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体育健康标准的要求,本课在教学中坚持“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育教学本身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实践、去尝试、去体验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参与、探究、感悟,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动作概念和行为方式。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和竞争意识、自主探究和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本次说课分为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教学特色、课后总结等七个方面。
【关键词】跳跃;快乐;小组合作;创新【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51-02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初中《体育与健康》跳跃教材,初中跳跃教材包括:跳高、跳远和发展跳跃能力的多种练习。本课具体内容是利用多种练习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为学习跳高、跳远以及终身体育打基础,预计两课时,本堂课是第一课时。
单元计划:
第一课时:发展跳跃能力
第二课时:发展空中动作能力
第三、四课时:跨越式跳高或蹲踞式跳远(可以分别在上下学期上)
二、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二(2)班。初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匀属上升期,好奇心强,容易兴奋,有很强的表现欲望,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基础,但在知识的理解、技术的掌握以及学习的方法、兴趣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此,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多体验、多实践。
三、教法与学法
本课教学方法采用提问法、示范法、练习法、展示与表演等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法。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用设疑创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合作学习增强团队精神。
四、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了解跳跃以及跳跃中起跳和落地的相关知识。
(2)、学习和掌握起跳和落地的不同方法,并且能够较好地运用。
(3)、培养学生的思维、合作、创新能力,发展弹跳力、灵巧和协调性。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起跳和落地的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难度的障碍能较好的合理运用起跳和落地。
五、说教学程序
(一)、开始部分(1分钟)
集合整队,清点人数,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宣布本课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有组织、有纪律的课堂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团体意识。
(二)准备部分(6分钟)
1、活动操
正压腿、侧压腿、膝关节运动、踝关节运动各4个8拍。目的是活动各关节,避免运动损伤。
2、热身:
设疑:我们在跳绳过程中用两手臂摇绳的方法有哪些?
内容:每位学生利用手中的短绳,用上肢尝试不同的摇绳,体验跳绳的乐趣。然后在老师的提示下集体练习。
具体操作: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思考与实践寻找答案并得出结论。
具体要求:积极思考,认真尝试。
预设出现情况:前跳、后跳、交叉跳。
实际出现情况:大部分学生是前跳,有小部分学生有后跳、交叉跳。
教学目的:设疑激发兴趣和热身,让学生尽快进入到运动状态。
学习目的:学会思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基本部分(33分钟)(A、B、C三部分)
A、尝试性体验
1、设疑:我们在跳绳过程中用两脚起跳与落地方法有哪些?
2、 内容:每位学生利用手中的短绳,用两脚尝试不同的起落方法,体验跳的乐趣。(5分钟)
3、具体操作: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思考与实践寻找答案并得出结论。师生总结得出结论,教师示范。在老師的提示下做针对性的练习。
4、具体要求:积极思考,认真尝试,初步掌握各种起落方法。
5、预设出现情况:单起单落、双起双落、单起双落,双起单落。
6、实际出现情况:单起单落、双起双落。
7、展示表演:请出或自愿展示不同的起落方法,目的教师总结与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与勇敢。
8、教学目的
设疑引趣——培养自学意识
动作示范——总结补充主题
集体练习——加深概念,加强技术。
9、学习目的:学会思考,尝试练习,初步掌握各种起落方法。
B、巩固性体验 (分两块体验)(14分钟)
提问导入:请同学们思考跳跃项目一般根据什么来判定成绩的?答案是:一般是以远度和高度的多少来判定成绩的。(由学生来回答)
体验1:根据“远度”体验练习
1、内容:用不同的起跳与落地的方法进行远度的跳跃练习。
2、具体操作:男女生各分4组,每组设一组长,进行探讨、实践、创设、总结。每组利用每位学生手中的短绳根据“远度”来创设不同的障碍和组合,然后用不同的起跳与落地的方法进行远度的跳跃练习。教师参与练习同时给予相应的提示。针对设置难度较低的组,教师可以相对给他们提高难度。
3、具体要求:按先近后远的尝试原则、障碍个数与形状不限、单个障碍的远度要适宜,用各种起落尝试,注重落地缓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学生思考的问题:是否能用不同的起落方法或组合方法通过设置的障碍,遇到难度较大的是否能根据自身跳跃能力选用比较合理起落方法。
5、预设出现情况:立定跳远、助跑起跳、跨步跳、单脚跳、障碍创设单一等情况。 6、实际出现情况:女生各种起落方法都有,男生跨不跳、单起双落较多,双起单落较少,男生有助跑现象,男生创设的障碍难度较女生高,女生创设的障碍较男生丰富。
7、展示表演:请出或自愿展示创设的障碍并且通过障碍。目的学生相互总结与评价展示团队合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鼓励和肯定他人,
8、教学目的
小组合作——团队学习 提高效率。
自创情景——激发学生的思、练、学。
远度因素——发展跳跃远处能力。
学习目的:培养发散性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巩固练习各种起落方法,提高向远处跳跃的基本能力。
图片(根据远度体验练习)
体验2:根据“高度”体验练习
1、内容:用不同起跳与落地的方法进行高度的跳跃练习。
2、具体操作:男女生各分4组,每组设一组长,进行探讨、实践、创设、总结。每组利用每位学生手中的短绳根据“高度”来创设不同的障碍和组合。然后用不同的起跳与落地的方法进行高度的跳跃练习。教师参与练习同时给予相应的提示,针对设置高度较低的组,教师可以相对给他们提高难度。
3、具体要求:按先低后高的尝试原则、障碍个数与形状不限、单个障碍不要设置跳不过的高度。注重落地缓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为了安全规定高度不高于自己臀部)
4、学生思考的问题:是否能用不同的起落方法或组合方法通过设置的障碍,遇到难度较大的是否能根据自身跳跃能力选用比较合理起落方法。
5、预设出现情况:单脚跳、双脚跳、跨栏跳、等情况。
6、实际出现情况:单起单落跨越式跳,双起双落,单起双落,男生有助跑现象,男生创设的障碍难度较女生高,女生创设的障碍较为简单。总体设置的障碍比较单一。
7、展示表演:请出或自愿展示创设的障碍并且通过障碍。目的学生相互总结与评价展示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学会鼓励和肯定他人,
8、教学目的
小组合作——团队学习 提高效率
自创情景——激发学生的思、练、学。
远度因素——發展跳跃高处的能力。
学习目的:发展学生发散性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巩固练习各种起落方法,提高向高处跳跃的基本能力。
图片(根据高度度体验练习)
C、运用性体验(分两块体验)(15分钟)
体验1:根据“预设”场地体验练习
1、内容:根据预设好有高度与远度障碍的场地,运用各种起落方法跳跃。
2、具体操作:男女生各分4组,由组长负责,每组一块场地,运用不同的起落方法跳跃已设置好的障碍。教师参与练习同时给予相应的提示。针对练习方法难度较低的组,教师可以相对给他们提高难度。
3、具体要求:运用各种起落方法较快的通过障碍,注重连续跳跃过程中的自我保护。
4、学生思考的问题:在这预设好的场地上,自己能否用各种起跳方式都能较快的通过。
5、预设出现情况:大部分学生都能运用各种起落方法通过障碍。
6、实际出现情况:大部分学生能较快的通过障碍,有部分学生只用单一的起落方法通过障碍。男生会加大跳跃的距离,女生会变换跳跃的形式。
7、展示表演:请出或自愿展示通过障碍的不同方法。目的教师总结与评价。展现自我,张扬个性。
8、教学目的:
创设场景——感官刺激 引发兴趣
体验运用——提升自我 激烈竞争
远高因素——分析情况 冷静处理。
学习目的:较好的运用各种起落方法,提高快速通过一般障碍的跳跃能力。
图片(根据预设场地运用练习)
体验2:根据“创设”场地体验练习
1、内容:利用短绳和场地上活动的障碍物结合固定的设置,改变和创设新的障碍和组合,然后尝试运用各种起落的方法通过障碍。
2、具体操作:按上次练习的分组和场地继续进行。师观察同时给予相应的提示。针对设置难度较低的组,教师可以相对给他们提高难度。
3、具体要求:按先易后远难的尝试原则、障碍创设要结合场地上固定的设置,障碍个数与形状不限、单个障碍的难度要适宜。特别注重较大难度跳跃时的自我保护。
4、学生思考的问题:在复杂的障碍的场地上,自己能否用各种起跳方式都能通过。而且能根据自身跳跃能力,针对较大难度的障碍能否选择比较合理的起落方法。
5、预设出现情况:创设的障碍有远度与高度的。
6、实际出现情况:创设的障碍有远度与高度的,还有活动的障碍。
7、展示表演:请出或自愿展示创设的障碍并且通过障碍。目的学生相互总结与评价展示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学会肯定和鼓励他人。
8、教学目的
小组合作——团队合作 力量倍增
自创情景——挑战自我 勇攀高峰
多种因素——复杂多变 灵敏果断
学习目的:较好的运用各种起落方法,根据有一定难度的障碍能选择较合理的起落方法。
图片(根据创设场地运用练习)
(四)结束部分(4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放松活动。
内容:主要放松腿部肌肉、韧带。
具体操作:根据老师的提示,采用坐姿放松腿部肌肉和韧带,
教师评价总结、学生相互评价、学生自评。
内容:根据创新能力、学习态度、掌握程度评价总结。
具体操作:学生相互评价:请同学们找出一位创意较新颖的同伴并说出他的名字。学生自评:根据创新能力、学习态度、掌握程度给自己打分。教师鼓励和肯定全体学生,表扬特别突出的个人和团队,指出某些还存在的问题。总结本课知识点,导入下节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3、回收器材。
4、师生再见。
器材:短绳39根,小垫子若干,篮球场1-2片。
场地设计:
6教学特色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学会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团队力量,提高学习效率。
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创设、实践的空间,为今后学习跳跃项目和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使学生沉浸在“我跳跃、我快乐”的学习氛围中
【关键词】跳跃;快乐;小组合作;创新【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51-02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初中《体育与健康》跳跃教材,初中跳跃教材包括:跳高、跳远和发展跳跃能力的多种练习。本课具体内容是利用多种练习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为学习跳高、跳远以及终身体育打基础,预计两课时,本堂课是第一课时。
单元计划:
第一课时:发展跳跃能力
第二课时:发展空中动作能力
第三、四课时:跨越式跳高或蹲踞式跳远(可以分别在上下学期上)
二、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二(2)班。初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匀属上升期,好奇心强,容易兴奋,有很强的表现欲望,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基础,但在知识的理解、技术的掌握以及学习的方法、兴趣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此,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多体验、多实践。
三、教法与学法
本课教学方法采用提问法、示范法、练习法、展示与表演等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法。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用设疑创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合作学习增强团队精神。
四、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了解跳跃以及跳跃中起跳和落地的相关知识。
(2)、学习和掌握起跳和落地的不同方法,并且能够较好地运用。
(3)、培养学生的思维、合作、创新能力,发展弹跳力、灵巧和协调性。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起跳和落地的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难度的障碍能较好的合理运用起跳和落地。
五、说教学程序
(一)、开始部分(1分钟)
集合整队,清点人数,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宣布本课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有组织、有纪律的课堂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团体意识。
(二)准备部分(6分钟)
1、活动操
正压腿、侧压腿、膝关节运动、踝关节运动各4个8拍。目的是活动各关节,避免运动损伤。
2、热身:
设疑:我们在跳绳过程中用两手臂摇绳的方法有哪些?
内容:每位学生利用手中的短绳,用上肢尝试不同的摇绳,体验跳绳的乐趣。然后在老师的提示下集体练习。
具体操作: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思考与实践寻找答案并得出结论。
具体要求:积极思考,认真尝试。
预设出现情况:前跳、后跳、交叉跳。
实际出现情况:大部分学生是前跳,有小部分学生有后跳、交叉跳。
教学目的:设疑激发兴趣和热身,让学生尽快进入到运动状态。
学习目的:学会思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基本部分(33分钟)(A、B、C三部分)
A、尝试性体验
1、设疑:我们在跳绳过程中用两脚起跳与落地方法有哪些?
2、 内容:每位学生利用手中的短绳,用两脚尝试不同的起落方法,体验跳的乐趣。(5分钟)
3、具体操作: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思考与实践寻找答案并得出结论。师生总结得出结论,教师示范。在老師的提示下做针对性的练习。
4、具体要求:积极思考,认真尝试,初步掌握各种起落方法。
5、预设出现情况:单起单落、双起双落、单起双落,双起单落。
6、实际出现情况:单起单落、双起双落。
7、展示表演:请出或自愿展示不同的起落方法,目的教师总结与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与勇敢。
8、教学目的
设疑引趣——培养自学意识
动作示范——总结补充主题
集体练习——加深概念,加强技术。
9、学习目的:学会思考,尝试练习,初步掌握各种起落方法。
B、巩固性体验 (分两块体验)(14分钟)
提问导入:请同学们思考跳跃项目一般根据什么来判定成绩的?答案是:一般是以远度和高度的多少来判定成绩的。(由学生来回答)
体验1:根据“远度”体验练习
1、内容:用不同的起跳与落地的方法进行远度的跳跃练习。
2、具体操作:男女生各分4组,每组设一组长,进行探讨、实践、创设、总结。每组利用每位学生手中的短绳根据“远度”来创设不同的障碍和组合,然后用不同的起跳与落地的方法进行远度的跳跃练习。教师参与练习同时给予相应的提示。针对设置难度较低的组,教师可以相对给他们提高难度。
3、具体要求:按先近后远的尝试原则、障碍个数与形状不限、单个障碍的远度要适宜,用各种起落尝试,注重落地缓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学生思考的问题:是否能用不同的起落方法或组合方法通过设置的障碍,遇到难度较大的是否能根据自身跳跃能力选用比较合理起落方法。
5、预设出现情况:立定跳远、助跑起跳、跨步跳、单脚跳、障碍创设单一等情况。 6、实际出现情况:女生各种起落方法都有,男生跨不跳、单起双落较多,双起单落较少,男生有助跑现象,男生创设的障碍难度较女生高,女生创设的障碍较男生丰富。
7、展示表演:请出或自愿展示创设的障碍并且通过障碍。目的学生相互总结与评价展示团队合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鼓励和肯定他人,
8、教学目的
小组合作——团队学习 提高效率。
自创情景——激发学生的思、练、学。
远度因素——发展跳跃远处能力。
学习目的:培养发散性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巩固练习各种起落方法,提高向远处跳跃的基本能力。
图片(根据远度体验练习)
体验2:根据“高度”体验练习
1、内容:用不同起跳与落地的方法进行高度的跳跃练习。
2、具体操作:男女生各分4组,每组设一组长,进行探讨、实践、创设、总结。每组利用每位学生手中的短绳根据“高度”来创设不同的障碍和组合。然后用不同的起跳与落地的方法进行高度的跳跃练习。教师参与练习同时给予相应的提示,针对设置高度较低的组,教师可以相对给他们提高难度。
3、具体要求:按先低后高的尝试原则、障碍个数与形状不限、单个障碍不要设置跳不过的高度。注重落地缓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为了安全规定高度不高于自己臀部)
4、学生思考的问题:是否能用不同的起落方法或组合方法通过设置的障碍,遇到难度较大的是否能根据自身跳跃能力选用比较合理起落方法。
5、预设出现情况:单脚跳、双脚跳、跨栏跳、等情况。
6、实际出现情况:单起单落跨越式跳,双起双落,单起双落,男生有助跑现象,男生创设的障碍难度较女生高,女生创设的障碍较为简单。总体设置的障碍比较单一。
7、展示表演:请出或自愿展示创设的障碍并且通过障碍。目的学生相互总结与评价展示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学会鼓励和肯定他人,
8、教学目的
小组合作——团队学习 提高效率
自创情景——激发学生的思、练、学。
远度因素——發展跳跃高处的能力。
学习目的:发展学生发散性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巩固练习各种起落方法,提高向高处跳跃的基本能力。
图片(根据高度度体验练习)
C、运用性体验(分两块体验)(15分钟)
体验1:根据“预设”场地体验练习
1、内容:根据预设好有高度与远度障碍的场地,运用各种起落方法跳跃。
2、具体操作:男女生各分4组,由组长负责,每组一块场地,运用不同的起落方法跳跃已设置好的障碍。教师参与练习同时给予相应的提示。针对练习方法难度较低的组,教师可以相对给他们提高难度。
3、具体要求:运用各种起落方法较快的通过障碍,注重连续跳跃过程中的自我保护。
4、学生思考的问题:在这预设好的场地上,自己能否用各种起跳方式都能较快的通过。
5、预设出现情况:大部分学生都能运用各种起落方法通过障碍。
6、实际出现情况:大部分学生能较快的通过障碍,有部分学生只用单一的起落方法通过障碍。男生会加大跳跃的距离,女生会变换跳跃的形式。
7、展示表演:请出或自愿展示通过障碍的不同方法。目的教师总结与评价。展现自我,张扬个性。
8、教学目的:
创设场景——感官刺激 引发兴趣
体验运用——提升自我 激烈竞争
远高因素——分析情况 冷静处理。
学习目的:较好的运用各种起落方法,提高快速通过一般障碍的跳跃能力。
图片(根据预设场地运用练习)
体验2:根据“创设”场地体验练习
1、内容:利用短绳和场地上活动的障碍物结合固定的设置,改变和创设新的障碍和组合,然后尝试运用各种起落的方法通过障碍。
2、具体操作:按上次练习的分组和场地继续进行。师观察同时给予相应的提示。针对设置难度较低的组,教师可以相对给他们提高难度。
3、具体要求:按先易后远难的尝试原则、障碍创设要结合场地上固定的设置,障碍个数与形状不限、单个障碍的难度要适宜。特别注重较大难度跳跃时的自我保护。
4、学生思考的问题:在复杂的障碍的场地上,自己能否用各种起跳方式都能通过。而且能根据自身跳跃能力,针对较大难度的障碍能否选择比较合理的起落方法。
5、预设出现情况:创设的障碍有远度与高度的。
6、实际出现情况:创设的障碍有远度与高度的,还有活动的障碍。
7、展示表演:请出或自愿展示创设的障碍并且通过障碍。目的学生相互总结与评价展示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学会肯定和鼓励他人。
8、教学目的
小组合作——团队合作 力量倍增
自创情景——挑战自我 勇攀高峰
多种因素——复杂多变 灵敏果断
学习目的:较好的运用各种起落方法,根据有一定难度的障碍能选择较合理的起落方法。
图片(根据创设场地运用练习)
(四)结束部分(4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放松活动。
内容:主要放松腿部肌肉、韧带。
具体操作:根据老师的提示,采用坐姿放松腿部肌肉和韧带,
教师评价总结、学生相互评价、学生自评。
内容:根据创新能力、学习态度、掌握程度评价总结。
具体操作:学生相互评价:请同学们找出一位创意较新颖的同伴并说出他的名字。学生自评:根据创新能力、学习态度、掌握程度给自己打分。教师鼓励和肯定全体学生,表扬特别突出的个人和团队,指出某些还存在的问题。总结本课知识点,导入下节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3、回收器材。
4、师生再见。
器材:短绳39根,小垫子若干,篮球场1-2片。
场地设计:
6教学特色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学会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团队力量,提高学习效率。
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创设、实践的空间,为今后学习跳跃项目和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使学生沉浸在“我跳跃、我快乐”的学习氛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