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缘由】
近两年,一个新名词“高阶思维”逐渐走进教育界的视野。所谓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高阶思维能力则主要指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几方面的能力集中体现了知识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是适应知识时代发展的关键能力,也是我们平时常说的核心素养。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各国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
基于以上认识,一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进行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其中,我们的方法之一就是群文阅读。群文阅读作为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相比,更注重学生在阅读中阐述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进而提升他们的阅读力、思考力、创造力,也就是将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学科教学,并与课程教授相融合,发展学生阐述观点、创造观点、评价观点的技能等。经过研究,我们认为,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可以运用以下几个策略:
第一,比较、鉴别、阐明异同;
第二,根据属性和特征分类;
第三,归纳出一般化原理;
第四,推论未知的结果;
第五,分析错误;
第六,找出支持的论据;
第七,提出观点。
下面笔者就以“解读文题密码”为议题的一节群文阅读课为例,进行具体叙述。本组群文包含了《枣核》及课外文章《奶奶的粽子》《梔子花笑了》和一篇无题文章,依据四篇文章的共同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了解以物命题的文题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抓文眼读懂课文及确立文眼的能力。
2.通过对比分析、寻找异同、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评价能力、创新能力。
3.通过巧设矛盾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初读文题,引起话题
1.上节群文阅读课,我们学习了一组以“人物 事件”命题的群文,了解了这类文题的特点及作用。今天这节群文阅读课,我们继续来发现文题中隐藏的秘密。有谁发现了,这些题目有什么共同之处?
2.以物命题的文章,是不是也像以“人物 事件”命题的文章一样,帮助我们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文章《枣核》。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文题的共同点,运用比较、鉴别、阐明事物之间的类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的策略,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比较的能力,构建并列的、零散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向了分析、综合等高阶思维能力的训练。】
二、细读课文,验证发现
1.自读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从中能体会到怎样的情感?
2.大家用不同的方法都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发现了吗?文章的主要内容紧紧围绕着一个关键词展开——枣核。先是同窗好友向“我”(索枣核),接着写同窗好友(得枣核),最后写“我”与好友(话枣核),表达了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3.的确,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海外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你们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请你找到一处,留下读书的痕迹,一会儿和大家交流。
4.学生默读,勾画出体现情感的语句,并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批注。
5.小组交流并汇报。
6.老师佩服你们,说话有理有据。果然,就像同学们所说,《枣核》这篇课文的题目,以物命题,是文章的线索,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解读了这个秘密,紧紧抓住这个中心词,能让我们快速准确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这是个神奇的发现!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概括主要内容,及对同一句子进行不同方式的批注,培养学生多向、多角度的思维能力,通过关注学生有顺序的语言表达,训练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设计中,教师支持学生个性化的批注、理解与表达,强调学生自己主动对思维实践的参与,不仅有利于学生有效的思维过程建构,发展思维技能,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课外拓读,破解密码
1.请你们带着自己的发现,默读《奶奶的粽子》,留下读书痕迹,并试着回答问题。
本文的线索是( ),围绕着这条线索,作者依次写了奶奶做准备工作,( ),( ),( )和( ),表达了( )。
2.看来,这篇以物命题的文章,题目就是文章的线索。这线索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再来一篇,快速浏览这篇没有题目的文章,试着回答问题:
(1)本文围绕着( )展开故事情节。围绕着这一线索,作者依次写了( )手机,
( )手机,( )手机,回顾还手机的情景,赞美了儿子( )的美好品质。
(2)给文章起一个合适的题目。
3.这几个题目你认为哪个好?请说明理由。其他同学同意吗?请说出你的观点。
4.看来,同学们已经破解了以物命题文章的密码,把掌声送给首先破解这个密码的同学!老师想采访一下你:“高兴吗?能用一句话说说此时此刻的感受吗?”
【设计意图:问题的本质决定了思考的结果,思考的结果反映了思维的过程。因此,构成课堂教学内容的“问题”性质会对高阶思维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此环节中,教师的问题设计指向的是创造性地设计题目、表达观点、说明理由,看似是应用所学知识的训练,实则是一种逆向思维的训练,通过学生对不同文题的辨析,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评价能力,而这种评价能力也正是高阶思维的训练。】
四、同中求异,批判发现
1.请你用最快的速度阅读最后一篇文章《栀子花笑了》,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本文的线索是( ),围绕着线索依次写了栀子花( ),栀子花( ),栀子花( ),栀子花
( ),表达了( )。
2.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原因是什么呢?
3.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问题。是的,《栀子花笑了》确实是一篇以物命题的文章,但是,文章所写的事件并不是围绕着栀子花展开,和栀子花没有直接的关系呀!前几篇以物命题的文章题目有时是文章的线索,能推进事件的发展,有时是事件的中心词,能帮助我们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些,大家已经破解。可是,以物命题的文章题目,有时还能提示文章中心,有时具有象征意义,有时还一语双关……
4.并不是所有以物命题的文章都是文章的线索,都能帮助我们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事实上也没有哪一种方法百试百灵。你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怀疑的科学态度去学习,去发现。
【设计意图: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在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上往往指向的是新旧知识的串联与重组,或对新知识的运用。这种设计关注的是记忆、理解、运用的低阶思维能力培养,很少有引发学生展开反思、批判、创新的思维活动。而在本课的设计中,教师巧设矛盾点,依学生的思维定式,给出了一道错误的题目,目的是训练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也是典型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方式之一。】
【教后反思】
群文阅读作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新模式构建,对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提高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节群文阅读教学课,在设计上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获取知识及应用知识上,而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怀疑,学会质疑,这对于学生来说比寻找知识、应用知识更加快乐,这也正是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价值所在。只有具备高阶思维能力的学生,才是终身的学习者,他们才有能力分析新情况,将新信息与已知信息联系起来,批判性地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改进学习过程、理解世界。
(作者单位:辽宁沈阳市实验学校小学部)
责任编辑 张 艳
近两年,一个新名词“高阶思维”逐渐走进教育界的视野。所谓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高阶思维能力则主要指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几方面的能力集中体现了知识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是适应知识时代发展的关键能力,也是我们平时常说的核心素养。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各国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
基于以上认识,一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进行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其中,我们的方法之一就是群文阅读。群文阅读作为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相比,更注重学生在阅读中阐述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进而提升他们的阅读力、思考力、创造力,也就是将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学科教学,并与课程教授相融合,发展学生阐述观点、创造观点、评价观点的技能等。经过研究,我们认为,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可以运用以下几个策略:
第一,比较、鉴别、阐明异同;
第二,根据属性和特征分类;
第三,归纳出一般化原理;
第四,推论未知的结果;
第五,分析错误;
第六,找出支持的论据;
第七,提出观点。
下面笔者就以“解读文题密码”为议题的一节群文阅读课为例,进行具体叙述。本组群文包含了《枣核》及课外文章《奶奶的粽子》《梔子花笑了》和一篇无题文章,依据四篇文章的共同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了解以物命题的文题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抓文眼读懂课文及确立文眼的能力。
2.通过对比分析、寻找异同、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评价能力、创新能力。
3.通过巧设矛盾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初读文题,引起话题
1.上节群文阅读课,我们学习了一组以“人物 事件”命题的群文,了解了这类文题的特点及作用。今天这节群文阅读课,我们继续来发现文题中隐藏的秘密。有谁发现了,这些题目有什么共同之处?
2.以物命题的文章,是不是也像以“人物 事件”命题的文章一样,帮助我们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文章《枣核》。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文题的共同点,运用比较、鉴别、阐明事物之间的类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的策略,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比较的能力,构建并列的、零散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向了分析、综合等高阶思维能力的训练。】
二、细读课文,验证发现
1.自读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从中能体会到怎样的情感?
2.大家用不同的方法都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发现了吗?文章的主要内容紧紧围绕着一个关键词展开——枣核。先是同窗好友向“我”(索枣核),接着写同窗好友(得枣核),最后写“我”与好友(话枣核),表达了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3.的确,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海外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你们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请你找到一处,留下读书的痕迹,一会儿和大家交流。
4.学生默读,勾画出体现情感的语句,并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批注。
5.小组交流并汇报。
6.老师佩服你们,说话有理有据。果然,就像同学们所说,《枣核》这篇课文的题目,以物命题,是文章的线索,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解读了这个秘密,紧紧抓住这个中心词,能让我们快速准确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这是个神奇的发现!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概括主要内容,及对同一句子进行不同方式的批注,培养学生多向、多角度的思维能力,通过关注学生有顺序的语言表达,训练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设计中,教师支持学生个性化的批注、理解与表达,强调学生自己主动对思维实践的参与,不仅有利于学生有效的思维过程建构,发展思维技能,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课外拓读,破解密码
1.请你们带着自己的发现,默读《奶奶的粽子》,留下读书痕迹,并试着回答问题。
本文的线索是( ),围绕着这条线索,作者依次写了奶奶做准备工作,( ),( ),( )和( ),表达了( )。
2.看来,这篇以物命题的文章,题目就是文章的线索。这线索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再来一篇,快速浏览这篇没有题目的文章,试着回答问题:
(1)本文围绕着( )展开故事情节。围绕着这一线索,作者依次写了( )手机,
( )手机,( )手机,回顾还手机的情景,赞美了儿子( )的美好品质。
(2)给文章起一个合适的题目。
3.这几个题目你认为哪个好?请说明理由。其他同学同意吗?请说出你的观点。
4.看来,同学们已经破解了以物命题文章的密码,把掌声送给首先破解这个密码的同学!老师想采访一下你:“高兴吗?能用一句话说说此时此刻的感受吗?”
【设计意图:问题的本质决定了思考的结果,思考的结果反映了思维的过程。因此,构成课堂教学内容的“问题”性质会对高阶思维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此环节中,教师的问题设计指向的是创造性地设计题目、表达观点、说明理由,看似是应用所学知识的训练,实则是一种逆向思维的训练,通过学生对不同文题的辨析,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评价能力,而这种评价能力也正是高阶思维的训练。】
四、同中求异,批判发现
1.请你用最快的速度阅读最后一篇文章《栀子花笑了》,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本文的线索是( ),围绕着线索依次写了栀子花( ),栀子花( ),栀子花( ),栀子花
( ),表达了( )。
2.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原因是什么呢?
3.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问题。是的,《栀子花笑了》确实是一篇以物命题的文章,但是,文章所写的事件并不是围绕着栀子花展开,和栀子花没有直接的关系呀!前几篇以物命题的文章题目有时是文章的线索,能推进事件的发展,有时是事件的中心词,能帮助我们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些,大家已经破解。可是,以物命题的文章题目,有时还能提示文章中心,有时具有象征意义,有时还一语双关……
4.并不是所有以物命题的文章都是文章的线索,都能帮助我们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事实上也没有哪一种方法百试百灵。你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怀疑的科学态度去学习,去发现。
【设计意图: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在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上往往指向的是新旧知识的串联与重组,或对新知识的运用。这种设计关注的是记忆、理解、运用的低阶思维能力培养,很少有引发学生展开反思、批判、创新的思维活动。而在本课的设计中,教师巧设矛盾点,依学生的思维定式,给出了一道错误的题目,目的是训练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也是典型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方式之一。】
【教后反思】
群文阅读作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新模式构建,对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提高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节群文阅读教学课,在设计上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获取知识及应用知识上,而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怀疑,学会质疑,这对于学生来说比寻找知识、应用知识更加快乐,这也正是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价值所在。只有具备高阶思维能力的学生,才是终身的学习者,他们才有能力分析新情况,将新信息与已知信息联系起来,批判性地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改进学习过程、理解世界。
(作者单位:辽宁沈阳市实验学校小学部)
责任编辑 张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