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改革中教师的作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p0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76-01
  本学期我区小学数学学科举行了连环式评优课活动,在此活动中收获很多。首先,教师的理念转变了。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同时也有了一下思考:现在的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应该说我们的老师大都这样做了。但听课中也发现,学生活动时,有部分教师只是自己站在讲台上,或者来回走一走,并没有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好像学生动起来之后,教师就可以彻底“解放”了。如:《植树问题》,在课堂中利用导学案让学生通过画线段图,进一步理解掌握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但是学生并没有画,而是少数好学生只计算完了就完事了,在小组交流时好学生只是把自己的计算过程念了一遍,在汇报时学生只是上台念完算式就完事了,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就应及时深入到小组当中,看学生是否再画,通过画进一步理解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的关系。在小组交流时教师也应及时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小组交流情况,把偏離的的交流加以引导,从而达到交流的有效性、针对性。
  如有一位教师,在执教《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时,教师出示问题一支铅笔一把小刀一共多少元?一支铅笔0.8元、一把小刀6角。利用自学提示,小组合作交流,把组内交流的写在自己组的小黑板上,这样可以对每个组的情况一目了然。教师在让学生观看各组的做题情况时,问通过看各组的情况你有什么发现?(这里教师首先应把每组黑板的情况掌握起来),但在学生汇报时,学生1回答:0.8=8角,二组的0.8要加单位应是0.8元=8角,这时老师说二组记住了吗?以后要注意写完整。教师让学生接着汇报学生2回答:又说了同样的情况,所以我就觉的师在学生1回答完后,应让其他学生针对自己组的情况,加以改正,就不会出现后来的再次重复。学生改完后,学生接着汇报,生4汇报:0.8元=8角,8角+6角=1元4角=1.4元,生5生6也是这样回报的,再生4汇报完后,教师就应问把0.8元改写成8角是为什么。这样通过教师的及时点拨,学生就会利用知识的迁移,进一步思考把0.8元改写成8角是为了单位统一,进而为相同数位对齐,埋下伏笔。所以就引发了我们老师的思考我们老师的作用在哪?即应该在哪个地方教师及时介入,才能真正起到老师的作用。
  通过课改,学生在课堂中有了变化,但对教师驾驭课堂内容,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在知识的引发中从知识的生长点进行教学,往往能开放思路,使学生们可以由一个知识点延伸出更多的知识来,得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这一过程教师可完全放手,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独立去思考、去探究,使其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只要在探究活动结束时做精炼概括,肯定学生的探究行为,使他们获得独立获取知识后成功的体验即可。
  实际上,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堂课上,都会有一些非常积极的参与者,也会有一些很被动的参与者,或者根本不参与者。作为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教师的任务是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学生小组讨论的时侯,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教师应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同时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真正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让教师的作用发挥得更好。
其他文献
【摘要】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张扬学生个性,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说真话,表真情;教给学生作文方法,重视作文指导,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把学生的心灵如风筝般放飞。  【关键词】激发欲望; 张扬个性; 激发热情; 放飞心灵【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27-0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
期刊
【摘要】本文就作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认识优秀作文的标准,引导学生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主题,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选材等方面阐述了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作文教学 ;主题; 典型事例【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26-01  对于语文教师来讲,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作文教学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如何提高作文
期刊
【摘要】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后期词人,诗人。本文以姜夔有关作诗的理论著作《姜白石诗说》为依据,以姜夔的十首七绝《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和两首词《暗香》,《书影》为例,分析姜夔诗词互为影响的特点。  【关键词】诗;词;互相影响;隽秀精巧;清空骚雅【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54-01  姜夔是南宋“格律派”词人中的第一大家
期刊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  【关键词】发展; 提高; 有效性【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63-01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本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學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而“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品德与社会课必须真正让学生“探究”,享受“体验”,在“探究”中深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64-01  1背景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探究活动”和“数学活动”。我在平时上课时常常把这一内容设计成“数学实验”的形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合作中完成探究活动,掌握知识。特别是在“探索规律”教学中,数学实验非常有效。  2片段  2.1教学内容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材“探究活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课在介绍基本概念、原理及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相对稳定的内容的同时,应注意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应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及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常言说“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学会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终生受益,价值永恒。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培养能力;实践操作;创新;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55-02  1引言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及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的,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
期刊
【摘要】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困难不少,但只要我们找到合适的教法,只要我们善待学生,只要我们做到教育中注意以人为本,那么,我们的数学教育就不至于感到是那样的难教。三角函数“才”字记忆法充满了这一哲理,我们教师也从中找到一种快乐。  【关键词】“才”字记忆法;数学教学;以生为本;互动【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70-01  1“才”字记
期刊
【摘要】新世纪以来,《九色鹿》被多家小语教材选入,成为小语教材经典选文之一。苏教版在改变过程中,无论从语言文字上还是从情节上都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注意并适当调整。  【关键词】小学语文; 《九色鹿》; 教材改编; 课堂教学;苏教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60-01  《九色鹿》主要讲述九色鹿冒着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