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的火爆程度不亚于房地产,《速度与激情》作为好莱坞打造的最为成功的系列电影之一,在中国可以说是赚的盆满钵满。本文着力以《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为个案进行分析,剖析如何从文化研究的视角解读这样一个热门的系列电影,并探讨其在中国引发的争议,进而尝试以争议中发现的问题为线索,探究当下好莱坞主流商业片显出的颓势。
【关键词】:商业片;《速度与激情》;好莱坞;文化研究
一、《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的文化解读
(一)视觉奇观:硬汉、美女、改装汽车
好莱坞大片向来能够给观众以强烈的感官刺激,《速度与激情》系列也不例外。片中以肌肉猛男形象示人的多米尼克,身手不凡的性感美女拉蒂等人并非是通常意义上的正面角色,而是有情有义的劫匪,颠覆了以往那种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惯例,影片讲述正是这一伙人与贩毒集团、黑帮组织一次又一次进行较量的故事。
颜值爆表的男女主角、炫酷十足的改装车、精彩而刺激的打斗、拉风的飙车场景等种种元素共同构成了该系列影片的视觉奇观,对影迷来说有了这些元素之后影片的主题甚至剧情似乎都不那么重要了。
(二)打造消费偶像:光头硬汉形象
“消费偶像”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洛文塔尔提出的,他认为“媒介关注的偶像人物基本可以分为两类:生产偶像和消费偶像。生产偶像主要来自于工业、商业及自然科学领域,是成功的生产者,而消费偶像主要是娱乐界人士,如体育明星、演艺明星,他们不属于提供社会的基本需求的行业,是为读者的闲暇而准备的,是取媚于消费者的商品,同时这些偶像又倡导了消费”[1]。
从洛文塔尔以上的观点来看,“光头硬汉”就属于“消费偶像”。首先,“光头硬汉”就是消费品。大量的影迷在《速度与激情》系列上映期间跑去电影院购票观看电影,甚至有不少的铁杆粉丝还会购买影片的DVD光盘和其他影片周边商品来进行收藏,这都是直接的消费行为。其次,“光头硬汉”还能引领消费时尚。比如这些演员成名后的商品代言,必然后吸引粉丝们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其代言商品的销售量。
(三)票房神话:主导文化影响下的大众文化狂欢
布尔迪厄在研究中指出,社会新闻的出现是为了娱乐大众,既可以打发时间又不会造成什么后果,并将社会新闻比作公共汽车,笔者认为这个比喻同样适用于电影,当今的电影正是一种典型的大众文化。中国特殊的社会语境决定了大众文化要想存活,就必须受主导文化的约束,这种约束可以表现为各种规定和行政命令,还可以表现为人们心知肚明的各种“潜规则”。对电影来说,特别是国外电影,虽然都在竭力避免触及某些禁区,但是主导文化还是在不少方面展现出霸权地位。比如我们熟知的“国产电影保护月”。
主导文化的霸权地位虽然无法撼动,但是大众文化的狂欢也是难以阻挡的潮流。《速度与激情》作为好莱坞打造的最为成功的系列电影之一,具有极强的票房号召力。根据相关报道,《速度与激情8》自4月14日上映以来,票房连破纪录,漂亮的票房成绩直接反映了该影片的火爆程度,相比之下没有了“国产电影保护月”的“外挂”,四月档期的其他几部国产片显得悄无声息了,事实证明中国电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的争议
(一)当下主流的视听盛宴
“眼球经济”时代下,商业电影潮流直接导致了电影不再像以前那样注重叙事,而是以娱乐观众,满足观众的感官愉悦为主,《速度与激情》系列也确实为观众带来了视听的盛宴。飙车场中的狂欢,满屏的性感辣妹,各式世界顶级的豪车,强大的明星阵容,洛杉矶、迈阿密、里约热内卢、迪拜、冰岛,遍布全球的取景地,还有主角们炫酷的车技,这对观众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得观众深陷视觉文化的狂热之中。
(二)极端的意识形态输出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与娱乐、传媒、教育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当下电影市场的火爆使其文化传递功能显得十分重要,因而其意识形态属性必然会被某些社会集团,特别是被统治阶级所利用,来传达他们的意志。《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也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意识形态输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宣扬美国价值观。整个《速度与激情》系列都在强调“家庭”观念,以多米尼克为首的整個团队如同一个家庭一般团结一致,而多米尼克也一次次为了家人而身陷险境,甚至不惜触犯法律,这是非常典型的美式家庭观。
第二,宣扬“美国中心论”,丑化他国国家形象。比如在《速度与激情5》中,将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警察局描写的极其腐败,官商勾结、杀人越货,霍布斯最终联合多米尼克端掉了大反派在警察局的窝点,这无形中又塑造了美国的正义者形象。
三、当下好莱坞主流商业片之颓势
(一)模式固化,后劲不足
好莱坞商业片模式的良好运作需要大量资本的注入,好莱坞大片的拍摄可以说是一场“烧钱”运动。就《速度与激情》系列来说,据互联网上的相关数据统计,2001年上映的《速度与激情1》总成本约6000万美元,而到了2015年上映的《速度与激情7》总成本达到惊人的2.5亿美元,光是拍摄影片过程中就报废了230多辆汽车。虽说《速度与激情》系列依靠强大的票房号召力,不仅将巨额投资的成本收回,还大赚了一笔,但是并不见得每一部好莱坞大片都这么幸运。去年在国内大热的好莱坞大片《魔兽》也是投入1.6亿美金的大制作,却遭遇了票房“滑铁卢”,欧美票房的不给力导致其1560万美金的亏损。对好莱坞大片来说此等票房“滑铁卢”事件还有很多,可见好莱坞商业片模式也并非能够完全保障高票房的回报。
(二)中国电影市场的特殊性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是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的重点开拓市场。中国人口基数大,票房潜力巨大。据人民网统计2016年“全球票房最高的《美国队长3》,海外票房占比64.6%。再比如《功夫熊猫3》、《魔兽》,海外票房占比分别高达72.5%和89.1%。而这些海外票房中很大一部分是在中国卖的票房。比如《魔兽》,中国票房高达14.72亿人民币,按当下汇率折合为2.12亿美元,占了海外票房3.863亿美元的55%”[2],由此可见中国电影市场之于好莱坞的重要性。
中国电影市场这块肥肉,并不那么容易啃。中国商业片的崛起直接影响了好莱坞大片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加之受前文提及的“国产电影保护月”的影响,好莱坞大片要想像先前那样主导中国电影市场,已经变得不那么现实。总而言之,对好莱坞来说中国电影市场的钱会越来越难赚。
结语
《速度与激情》系列可以说是当下好莱坞主流商业片的一个缩影,大明星、大制作、大投入,特效要逼真、刺激,取景地要有名,先不论影片如何叙事,剧情如何,好莱坞的金字招牌先要靠这些撑起来,然而金字招牌无法掩盖内容空洞、后继乏力等现实问题。动辄几亿美元的投入,可以说是片商们的豪赌,这场“烧钱”运动还能维持多久?
注释:
[1]周宪,刘康.中国当代传媒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90页.
[2]人民网.http://ent.people.com.cn/n1/2017/0103/c1012-28994196.html.2017年01月03日.
参考文献
[1]周宪,刘康.中国当代传媒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2]罗刚,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M].北京: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作者简介:孙志强(1992-),男,汉族,山东潍坊人,现为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5级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孔新苗教授,研究方向为艺术学理论。
【关键词】:商业片;《速度与激情》;好莱坞;文化研究
一、《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的文化解读
(一)视觉奇观:硬汉、美女、改装汽车
好莱坞大片向来能够给观众以强烈的感官刺激,《速度与激情》系列也不例外。片中以肌肉猛男形象示人的多米尼克,身手不凡的性感美女拉蒂等人并非是通常意义上的正面角色,而是有情有义的劫匪,颠覆了以往那种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惯例,影片讲述正是这一伙人与贩毒集团、黑帮组织一次又一次进行较量的故事。
颜值爆表的男女主角、炫酷十足的改装车、精彩而刺激的打斗、拉风的飙车场景等种种元素共同构成了该系列影片的视觉奇观,对影迷来说有了这些元素之后影片的主题甚至剧情似乎都不那么重要了。
(二)打造消费偶像:光头硬汉形象
“消费偶像”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洛文塔尔提出的,他认为“媒介关注的偶像人物基本可以分为两类:生产偶像和消费偶像。生产偶像主要来自于工业、商业及自然科学领域,是成功的生产者,而消费偶像主要是娱乐界人士,如体育明星、演艺明星,他们不属于提供社会的基本需求的行业,是为读者的闲暇而准备的,是取媚于消费者的商品,同时这些偶像又倡导了消费”[1]。
从洛文塔尔以上的观点来看,“光头硬汉”就属于“消费偶像”。首先,“光头硬汉”就是消费品。大量的影迷在《速度与激情》系列上映期间跑去电影院购票观看电影,甚至有不少的铁杆粉丝还会购买影片的DVD光盘和其他影片周边商品来进行收藏,这都是直接的消费行为。其次,“光头硬汉”还能引领消费时尚。比如这些演员成名后的商品代言,必然后吸引粉丝们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其代言商品的销售量。
(三)票房神话:主导文化影响下的大众文化狂欢
布尔迪厄在研究中指出,社会新闻的出现是为了娱乐大众,既可以打发时间又不会造成什么后果,并将社会新闻比作公共汽车,笔者认为这个比喻同样适用于电影,当今的电影正是一种典型的大众文化。中国特殊的社会语境决定了大众文化要想存活,就必须受主导文化的约束,这种约束可以表现为各种规定和行政命令,还可以表现为人们心知肚明的各种“潜规则”。对电影来说,特别是国外电影,虽然都在竭力避免触及某些禁区,但是主导文化还是在不少方面展现出霸权地位。比如我们熟知的“国产电影保护月”。
主导文化的霸权地位虽然无法撼动,但是大众文化的狂欢也是难以阻挡的潮流。《速度与激情》作为好莱坞打造的最为成功的系列电影之一,具有极强的票房号召力。根据相关报道,《速度与激情8》自4月14日上映以来,票房连破纪录,漂亮的票房成绩直接反映了该影片的火爆程度,相比之下没有了“国产电影保护月”的“外挂”,四月档期的其他几部国产片显得悄无声息了,事实证明中国电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的争议
(一)当下主流的视听盛宴
“眼球经济”时代下,商业电影潮流直接导致了电影不再像以前那样注重叙事,而是以娱乐观众,满足观众的感官愉悦为主,《速度与激情》系列也确实为观众带来了视听的盛宴。飙车场中的狂欢,满屏的性感辣妹,各式世界顶级的豪车,强大的明星阵容,洛杉矶、迈阿密、里约热内卢、迪拜、冰岛,遍布全球的取景地,还有主角们炫酷的车技,这对观众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得观众深陷视觉文化的狂热之中。
(二)极端的意识形态输出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与娱乐、传媒、教育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当下电影市场的火爆使其文化传递功能显得十分重要,因而其意识形态属性必然会被某些社会集团,特别是被统治阶级所利用,来传达他们的意志。《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也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意识形态输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宣扬美国价值观。整个《速度与激情》系列都在强调“家庭”观念,以多米尼克为首的整個团队如同一个家庭一般团结一致,而多米尼克也一次次为了家人而身陷险境,甚至不惜触犯法律,这是非常典型的美式家庭观。
第二,宣扬“美国中心论”,丑化他国国家形象。比如在《速度与激情5》中,将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警察局描写的极其腐败,官商勾结、杀人越货,霍布斯最终联合多米尼克端掉了大反派在警察局的窝点,这无形中又塑造了美国的正义者形象。
三、当下好莱坞主流商业片之颓势
(一)模式固化,后劲不足
好莱坞商业片模式的良好运作需要大量资本的注入,好莱坞大片的拍摄可以说是一场“烧钱”运动。就《速度与激情》系列来说,据互联网上的相关数据统计,2001年上映的《速度与激情1》总成本约6000万美元,而到了2015年上映的《速度与激情7》总成本达到惊人的2.5亿美元,光是拍摄影片过程中就报废了230多辆汽车。虽说《速度与激情》系列依靠强大的票房号召力,不仅将巨额投资的成本收回,还大赚了一笔,但是并不见得每一部好莱坞大片都这么幸运。去年在国内大热的好莱坞大片《魔兽》也是投入1.6亿美金的大制作,却遭遇了票房“滑铁卢”,欧美票房的不给力导致其1560万美金的亏损。对好莱坞大片来说此等票房“滑铁卢”事件还有很多,可见好莱坞商业片模式也并非能够完全保障高票房的回报。
(二)中国电影市场的特殊性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是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的重点开拓市场。中国人口基数大,票房潜力巨大。据人民网统计2016年“全球票房最高的《美国队长3》,海外票房占比64.6%。再比如《功夫熊猫3》、《魔兽》,海外票房占比分别高达72.5%和89.1%。而这些海外票房中很大一部分是在中国卖的票房。比如《魔兽》,中国票房高达14.72亿人民币,按当下汇率折合为2.12亿美元,占了海外票房3.863亿美元的55%”[2],由此可见中国电影市场之于好莱坞的重要性。
中国电影市场这块肥肉,并不那么容易啃。中国商业片的崛起直接影响了好莱坞大片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加之受前文提及的“国产电影保护月”的影响,好莱坞大片要想像先前那样主导中国电影市场,已经变得不那么现实。总而言之,对好莱坞来说中国电影市场的钱会越来越难赚。
结语
《速度与激情》系列可以说是当下好莱坞主流商业片的一个缩影,大明星、大制作、大投入,特效要逼真、刺激,取景地要有名,先不论影片如何叙事,剧情如何,好莱坞的金字招牌先要靠这些撑起来,然而金字招牌无法掩盖内容空洞、后继乏力等现实问题。动辄几亿美元的投入,可以说是片商们的豪赌,这场“烧钱”运动还能维持多久?
注释:
[1]周宪,刘康.中国当代传媒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90页.
[2]人民网.http://ent.people.com.cn/n1/2017/0103/c1012-28994196.html.2017年01月03日.
参考文献
[1]周宪,刘康.中国当代传媒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2]罗刚,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M].北京: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作者简介:孙志强(1992-),男,汉族,山东潍坊人,现为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5级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孔新苗教授,研究方向为艺术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