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译是一项历史悠久的实践性言语活动,似一座有形兼无形的桥梁,联系着两种语言。翻译的目标是最大程度上使原文和译文达到等值。在任何国家,任何时期,翻译等值理论在翻译理论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等值理论”源起苏联,后被西方国家引进延伸。
本文首先综述苏俄等值论发展,重点分析了代表人物科米萨罗夫的等值思想。然后简要介绍西方各学派的等值理论,并着重阐释奈达的功能对等论。最后对两种等值思想进行简要对比分析。
关键词:等值论;苏俄;科米萨罗夫;西方;奈达
一、引言
翻译是将原语结构拆开,提炼信息,综合再现于译语结构中,追求语值等值的一种言语活动。根据翻译定义,在翻译理论中,等值理论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等值思想源起于苏联,是俄语翻译理论发展的重要产物。科米萨罗夫在《翻译语言学》一书中,将等值区分为五种类型,对翻译理论做出了贡献。此外,等值思想的提出,对全世界的翻译理论都有很大的影响。许多西方理论家在接触这一理论后,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中美国学者E·奈达(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大放光彩。
二、苏俄等值理论
(一)等值思想在苏俄的产生与演变概述
在18世纪的俄国翻译实践中,出现翻译家根据自己的口味改写原文人物、事件相关信息等情况,这样的实践活动已经不是翻译,而是创作。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的翻译作风,俄国翻译家们进行多种探索,从而产生了等值思想。
等值思想萌芽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1934年出版了А·А·斯米尔诺夫的《文学百科》,书中作者首次提出了翻译对等概念,即传达作者的全部意图。但他的观点在当时并没有受到重视。
等值思想的确立与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1953年,А·В·费奥多罗夫出版了苏联第一部翻译理论的语言学著作——《翻译理论概要》,在书中提出了“等价”观点,从此等值思想在俄语翻译理论中得到确立。
等值思想的成熟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在这一时期有两个代表人物——В·Н·科米萨罗夫。科米萨罗夫从语言交际行为的研究角度将“翻译等值”划分为两个大类,五个层级。
(二)科米萨罗夫的等值层次
1.情景功能等值
(1)交际目的层次:译文仅保留原文所体现的交际目的,在词汇和句法上同原文有较大出入。
(2)情景等同层次:在保留交际目的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的手段描写同一情景,但在结构语义方面与原文相差较大。
(3)情景描述手段层次:在满足前两个层级等值的基础上还保留了相同的描写方式,但原文与译文的词汇和句法结构不同。
2.传达语言单位语义等值
(4)句法结构意义层次:在前三个层次的基础上选择最相近的句法形式,改变次序,或者改变句子类型,最大程度地保留原作的部分句法结构意义,更充分地再现原文的内容。
(5)文字符号层次。这是最大限度的等值,即在译文中保留原文的所有主要成分,使译作与原作获得最大程度的接近。在翻译实践中,最常使用的是这一层次的等值。
三、西方翻译等值理论
(一)西方翻译等值思想综述
早在18世纪英国文艺理论家泰特勒就提到过“等值原则”,只是并未得到大众认可。待西方翻译家们接受了苏联等值理论后,才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对等值理论进行探讨,形成百花齐放的状态。
研究等值理论的语言学派中,较有影响力的两位大家是雅各布森和卡特福德。雅各布森的观点主要有二:两种语言的最小语素单位也不可能是完全对等的;提出“差异等值”概念。卡特福德区分了形式对等和文本等值。语言学派的不足之处在于只是从语言学出发,没有考虑影响语言的其他一些因素来研究等值理论。
除语言学派之外,从交际角度出发探讨等值理论的研究派别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其中最具说服力的是科勒和奈达。科勒对翻译理论做出的另一贡献是将等值划分为5个类型:外延等值、内涵等值、语篇规约等值、语用等值和形式等值。其中“语用等值”类似于尤金·奈达提出的“动态对等”,下面将对我国广泛接受的奈达的“功能对等论”进行浅析。
(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语言学家奈达被誉为“现代翻译理论之父”。他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涵盖两个基本导向——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后为避免引起歧义,将“动态”改为“功能”)。“功能对等理论”成功地运用了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奈达认为,各种语言的深层结构具有很大的共性,翻译时要挖掘源语深层结构的表义,并运用合理的方式还原为译语的表层结构,尽可能保证深层意义准确传达,表层结构通畅流利。
“功能对等”不是只有唯一的对等层次,它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分为最高层次的对等和最低层次的对等。“所谓最高层次指译文读者应能以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方式理解和欣赏译文,这只是翻译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最低层次的对等值译文读者应能透过对译文的理解,而想象到原文读者是如何理解和欣赏原文的,这是翻译对等的最低限度”(Nida 1993,118)。
四、简要对比苏俄与西方等值思想(以科氏、奈氏观点为例)
科米萨罗夫与奈达对“等值”的理解都不是数学上的绝对相等,他们从各个角度分析这个问题都能得出翻译完全等值是不可能的,所以产生“五层等值划分法”和“形式对等与功能对等”。他们在研究“等值理论”时都运用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强调了语言传达交际目的(即行使功能)的重要性。二者观点不同之处在于科米萨罗夫将等值层次进行了具体的划分,而奈达的等值思想相对概括,只是划分为最高层次的功能等值和最低层次的功能等值。但奈达运用了多种科学理论作为功能对等的支撑,这在等值思想的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也推动翻译理论的发展再入高峰。
但对科氏等值理论与奈氏功能对等理论都应辩证看待。在翻译实践中,会发现科氏五层划分法的界限非常模糊,有时并不能准确对应到某个层次。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信息的完全表达,形式可做改动,这一条不适用于诗歌翻译。诗歌翻译不仅追求传达语用价值,也力求在结构、音韵上达到完美体现。
纵观苏俄和西方等值思想的发展史,可见等值理论都经历了从概念模糊到清晰的历程,在其中都涌现出了众多怀有卓越见解的理论家,他们从符号学,普通语言学,现代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等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这个问题。苏俄是等值思想的发源地,随后在西方学者的探究下发扬光大。
五、结语
“等值理论”在任何国界的翻译理论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核心是“交际目的(语用价值、功能)等值”,它的提出成为评价翻译的一个标准。我们应该全面认识“等值理论”,它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进步的思想。在理解运用等值理论时,应摒除其中不符合现代翻译理论的部分,不能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蔡毅 段京华.苏联翻译理论.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28-39
[2] 郭亚丽.西方翻译等值研究评述.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15卷第3期:106-109
[3] 科米萨罗夫(俄).当代翻译学.汪嘉菲 哈斯也提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124-150
[4] 石锡书 杜平.辩证地看待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20卷第7期:69-71
[5] 谭载喜.奈达和他的翻译理论.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9年,第5期,28-35
[6] 许钧.翻译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2-7
[7] 杨仕章.苏、俄翻译理论中等值思想的演变.中国俄语教学,2001年,第20卷第1期,46-52
本文首先综述苏俄等值论发展,重点分析了代表人物科米萨罗夫的等值思想。然后简要介绍西方各学派的等值理论,并着重阐释奈达的功能对等论。最后对两种等值思想进行简要对比分析。
关键词:等值论;苏俄;科米萨罗夫;西方;奈达
一、引言
翻译是将原语结构拆开,提炼信息,综合再现于译语结构中,追求语值等值的一种言语活动。根据翻译定义,在翻译理论中,等值理论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等值思想源起于苏联,是俄语翻译理论发展的重要产物。科米萨罗夫在《翻译语言学》一书中,将等值区分为五种类型,对翻译理论做出了贡献。此外,等值思想的提出,对全世界的翻译理论都有很大的影响。许多西方理论家在接触这一理论后,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中美国学者E·奈达(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大放光彩。
二、苏俄等值理论
(一)等值思想在苏俄的产生与演变概述
在18世纪的俄国翻译实践中,出现翻译家根据自己的口味改写原文人物、事件相关信息等情况,这样的实践活动已经不是翻译,而是创作。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的翻译作风,俄国翻译家们进行多种探索,从而产生了等值思想。
等值思想萌芽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1934年出版了А·А·斯米尔诺夫的《文学百科》,书中作者首次提出了翻译对等概念,即传达作者的全部意图。但他的观点在当时并没有受到重视。
等值思想的确立与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1953年,А·В·费奥多罗夫出版了苏联第一部翻译理论的语言学著作——《翻译理论概要》,在书中提出了“等价”观点,从此等值思想在俄语翻译理论中得到确立。
等值思想的成熟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在这一时期有两个代表人物——В·Н·科米萨罗夫。科米萨罗夫从语言交际行为的研究角度将“翻译等值”划分为两个大类,五个层级。
(二)科米萨罗夫的等值层次
1.情景功能等值
(1)交际目的层次:译文仅保留原文所体现的交际目的,在词汇和句法上同原文有较大出入。
(2)情景等同层次:在保留交际目的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的手段描写同一情景,但在结构语义方面与原文相差较大。
(3)情景描述手段层次:在满足前两个层级等值的基础上还保留了相同的描写方式,但原文与译文的词汇和句法结构不同。
2.传达语言单位语义等值
(4)句法结构意义层次:在前三个层次的基础上选择最相近的句法形式,改变次序,或者改变句子类型,最大程度地保留原作的部分句法结构意义,更充分地再现原文的内容。
(5)文字符号层次。这是最大限度的等值,即在译文中保留原文的所有主要成分,使译作与原作获得最大程度的接近。在翻译实践中,最常使用的是这一层次的等值。
三、西方翻译等值理论
(一)西方翻译等值思想综述
早在18世纪英国文艺理论家泰特勒就提到过“等值原则”,只是并未得到大众认可。待西方翻译家们接受了苏联等值理论后,才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对等值理论进行探讨,形成百花齐放的状态。
研究等值理论的语言学派中,较有影响力的两位大家是雅各布森和卡特福德。雅各布森的观点主要有二:两种语言的最小语素单位也不可能是完全对等的;提出“差异等值”概念。卡特福德区分了形式对等和文本等值。语言学派的不足之处在于只是从语言学出发,没有考虑影响语言的其他一些因素来研究等值理论。
除语言学派之外,从交际角度出发探讨等值理论的研究派别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其中最具说服力的是科勒和奈达。科勒对翻译理论做出的另一贡献是将等值划分为5个类型:外延等值、内涵等值、语篇规约等值、语用等值和形式等值。其中“语用等值”类似于尤金·奈达提出的“动态对等”,下面将对我国广泛接受的奈达的“功能对等论”进行浅析。
(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语言学家奈达被誉为“现代翻译理论之父”。他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涵盖两个基本导向——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后为避免引起歧义,将“动态”改为“功能”)。“功能对等理论”成功地运用了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奈达认为,各种语言的深层结构具有很大的共性,翻译时要挖掘源语深层结构的表义,并运用合理的方式还原为译语的表层结构,尽可能保证深层意义准确传达,表层结构通畅流利。
“功能对等”不是只有唯一的对等层次,它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分为最高层次的对等和最低层次的对等。“所谓最高层次指译文读者应能以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方式理解和欣赏译文,这只是翻译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最低层次的对等值译文读者应能透过对译文的理解,而想象到原文读者是如何理解和欣赏原文的,这是翻译对等的最低限度”(Nida 1993,118)。
四、简要对比苏俄与西方等值思想(以科氏、奈氏观点为例)
科米萨罗夫与奈达对“等值”的理解都不是数学上的绝对相等,他们从各个角度分析这个问题都能得出翻译完全等值是不可能的,所以产生“五层等值划分法”和“形式对等与功能对等”。他们在研究“等值理论”时都运用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强调了语言传达交际目的(即行使功能)的重要性。二者观点不同之处在于科米萨罗夫将等值层次进行了具体的划分,而奈达的等值思想相对概括,只是划分为最高层次的功能等值和最低层次的功能等值。但奈达运用了多种科学理论作为功能对等的支撑,这在等值思想的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也推动翻译理论的发展再入高峰。
但对科氏等值理论与奈氏功能对等理论都应辩证看待。在翻译实践中,会发现科氏五层划分法的界限非常模糊,有时并不能准确对应到某个层次。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信息的完全表达,形式可做改动,这一条不适用于诗歌翻译。诗歌翻译不仅追求传达语用价值,也力求在结构、音韵上达到完美体现。
纵观苏俄和西方等值思想的发展史,可见等值理论都经历了从概念模糊到清晰的历程,在其中都涌现出了众多怀有卓越见解的理论家,他们从符号学,普通语言学,现代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等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这个问题。苏俄是等值思想的发源地,随后在西方学者的探究下发扬光大。
五、结语
“等值理论”在任何国界的翻译理论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核心是“交际目的(语用价值、功能)等值”,它的提出成为评价翻译的一个标准。我们应该全面认识“等值理论”,它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进步的思想。在理解运用等值理论时,应摒除其中不符合现代翻译理论的部分,不能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蔡毅 段京华.苏联翻译理论.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28-39
[2] 郭亚丽.西方翻译等值研究评述.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15卷第3期:106-109
[3] 科米萨罗夫(俄).当代翻译学.汪嘉菲 哈斯也提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124-150
[4] 石锡书 杜平.辩证地看待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20卷第7期:69-71
[5] 谭载喜.奈达和他的翻译理论.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9年,第5期,28-35
[6] 许钧.翻译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2-7
[7] 杨仕章.苏、俄翻译理论中等值思想的演变.中国俄语教学,2001年,第20卷第1期,46-52