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集体学习活动。本文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综合性学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实践活动;利用资源;寻求新路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39-2一、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理念
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扮演着课堂主体的重要角色,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是配角。新的课程标准首先要求教师转变自身教育理念的问题,语文综合性学习尤其要求教师做到这一点。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必须首先明确自己的准确定位,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抱着为学生服务的学生主体观念;教师必须要从过去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者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必须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在综合性、充分化、自由化学习中形成学生语文素养,锻炼学生语文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明确,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还要成为一个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这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否真正取得实效也很重要。教师只有具备了以上种种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收到显著的学习效果。
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呈现形式
1.课前活动。基本模式先是在课前探究实践,相关资料的查询,让学生从报刊杂志、图书馆、互联网上收集资料,走访社区、工厂、农村、采访别人等。然后在课堂上汇报、交流、展示,如我上八年级语文课中“莲文化的魅力”综合实践活动一节课时,尝试着按以往“教师演示讲解,学生观看听讲”的传统模式变成“课前学生探究,课上展示交流”,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再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上台演示探索的成果。学生在活动课让互相交流,自己感悟,这比教师硬性直接地灌输给学生,效果要好得多,同时在展示交流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课后活动。在学生学习语文课本某一单元之后,引导学生走出学校,如教完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斑羚飞渡》、《华南虎》、《马》、《狼》之后,我带领学生参加六合区灵岩养鹿场,通过参观、调查、采访,亲自体验,学生们把自己实践活动汇报展示出来:有的是投影、速写、调查报告、观察日记,有的介绍有关鹿的科普知识。
我在学生情绪缴昂时布置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完成任务,这样效果很好。因此,这样做,不仅仅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还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将语文知识与周围生活相联系的能力,使学生有较大发展空间。
3.课中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前面两种形式所不同的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课前准备一定要充分。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每册后面有大量课外古诗,我从七年级开始注重课外古诗阅读积累,八年级时我上了一节“趣背古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师生相互配合,通过背诵古诗词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同时拓展学生思维。
三、有效利用好丰富的课程资源
1.活用文本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资源有这样的表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辩论会、研讨会、表演戏剧,图书馆、展览馆,布告栏、报栏、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对于农村中学,文本是他们语文学习最主要的资源。(1)教师要利用好文本资源,开展综合性语文学习。如我在指导学生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莲文化的魅力》的活动时,我提前一周布置,给学习提供研究方案,按活动小组确定每个小组研究专题:指导学生以六人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有分工、有合作地从莲与文学艺术、莲与现实生活、莲与科学知识等方面去搜集、整理和探究。包括:(莲的名称(含学名、别名、美称等)、莲的历史、品种、莲的图片、工艺品(含邮票、明信片、挂历、水墨画等)、莲的美食和药用、莲的名胜古迹、莲的诗文、故事、传说、莲与佛教的关系、艺术作品中的马、文学作品中的马等。(2)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和教师的活动建议,设计制定自己的活动方案;(3)办一份综合性学习小报(除教材中的资源外,还可利用图书室、工具书、网络等可用资源收集有关资料,资源共享)。所以,“教材,不过是个例子”,只有充分用好这个例子,才能拓宽语文学习空间。
2.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语文学科不再是单一性的,而是能复合其他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养成,不仅仅是通过语文课本,而是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与学生生活体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突破学科界限,加强与各学科的联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比如,我指导《黄河,母亲河》实践活动课时,我可通过与地理、历史等学科的结合,开发其综合性学习资源:通过地理学科了解黄河起源、流经哪些省区、有多长,为什么有“跳进黄河洗不清”之说等;通过历史学科了解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了解黄河流域发现的人类文化遗址,大禹治水,以及昔日的缺口与断流给中华民族带的灾害与苦难;通过政治学科了解人们呼吁保护黄河的声音及当代人民对黄河的治理;还可通过与音乐学科的结合来激励学生们的爱国热情。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不只是掌握课本知识,还需要利用各种有效资源提高语文能力。在让学生获取资料的同时,不仅要学会获取资料的方法,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整理资料,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利用当地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开发综合性学习资源。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一切“自然风光、人物古迹、风俗民情”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题的资源”,我曾组织学生去灵岩林果一带调查,参观六合区二水厂、金牛湖、桂子山石柱林,也利用学生去南京参加实践活动去参观科技馆、看云锦等。利用当地的雨花石资源,开展“赏雨花石活动”、“如何给雨花石起名字”等。这些自然、社会、人文等地方资源是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源泉。
四、因地制宜,积极寻求语文综合性学习新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我在平时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五分钟能力训练是一种用时不多,学生能力却如雨后春笋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的有效活动。在平时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我以小促大,在我所教的两个班级里,具体做法是:每节语文课上课前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轮流到台前演说,提前一天准备,可脱稿也可读稿,师生听完后要发表意见和建议,并背出听到的某些优秀句段,按十分制打分,组长记录组员得分,期中和期末评出优胜小组和优秀演说家,全班表扬。我把平时我的学生所运用的方式作一下简单的介绍:1.时事点评;2.兴趣展现;3.佳作赏析;4.作品展示。这些活动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整合信息技术,走进网络,让学生语文学习的平台更广阔
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共享、学习交流平台。它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三个方面,即:语文味、综合性、学习实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它集创作、感悟、日记、心得、摘抄、音乐、美术、剪辑、编排等为一体,让学生在前卫的、全新的学习方式中学习,并乐此不疲!例如:在《说不尽的桥》的综合性学习中,同学们上网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归类:桥之旅、桥与对联、桥与诗歌、桥的传说。然后把它们分别作成演示文稿,进行交流与分享。学生在活动中表现了空前的热情,参与度大大提高。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倾筐倒箧容易,画龙点睛艰难,确实事实,可是为了学生的长远利益,似乎不应怕艰难而去走容易的途径。”作为农村学校,一定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发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灵活运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不断丰富有自己特色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使其成为农村学校特色文化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实践活动;利用资源;寻求新路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39-2一、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理念
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扮演着课堂主体的重要角色,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是配角。新的课程标准首先要求教师转变自身教育理念的问题,语文综合性学习尤其要求教师做到这一点。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必须首先明确自己的准确定位,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抱着为学生服务的学生主体观念;教师必须要从过去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者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必须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在综合性、充分化、自由化学习中形成学生语文素养,锻炼学生语文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明确,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还要成为一个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这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否真正取得实效也很重要。教师只有具备了以上种种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收到显著的学习效果。
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呈现形式
1.课前活动。基本模式先是在课前探究实践,相关资料的查询,让学生从报刊杂志、图书馆、互联网上收集资料,走访社区、工厂、农村、采访别人等。然后在课堂上汇报、交流、展示,如我上八年级语文课中“莲文化的魅力”综合实践活动一节课时,尝试着按以往“教师演示讲解,学生观看听讲”的传统模式变成“课前学生探究,课上展示交流”,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再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上台演示探索的成果。学生在活动课让互相交流,自己感悟,这比教师硬性直接地灌输给学生,效果要好得多,同时在展示交流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课后活动。在学生学习语文课本某一单元之后,引导学生走出学校,如教完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斑羚飞渡》、《华南虎》、《马》、《狼》之后,我带领学生参加六合区灵岩养鹿场,通过参观、调查、采访,亲自体验,学生们把自己实践活动汇报展示出来:有的是投影、速写、调查报告、观察日记,有的介绍有关鹿的科普知识。
我在学生情绪缴昂时布置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完成任务,这样效果很好。因此,这样做,不仅仅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还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将语文知识与周围生活相联系的能力,使学生有较大发展空间。
3.课中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前面两种形式所不同的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课前准备一定要充分。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每册后面有大量课外古诗,我从七年级开始注重课外古诗阅读积累,八年级时我上了一节“趣背古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师生相互配合,通过背诵古诗词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同时拓展学生思维。
三、有效利用好丰富的课程资源
1.活用文本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资源有这样的表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辩论会、研讨会、表演戏剧,图书馆、展览馆,布告栏、报栏、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对于农村中学,文本是他们语文学习最主要的资源。(1)教师要利用好文本资源,开展综合性语文学习。如我在指导学生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莲文化的魅力》的活动时,我提前一周布置,给学习提供研究方案,按活动小组确定每个小组研究专题:指导学生以六人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有分工、有合作地从莲与文学艺术、莲与现实生活、莲与科学知识等方面去搜集、整理和探究。包括:(莲的名称(含学名、别名、美称等)、莲的历史、品种、莲的图片、工艺品(含邮票、明信片、挂历、水墨画等)、莲的美食和药用、莲的名胜古迹、莲的诗文、故事、传说、莲与佛教的关系、艺术作品中的马、文学作品中的马等。(2)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和教师的活动建议,设计制定自己的活动方案;(3)办一份综合性学习小报(除教材中的资源外,还可利用图书室、工具书、网络等可用资源收集有关资料,资源共享)。所以,“教材,不过是个例子”,只有充分用好这个例子,才能拓宽语文学习空间。
2.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语文学科不再是单一性的,而是能复合其他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养成,不仅仅是通过语文课本,而是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与学生生活体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突破学科界限,加强与各学科的联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比如,我指导《黄河,母亲河》实践活动课时,我可通过与地理、历史等学科的结合,开发其综合性学习资源:通过地理学科了解黄河起源、流经哪些省区、有多长,为什么有“跳进黄河洗不清”之说等;通过历史学科了解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了解黄河流域发现的人类文化遗址,大禹治水,以及昔日的缺口与断流给中华民族带的灾害与苦难;通过政治学科了解人们呼吁保护黄河的声音及当代人民对黄河的治理;还可通过与音乐学科的结合来激励学生们的爱国热情。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不只是掌握课本知识,还需要利用各种有效资源提高语文能力。在让学生获取资料的同时,不仅要学会获取资料的方法,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整理资料,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利用当地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开发综合性学习资源。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一切“自然风光、人物古迹、风俗民情”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题的资源”,我曾组织学生去灵岩林果一带调查,参观六合区二水厂、金牛湖、桂子山石柱林,也利用学生去南京参加实践活动去参观科技馆、看云锦等。利用当地的雨花石资源,开展“赏雨花石活动”、“如何给雨花石起名字”等。这些自然、社会、人文等地方资源是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源泉。
四、因地制宜,积极寻求语文综合性学习新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我在平时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五分钟能力训练是一种用时不多,学生能力却如雨后春笋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的有效活动。在平时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我以小促大,在我所教的两个班级里,具体做法是:每节语文课上课前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轮流到台前演说,提前一天准备,可脱稿也可读稿,师生听完后要发表意见和建议,并背出听到的某些优秀句段,按十分制打分,组长记录组员得分,期中和期末评出优胜小组和优秀演说家,全班表扬。我把平时我的学生所运用的方式作一下简单的介绍:1.时事点评;2.兴趣展现;3.佳作赏析;4.作品展示。这些活动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整合信息技术,走进网络,让学生语文学习的平台更广阔
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共享、学习交流平台。它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三个方面,即:语文味、综合性、学习实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它集创作、感悟、日记、心得、摘抄、音乐、美术、剪辑、编排等为一体,让学生在前卫的、全新的学习方式中学习,并乐此不疲!例如:在《说不尽的桥》的综合性学习中,同学们上网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归类:桥之旅、桥与对联、桥与诗歌、桥的传说。然后把它们分别作成演示文稿,进行交流与分享。学生在活动中表现了空前的热情,参与度大大提高。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倾筐倒箧容易,画龙点睛艰难,确实事实,可是为了学生的长远利益,似乎不应怕艰难而去走容易的途径。”作为农村学校,一定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发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灵活运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不断丰富有自己特色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使其成为农村学校特色文化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