类的一种教育理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内的反映。教育公平是一个不断逼近公平的过程,它的发展和实现又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公平只是相对的不可过于理想化,但又是必须为之长期奋斗的目标。在实现教育公平的道路上,政府必须全力以赴,采取各种中有效措施,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权利平等,促进教育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打好基础,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李娜(1991-),女,山东青岛人,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乔耀章.政府理论[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
[3]布鲁姆.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4]赵中建.教育的使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关键词】教育公平;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教育公平问题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长期努力实现的问题。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1]65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更是增进社会公平的关键因素,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领域。
一、城乡差距扩大
城乡之间教育不公的现象首先就体现在教育投资不均上。一定的经费投入是办学的保证,经费分配的差距是教育差距的最直接的表现。我国教育投资的水平不仅与其所承担的庞大的教育人口不相应,而且教育经费的投入结构也存在着严重问题。在这杯水车薪的义务教育经费中,城乡之间的分配极不均衡,差距显著。与城市相比,农村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债务危机严重,举债进行学校危房改造、建设新校舍以及配备基本的教学设施。除了在教育经费以及基本的教学硬件设施上与城市无法相比,在师资水平的质和量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由于经费和师资的不足,农村学校的儿童入学率和升学率较低,辍学率较高。
霍布斯说过:“原始社会是一个人对人是狼的自然状态,为了结束这种状态,人们必须放弃他们在损害他人的情况下寻求幸福的自然权利,同他人签订协议,把大家所有的权力和力量托付给某一个人或一个能通过多数的意见把大家的意志转化为一个意志的多人组成的整体,即具有无上权威的政府。”[2]35因此,要解决教育在城乡方面的差距,还是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政府要完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农村的税费改革,减轻农民的负担,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加速农村教育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推动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
二、区域差距明显
除了城乡差异,我国教育公平中的区域差异也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我国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将所有省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区,其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快,中部次之,西部地区较为落后。除了经济方面的差距,三者在教育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同。从教育经费的投入来看,除了国家的财政教育经费的投入外,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所以地方性的教育经费投入较高,教学设施齐全、硬件设备完善、师资力量雄厚。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慢,财政困难,地方性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因而教育资源有限,办学条件较差,缺乏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设施和高质量的教师。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儿童的入学率和升学率较低,辍学率较高。
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我国教育地域发展的不均衡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因此,政府要加强对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的扶贫力度。进一步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地区招商引资,让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带动西部的发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宏观调控,增加财政支出,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扶持贫困地区去发展教育事业,开展义务教育工程。中西部欠发达的地区应大力发展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三、学校教育不公
“教育必须日益关心所有儿童与青年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责任是提供能够使每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的条件。”[3]73虽然我国已普及免费的义务教育,努力争取使每个适龄儿童都能够接受教育,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不同地区的学校教育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而,大家纷纷争取想要进入上档次的、贵族学校和重学校。不仅中小学有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高等教育的大学学府也存在这种现象。1995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北京行动纲领》确信:“教育是实现平等、发展与和平目标的一个重要工具,非歧视性教育是女孩和男孩都受益,因而终将使妇女和男子的关系更平等……投资于女孩和妇女的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培训,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特别高,已证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持续的和可行的经济增长的最佳手段之一。”[4]235针对少数民族受教育的问题,应该提高他们重视教育的意识,加强接受教育学习的观念,同时国家也要采取优惠措施支持并鼓励少数民族人民提高受教育的水平,培养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人才。
教育公平是人类的一种教育理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内的反映。教育公平是一个不断逼近公平的过程,它的发展和实现又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公平只是相对的不可过于理想化,但又是必须为之长期奋斗的目标。在实现教育公平的道路上,政府必须全力以赴,采取各种中有效措施,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权利平等,促进教育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打好基础,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李娜(1991-),女,山东青岛人,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乔耀章.政府理论[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
[3]布鲁姆.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4]赵中建.教育的使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