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新课标的实施,迫切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兴趣;氛围;规律;应用;操作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70-01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寻求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研究其它自然科学的工具,只有掌握好数学,才有可能成为其它科学领域的有用之才,同时,数学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衣食住行更是时时离不开数学,但数学又很抽象,这往往使一些学生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想方设法把抽象变形象,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和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结合点,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前提。教学实践证明,能否激起学生学习认知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往往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那么,究竟该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营造宽松氛围。
要想让学生喜欢数学,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极其重要的。所谓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就是民主的、外向的、开放的,应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甚至敢于批评争论,让周围环境成为激起学生灵感的场所。有了宽松的创造空间,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于标新立异,创造潜能才能激发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当学生对数学展现其好奇心时,我们就要及时捕捉,予以保护,并使之深化下去。
二、给予学生成功的满足。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如果这种情况反复多次,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稳固的联系,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应破除教师中心论,“以学论教”,把“教”的主导作用通过学生“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出来,“教”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现在课堂教师多主张“老师少讲,学生多讲”,由老师引导、做适当的提示,给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有使学生学会思维方法,学到的知识也更灵活、牢固,学生更有成就感。反之,在数学课堂上长期遭受挫折和失败,就会使学生对自己能否学好数学感到怀疑,并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失去学习信心。这样一来,学生对数学唯恐避之不及,又有何兴趣而言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区别对待与要求,力求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要利用数学美感染学生。
数学从表面上看好像比较枯燥,但实际上却具有一种隐蔽的、深邃的美,一种理性的美。比如数学中含着对称、简洁、奇异和和谐等美学因素,我们可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等手段,使学生感受数学美,陶冶情操,激发学习兴趣。
1、定义之美。如:圆是什么?——“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短短的一句话,包含着及其丰富的内涵,充分体现了数学概念的简洁美。
2、公式之美。“每一个数学公式,就是一首诗”,公式 就是其中的一例。一个传奇的数 把圆的周长和半径R紧紧相连,反映了两者之间有着异常简洁、和谐的关系,这是数学家的智慧与大自然灵气撞击而再生的哲学美。
3、规律之美。圆中的垂径定理及其推论一,涉及的量有五个之多,学生往往记住定理,记不住定理的推论,但认真分析,其中是有规律的:五个量(垂直与弦、过圆心、平分弦、平分弦所对的优弧、平分弦所对的劣弧)知二推三。学生掌握这一规律记起来就容易多了。
4、应用之美。数学的对称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如我们的教学楼就是对称美的最好证明。而数学中的有些数字,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也是美妙无比的。例如黄金分割中的黄金比,本是个枯燥的数字,但在日常生活中,却让人们感觉不到它的枯燥,相反的却感觉它是那么的丰富多彩。我们常见的书籍、门、窗等的外形为什么就做成现在我们常见的这种规格而不做成其他的规格呢?矩形不是有很多种吗?原因就是我们常见的这种给我们的视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其短边与长边之比就为数学中的黄金比0.618,这种比例给人一种和谐美,而不至于比例失调;让人们的身心感到最舒服的气温是23度,这个温度与人体的正常体温的比为;著名的埃菲尔铁塔,第二层的高度与第二层之上的高度的比为0.618;最优美的身段,是指身体下肢的长与整个身长之比为0.618,爱神维纳斯就具有这种身段,等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美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诱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
总之,追求数学美是数学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学生学数学的动力。数学本身从形式到内容都充满了美,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和展示数学的美,使学生在美的环境中愉快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要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创设有意义的、开放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从创设的情境中尝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使他们始终处于情绪高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这就要求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尽量用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代替枯燥的例题。
五、要开展数学课外活动。
学生在学到了一定的数学知识、有了学习的兴趣之后,就会不满足于课堂所学的知识。这时,教师应积极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其创造一个自由的、生动的学习环境。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更加开放,更加利于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参加。例如,组织数学课外兴趣小组,介绍中外数学家的故事,出数学墙报,开展课外阅读,上趣味数学课,开设专项讲座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扩大知识面,发展数学的学习兴趣。
六、要加强数学实验与直观教学。
数学动手实验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动手的实验教学,能够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其内在规律,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来实验获得感性认识。
七、要引导动手操作。
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引出兴趣。因此,教学中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制学具,自己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很浓,主动积极,能尝到探求知识的乐趣。在动手过程中,学生互相讨论,收到群体效应的激励,更能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总而言之,只有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才能让学生成为教学真正的主体,才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主动,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兴趣;氛围;规律;应用;操作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70-01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寻求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研究其它自然科学的工具,只有掌握好数学,才有可能成为其它科学领域的有用之才,同时,数学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衣食住行更是时时离不开数学,但数学又很抽象,这往往使一些学生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想方设法把抽象变形象,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和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结合点,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前提。教学实践证明,能否激起学生学习认知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往往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那么,究竟该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营造宽松氛围。
要想让学生喜欢数学,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极其重要的。所谓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就是民主的、外向的、开放的,应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甚至敢于批评争论,让周围环境成为激起学生灵感的场所。有了宽松的创造空间,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于标新立异,创造潜能才能激发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当学生对数学展现其好奇心时,我们就要及时捕捉,予以保护,并使之深化下去。
二、给予学生成功的满足。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如果这种情况反复多次,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稳固的联系,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应破除教师中心论,“以学论教”,把“教”的主导作用通过学生“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出来,“教”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现在课堂教师多主张“老师少讲,学生多讲”,由老师引导、做适当的提示,给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有使学生学会思维方法,学到的知识也更灵活、牢固,学生更有成就感。反之,在数学课堂上长期遭受挫折和失败,就会使学生对自己能否学好数学感到怀疑,并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失去学习信心。这样一来,学生对数学唯恐避之不及,又有何兴趣而言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区别对待与要求,力求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要利用数学美感染学生。
数学从表面上看好像比较枯燥,但实际上却具有一种隐蔽的、深邃的美,一种理性的美。比如数学中含着对称、简洁、奇异和和谐等美学因素,我们可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等手段,使学生感受数学美,陶冶情操,激发学习兴趣。
1、定义之美。如:圆是什么?——“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短短的一句话,包含着及其丰富的内涵,充分体现了数学概念的简洁美。
2、公式之美。“每一个数学公式,就是一首诗”,公式 就是其中的一例。一个传奇的数 把圆的周长和半径R紧紧相连,反映了两者之间有着异常简洁、和谐的关系,这是数学家的智慧与大自然灵气撞击而再生的哲学美。
3、规律之美。圆中的垂径定理及其推论一,涉及的量有五个之多,学生往往记住定理,记不住定理的推论,但认真分析,其中是有规律的:五个量(垂直与弦、过圆心、平分弦、平分弦所对的优弧、平分弦所对的劣弧)知二推三。学生掌握这一规律记起来就容易多了。
4、应用之美。数学的对称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如我们的教学楼就是对称美的最好证明。而数学中的有些数字,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也是美妙无比的。例如黄金分割中的黄金比,本是个枯燥的数字,但在日常生活中,却让人们感觉不到它的枯燥,相反的却感觉它是那么的丰富多彩。我们常见的书籍、门、窗等的外形为什么就做成现在我们常见的这种规格而不做成其他的规格呢?矩形不是有很多种吗?原因就是我们常见的这种给我们的视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其短边与长边之比就为数学中的黄金比0.618,这种比例给人一种和谐美,而不至于比例失调;让人们的身心感到最舒服的气温是23度,这个温度与人体的正常体温的比为;著名的埃菲尔铁塔,第二层的高度与第二层之上的高度的比为0.618;最优美的身段,是指身体下肢的长与整个身长之比为0.618,爱神维纳斯就具有这种身段,等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美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诱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
总之,追求数学美是数学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学生学数学的动力。数学本身从形式到内容都充满了美,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和展示数学的美,使学生在美的环境中愉快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要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创设有意义的、开放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从创设的情境中尝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使他们始终处于情绪高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这就要求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尽量用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代替枯燥的例题。
五、要开展数学课外活动。
学生在学到了一定的数学知识、有了学习的兴趣之后,就会不满足于课堂所学的知识。这时,教师应积极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其创造一个自由的、生动的学习环境。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更加开放,更加利于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参加。例如,组织数学课外兴趣小组,介绍中外数学家的故事,出数学墙报,开展课外阅读,上趣味数学课,开设专项讲座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扩大知识面,发展数学的学习兴趣。
六、要加强数学实验与直观教学。
数学动手实验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动手的实验教学,能够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其内在规律,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来实验获得感性认识。
七、要引导动手操作。
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引出兴趣。因此,教学中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制学具,自己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很浓,主动积极,能尝到探求知识的乐趣。在动手过程中,学生互相讨论,收到群体效应的激励,更能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总而言之,只有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才能让学生成为教学真正的主体,才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主动,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