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在国家积极就业政策、提高农民收入等各项政策的推动下,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平稳进展,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态势较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展开。但仍然面临着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压力大、农民增收不稳定、困难群体参加社会保障难等问题。
一、基本情况
(一)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平稳推进
1—6月,全国城镇累计实现新增就业59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900万人)的66.1%;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500万人)的51.6%。6月末,国有企业实有下岗职工11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3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 %,与去年末持平。受近年农村劳动力务农比较效益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近年来首次出现下降。今年第一季度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8140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86万人。
(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是“十五”以来最快的
1—6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374元,比去年同期实际增长9.5%。由于中央各项促进农民增收政策的落实,一季度农村居民现金收入158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5%,是“十五”以来同比增长较快的时期,而且快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的3个百分点。农民现金收入增加主要来自农民工资收入增长和第一产业经营收入的增长。
(三)社会保障事业继续发展
1—6月,全国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部分地区补发了历史拖欠的养老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继续落实。城市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2188万人左右,与上年末基本持平,低保标准比上年有所提高。截至6月份,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5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7万人。城乡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开始启动。
社会保险事业稳步发展。截止6月底,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参加人数分别达到16868万、13033万和7302万人,较上年末分别增加515万、630万、47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0496万人,较上年末减少88万人。1—6月,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基金收入大于支出,当期结余分别为147亿元、58亿元、18亿元。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就业和再就业方面的问题
一是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历年积累,我国城镇目前约有310万初、高中毕业生和100万高校毕业生尚未实现就业。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338万人,比上年增加58万人,就业形势比去年更加严峻。截止4月1日,全国24个省(市)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与去年同期相比持平或下降。二是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和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仍然突出。资源枯竭城市和地处偏远的军工、森工等行业的失业人数呈增长趋势,就业压力继续增大。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也十分突出。三是我国与美国、欧盟的纺织品贸易摩擦,将可能直接影响纺织行业20多万人的就业,对关联产业的就业也将产生一定影响。四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以信息服务、技能培训、权益保护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体系和服务设施建设,远不能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存在不稳定因素
一是食品价格上涨,城镇低收入者家庭生活困难。1—4月,全国城市居民食品价格同比上涨5.3%,低收入户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达到50.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2.9个百分点。低收入家庭普遍出现支大于收的现象,食品消费质量进一步降低。二是城镇居民工薪收入增长慢。1—5月,城镇居民人均工薪收入同比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增长6.9%,增速慢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2个百分点,慢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2.5个百分点。反映出城镇居民靠劳动获取的收入增长过慢。三是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1—5月,城镇最高10%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3114元,同比增长14.4%;最低10%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259元,同比增长8.0%。高、低收入组增长速度之差达到6.4个百分点;高、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10.4∶1,比去年同期的10.3∶1有所扩大。四是粮食价格走低和农资价格上扬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今年4、5月份,粮价分别下降1.7%和1.6%;1季度,全国农资价格总水平上涨了10.6%,其中化肥价格上涨14.5%,这一涨一落 抵消了农民增收的部分成果。此外,农民工就业环境及工资收入增长存在不确定因素,农民增收的基础仍然比较脆弱。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分割引发社会矛盾
一是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差距大,达一倍多,矛盾突出。今年人大、政协关于养老保险的建议和提案中,50%以上是反映这类问题的,也是引发上访事件增多的原因之一。二是城镇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就业农民等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目前尚有1亿多城镇就业人员没有加入到社会保障制度中来。三是高危行业重大事故接连发生。其中煤矿、建筑行业民工伤亡数量大,而参加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比例较低。四是一部分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上访事件增多。五是社会救助资源分散,各部门缺乏综合协调,部分特殊困难人员和灾民的基本生存得不到保障。
三、有关政策建议
(一)加大对新成长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关注,继续做好就业工作
下半年,在保持经济快速、平稳增长,实施宏观调控时,需注意各项政策对就业的影响。建议:加大对城镇初、高中和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关注,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拓宽就业渠道。继续落实再就业政策,切实关注困难行业、困难地区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适时扩大再就业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进一步落实改善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环境的各项政策,继续清理取消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加强对进城就业农民的信息服务和技能培训工作。
(二)继续落实各项收入分配调节政策
抓紧落实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切实加强农资价格的监管,努力做到化肥等农资价格基本稳定。建立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机制,加强对工资支付状况的监督。密切关注食品价格走势,加强对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状况的监测,适时采取必要的社会救助措施。做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工作,抓紧出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策。
(三)进一步做好各项社会保障工作
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积极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重点解决好城乡特殊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着手研究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推动建立适应城镇各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以解决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差距过大、非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障难等问题。
一、基本情况
(一)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平稳推进
1—6月,全国城镇累计实现新增就业59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900万人)的66.1%;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500万人)的51.6%。6月末,国有企业实有下岗职工11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3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 %,与去年末持平。受近年农村劳动力务农比较效益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近年来首次出现下降。今年第一季度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8140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86万人。
(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是“十五”以来最快的
1—6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374元,比去年同期实际增长9.5%。由于中央各项促进农民增收政策的落实,一季度农村居民现金收入158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5%,是“十五”以来同比增长较快的时期,而且快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的3个百分点。农民现金收入增加主要来自农民工资收入增长和第一产业经营收入的增长。
(三)社会保障事业继续发展
1—6月,全国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部分地区补发了历史拖欠的养老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继续落实。城市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2188万人左右,与上年末基本持平,低保标准比上年有所提高。截至6月份,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5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7万人。城乡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开始启动。
社会保险事业稳步发展。截止6月底,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参加人数分别达到16868万、13033万和7302万人,较上年末分别增加515万、630万、47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0496万人,较上年末减少88万人。1—6月,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基金收入大于支出,当期结余分别为147亿元、58亿元、18亿元。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就业和再就业方面的问题
一是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历年积累,我国城镇目前约有310万初、高中毕业生和100万高校毕业生尚未实现就业。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338万人,比上年增加58万人,就业形势比去年更加严峻。截止4月1日,全国24个省(市)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与去年同期相比持平或下降。二是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和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仍然突出。资源枯竭城市和地处偏远的军工、森工等行业的失业人数呈增长趋势,就业压力继续增大。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也十分突出。三是我国与美国、欧盟的纺织品贸易摩擦,将可能直接影响纺织行业20多万人的就业,对关联产业的就业也将产生一定影响。四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以信息服务、技能培训、权益保护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体系和服务设施建设,远不能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存在不稳定因素
一是食品价格上涨,城镇低收入者家庭生活困难。1—4月,全国城市居民食品价格同比上涨5.3%,低收入户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达到50.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2.9个百分点。低收入家庭普遍出现支大于收的现象,食品消费质量进一步降低。二是城镇居民工薪收入增长慢。1—5月,城镇居民人均工薪收入同比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增长6.9%,增速慢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2个百分点,慢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2.5个百分点。反映出城镇居民靠劳动获取的收入增长过慢。三是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1—5月,城镇最高10%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3114元,同比增长14.4%;最低10%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259元,同比增长8.0%。高、低收入组增长速度之差达到6.4个百分点;高、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10.4∶1,比去年同期的10.3∶1有所扩大。四是粮食价格走低和农资价格上扬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今年4、5月份,粮价分别下降1.7%和1.6%;1季度,全国农资价格总水平上涨了10.6%,其中化肥价格上涨14.5%,这一涨一落 抵消了农民增收的部分成果。此外,农民工就业环境及工资收入增长存在不确定因素,农民增收的基础仍然比较脆弱。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分割引发社会矛盾
一是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差距大,达一倍多,矛盾突出。今年人大、政协关于养老保险的建议和提案中,50%以上是反映这类问题的,也是引发上访事件增多的原因之一。二是城镇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就业农民等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目前尚有1亿多城镇就业人员没有加入到社会保障制度中来。三是高危行业重大事故接连发生。其中煤矿、建筑行业民工伤亡数量大,而参加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比例较低。四是一部分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上访事件增多。五是社会救助资源分散,各部门缺乏综合协调,部分特殊困难人员和灾民的基本生存得不到保障。
三、有关政策建议
(一)加大对新成长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关注,继续做好就业工作
下半年,在保持经济快速、平稳增长,实施宏观调控时,需注意各项政策对就业的影响。建议:加大对城镇初、高中和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关注,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拓宽就业渠道。继续落实再就业政策,切实关注困难行业、困难地区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适时扩大再就业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进一步落实改善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环境的各项政策,继续清理取消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加强对进城就业农民的信息服务和技能培训工作。
(二)继续落实各项收入分配调节政策
抓紧落实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切实加强农资价格的监管,努力做到化肥等农资价格基本稳定。建立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机制,加强对工资支付状况的监督。密切关注食品价格走势,加强对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状况的监测,适时采取必要的社会救助措施。做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工作,抓紧出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策。
(三)进一步做好各项社会保障工作
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积极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重点解决好城乡特殊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着手研究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推动建立适应城镇各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以解决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差距过大、非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障难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