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f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钢琴音乐具有十分浓郁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又不失西方优雅艺术的气质。本文从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民族特色的角度出发,对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内容、创作技法特征及创新进行理论研究,以期能够对我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中国 钢琴 音乐作品 创作技法
  钢琴作为西方的古典乐器,进入我国已经约有百年的历史,在这百年长河之中,经历过萌芽、形成、发展、曲折发展乃至全面发展等阶段,它已经成为我国音乐文化的重要元素。著名的音乐家贺绿汀在1934年创作的《牧童短笛》就是我国第一首具有成熟而鲜明的中国风格的钢琴曲,它标志着我国的钢琴音乐家真正开始创作。在此之后,许多才华和天赋极佳的钢琴家涌现出来,他们创作出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推动了我国钢琴艺术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钢琴音乐创作也逐渐形成独有的一套创作技巧,也就形成了后来的中国风钢琴音乐作品。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每一个民族都有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我国的钢琴家和音乐家正是通过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音乐表达他们的情绪,也感染听众的情绪,因而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有着独特的技法和特征。
  一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内容
  1 民族音乐为基
  我国的钢琴音乐创作中最具特色的技法就是展现我国不同民族的民族特色,尤其重视以少数民族的特色音乐为依据进行创作。我国的民歌极具地方特色,也是传递大众情感的主要载体之一,钢琴家根据这些民歌进行音乐加工创作。我国的钢琴音乐作品出现距今的时间并不长,但其发展极为迅速,其中许多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也正因为结合了民族特色而被广大听众所喜爱和赞赏。这也使我国的钢琴音樂作品在创作过程中能继承我国各民族的不同音乐特色,同时也注重声调的变化和旋律的优美,真正地将西洋乐器同我国各民族的音乐特点相结合,使中国的钢琴音乐作品具有鲜明而独特的民族性。例如,著名作曲家陈培勋先生在1975年根据广东民族器乐曲改编的钢琴独奏曲《平湖秋月》,就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风韵,原曲中婉转清脆的乐器演奏仿佛令人听到江南水乡的悠远宁静,而在改编后的钢琴曲中,这种情绪似乎得到了沉淀,在细腻婉转的钢琴演奏中,似乎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虚幻缥缈而又真实可触的境界,正是陈培勋先生对钢琴音乐创作的技法有着熟练的掌握,同时对民族文化有着深刻的了解,才能完成这样的创作。
  2 民族气韵为魂
  我国的钢琴音乐往往与西方的钢琴音乐作品不同,我国的钢琴家在进行音乐作品创作时更加注重意境和气韵的表现。通过对节奏、力度和音色的掌握,让听者似乎置身于具有中国传统美的山水笔墨之中。中国的钢琴音乐作品也受到语言特色的深刻影响,尤其是地方方言。我国的北方方言语调直、发音重;南方的方言则有语调软、发音轻的特点,这些特点都让我国钢琴音乐的内涵更为丰富。中国的音乐和水墨画一样,不急不躁、不喜不悲、注重神韵,注重对“意”的刻画而非“实”的描写,传达者淡雅高远的韵味。在这样的基础上,用钢琴曲来表现这一韵味,可以说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创作技法。比如,《夕阳箫鼓》就是利用西洋乐器的韵律与音色演绎出浓厚的中国韵味,不论是细微的音乐结构还是音乐的整体结构都无法脱离主体节奏而单独存在,就连休止符的出现,也能使得曲子的韵律气息紧密相连,无声胜有声的钢琴演奏真正折射出了音乐的民族气韵灵魂所在。
  二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特征
  1 音色特征
  在我国的传统音乐之中,音色是具有重要的表现功能的因素。中国的钢琴音乐作品中具有的一部分特殊音色,大多都受到了传统民族乐器的深刻影响、是模仿我国民族乐器衍生出的变化。我国的每种传统民族乐器,都有它们独特的音色。古筝的音色响亮、高远;箫的特点是优美浑厚;笛子的甜美明亮;二胡的细腻饱 满等等。因而如果想用钢琴表达出我国传统乐器的所表现的意境难度是很大的,只有根据钢琴独特的音色,加以适当的演奏力度,才能发挥出它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达到最佳的演奏效果。
  2 装饰特征
  我国的钢琴音乐作品用来表现民风和气韵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采用大量有特殊效果的装饰音。这些装饰音能够模仿我国民族乐器的特点,营造出特别的意境,这些装饰音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就钢琴的特点而言,它的音色是单一的,但通过不同的按键、不同的力度、不同的踏板,可以产生不同的音量和音色,从而实现不同的演奏效果。
  3 旋律特征
  旋律是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我国的传统音乐中,可以通过轻重缓急的不同音调和抑扬顿挫的不同旋律来表现情感的强弱变化。作为我国传统音乐的叙述方式,旋律十分讲究音色的流动和变化,表现出直接简洁的意境和婉转灵动的自然之美。
  4 节奏特征
  作为音乐史上最早的一种表现形式,节奏来源于日常的生活,具有极强的活力和感染力。在音乐作品中,节奏的恰当运用可以完整地展现出音乐作品的特点。例如新疆少数民族的音乐,就把节奏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它在音乐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乐器中,打击乐器是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就是通过不同的节奏来表现音乐的特征。在我国的钢琴音乐作品创作之中,也展现出了这一特点,因而创作出的作品大多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的节奏。
  5 主调特征
  主调音乐同复调音乐是相对的,是指作为多声部音乐的作品,在整体上以某一个声部为其主旋律,而由其他的声部以节奏或者和声的形式充当伴奏或陪衬。它的主要特征是能明确表达情感,具有明显的音乐形象,听众能够快速而直接地进入作品当中。主调音乐的创作基础是和声,例如作曲家赵元任创作的《海韵》,就采用了这一方法,使用具有民族特征的创作风格,用合唱、领唱和钢琴的回旋变奏,演绎除了一位勇敢渴望自由的少女,不畏惧风浪勇敢追求自由却被巨浪吞没的悲剧故事,通过不同音乐元素的反差和对比,让旋律浪漫悠扬而又跌宕起伏,主调音乐主要采用人们容易接受的创作手法。这种把高雅艺术大众化的方法,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欣赏和喜爱,也受到作曲家和音乐家的狂热追捧。   三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创新表现
  1 体现较高的理论素养
  一个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是需要以创作者的专业理论素养为根本的,如果作品缺乏理论,它就无法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和较高的评价。中国具有专业水平的钢琴家大都注重基础的钢琴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作品的演奏技巧,在创作的过程中能做到把深厚的理论基础、创作技巧同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各类素材进行结合,还要兼顾旋律的流畅、和谐。诸如,《夕阳箫鼓》这首钢琴曲,通过质朴委婉的旋律,变化万千但又极其流畅的节奏,栩栩如生的将春江花月夜的美景展现在了欣赏者的眼前,歌颂了我国江南地区的美丽多姿,对于这部钢琴曲而言,无论是其旋律运用还是对节奏的把握,都体现出了我国钢琴音乐家雄厚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以及高水平的音乐理论素养。
  2 贴近人民的日常生活
  钢琴音乐作品创作的最直接的目的是让更多的普通百姓可以接触钢琴音乐,听懂创作者所表达的内容。因而我国的钢琴音乐作品所采用的素材大多来自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与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由于钢琴音乐作品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群众的经历紧密结合,它才能广为流传,从而得到群众的欣赏和认同。比如,钢琴曲《夕阳箫鼓》第六段中的“渔歌唱晚”,这一段描述是有关渔民打鱼唱歌的旋律,悠悠的箫声犹如悠远而至的悠扬渔歌,展现出了渔民安然自得的惬意形象,紧接着则是有力且快的了对合奏,氛围渲染的十分热烈,传递出了渔民满载而归的无比喜悦情感,脍炙人口的节奏加之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夕阳箫鼓》在我国南方民间广为流传。
  3 注重传统旋法的运用
  我国传统的地方民族音乐讲究传统旋法的运用,各类曲目都能够将民族旋法的结构自然地贯穿其中。另外,我国的音乐作品还十分重视每段旋律的相互对答和前后呼应,让前后的声线可以一气呵成。这样对称的旋法在著名音乐家黎英海创作的《夕阳箫鼓》中应用较多,整个曲目里的每个小节都能做到环环相扣、有用于过渡的尾音,但在整体上还能做到层层递进,就像诗歌一样注重起承转合。乐曲在演奏过程中,迂回婉转,既有悠远的平声,也有跌宕起伏的高音,如浪花飞溅,九曲连环,回流而下。黎英海的钢琴作品兼有浓郁的中国式审美以及简单直接的结构,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我国的传统音乐特色,更能吸引听众,贴近我国人民的审美标准。
  4 突显民族文化特色
  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最为关键的技法即是体现地方民族文化的特色,重视以各民族音乐为题材的创作。尽管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出现时间并不长,但是发展速度特别快,大量的经典作品也因融入别具一格的民族特色而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这促使我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得以继承与发展我国浓厚的民族音乐特征,注重优美旋律与声调之间的转换,真正将西洋的乐器同我国的民族特色相结合,促使我国的钢琴音乐作品创作技法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比如,众所周知,虽然现存多种七声调式与七声音阶,但是五声调式与五声音阶却是我国民间传统音乐中最为核心的调式与音节形式,虽然近些年来出现了众多“新潮”钢琴作品,然而将无声性融入到和声处理中的作曲家却不在少数。五声性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是处理和声风格作品的源泉,更是彰显中华民族特色的重要元素。因此,在文化多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只有以民族文化特色为根基,才能推动我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在世界音乐艺术之林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主要是来源于民族音乐的,并在此基础上探索 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通过使用现代的创作技法,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带有民族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经过百年曲折而快速的发展,中国钢琴音乐在世界音乐历史上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与此同时还有发展和上升的空间。因而,我国的钢琴音乐家们必须努力探索适合中国的钢琴音乐作品创作技法,从而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推动中国钢琴音乐事业的发展。从研究结果来看,现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技法的不同运用,已经让中国的钢琴音乐家能够在作品中融入具有中国特色的旋律、和声和民族音乐,运用现代艺术思维进行创作。钢琴音乐在我国的发展应该继续结合我国特有的民族音乐文化,或者以它为基础,创作出更好的、具有浓烈的中国式色彩的钢琴音乐,从而使得我国的钢琴音乐作品被世界范围内更多的人认可与赞赏。
  参考文献:
  [1] 王柯:《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中的现代技法探究》,《音乐时空》,2013年第6期。
  [2] 卞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华乐出版社,1996年版。
  [3] 張玮:《1979至1989年中国钢琴独奏曲创作初步研究》,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4] 徐唱:以《〈夕阳箫鼓〉为例浅析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所蕴涵的民族特色》,《黄河之声》,2015年第9期。
  [5] 林永源:《钢琴组曲〈“长短”的组合〉创作中民族风格的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6] 宋雪:《为保罗维特跟斯坦而创作的左手钢琴协奏曲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
  [7] 曲歌:《试论20世纪下半叶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民族特色》,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8] 闫薇:《关于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技法的探讨》,《音乐论坛》,2010年第9期。
  (聂蓓蓓,黄河科技学院音乐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摘要 被称为日本近代文学史“文豪”的夏目漱石,为后人留下了许多颇具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在他的小说中,批判现实社会和近代文明;批判战争,呼吁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显露出不同于琐碎的日本文学的雄浑之气。他的小说可以说是一种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强烈的、充满责任感和伦理感的文学创作。夏目漱石本是一位身处西洋文化大潮流,接收西方文化影响的学者,却执意于批判日本近代文明,其原因就是从小受到的儒家文化“文以载道”思
期刊
摘要 模糊语义是文学作品中用来描述情感、情节等事物的,使文学产生模糊性,是文学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存在。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都会存在一定的模糊语义,这些语义丰满了作者的创作,并确保了故事本身的戏剧性与感染力,就文学创作而言,是极具魅力的表现手法。因此,本文将结合尤金·奥尼尔所著《榆树下的欲望》中如何使用的模糊性语言及其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为了解小说作品通过模糊性语言表达的内涵及其创作的主题思想做些
期刊
摘要 萧伯纳所著作的剧本《鳏夫的房产》从演出上映开始,就受到批评界的普遍关注。剧本的批评是多角度的,文章采用的批评角度是从超越的角度入手的。这种超人的超越能够实现生命的价值。剧中屈兰奇实现了对传统道德的超越,并在此基础上采纳了尼采的自然主义价值观。此外,实现了思维上的超越,屈兰奇借助婚姻完成了经济的联合,实现了人物关系的超越,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屈兰奇实现自身价值。文章正是对这几方面思维上的超越
期刊
摘要 后殖民主义作为一大文学思潮,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者的作品中屡有表现,而在此时期西方学界对第三世界文化的探索与交流呈现出多样性的趋势,其中包括内在因素(文化心理)和外在因素(政治、经济)。本文以马尔罗的《王家大道》作为范本,以当代社会中个体生存的角度为出发点,探究在后殖民主义思潮下人们对外探索的内在动因以及其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安德烈·马尔罗 小说 后殖民主义 探求  一 引言  20世纪
期刊
摘要 《施公案》为清代公案侠义小说之先导,与民间传说有一定渊源。《清史稿》等史书虽记载施公的为官品格,但并没有他审案的记载。历史提供的仅仅是施公的“清官”原型,而民间艺人虚构的故事才是其小说形象的来源。《施公案》是在历史人物“施世纶”的清廉、正直、爱民品格的基础上,采集民间传说而成,明显具有世俗品格,满足下层民众的审美期待。小说描写施仕纶审查民间案件,塑造其聪明机智、秉公断案、以民为本的形象,反映
期刊
摘要 从明代开始,在各类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关于宋玉接受的一个新变化,肯定宋玉及其作品成为了文人界主流意识,他们或歌颂宋玉的风流才情,或怜悯宋玉怀才不遇的哀怨,宋玉的一切感受和吟唱,几乎都能引起他们的共鸣。虽然也有针锋相对的质疑声,然而这种否定思潮在明代已经日渐式微。  关键词:明代散曲 宋玉 人品 作品  宋玉,战国末期楚国人,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位著名辞赋家,与屈原共同被誉为“中国文学之祖”。 根据
期刊
摘要 本文主要从《论语》中的人物点评出发来探究孔子“仁”的思想,通过孔子对子路、宰我、闵子骞、颜回、管仲、殷三仁、伯夷、叔齐等人评价的考察发现孔子的“仁”具有以下特质:“仁”不同于其他的美德之处在于其侧重于“情”,表现为孝悌和仁爱的善良情感。“仁”从事功的维度则表现为利民安人的功业。从实践的维度“仁”则表现为笃信好学和乐道,经实践与道达成统一,使得“道”的品质在人这一主体上得以展现。  关键词:仁
期刊
摘要 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姆斯1947年创作的《欲望号街车》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经典的剧作之一。1951年由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也获得四项奥斯卡奖,里面充满幻梦与现实的矛盾与对决,结局是幻梦惨烈的失败。值得称道的是费·雯丽与马龙·白兰度出色的表演,及具有象征与隐喻的画面、音乐与音响的运用。  关键词:幻梦 现实 戏如人生 人格分裂 自恋 象征 隐喻 错觉 音乐 音响  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
期刊
摘要 电影的服装艺术作为电影众多元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担着烘托主题、塑造人物形象、反映时代背景等重要作用,而张爱玲作为中国服装文化的研究者,其独特的服饰观对其作品的影响,亦有着不可低估之作用。  关键词:电影服装 《太太万岁》 服饰观  一 服装与电影  无论是国际上的奥斯卡、戛纳、柏林电影节,还是国内的金鸡百花、金像、金马,都为电影服饰专门设立了一门“最佳服装设计”的奖项。服饰身为影片的一类
期刊
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也随之突飞猛进,传统单一化的电影表现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要求。而将舞蹈艺术应用于电影之中则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与途径,其不但有助于强化电影的艺术感染力,而且能够烘托电影主题,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促使电影艺术呈现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以此适应现代人们的审美心理。本文在分析舞蹈与电影的联系的基础上,对舞蹈艺术在电影中的表现特征进行了探讨,最后指出了舞蹈艺术在电影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